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纵横兰州
20952800000038

第38章 兰州的门

门是出人口,家有家门,国有国门,城有城门“门户,在很大意义上就是尊严、威严和神圣不可侵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苏东坡的词句,内中的门包含着经济文化状况。“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老子的名句,其中蕴藏着门的玄妙和哲学的意念。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这是叶挺将军《囚歌(里的诗句,他表现了人的伟大尊严和对自由的深刻理解。

玉门、厦门、澳门都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生物学中则把具有最基本和最显着共同特征的动物、植物归于一类,并称之为“门”。可见,门的覆盖面之广,含义之深远博大。

兰州最大的门,当然是府门。明代的肃王府门,清代的总督衙门,民国的省府之门,都是本地首屈一指的门!明代,藩王的府邸叫王府,肃王出人王府办公的门是午门,供各级官吏出人王府办事停车拴马的外门叫辕门。清末陕甘总督统揽陕、甘、宁、青的军政大权,故又称“制军”。坐北向南的三座行辕的府门,分别悬挂着“宪纲文武”“节制三秦”“怀柔西域”的匾额。

其实,最早的古代辕门是指帝王巡狩田猎止宿的地方,也指官吏外出的行馆。人世间许多东西常常会发生质与量的变化,有的消亡淘汰,有的伸延辐射,或者减少增加。明清时期的兰州,临近肃王府周围一带的街市也往往称作“门”。如府门街、县门街、州门十字,安定门、广武门、萃英门,等等。如今在市区,我们已经无法相见那些曾经庄严辉煌的古代府门了。

但是在兰州所辖的永登县境内,却奇迹般地矗立着明代的鲁土司衙门,这是兰州目前遗存最有特点的一个门。

土司是元、明、清时期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赏赐给部族首领的世袭官职,由他们根据统治王朝的政令法规行使权利,管理当地所属的部落民族,这就是元明清政府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政策。既然土司是少数民族的土官、首领、头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其衙门也应该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实事上,大部分民族地区的土司衙门也确实如此。比如,甘南藏区卓尼杨土司的衙门,河州的何土司、韩土司的衙门,以及西南彝族、羌族的等一些土司官寨和府第,它们都具有本民族的建筑特色,即便是有些汉民族建筑的仿效,也不过表现在某些局部,整体上依然是本土民族的建筑风格。

兰州永登的鲁土司衙门,则是一座具有浓郁满清王府衙门特征的建筑群落。

永登的鲁土司祖上是巩卜世加,元朝封为武定王。元亡后,巩卜世加率众降明!明太祖赏赐他以“鲁”为姓!赐封他为甘肃庄浪卫连城土司。蒙古族是中国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蒙古族都广泛地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和甘、宁、川地区居多。生活在牧区的一些蒙古族,至今还保持着居住蒙古包的传统习惯,无论在夏牧场,还是在冬窝子,我们都能看到那些莲花般盛开在山地草原上的圆顶蒙古包。他们把可转移的毛毡蒙古包叫“乌尔郭格尔”,把固定的蒙古包叫“托古日克格尔”,这种蒙古包外砌有泥墙。在牧区,蒙古包是普通牧民的房舍,王公贵族居住的则是砖木结构的房屋,有的如同庙宇般的华丽与壮观。

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鲁土司衙门,起初也是具有一定“庙宇风格”

的宫殿式民族建筑群落。它依山傍水,坐北向南,背靠笔架山,面临大通河,视野开阔,气象非凡。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第15世土司鲁纪勋进京朝贡,亲眼见识了北京皇家建筑的气派,领略了清王朝那班贵胄王侯的华贵府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

作为统辖“东至庄浪之野狐狸岭为界,路长一百四十里)南至皋兰县张家河湾、河州至思家台、青海至碾伯县川口,路长一百五十余里)西至碾伯县冰沟坪为界,路长三十里)北至平番即永登(黄泥冈喜鹊岭为界,路长一百四十里”大片土地的甘肃庄浪卫连城土司,回到故乡即着手大兴土木,重新建造自己的土司衙门。他依照工部的设计规范,完全仿照北京满清王府的模式,进行施工建造。

不久,一座面貌全新的宏伟建筑群落奇迹般地拔地而起,巍巍矗立在这片风水宝地,依旧依山傍水,依旧气势夺人。新建成的鲁土司衙门,占地1.35万平方公里,衙门一进数院,素有“三十六院,七十二道门”之称,整座建筑群落由衙门、寺庙、花园、祖先陵园组成。其主体中轴线上坐落着功德牌坊!大照壁!六扇门!仪门!大堂!燕喜堂!祖先堂等建筑“呈现出结构严谨“气势恢弘“森严肃正的功臣武将的特色和风范。

功德牌坊为四柱三间门,彩绘斗拱,重建后将明赐“世笃忠贞”的匾额改成了“世笃忠诚”。“六扇门”是王府的正门,共六扇,门匾书写着饱满苍劲的“世袭指挥使府”六个大字。仪门,也称“凤鸣门”,是陈列仪仗和供政要高官行走的通道。大堂是土司处理政务的厅堂,衙门内有供官员行走的“如意门”,有供百姓进出的“生门”,还有供死囚出人的“绝门,’。

鲁土司衙门众多的门,是土司时代的社会缩影,从中可以看到久远的历史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