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纵横兰州
20952800000050

第50章 兰州的楼

楼是什么!楼是二层以上的房屋。房摞房,屋叠屋,二层以上的楼,今天早已不足为奇。而今,水泥的堆积,几何的发挥,长宽高的耸起,高的耸人云天可达数十上百层,小巧玲珑的也有二三层。居住在二三层别墅小院的,多是位高权重资产丰厚的人物,居住在十层八层乃至数十层的多是收人参差不一的各色寻常百姓,至于各式各样的办公大楼却又另当别论。

楼的出现,表明了城市的增加与扩大,人口空间的立体存在和需求,当然还是人们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中国的房舍出现很早,建筑历史也很长。具现代考古研究,早在公元前的夏王朝,就已经有了茅草的宫殿,故址就在今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村。商代则有了“塔庄”,虽然砖瓦还没有出现,茅草的房屋却有了分层,形成“塔”状,实在是一种楼的初始模样,极富想象和创举。至周朝,周文王伐密,率大军前来征伐不太听话的小小密国,不料这属国并不束手就擒,而是操戈顽抗!顿时激怒了周文王!遂血腥杀戮将其灭亡“而后又在其殿址上建筑了高20丈!周长420步的楼台!称之曰“灵台”。灵台用来登高望远!

观赏浏览!或察看天象!或祭祖弘德!遂后又因此而演变成为甘肃的一个行政地名-灵台县。

春秋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在他着名的天问(里,曾经大胆地发问)“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说明当时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不但有悬楼园圃,而且顶层的“增城”还有“九重”,可见玉宇琼楼,亭台廊榭已非全然凭空想象,而是当时的宫廷就有重檐阁楼出现“因为任何神话都是来源于生活,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社会“兰州的楼是“悬楼”。悬楼,顾名思义是离开地面悬空而建的楼房“这种楼房,说是离开地面悬空而建,实际上并非完全没有依托,而是背山半悬。半悬的楼体由木柱雕棂与墙体巧妙地连接成一体,悬凸伸出上面的楼房回廊和栏杆,下面却坚壁长柱,或凹或凸,凹者灵秀,凸者雄奇,既美观大方又浪漫恢弘。兰州的悬楼,既不同于云贵川的吊脚楼,也不同于广东的围屋,福建的土楼,而是半依山体半悬空,参差烟岚自成景,实在是风格独特的古典民居。

史料记载,肃藩王(靖王朱真淤)主政时,曾经在华林坪山端延至金天观山沿一带,“改唐禅院为华林山寺院,乾隆时毁于战火。后来重修,在门首连建九楹,故名九间楼。”以此推断,华林山寺早在唐代就有,若也像九间楼那样贴山而建,半依山体半悬空,兰州悬楼的历史可谓风雨烟岚千百年,山形依旧自不朽了。不管怎么说,明代重修的九间楼,就是一座造型别致气势恢弘的悬楼。清代兴隆山道主刘一明曾经在兰州为九间楼题联,联曰)“义勇镇边疆,泽并黄河流万古.武安延社稷,群瞻紫塞峙千秋。”民国时期,民国政要蒋介石戴笠前后来兰州,都以九间楼作为行宫和住所。

据有关人士透露,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动工改建,着力打造成为具有明清特色的仿古文化一条街。该街将集中展现兰州地区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风貌,其中建筑有护坡式铺面、兰州四合院、参差错落的街景、木制结构的虹桥,同时将重现昔日牡丹园林景象。而独具特色的兰州悬楼建筑也已规划其中,列人了重要的建设项目,着实令人振奋。

那么,兰州现在还有没有悬楼?有。五泉山公园的寺院建筑群落,白塔山的法雨寺,黄河北岸的市二医院,它们皆是历史的悬楼遗存。站在桥南隔河遥望二医院,人们有的说它像布达拉宫,有的说它像层楼、古堡。而白塔山的法雨寺,五泉山寺的贴山顶楼,三教洞、文昌宫、南香舍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悬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悬楼的特点极其鲜明与突出。

兰州悬楼是梦想成真的神奇创造,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地方人文建筑的瑰宝。

悬楼的原理有些像栈道,栈道是从山间插人横木,上面铺盖坚实宽阔的木板,以供人马军队渡过险山恶水悬崖峭壁。同理,悬楼也是就地取势,将楼舍的一部分嵌人山体,另一部分向外突出伸延。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当地易得的砖石木材建造成楼阁廊亭护栏,既拓展了空间,又节约了用地,充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完美地构建了人们的家园。

建筑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同时也表达和发展着各种各样的思想理念。故而,人们公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讲究的是真善美,表现的也是真善美。

中国古代的楼台建筑,体现的是实用,是美学,是艺术,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历史悠久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大观楼、鹳雀楼、真武阁、太白楼、烟雨楼、镇海楼,分别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山东、云南、四川、浙江、广东,它们共同被誉为中国十大名楼。它们建筑牢固,结构严谨,造型优美,风格俊逸,极耐观赏和美感。各地名楼那些历时久远的名人名文名诗名句,强烈地表现着中国文化的深刻与富丽,充分地表达着中国楼阁独特的建筑美。

中国建筑还非常讲究人文方圉,居所要背阴抱阳,依山傍水。《皇帝宅经》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不但讲究林泉之志,同时也讲究天人合一,艺术情调,即:“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由此可见,中国建筑人文美学之一斑。

追根溯源,楼的使用价值是与审美相互观照,在实用价值上体现美,在美的价值上表现实用,从而让美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用以达到让居者愉悦,让物有所值。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高楼正日益成为大众的迫切需求,不断地在长、宽、高,也不断走向全球化建筑的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