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出身又无实际工作经验的王明,对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更是缺乏调查研究。1929年4月他从苏联回国后,既不愿意到展现革命希望的农村根据地去,也不愿意到劳动条件艰苦的基层工作。从1931年1月的六届四中全会担任党中央领导职务,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他的“左”倾错误领导的整整4年间,他在国内只待了9个月。从他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算起的10年里,国内生活的时间总共也只有3年左右。
他脱离中国实际,以“马列主义的理论家”自居,唬了不少人。他没有从事过实际斗争,没有进行过太多调查研究,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祖国。像他这样对于“中国是什么”根本就不懂得,也不愿意通过调查研究来懂得的人,怎么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呢?怎么谈得上把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呢?
毛泽东同志说得好,“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这是我们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总结出来的领导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领导能力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此有过深刻的阐述:“你要想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他在总结自己用兵如神的秘密时,把这一思想更加具体化了:我在师范时,当教员出身,从来没想到自己去搞军事,后来上了井冈山,先打了一个小胜仗,接着又打了两个大败仗,于是我们总结经验,才产生了打游击的十六字诀。话不多,却道出了毛泽东卓越军事领导艺术源于战争实践的事实。
实践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就在于实践活动是具体的、生动的,也是需要领导者去面对、?去解决的。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领导者的决断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才干才得以形成。人们的实践经验积累得越多,领导能力就会越强,决策失误也会越来越少。
调查研究,科学决策
有这样一个笑话:
老张十分喜爱钓鱼,可以说一提到钓鱼就什么事都忘了,但是每到冬天,他就会很沮丧,因为所有的湖都要结冰几个月,他不能再尽情地钓鱼了。
有一天,一个朋友告诉他可以冰上钓鱼。
“太棒了!”老张说,“明天一大早我就去。”
第二天,天刚刚亮,老张就拿着所有的器具,来到一块平滑的冰上。他用斧头在冰上凿开一个洞,给鱼钩上饵,把渔线抛下去,然后很耐心地等待。
他在那里钓了两个小时,没有一条鱼上钩。
突然,背后一个响亮、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这里没有鱼!”
十分专注的他,像没有听见一样,毫不理会那个声音,依然在那里继续钓鱼。
大概一个小时后,老张又听到了那个声音。
“这里没有鱼!”
老张已经几个月没有钓过鱼了,而且好不容易找到了钓鱼的地方,他怎么能轻易地放弃呢。他继续盯着鱼线,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
又一个小时过去了。
“这里没有鱼!”
这次,他不能不再理睬这个响亮的声音了。
老张抬起头,很谦卑地问:“您是上帝吗?”
“不是!我是溜冰场的经理。”
老张没有调查研究就去钓鱼,结果闹了个大笑话。作为领导干部可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科学发展少不了科学决策,而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要求。毛泽东同志讲“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江泽民同志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今天这个全新的时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们更是离不开调查研究工作。
领导干部应该以深入调研为基础,用“实情”来决策。领导者只有深入基层,大量地、翔实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在科学决策中提出真知灼见、在执行决策时不出偏差。调查研究是党员领导干部获取决策依据的必然途径,是科学决策的基石。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切实把握决策依据的真实性、广泛性、有效性和战略性。
1958年2月2日,邓小平来到四川省隆昌县新生高级社调查研究。他一到,楼丰乡党总支书记和新生高级社社长两人就掏出笔记本,准备按事先拟好的提纲进行汇报。邓小平摆了摆手,说:“不必了,还是我问到哪里,你们就讲到哪里吧。”
他首先了解全乡有多少党员、多少团员,多少个党支部、多少个团支部,多少贫农、多少中农。接着问全乡的粮食亩产量有多少斤,社员一年能分多少斤粮食。当听到一个社员平均能分得600多斤粮时,邓小平说:“少了,一般来说要八九百斤,包括牲畜粮要千把斤才够。”“把现有水田产量提高一点儿,小春多增加一,氛儿面积,让社员多分一点儿粮食。”
在这次调研中,邓小平发现一些地方有虚报数字的现象。1958年2月17日,他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有的千斤县,实际亩产只有700斤。为此,他还请谭震林研究了一下,如何防止虚假的统计。
