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赵国有一个人,因为家中老鼠成灾,吃尽了苦头,就向中山国要了一只猫。这只猫很会捉老鼠,但也很爱吃鸡,过了一个月,他家的老鼠确实没有了,可是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为这件事发愁,对其父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父亲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懂得的。咱们家的祸害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老鼠偷吃粮食,咬坏衣服,穿通墙壁,毁坏家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的害处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故事中的父与子的不同认识究竟谁对谁错呢?这就涉及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方法论运用。在养猫和养鸡的选择中,做父亲的抓住了猫鼠这个主要矛盾,在分析猫的利害时,抓住了“利”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他的做法和看法是正确的。做儿子的由于颠倒了主次,将猫鸡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混淆了事物的性质,因而是错误的。该故事启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清主次,善于抓关键;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事物的本质。
邓小平就是个工作会“牵牛鼻子”的高手,邓小平曾说,1983年,他只做了一件事,打击刑事犯罪分子。
在通常情况下,打击犯罪是一种部门工作,不必由主要领导人亲自抓。但当犯罪问题对大局产生影响或与反映了大局的变化时,性质就不一样了。
1980年至1982年,由于有人对依法办案没有正确理解,担心出新的冤假错案,公安部门对刑事犯罪分子心慈手软,导致刑事犯罪活动猖狂,大案上升。根据公安部的统计:1980年全国大案5万多起;1981年大案6.7万多起;1982年大案6.4万起。1983年头几个月,连续发生了多起影响极坏的恶性案件,其中,最着名的是东北“--SE案”。
1983年2月12日大年三十,王姓二兄弟在沈阳持枪杀人抢劫后潜逃,在抢劫现场和潜逃过程中,“二王”共杀死10名、杀伤11名解放军、公安干警和人民群众,最终于1983年9月18日在广昌山林中被击毙。此案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一匪案”,影响极其恶劣。
在这种背景下,1983年7月19日,邓小平把公安部负责人召去,对公安部一份文件中“不该抓的坚持不抓,该从宽的坚持从宽”等用语提出了尖锐批评,明确指出:
“这样四平八稳,解决不了问题。……稳稳当当的,就不能解决问题。”
“搞得不痛不痒的不行,这样搞是不得人心的。”
“不能让犯罪的人无所畏惧。”
“我们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安全,这就是人道主义。”
在邓小平的亲自领导下,公安部从当年8月底至年底实施了第一战役的第一仗。短短四个来月,共摧毁犯罪团伙7万多个,逮捕流氓犯罪分子数以10万计,群众扭送犯罪分子4.7万多名,投案自首的犯罪分子10万多名。
在现实工作中,有一些领导不能认清形势,看不到工作的中心和关键,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而不能制定正确决策,结果将大量精力白白耗费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工作中,这样不仅无助于关键问题的解决,并且由于不解决好主要矛盾,活局变成僵局,僵局变成死局。以前有的地方政府领导,一心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了环境的恶化、社会矛盾增多、治安秩序不稳定等问题,结果导致经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最终还是阻碍了地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抓重点并不是放弃非重点,因此,领导者应该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易于制定正确的决策。
从小事入手抓大事
古人说:“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要做好一些重大事情,绝不能忽略小事情,特别是领导工作,必须做到“抓大顾小”,以小促大,从小处着手,始终以认真的态度、踏实的行动,完成每一个任务。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须在思想上明确以下几点认识:“大事”与“小事”是相对的。小事做好了,也能产生大的影响。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事总是多磨,我们只有通过做好一件一件的小事,点滴积累,方能做成大事。
我们来看看温家宝总理对小事的态度。据媒体报道,2004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面对200多名来自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和会议代表,温家宝总理先讲了他放心不下的三件小事。那满怀深情的讲述,令在场的省长、部长和代表们听了,感慨不已。是哪三件小事呢?摘录如下:
“第一件事,1993年7月4日,我到山西省吕梁山区临县的一个村里去考察。那天下着大雨,到了一所小学。那是一个非常简陋的窑洞,只有十多套破旧的桌椅,五个年级的同学混班上课,学生面朝里,光线很暗。这幕情景我一直不能忘怀。我有几年没去临县了,不知这个窑洞学校还在吗?那里的孩子现在上学条件怎么样?我放心不下。”
“第二件事,1995年6月11日,我到甘肃省靖远县,那是一个贫困县。我走到一户农家,主妇双目失明,丈夫是个痴呆人。她身边有个六七岁的女孩儿,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位主妇拉着我哭个不停。我问她有什么困难,她说,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上学,上希望小学。我瞎了一辈子,就希望孩子能上学,不当睁眼瞎。她看不见这个世界,但对社会的进步很有眼光。她希望下一代能够上学,就是希望摆脱长期的贫困、愚昧、落后。”
“第三件事,2002年陕西秦岭发大水,6月25日我赶到佛坪县的沙坝村,那里灾情很重,连整个县城都被淹没了,唯独学校还有,良琅的读书声。这是灾后那里唯一幸存的学校,老师在带着孩子们上课。有的孩子已成了孤儿,他们的父母在水灾中遇难了。我到教室看望师生,领着孩子们大声朗读了黑板上写着的几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要克服重重困难,为重建我的家园而努力。”
温家宝总理说:“我说这三件事的意思是,我们是共产党,我们的宗旨是实践‘三个代表’,执政为民。执政为民,就要想着广大群众,想着8亿农民,想着一亿六千万儿童的就学问题。现在,农村的情况让我们关注,农村的教育让我们关注,农村的孩子能否上好学,更让我们关注。中国现代化靠什么?靠人才,靠未来一代、几代人,靠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想到这些,我觉得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大家正在着手做一件对民族、对国家有长远意义的大事。”
大事固然考验才干,而小事却锻炼一个人的品质,反映一个人的素养。工作中也有这样一些人,心里只装着大事,一心只想做几件大事,一展才干,一鸣惊人,于是整天脚步轻浮,日常工作蜻蜓点水,老等着“大事”的到来,从来无意于身边事情,无意于工作中的小事。如招商引资,要把项目引进来,必须从每个细节上优化服务态度,从每个环节上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反复磋商,做到不厌其烦,实现与投资者的良好交流,才能以诚引商,最终达成交易。所以,每一件大事的完成背后总是需要大量的辅助工作,正是这些一件件小事促成了我们最终的目标。
什么事算小事?对于大局而言,下属的家务肯定应属小事之列,如果领导工作细化到这个程度,恐怕再没有什么不轨的人和事能逃过领导者的法眼。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越发显现,世界各国都开始在节能、环保方面探索更多“绿色”措施。我们来看看欧美国家一些领导是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的?
