这位领导,唯恐别人听不明白他的话,于是翻来覆去哕唆,其实就是两句话:“明天上午,8点半在机关门口集合种半天树。有小孩、有病的和年老的同志可以不来。”
二是自己刚刚学会的东西,例如一个刚学会的新词、一句诗词、一条新闻,便总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只是自己知道,于是便当做新话料反复说反复解释。
三是本来无话可说,却硬要凑时间,没话找话,来来回回重复那几句淡如水的话。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口语表达的常见病,不说、少说重复、哕唆的转圈话,去掉语言的“残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应当掌握好以下几种练习方法。
1.想好头三句再脱
新任领导,第一次讲话令人失望便不能树立应有的形象;做思想工作,头三句说不好,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当教师,第一次课没讲好就砸了一半。最初的印象往往是深刻的。开口说话,想好了头三句再说。其作用在于:就交谈本身来讲,恰当、得体的开场白,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有利于话题的展开,交谈的顺利进行;就要达到的目的而言,想好了再说,有备而开口,可以争取主动,增加成功的把握;就语言表达能力与个人形象而言,话一出口,清晰、准确,丝毫不给人一种沉吟迟疑、含混之感,便会显示出一个人清醒的头脑,较高的素养。
2.量事说话,看八开口
与人交谈,谈工作、谈思想、摆问题,或者买菜购物、闲谈聊天,话应该说多说少都要视需要而定,不能信马由缰,走哪儿说哪儿,也不能信口开河,该完不完。有的人在同别人交谈时,本来三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事情,硬是要侃上个把钟头,弄得人家左右为难,只好耐着性子听下去。也有的人,该讲的话讲完了,自己却余兴未尽,于是又从头开始,反复强调,令人生厌。还有些人讲话,随意道来,无拘无束,东拉西扯,节外生枝,把一点闪光的思想淹没在连篇的废话之中。
作为一位领导者,言语表达与其自身形象关系十分密切。若说话哕唆,言语不畅,便会给人糊涂平庸的印象;若说话生动精练,概括力强,便会让人感到精明强干。因此,凡是想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的领导,都必须在口语表达上狠下工夫。
3.简明扼要
领导干部讲话作报告,要有的放矢,简明扼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要小葱拌豆腐--清二白。不要绕山绕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当然,简明扼要不是让领导干部该讲的不讲,该说的不说。而是要求领导干部把要讲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讲清楚、说明白。5分钟的内容用10分钟才讲明白是一种无能,10分钟的内容用5分钟讲透彻是一种能耐,一种领导艺术。
4.学会概括
要想讲话精辟简练,不拖泥带水,关键是学会概括,善于把大量琐碎的事物,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成简短的话语。讲话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概括能力的大小。不会概括,讲出来的话自然就会显得平铺直叙,不够精练了。因此,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概括能力来达到使语言精练的目的,是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人们在交流思想、介绍情况、陈述观点、发表意见时,为了使对方能够很快了解自己的讲话意图,领会要领,往往使用高度概括、十分凝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问题的本质特征表达出来。不少讲话者善于高屋建瓴地把握形势,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达。所以,一个讲话者的讲话,应该具备概括性,要时刻把握概括的要领。
自我表露要适当
自我表露是人们自愿地、有意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人的一种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自我表露就是成功的自我推销、自我介绍艺术。反之,不恰当地表露自己则是犯忌的。
在讲话中,领导干部出于某种需要,必须适时地表露自己,包括个人才华、思想见解、处事态度、品格风度等,目的是让对方更好地了解自己,信任自己。自我表露是非他人强迫情况下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吐露真情。一般说,领导干部在自我表露时,需要注意不要表露过量,表露是相互的,同时也要适度。如果对方向你坦白真情,也应以诚待诚向对方倾吐真情。反之,自己若向对方谈了一大堆真情,对方却一言不发,守口如瓶,那么对你来说这就是表露过量。