调查善于寻找上级精神与地方实际的结合点,这是制定决策增强满意度非常重要的一条。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因此,中央的方针政策总是具有全局性、一般性和原则性,各地区应该创造性地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只有吃透了“地情”,作决策才会有底气。
1961年7月14日,为进一步讨论《国营工业管理工作条例(草案)》,邓小平亲率调查组到东北,就工矿企业和城市工作、人民生活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在这次调研中,邓小平对职工的生活关心得最多,也说得最多。在哈尔滨时,他问油田负责同志:“职工生活如何?一个月吃多少钱?”这位同志回答:“按过去一个月十三四元就够了,最近来了一批进口面粉,每斤三角二分,这样花钱就多了,低工资工人手头很紧。”邓小平当即对省委书记李剑白说:“进,面粉也不能抬高物价,按国内的价格调拨。”李剑白表示,马上解决这个问题,多交的款退回。
接着邓小平又问:“职工冬装解决了没有?食堂办得如何?”听了汇报以后,他指示:“食堂要好好管理,不宜过大。”到了油田,看到工人们正在盖房子,他一一询问:去年盖了多少平方米?今年能盖多少?每平方米多少钱?当他听到每平方米12元钱时说,这样就可以多搞。
坐在办公室里舒舒服服是搞不好调查研究的,搞调查研究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工作,往往为了一个细节或一个数据,要不惜跋山涉水,不怕吃苦受累。只有深入生产第一线,走到工作的最前沿,才能摸到实情、听到真话,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切忌从机关到机关、从材料到材料、从电话到电话,搞“二道贩子”式的调查研究。
开了调查研究,不熟悉情况,不掌握第一手资料,或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只了解一些皮毛,认识不清问题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我们的决策和工作就可能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工作决策缺乏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我们就只能是浪费人力物力,劳民伤财,最终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什么工作也做不好。
制定决策时,还要力求符合群众意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早在1943年就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我们做任何事情,特别是进行决策时,心里要装着群众,把是否符合群众意愿,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
总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想赢得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决策质量,就必须要亲自出马、亲自调查、亲自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避免决策失误,实现决策的科学性。
练就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
领导想问题不同于下属,必须宏观掌握,全局在胸。看问题时,不能局限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而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俯瞰一切;在处理问题时,也必须善于系统分析和全盘运筹。在我国历史上,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为领导出谋划策的成功范例有很多。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个谋臣叫朱升,他依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向朱元璋提出了着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为其顺利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当时,朱元璋刚攻下南京,立足未稳,力量还弱,还不足以和其他各路反元兵马较量。所谓“高筑墙”,就是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巩固好金陵这个根据地,使自己的军队有一个稳固而坚强的指挥部,站稳脚跟,以免被敌人吞掉;“广积粮”,就是注重农业生产,多种多收粮食,积蓄物质力量,维持一时还不能取胜的战争,使南征北战的军队有充足的给养;“缓称王”,就是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独霸天下的企图,以免引火烧身,成为各方义军攻击的焦点。朱元璋正是按照这九个字的战咯方针,稳扎稳打,开创了明朝的基业。
正确地判断形势,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多谋善断,而且还必须具有相当的分析判断能力。因为,领导者统率的是一个部门、一个组织,他个人的每项决策都关乎着本部门或本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正确地判断形势,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只有这样,才会带领下属共同进步。相反,如果缺乏判断力,或者判断形势失误,都可能导致毁灭性的打击。