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农场安装着一套先进的水循环装置。根据白宫环境政策办公室成员克丽斯廷·赫尔默的描述,农场用水全部来自于井水。经过使用后,这些水会分为两种接受再处理。其中,农场住所的洗澡水、水池废水流人地下的净化水池,它们同雨水一起被当作“轻污染水”,而厨房及厕所排水则被当作“重污染水”存入另一个蓄水池。经过不同程度的净化后,它们将再被用于花园浇花、浇树等。
为节约能源,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把唐宁街10号首相府的暖气长期调低了l摄氏度,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时任意大利总理罗马诺·普罗迪是一个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早在他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时就开始倡导使用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
我们有的基层干部认为,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是有限的,职位低,左右不了群众的命运,但是他们别忘了,虽然权力小,改变不了整个单位的风气,却可以影响一方水土一方人。所以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能扫一屋,则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基层,真正影响群众的往往是一些关系着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比如民生、医保等,这些事情与单位整体建设和全面发展相比,也许是小事,但对于群众个体而言,却可能是头等的大事。所以,此类“小事”不可小视。树正确“官念”,领导就是服务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文化成果,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所有的公职人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社会的负责的公仆”,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不称职的人员随时可以撤换、罢免,防止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
我们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也反复强调: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决不允许做官当老爷。
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说过:“领导就是服务,领导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重申和坚持了张闻天的观点。1985年5月19日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热衷于发指示、说空话而不为群众干实事的领导作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强调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这些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无产阶级领导观的实质,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加深对“领导就是服务”的再认识。
毛主席曾经说过:“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毛主席的这些话对我们很有教益。
邓小平说:“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要负担什么责任呢?在过去我们无非是闹革命,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党执了政,掌了权,就要担负起把国家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去和进行建设的艰巨任务。”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作为党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协助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为总结经验,纠正失误,调整政策。他直到晚年,仍在为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运筹帷幄。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服务与职责的统一,实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做“中国人民的儿子”的诺言。
2003年8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在解放街道办事处中山路社区一个职工家中,当他了解了这位职工的家庭情况后,饱含深情地说:“你们家两口子都下了岗,生活遇到困难,作为总书记,我感到很歉疚;但看到你们在社区帮助下困难逐步解决,我又感到欣慰。孩子还在上学,一定要保证他们读好书。要相信党和政府,会帮助你们克服困难,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的言行,体现了人民公仆的形象和精神:公仆关心主人,与主人促膝谈心,问寒问暖;公仆认为自己的工作没做好,让主人生活遇到了困难,向主人表示歉疚;公仆与主人心连心,为主人的困难逐步解决而欣慰;公仆为主人着想,要让孩子读好书;公仆向主人作出承诺,会让主人的生活好起来。在这方面,胡锦涛总书记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
河南内乡县保存了完整的清代县衙,其中一副对联发人深思。上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上联讲如何看“官”,下联讲如何看“民”,点睛之笔全在最后一句。
树正确“官念”,就要对人民常怀有感恩之情。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各级官员的进步台阶也是人民垒起来的。各种成就,最终还是广大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对于官员的领导有方,人民是会感恩的,但官员更应该对人民常怀感恩之情。
2006年2月7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小礼堂主持召开座谈会,征求企业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河北省藁城市南孟镇南孟村村支部书记冯志华最后一个发言。发言完毕,冯志华站起来,激动地对温家宝说:“借此机会,我代表广大农民兄弟向总理当面表示感谢!”温家宝连忙摆手:快坐!快坐!接着,温家宝诚恳地说:“刚才,农民代表冯志华说到感谢,我听后心里感到很不安。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应该对人民负责。我们做得对的、干得好的,那是我们履行职责,应该做的。我们做得不好的、不对的,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修正错误,改进工作。”
2005年11月26日,温家宝在哈尔滨市民杜继亮家,告诉他们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保证居民用水。杜继亮的大女儿说:“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社会秩序也很好。谢谢党和政府,把群众放在心里。”温家宝听后意味深长地说:“你这话要倒过来说,应该是党和政府谢谢你们,谢谢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中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政府应该对人民负责,根本不存在“感谢”一说--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意识和理念。温家宝一再纠正老百姓的“感恩”思想,一片苦心值得深思和牢记。
放下当官架子,干出当官样子
所谓“官念”,指当官的念头,指对“为何当官、如何当官”的认识,说白了就是一个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问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官念”,就应当“好好想一想参加工作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处理好了,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放下官的架子,以身作则地干出样子,真正肩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领导者。
当官到底图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有人为名,做官可以光宗耀主,衣锦还乡;
有人为利,做官可以以权谋私,中饱私囊;
有人为生,做官可以养家糊口,吃穿不愁;
有人为民,做官可以为民请命,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