自我表露一定要注意场合,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宜表露过深。这样会失去了吸引力和神秘感。当然,几个朋友聚会,互相推心长谈,如果一言不发,反而让人感到奇怪。领导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自己的形象和修养,一定要加以注意和纠正,做一个小心谨慎的领导干部。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按察使王士俊被派到河东做官,正要离开京城时,大学士张廷玉把一个很强壮的佣人推荐给他。到任后,此人办事很老练,又谨慎,时间一长,王士俊很看重他,把他当做心腹使用。
王士俊期满了准备回到京城去。这个佣人忽然要求告辞离去。王士俊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我是皇上的侍卫某某。皇上叫我跟着你,你几年来做官,没有什么大差错。我先行一步回京去禀报皇上,替你先说几句好话。”王士俊听后吓坏了,一想到这件事两腿就直发抖。幸亏自己没有亏待过这人,多吓人哪!要是对他不好,命就没了。
1.违纪泄密的话不要说
小至单位大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都有秘密,我们只能守口如瓶,不可泄露。有人轻薄,无纪律性,就私下把机密悄悄传播出去了,弄得一传十,十传百,家喻户晓,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如获至宝,拿去作为谋利的敲门砖,给单位乃至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即使诸如涉及人事变动的内部新闻,你也不要去向有关的人说悄悄话,万一中途有变,你如何去安抚别人呢?如果为此而闹出了矛盾谁负责呢?向亲友泄秘,不是害人便是害己。你一片热心向他说了悄悄话,他可能认为这是泄露机密,于是,他当面批评、指责你,甚至状告你,你的体面何在?有些人并不喜欢听那些悄悄话,他不领你的情,这就没有意思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还是封锁感情,守口如瓶吧。
2.披露哨哨循的话屯不要脱
须知这世上有些人很怪,情投意合时无话不说,无情不表;一旦关系疏淡,稍有薄待,便反目成仇,无情无义,甚至添油加醋,不惜借此陷害,从而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殊不知,这些抖出悄悄话的人,也要吃亏的。我们知道,悄悄话大多是在两人之间传播,试问,你一个人能够证明我有此一说吗?甚至对方出于愤怒会狠狠还击,跟编小说一样编出你的悄悄话,以十倍于你的兵力将你置于有口难辩的境地,结果两败俱伤。你本是讨好卖乖,求名逐利,或发泄私愤,算i十SU人,不巧却被悄悄话所害。所以,假使你听了悄悄话,也没有必要往外抖,任何人在这个世上都有一片自由的天地,还是讲究信义,以善良为本,何必让人反咬一口呢?
最后应特别强调的是:讲秘密会陷你于不利,而听秘密同样也不安全。许多人因为分享了别人的秘密而不得善终。听秘密也会落人把柄,尤其注意不要与比你强大的人分享秘密。秘密,听不得,讲不得。
学会为自己“打圆场”
领导作为众人之首,为了维护自己乃至集体的权威或形象,往往需要打圆场的事总知艮多,有时要为自己的过失打圆场,有时要为别人的争执吵闹当“裁判”,如果弄得不好,只会火上浇油,不仅不会息事宁人,还会扩大事态。
打圆场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功能是: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尴尬,打破僵局。打圆场必须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那么,领导干部在讲话中,除了会为别人打圆场外,也要学会为自己圆场。
为自己打圆场最主要的是不刻意回避掩饰。如果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不妨用转移目标或话题的办法,岔开别人的注意力。如果别人已有所觉察而问题并不严重,就稍作解释。如果性质较严重而且引起了别人的不快甚至反感,就要立即诚恳地致歉,然后较为郑重地作些解释,当场予以解决,拖得越久,后果越不好。
美国总统布什一次在演讲时,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纸条上写着两个字“傻瓜”。他打趣地笑道:“以往别人递纸条都是提出问题,而不署名;而这张只落了姓名却没有提问题。”一句话巧妙地将辱骂他的恶语转移到辱骂者身上。钢琴家波奇在一次演奏会上,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
2004年9月22日,布什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竞选演说中,布什用“一小撮”形容伊拉克国内目前存在的恐怖分子数量。布什当时说:“如果有一小撮人有意以杀戮加以阻挠,帮助一个国家从暴政走向选举与和平就会艰难。这是你们在电视屏幕上所见。你知道,这些人不能在军事上击败我们。”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以此为话柄,指责布什对伊拉克局势的判断过于轻率,低估了武装人员的实力。克里说:“我认为,他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布什9月23日解释说,“一小撮”是指那些实施斩首、爆炸等暴力活动的恐怖分子人数。“我的意思是,与全体伊拉克民众相比,只有少数人试图阻止自由进程。”
避免冷场的发生
冷场--这是一个让所有领导干部都感到不安的现象。讲话冷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向交流中,听的人毫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另一种是双向交流中,听者毫无反应,或者仅以简单的单音字节应付。这种场面的出现,根本原因就在于发言者的话没有吸引力。听者仅仅是出于纪律的约束或处世的礼貌而扮演一个“接受”的角色;所以说,冷场的出现,是发言者的失败。
