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对时间做对事
20922900000005

第5章 认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4)

如果答案令你羞于说出口,则说明你已完全被时间奴役,这与正常情况完全相悖。要知道我们是时间的主人,我们才是主宰时间、生命的人。

某公司的老板要赴海外公干,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名要员都忙得头晕眼花,要把他赴洋公干的所需要的各种文件都准备妥当。在该老板赴洋的那天早晨,各部门的主管也来送机。老板看着其中一个睡眼惺忪帮助他撰写英文文件和数据的主管说:“你负责的那份文件等我到了以后再用电讯传给我吧,反正现在也不急着用。”谁知那位主管却从公文包里拿出了文件,说:“我已经连夜写出来了,我怕您想在飞机上看看。”老板看着那位主管通红的眼睛和已经整理的好的文件,什么也没有说,拍了拍那位主管的肩膀,让他回去好好休息。没过多久,那位老板回来以后,就提升了这位主管,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能为公司创造更高的利益。这位主管因为善于和时间赛跑,所以成了赢家,将自己的工作做到了位,也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他就是一个主宰时间的范例。

而那些浪费时间、对时间不重视的行为正是时间奴役你的标志,试想,如果将浪费的时间统计起来,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只有做时间的主人,你才会扭转对时间的观念,将时间为自己所用,是你成功的关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时间的主人呢?我们只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正视我们的时间,二是建立主观意识。

计算时间要求我们必须知道这一天,我们可以支配多少时间,有多少时间我们可以自由使用?那一段时间我可以整段使用?为每段时间做一个注释计算,这是管理时间的第一步;

规划时间要求我们对时间进行统一的规划,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我们必须有一个规划,这样的规划可以使我们做到心里有数;

分配时间是在规划时间之后,我们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分配不同的任务,有的人上午效率高,那么重要的事就安排在上午,有的人喜欢从下午开始工作,那么重要的事都安排在下午。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紧急的事,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当遭遇紧急的事情时,你必须停下手中的工作,开始处理紧急的事务。

建立主观意识要求我们做到端正管理时间的态度、树立管理时间的观念、养成管理时间的习惯。我们必须时刻谨记:马上行动。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个习惯,早晨闹钟响起后第一步不是起床,而是关掉闹钟继续睡;明明半个钟头可以完成的事情,非要做一个小时;很多人接到工作之后的第一项并不是开始工作,而是要给自己缓冲时间,慢慢地进入到工作的状态……

其实这都是借口,如果这种不良想法处理失当的话,很容易造成拖延,这不利于时间管理,长此以往自然而然被时间所管理。

起床闹钟响起的那一刻,就要告诉自己“现在就起床”,不要因为时间还充裕,就拖延起床时间,更不能因为习惯于“等候好情绪”,便花费很多时间以“进入状态”为借口而不起床。这其实是一个习惯的养成,如果你在这件事情上能做到,在其他方面自然也会做到。

时间是你的主人还是奴隶?被时间迷惑继而浪费,还是利用时间主宰你的生命?相信答案你已了然于胸,改变生活和工作状态,从现在开始做时间的主人吧!

9.做事,重在利用好时间

人常说,方法比勤奋更重要。因为办事的时候方法不对,再勤奋也没有用。同样的道理,时间比金钱更重要。因为即使有再多的金钱,可是我们没有时间去花,那有什么意义?即使钱用完了,也可以去赚,而时间被浪费了,用什么方法都无法挽回。做事,重在利用好时间,这是保证事情顺利完成的基础。

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着名科学家。他的一生可谓是硕果累累的一生。发表的学术着作达到70多部,内容的涉及面非常广,包括了遗传学、科学史、昆虫学、植物保护、哲学等这些领域。

在他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他的那本“时间记录册”。在他的时间记录册里,他每天的各项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读报、看戏、散步等这些活动,所用的时间全部记录在案。甚至有人找他问话,让他帮忙解释问题的时间他都会在纸上做记号,记住具体花了多少时间。他的每项工作,比如写一篇文章,看一本书等等,不管自己做了些什么事,每道工序的时间都算得非常清楚。

柳比歇夫从1916年元旦开始对自己所用的时间进行统计。这样一来,他每天都会核算自己花费的时间。每天都会做一次小结,总结一下时间运用上的得失,每月做一次大结,年终做个总结,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到1972年他去世那一天。

在这56的时间里,他记录自己的时间从来没有间断过。在每天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会记下事情的起始时间,相当准确。

