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纵横兰州
20952800000048

第48章 兰州的驼

兰州的驼,不是说鸵鸟,而是说骆驼“鸵鸟在兰州是公园里才能见到的稀有动物,骆驼则曾经是兰州、甘肃、乃至西北的“沙漠之舟”,是曾经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众动物或畜力“说骆驼就得说兰州的骆驼业,兰州的骆驼业仅仅是西北骆驼和骆驼业的沧海一粟。中国西部的骆驼业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之。秦始皇派遣的河西官吏,不但骑马,也骑骆驼,否则无法穿越苍茫的腾格里沙漠,抵达遥遥西部边塞之地。汉唐行进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和亲队伍,马蹄声声,驼铃清脆,马与骆驼交替使用。两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所依靠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骏马和骆驼,即便是今天,越来越少的骆驼,仍在茫茫沙漠承前启后地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汉书·西域传(载)“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驼。”橐驼在西北,在甘肃,在历史所占的经济文化分量曾经举足轻重。因此,历代统治者无不把发展西部的骆驼业作为安邦兴国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行。西汉武帝曾设“牧橐令丞”职!专司养驼事!一方面用骆驼搞运输!一方面用骆驼搞外交。至唐代“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王公、将相、外戚,牛、驼、羊、马之牧布诸于道”,《新唐书)说“西京去城五百里内,不得不置私牧地、牧驼,马杂畜百多万头。”由此可见,当时发展牧驼已经与发展牧马相提并论,几乎放在同等地位了。

今天甘肃高台的骆驼城遗址,其实是北凉国骆驼业繁盛的遗存和标志,而陕西周至西南方的“驼谷”,则是丝绸之路骆驼往来的交通要道之一。“驼运自川、汉、秦、巩经靖远直达甘、凉、新疆一路”,其实是西北重要的驼运干线。这条干线,自汉唐至宋元,一直是衔接北漠的通途要道,骆驼业也依旧是官府征课纳税的大户,并且设有专职官员执掌其邮驿和屯牧。至明朝则采取“平价市场驼马”的优惠政策,大力鼓励民间养驼,同时还奖赏养驼有方的专业经营户。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公开发布养驼条例,并宣布相关奖励规定:“每五丁养一驼,三年增倍。凡五丁养二驼者,免应差地亩,征粮一半。五丁养五驼者,征粮皆免。一丁超养一驼者,按例奖赏”。

由于政府重视养驼业,又有比较优厚的奖励政策,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激发了地处西北边地甘肃养驼业的迅猛兴起,以至于“以故镇邑橐驼日有增加,不几年其数至于十万计。”史载,仅甘肃民勤一县的骆驼数量就有10万峰之多,进行交易的骆驼市场也相应增加,无论是骆驼业兴旺发达的河西走廊,还是地处交通枢纽要道的兰州,进行交易的骆驼市场都不在少数。古代的河西走廊向来是茶马故道的重要场所,也是驼铃声声古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处,在这沙漠、半沙漠地区,各国商旅都是依靠骆驼进行长途运输和跨越漫漫戈壁大漠的。

长期担任驼运的敦煌、张掖、武威、民勤、山丹、永昌等地的茶驼户,在长期运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行业规模,他们走汉中,下泾阳,一路驼铃叮当响“满载着食盐、茶叶、布匹、药材、杂货“往来于陕西、宁夏、青海、新疆,乃至苏俄、西藏、蒙古等地。当时甘肃境内主要驿道上都有骆驼店,俗称“骆驼场子”。这些骆驼场子,大都选择在城郊近水处,一般都建有客房、仓房、驼棚,供货主住宿和存放货物,同时喂养骆驼和供骆驼歇脚。并且还给营运驼户承办运输业务,或者为其代支、代垫部分运营资金,或者代为承接货物运输,自己则从中抽取一定的佣金,获取一定的中介收人。

开骆驼场子的商户,讲求掌握一定的周转资金,更讲求行业信誉,否则很难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持久生存。信誉和资金,是经营骆驼场子掌柜们的名牌,无论河西河东还是兰州,骆驼场子的掌柜都非常珍视自己的影响和口碑。为了赢得驼户的信任,他们往往赶在驼队到店之前,亲自乘马骑骡打前站,迎接驼队前来。对于长期往来的驼户,常常提前预订和安排食宿场地,以免发生挤店,或使晚来的驼队无处歇住,影响彼此的营生。店方则为满足驼队食宿,提供较为详备的服务,经常储备着足够的草料,舒适的客房,干净的场地。

骆驼店的布局大多是前院为柜房、客房、库房、伙房,后院为驼场、草料房,店外有高大的围墙,店内豢养着护场的猛犬或藏獒,以保障驼户的安全。另外,还辟有隐蔽的后院或后门,用以供驼队在遇到官府拉差派丁,或者突然遭到土匪抢劫时迅速逃避。

骆驼店的经营权,有的归经营者自己所有,有的则归大中型骆驼商号所有。甘肃的大中型骆驼场子有兰州、永登、武威、酒泉、平凉、张掖、敦煌、靖远、景泰等几十家。但这些场子的规模,都比不上民勤财大气粗历史悠久的茶马、茶驼商号“马合盛”。马合盛自清代中叶崛起,经营茶马、茶驼上百年,是甘肃有名的龙镖民营大商户。马合盛的茶马、茶驼商号遍及甘肃和西北一些地区,据说繁盛时不计其数,以分号概算。

至清末民初渐渐衰弱,即便是在那个时候,马合盛仅名贵的白驼也有300多峰,至于寻常的骆驼仍不可枚数,当时的民谣说:“民勤骆驼别打听,说来说去马合盛。”

马合盛商号拥有大批马队、驼队,每年下江南直接从南方茶农手中收购茶叶,然后运往陕西泾阳加工成茯茶(砖茶),经兰州完税之后,再由驻扎在兰州的马队、驼队分别通过茶马驿道运往西藏、青海、新疆等少数民族集聚地。凡合盛号马队、驼队都有专门武装沿途跟随保护,人马枪支一应俱全,每每出行,皆兴师动众,烧香祭天,鞭炮齐鸣,声势浩大。其分号遍及陕西、湖南、四川、天津、上海、福建、广州,至于甘肃所属的骆驼分场、分店就更多了。马合盛商号在甘肃延绵繁盛连续几代,新中国成立后,所余商号全部融人公有,不复存在。

民国时期,甘肃河西的骆驼业仍有一些市场,张掖的“长兴泰”就有骆驼500峰。此外,靖远、皋兰、西吉等地也还有一些茶马、茶驼兼营的商户。但由于不堪当局的残暴压榨和剥削,甘肃各地的骆驼业渐渐衰败,至抗日战争时期,全省仅存骆驼37万峰。所幸的是,这些骆驼在抗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它们由政府驿运处统一编队,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为抗日货运服务。河西还成立了抗战骆驼兵团,赫然被编人第八战区,直接参加抗日军务,承担着保卫边疆和巡逻边防的重任,为抗日救国贡献了力量,书写了甘肃骆驼业最为光辉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