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在演讲过程中冷场15秒以上,听众群中就会有零星笑声;冷场30秒以上,就会有少数笑声;冷场时间再长一些,大部分听众就会普遍不耐烦。所以,作为领导者或演讲者要有应对的心理准备。
为此,领导者或演讲者在演讲中应掌握以下一些应对的方法:
1.穿插趣闻逸事
趣闻逸事是人们在生活中津津乐道的闲谈资料,生活中的许多情趣即由此而来。演讲者抓住人们渴望趣味的视听倾向,恰当而又适时地讲述一些趣闻逸事,会使混乱或呆板的演讲现场马上活跃起来,听众的注意力也被迅速地集中到演讲内容上。这时演讲者再回到原有话题的轨道,效果要理想得多。如果是双向交流,话题的变换就是不定的,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进行。
当年孙中山在广州广东大学(即中山大学)发表演讲,谈论三民主义。当时因为礼堂小,听讲的人多,通风不够,空气不好,所以有些人精神较差,显得比较疲倦。孙中山看到这种情况,为了提起听众的精神,改善场内的气氛,于是巧妙地讲了一个故事:“我小时候在香港读书,见过有一个搬运工人买了一张马票,因为没有地方可藏,便藏在时刻不离手的竹竿(挑东西用的粗竹杠)里,牢记马票的号码。后来马票开奖了,中头奖的正是他,他便欣喜若狂地把竹竿抛到大海里去。他以为从今以后就不再靠这支竹竿生活了。直到问及领奖手续,知道要凭票到指定银行取款,这才想起马票放在竹竿里,便拼命跑到海边去,可是连竹竿影子也没有了……”讲完这个故事,听众当中议论纷纷,笑声、叹息声四起,结果会场的气氛活跃了,听众的精神振奋了。于是,孙中山抓住时机,紧接着说,“对于我们大家,民族主义这根竹杠,千万不要丢啊!”很自然地又回到了原有话题的轨道上。
2.制造悬宏。激发听众的兴趣
好的悬念不仅能够使演讲者再度成为听众注目的焦点,而且能够活跃现场气氛,激发听众聆听和参与的兴趣。因此,在演讲中制造悬念,可以有效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演讲所包含的信息和情感得以准确传达。如果演讲者能在出现冷场的情况下,适时地制造一两个悬念,确实是重新吸引听众注意力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俄国普列汉诺夫有一次在日内瓦作关于《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演讲,当时会场乱哄哄的,几乎使演讲不能继续下去。这时,普列汉诺夫双手交叉在胸前,用嘲笑的目光扫视着会场。当台下逐渐平静了一些时,他大声说:“如果我们也想用这种武器同你们斗争的话,我们来时就会--(他停顿了一下,大家以为他会说,带着炸弹、武器、棍棒,然而他说出的话却出入意料)我们来时就会带着冷若冰霜的美女。”此语一出,整个会场笑声一片,甚至连一些反对者也笑了起来。普列汉诺夫见时机已到,话头一转,又重新回到了演讲的正题上。
当然,演讲者在遇到冷场的局面时,如果已经采取了诸如简短发言、变换话题、加强语气等控制手段,仍然不能扭转冷场的局面时,就应即时中止演讲。因为,长时间的冷场对交流双方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也说明了这次演讲是多余的,拖得越长,越效果糟糕。
3.忘词要会“亡羊补牢”
忘词非常麻烦,但你只要知道如何“亡羊补牢”,也可以做出一个高明的、没有任何破绽的演讲。忘词最忌讳的是哑口无言地愣在台上、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过去,全场静默,听众都注视着台上的苦主。其实,忘词时,你完全可以找一个巧妙的借口来赢得思考的时间,避免冷场。
这种时候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问。比如,你在讲关于本公司员工福利改革这个话题,讲到“薪酬改革势在必行”时,忘了下面的该说的几点理由了。这时,你可以就这个话题向听众提问,产生互动。提问的方式很多,只要紧扣“薪酬改革”四个字就行了。例如可以直接问:“谁来讲讲对于我们现行薪酬制度的看法?”然后一边假装寻找回答的听众一边回忆自己的演说词。任意找一个听众后,你可以借“认真”(一定要装出认真的样子)听他说的自己见解的机会,再次思考自己该说的下文。等他说完了(最多给他一分钟时间,毕竟是你在演讲),如果你想起了下文,就简单地评价一下发言者的观点,再回归到既定的演讲轨道。如果依然没有想起来,也可以借这个发言者的观点,临时组织语言,将理由能说多少就是多少,然后继续讲你没有忘的词。
总之,忘词时你千万不可傻站着让听众看出你忘词了。实在忘得一干二净而你的即兴演讲也不那么在行的话,就想办法尽快地不露痕迹地早点结束自己的演讲。
言辞失当要会巧妙化解
写错的字可以涂改,说错的话却如射出去的箭无法回头。因此,领导干部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演讲要谨防言辞失当。但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演讲亦如此,即使是美国前总统福特这样的名人,也说过“中国主要住着中国人”之类的昏话、胡话,其他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下面我们就谈谈领导者在演讲台上言辞失当时,如何巧妙化解。
1.及时改口
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