他曾经说:自己对工作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保证真正用在工作上的纯时间。比如,工作中的任何间歇他都会刨除掉的。经过他这一系列的思考和计算,柳比歇夫把自己的一昼夜中的纯时间算成了10小时。而且将它分成3个“单位”。在不同的时间段从事不同的工作。第一类是创造性的科研工作,如写书、研究、做笔记等;第二类就是除过科研之外的其他活动,比如作学术报告、讲课、参加学术讨论会等等等。

因为他对自己的时间所有时间都进行了记录,并且都能随时对自己运用时间进行得失总结,所以,他的一生非常充实,为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对待自己的时间就应该有柳比歇夫这样严谨的态度,及时对自己的时间安排做出总结,这样就能不断进步。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事情太多,工作太忙等等。这些人虽然看起来每日忙得不可开交,可是他们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关键是他们在做事的时候没有真正让自己的时间发挥出作用,所以,到头来还是“时间的穷人”。其实,我们要将事情做好,就离不开对自己时间的有效管理。

而对于时间的有效管理,我们需要遵循“二八定律”。往往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80%的收获来自20%的时间,而80%的时间却仅仅创造了20%的成果。这就是说,我们要办事,并不是说我们花费的时间多了就能让自己所做的事情取得好的效果。而是说“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时间用在那些让你真正感觉快乐、成功和满足的事情上,而不要让枯燥、低效的例行公事占据我们时间的绝大部分。”

倘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在自己的时间分配中植入经济观念,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时间的管理其实与理财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仅仅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罗列出来,然后再去完成的做法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倘若我们让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那就应该对自己的时间进行一个合理的分配,将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要抛开那些低价值的活动,将时间投入到高价值的活动中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那么,低价值的活动究竟有哪些呢?它包括:例行公事的事,那些远远超出我们预计时间但还是没有完成的事,枯燥乏味的事,当然也包括我们并不擅长的事。和低价值相对的高价值活动则包括:关于我们人生重大目标的事,我们一直计划想做的事情,还有那些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事。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对所做的事情有了明确的区分度后,我们办事的效率将会提高很多,这无疑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谁掌握了时间,谁就掌握了走向胜利的主动权。

在这个社会上,时间恐怕是最公平的东西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时间资本。如果有两个人,他们在智商、学历等各种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其中的一个人工作时间比另一个人长,但是依然没有另一个花费时间少的人绩效高,那么这位多花时间的人就很有可能是在合理安排分配时间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在现实中总有很多让我们难以控制的因素,可是不论其他情况怎么糟糕,怎么让我们摸不到边际,时间始终是能被我们自己牢牢掌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标明确,把低价值活动和高价值活动分开,在保证不影响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我们要把自己的时间资本投入到高价值的活动中,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应该把理财中的“节流”和“开源”这两个法宝拿来使用。“节流”就要求“省时间”。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列出一张时间“收支表”。我们可以把每天的要做得的事情都记录下来,等自己全部做完计划的事情时,还要学会全面评估时间的使用情况。这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效率不高的病症源头。当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后,就要学会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计划管理。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时间分成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块,对每个小时自己都要做什么进行合理安排,这对切实达成每日的目标有很大的作用。人常说,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可是,善于做计划的人比那些不做计划的人成功率显然要高出很多。我们应该养成“省时”的习惯,提高自己的效率观念,于是,做到一天24小时“收支平衡”就不是什么难事。这些在我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什么是“开源”呢?其实它就是“赚时间”。这个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做事的时候,尽量把自己的零碎时间也利用上

比如,在等车、坐车的时候,我们可以读报纸,在睡觉前的空闲时间里可以看看书,当我们散步时可以与友人讨论一些问题。那些有着辉煌业绩的成功人士往往都是开发时间资源的高手,并不是说他们的个人条件或者背景有多好,只是他们比我们一般人多了一份会“算计”时间的心。

第二,“通过金钱为自己买时间”,让我们做事的时间更充足

可能你看到这里就觉得不可思议,时间是买不到的。没错,过去的时间的确没法用金钱买到。可是对于当前的时间我们则可以实现。比如:乘公交车能省钱,而打车虽然费钱,但能节省时间。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机器可以让我们做家务的时间大大缩短,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时间用在工作上。

在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倘若只是心疼金钱而事事躬亲,或只用金钱去衡量和取舍自己做事的方式,有很多原本可以很好利用的时间都被占用,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总会让人因小失大。倘若长期如此,就可能平庸终生。

所以,我们不能忘记管理时间胜于管理金钱的道理。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做事,更有效率的做事,我们应当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形成习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