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纵横兰州
20952800000017

第17章 兰州的街

街是城市的生命!街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根!任何城市都来源于一条街!都初始于一条街“一个城市的生命力是否旺盛!往往取决于各条街的兴旺与否“街是市场的标志!市场的大小多少都由街的规模来衡定“同世间一切生物一样!街的生命和根系也是种植在大地土壤里的!她依托土地来生存!来发展!也依托土地而枯荣“最初栽种这个生命之根的人!起初并不是腰缠万贯的巨贾富商!而是普通农家的小商小贩“巨贾富商靠投机买卖发财!农户商贩因为生产生活需要互通有无而摆摊设点作为交换“为便于交换!他们选择那些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来进行!渐渐发展成为集!成为街!成为市!成为官府管辖的区域!又随之派生出许多与之相适应的行业和人口。

兰州是甘肃的省会城市,其特点是城市新、街市小。二十世纪80年代的资料表明,兰州所辖三县五区的总面积不过1600多平方公里,市区中心街道总计不过300条’而今已达千余。

大凡一个城市!都有自己街市的主干和首脑“兰州街市的主干和首脑是中央广场,所有的街都是以中央广场为中心向外辐射,向外伸延的。

中央广场是甘肃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历代甘肃最高行政机构的官邸。民国,甘肃政府在这里执政,清代,为陕甘总督府衙,明代,是西北领藩肃王的府邸。

肃庄王朱模是朱元璋的第十四个儿子,大明初定,朱元璋将自己的26个儿子分封为王,各自领藩一方,朱模受命领藩“九边重地”之一的甘州,驻地在今张掖一带。朱模认为甘州非藩王首府理想之地,于是多次奏请移居兰州,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获准移藩。

肃庄王朱模迁居兰州,首先在今中央广场大兴土木,建立了肃王府。

从此,肃王府就成了这个城市的首脑和主干。肃王府前的辕门大街成为街市的轴心,围绕轴心又派生出条条大街小街,辐射连接成为城市的网络,不断发挥着城市的作用和功能。

肃王府门前的辕门大街,说白了就是停车场。明清官员前来府衙听差办事,车马便停在辕门。肃王府的西侧有贤侯街,东起今通渭路,西至大众巷。明清时期的贤侯街,也叫贤后街,这里居住的是达官贵族,也有个别的仕宦名流。贤后街的街尾处还有一条叫侯后街的小街,气派规模都不及贤侯街,居住的是些官职较低的府衙官员。

今日繁华无比的张掖路、酒泉路,是明代肃庄王主旨开建的两条古街。古街规模不大,因临近王府,二街统称为“王府街”,清代又拓展了不少。至清末,这两条古街早已经发展成为中心大街了。于是由东到西分段命名,分别称之为东大街、东栅子、辕门、西栅子、侯府街、西大街,等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兰州市首任市长蔡孟坚执政时“与时俱进”,将该街改称“中华路”,为逢迎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又将原来的孝友街、南大街、绸缎街,一律改为“中正街”。

街名是街道的符号,它们和人名一样蕴含着人们的心愿和希望,表现着一定的文化意象。

传说,明清时期紧靠王府街的五福巷,将人们普遍希冀的福、禄、寿、祯、祥五种福瑞融人街名,据说那时巷子里的居民,不少人家门上有蝙蝠,或木刻或剪纸或绘画,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备受赞赏。

不知是否属实?

史载,“箭道巷”是清代陕甘总督官军射箭的地方。清代康熙深知历朝历代多是马上得天下,而坐天下也少不得“文治武卫”。因此康熙不仅承袭了明朝练兵习武的传统,而且更重视对清朝皇室和官员的文武演练。明确规定,凡年未满60岁的清朝文武官员(包括皇室中的亲王、贝勒)必须文武兼备,一律要骑马射箭,时刻备战出征,每年定期考试,严格考核。全国各地都设有供地方官员习武操练的校场,兰州市区古老的箭道巷和东校场也在其中。

酒泉路以东,道升巷以西,原有条金石巷。有人说,此街自明朝就是金、银、铜、铁、玉石匠人的工艺工场和市场。实际上,这金石巷,自清代至解放前是铁匠铺的汇集地,那些所谓的“金银铜铁包罗万象”,和“雕刻、制砚、造笔、做墨、纸张、竹笛、丝绢、古玩,说唱、杂耍、酒肆、茶楼穿插其间”只是历史的推论。但热闹非凡的百业景象自然还是有的,可惜故往已久,早无了痕。

现在的西关十字和南关十字是兰州古街的交汇处,自来华美云集,车水马龙,商业繁荣,人流如织。改革开放以来,更是高楼林立,商埠繁盛,市民楼居鳞次栉比,十字街头楼堂馆所形形色色,既华光四射,又仿古飘香,尽显着兰州街市的风采,呈现着文化的多元多样“有些新的街名,也起得很好,富有地方特色,如“读者大道”“培黎广场”。但是,有些街名、路名、公交车站的站名却不尽人意,有的名不副实,如过去的“小西湖”,外地人以为是西湖美景,专程拜访,结果大失所望。

再如“金港城”“新港城”,形音相近,意思雷同,其实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完全是南辕北辙,极容易混淆,不少人乘错车,到错地方,实在应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