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式领导智慧
20377500000026

第26章 贵自重,洁心灵,慎独时刻记心间(6)

如果我们经常读那些优秀领导人的传记,我们就会得到这样的经验: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经常在关键的时刻得到了上面的某位上司或者多位上司的大力支持,或提拔其担任更重要的职务。或在政策、资金、人力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一个领导的事业前程是与他上面的领导息息相关的,如果能得到上司的信赖与支持,得到他们的提携和帮助,就能节约奋斗的成本与时间,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更多的理想。

在一家财政局里,王志利算不上出类拔萃。应聘一段时间后,他知道局长的家在外地,自己孤身一人,但不像有些有权就变坏的领导对酒色有着特别的嗜好,因而工作之外的时间显得清静了些。王志利因此对局长多了几分敬重,得知局长喜欢下象棋,便常常邀请一些朋友与局长对弈。在酒桌上应酬时,对不善饮酒的局长格外保护,有时利用自己海量的优势,对要向局长敬酒的人立下“规矩”:先过他的三杯大关。相处久了,他和局长常能说些在办公室里不说的私下话题,有了良好的感情沟通。但他有个“规矩”:上司没有主动谈起办公室里的事,他决不会提起,不去评论其他同事和副职领导。由于多了沟通,局长对他的为人较其他下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为信任。当办公室主任退休后,局长提议让王志利接替他的工作,负责局里的对外联络和财务。

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起总理来,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很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太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一个政治家在其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名阁员(部长级),如何物色这么多的人去适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适当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店里有人好吃饭,朝里有人好做官”、“朝中有一人,.强似拾金银”这些谚语说明了上司的欣赏与提携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得到上级的重视、支持与信赖呢?那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领导者的工作大多是在上司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领导者有了业绩、政绩,上级领导自然也有了业绩、政绩。因此,上级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身的工作搞得怎么样。

龚遂是汉宣帝时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不得已,宣帝只好亲自选拔能治之才。丞相、御史等多人都举荐龚遂,但龚遂当时已70多岁,而且身体短小,相貌平庸。宣帝召见时心生轻蔑之意,没将他当回事。但龚遂在宣帝面前陈述的诸多良策正中皇帝心思,就派龚遂去任渤海太守。龚遂单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种一株榆树,100棵茭白,50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喻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也由此得到了汉宣帝的信任,被他留在身边做了一个显要又清闲的官。

做好本职工作是对上级领导的最大的安慰,因为上司用你的目的就是让你做好事情。

俗话说“有为才能有位”,在工作上有所作为,干出了一番牛气冲天的成绩,自然就会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就可能给你一个更利于发挥的位置。所以,领导者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以及工作业绩都是无可挑剔的,才可能得到上面的关心、支持和提拔。

学会服从是干部的必备素质

执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服从文化”。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如此等等。没有各种服从,任何法律法规、政策方针、法令政令都得不到执行,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政府状态。服从并不是单向的、绝对的。懂得服从的人,就是更能领会和代表共同意志的人,因而也就能够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邓小平性格坚强,被毛泽东称为“钢铁公司”,但他同样也很懂得服从。例如,他在留学法国时被人称为“油印博士”,这表明他对油印这种简单的工作也极其认真负责。邓小平的“三落三起”,并不包括他由红七军、红八军总政委改任县委书记,表明他只要能为党工作,就不在乎职位高低。

不懂得服从,不善于服从,就无法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而且根本就当不上领导,因为没有哪个组织和领导人愿意选拔一个不服从组织和领导的人当领导。

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说过:“唯一雷打不动的原则是:一旦最高的领导人作出决定,争辩就停止,所有的人都必须支持他的决定。”第4l任总统乔治·布什也重述:“在某个问题上,副总统可以与总统持不同见解,并把这种不同见解在决策的过程中表达出来。但是,一旦总统最终作出决定,分歧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说,下级服从上级,是上下级之间关系运筹的基本原则,中层领导自然要遵守这一原则。作为下级,应该认识到,一个部门、一个组织都是通过对上级的服从来建立其秩序的,下级对上级的抗拒和反抗必然会使各种秩序遭到破坏。因此,这种行为是绝不能允许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布了战争令。一向以好战着称的巴顿将军立即摩拳擦掌,破口大骂道:“这帮狗娘养的!咱们战场上见,我倒要让你们见识见识我巴顿的厉害!狗杂种们,等着瞧吧!”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被派往海外,而是接到命令去加利福尼亚州因迪奥附近创建沙漠训练中心。渴望参战的巴顿惊讶万分,心里虽然不停地骂“狗娘养的”,但他仍然大声地对上司说“是!”

尽管巴顿为此暴跳如雷,但气归气,之后他还是立即收拾行装,马不停蹄地奔赴加利福尼亚,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沙漠训练工作中去了。

也许在美国军事史上,巴顿是最桀骜不驯的一位将军,但正是他的坚决服从,使从来没有沙漠作战经验的美国陆军,在他的训练下,不但成了全美最守纪律的军队,而且还成了美国第一支能征善战的沙漠劲旅。当然,巴顿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军旅生涯也攀上了一个更高峰!

巴顿相信:艾森豪威尔将军如此安排,一定有他运筹帷幄的理由。事后,他在战争回忆录中写道:“虽然我当时非常反感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安排,但我仍然想,也许他的计划是全局的,我的想法是片面的、局部的,还是服从吧……”对上司说“是”,成就了巴顿的出色。

在西柏坡,有一个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中央军委指挥所:一间土坯砌成的房子里,摆放着一张满是洞疤的长方形桌子,挂着几乎一面墙大的军用地图。当初,毛主席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就是在这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指挥所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

据介绍,当时这里在物质方面几乎什么也没有--没有雄厚兵力支援前方,没有武器弹药供给前方,没有军饷给养保障前方,有的只是源源不断的电报,把作战命令、指示下达给前线各路指挥员。那时,各野战军的条件都相当艰难,但接到中央的指示、命令,无一人叫苦,谈条件,讲价钱。没有兵力自己招募,没有粮草自己征集,没有弹药自己想办法。中央不负责诸如此类的具体事宜,只管发指示、下命令、收捷报。也正是在下级坚决执行上级指示的条件下,才保证了一次次战役的胜利。中层领导服从上级,就应该做到这样的坚决、无条件。

对下级说来,领导下达的命令无论如何也得全力以赴、忠实执行。这是下级必须严守的第一大原则。现实中,许多政策得不到落实,或执行中经常被打折扣,群众说这是政策打折扣的“十大顽症”:

一日对抗执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二日逃避执行,推诿扯皮,推卸责任;

三曰歪曲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四日附加执行,加塞搭车,地方保护;

五日盲目执行,素质不强,能力平庸;

六日机械执行,照抄照搬,唯上唯书;

七日选择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八曰被动执行,不推不动,消极怠工;

九日越位执行,贪权争利,胡乱插手;

十日虚假执行,敷衍应付,流于形式。

政策执行,是政府执行力最重要的内容。除了政策执行以外,行政机关的执行力,还包括下级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完成本职岗位的日常工作等内容。这些不一定与政策执行密切相关,但都是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内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执行力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囫囵吞枣式的盲目执行,只是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对上级精神消极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