北宋名将曹玮有一次率军与吐蕃军队作战,初战告捷,敌军溃逃。曹玮故意命令士兵驱赶着缴获的一大群牛羊往回走。牛羊走得很慢,落在了大部队后面。有人向曹玮建议,“牛羊用处不大,又会影响行军速度,不如将它们扔下,我们能安全、迅速地赶回营地。”曹玮不接受这一建议,也不作任何解释,只是不断派人去侦察吐蕃军队的动静。吐蕃军队狼狈逃窜了几十里,听探子报告说,曹玮舍不得扔下牛羊,致使部队乱哄哄地不成队形,便掉头赶回来,准备袭击曹玮的部队。
曹玮得到这一情报,便让队伍走得更慢,到达一个有利地形时,便整顿人马,列阵迎敌。当吐蕃军队赶到时,曹玮派人传话给对方统帅:“你们远道赶来,一定很累吧。我们不想趁别人劳累时占便宜,请你让兵马好好休息,过-会儿再决战。”吐蕃将士正苦于跑得太累,很乐意地接受了曹玮的建议。等吐蕃军队歇了一会儿,曹玮又派人对其统帅说:“现在你们休息得差不多了吧?可以上阵打一仗啦!”于是双方列队开战,只一个回合,就把吐蕃军队打得大败。
这时曹玮才告诉部下:“我扔下牛羊,吐蕃军队就不会杀回马枪而消耗体力,这一去一来的,毕竟有百里之遥啊!我如下令与远道杀来的吐蕃军队立刻交战,他们会挟奔袭而来的一股锐气拼死一战,双方胜负难定;只有让他们在长途行军疲劳后稍微休息,腿脚麻痹、锐气尽失后再开战,才能一举将其消灭。”
领导者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在他是否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本质属性和规律,从而利用这种属性和规律进行正确的决策,以找到适合的工作方法。领导者掌握了这项能力,就会有助于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进而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概括,最终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有一个卖纸制品的老板,他最害怕的就是雨季到来,因为雨季容易发大水,而他卖的都是纸制品,这些产品很重,不能放在二楼上,只能堆放在地势较低的一楼。而一旦大水淹没底楼,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每次下大雨,老板都不能睡觉,盯着门外的积水,好在回回都有惊无险。就这样,过了好几年。有一天,灾难来了,暴雨如注,河水泛滥,门前的路变成了小河,水很快就漫过了门槛,他连沙包都来不及堆,店里几十万元的货物就全部被水泡了。
他的太太、店员甚至十几岁的儿子都出动了,试着抢救。可纸会吸水,从下往上,一包渗向另一包,所有的纸制品都湿了。浸过水的纸制品由于夹带着大量的泥沙,连送去做回收纸浆,造纸厂都不要。
正当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见老板一个人冒着雨出去了。大家想:“大概是去找救兵了。”几个小时后,雨停了,水也退了,却仍不见老板回来。大家刚准备去找,只见老板一身泥水地回来了。第二天,他就带领着全家人搬家,搬到了一个老旧公寓的一楼。他依旧做纸制品生意,还进了比以前多两三倍的货。
老板手下的一些伙计都在悄悄地议论:“这次他一下进了那么多货,我看他是没被淹怕。”果然,没过多长时间,天又下大雨,而且比上次还更猛烈。好多纸制品的商家都损失惨重。而这个老板店面的这一段地势很高,居然一点儿事也没有。
由于几乎所有纸制品都遭受了洪水的浸泡,连造纸厂都没能幸免,而印刷厂又急着用纸,纸价顿时翻番,这个老板因此发了一笔大财。
大家都说:“你真会找地方!平常怎么看都看不出你这里地势高,你怎么会知道呢?”
“很简单啊,”他笑了笑,“上一次我店里淹水,我眼看没救了,就趁着雨大,在全城绕了几圈,看看什么地方水淹不到。而且我知道,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于是,我就搬到了这里。”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领导者需要经常作决策,因此也就需要具有较强的形势判断力,即采取哪一种方法最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位领导者的形势判断力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他的领导素质。而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和捉摸不定的局势时,领导者在形势判断上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清康熙年间,康熙帝废太子后,其余十多个皇子都跃跃欲试,争夺太子之位。四王爷的谋士邬思道老先生告诫说:“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四王爷就按照这“八字方针”去做,以退为进,在表面上退出太子之争。而其他皇子却你争我夺,搞得两败俱伤,纷纷落马。最后,皇帝的宝座果真留给了四王爷。这些都是因为站在全局想问题而获取成功的典型案例。
作为领导者,只有练就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才能站在宏观层面上,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决策。
摸石头过河,揣罗盘上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30多年,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实践上说,“摸着石头过河”在不少领域,确实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发展为硬道理,会遇到什么困难?不知道。只要遇到了,就想办法解决。不管是自己的办法还是别人的办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办法。所以,当今很多较为成功的现实,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是分不开的。“摸着石头过河”以其实用主义的色彩,成为中国人的一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