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纵横兰州
20952800000059

第59章 兰州的戏

兰州的戏主要是秦腔。秦腔出秦地,古代的秦地辖制很广,不但有秦国陕西的全部,而且包括甘肃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兰州、天水、陇东都是其所属。

甘肃地名的首次出现是在元代,元代忽必烈在黄河以西设立了“甘肃行省”,其辖区包括甘肃河西、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明朝废除了甘肃行省,其属地归陕西布政使管辖,河西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又置甘肃巡抚,管理河西政务。清代实行省、府、县三级制,甘肃与陕西分治,将甘肃重新单划一省,其辖区超过元明两代,将黄河以东的兰州、天水、平凉、陇东也划归了甘肃,其行政长官称“巡抚”。康熙十九年(1738年)将原在甘州的甘肃巡抚移至兰州,兰州遂成为甘肃的首脑和中心。乾隆十九年(1754年),又撤去甘肃巡抚,将陕甘总督府由西安移驻在兰州,陕甘总督兼理甘肃军政要务。辛亥革命设置了“甘肃布政使”,民国又恢复清代设置,省会设在兰州,全省1市(兰州)、69县、及卓尼、肃北2个设治局。

由此可知,兰州、甘肃与秦腔、秦地渊源密切,一脉相承。

秦腔源于秦汉乐舞和俳优百戏,舞中的乐曲,百戏的表演,反映民情民意喜怒哀乐的民歌杂糅,使秦腔有了雏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昆腔、弋阳腔等丰富着自己,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影响巨大的西北戏种。秦腔既高昂激越,又悲怆婉转,吼起来酣畅淋漓,唱起来风情万种,那梆子,那胡琴,那脸谱,那唱腔,共同组成一股撼人心魄的巨大力量,足以叫人痛快宣泄,激人共鸣。

秦腔生在秦地,来自民间,是秦陇大地老百姓的戏,也是老百姓心中的歌。它激昂豪迈,情感真挚,腔调粗矿,音乐奔放,一板一眼流露着乡情,一字一句发自肺腑,充分展现着黄土地深厚丰富的情怀。

兰州的戏出自民间,戏班子也多是民间艺人自行组合而成。史料记载,兰州清末有两个比较出名的秦腔戏班子,一个是福庆班,一个是东盛班。两个戏班,两个班主,一个叫十娃子,一个叫福庆子,早先同拜在一个师傅门下学秦腔。福庆子天生英俊,身材高挑,嗓子柔和鲜亮,扮相俊美,以演《游西湖(里的贾似道和《血昭带(里的曹操最为叫绝。

十娃子,身段不高,嗓音低沉厚重,刻苦好学,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学戏多,技巧多,演出灵活多变,擅长插科打诨,常表演风趣滑稽的折子戏。

两人出师不久,各自在兰州成立了自己的戏班子。福庆子的叫福庆班,十娃子的叫东盛班,二人都是自己戏班子的班主。有意思的是兰州、天水一带的戏班子把班主叫“箱主”,大概与掌控财物有关。他们不但自己登台演出,而且用心的培养了大批秦腔新秀。如福庆子的高徒寿娃子,他扮演的风尘女子李亚仙别具风韵,很受欢迎。十娃子的高徒六指子在《岳母刺字“中扮演的岳母,同样是形象动人,艺术精湛。

旧社会,兰州民间艺人的戏班子自给自足,生活艰苦,经济收人很不稳定。民国相继成立的一些戏社,常因人不敷出而散班。有些技艺高强的“箱主”,为了生计也不得不低头弯腰,为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点烟跑腿唱堂会,有的不堪欺辱,干脆弃艺经商。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党师长刘郁芬来兰州任省督办,他与省长薛笃弼都对文化教育比较重视,搞了一些社会变革,其中就有提倡演新戏。两年后,他们主持创办了甘肃省秦腔训练班,招收了一批10岁左右的少年参加学习,聘请了一些秦腔老演员做教习,这是民国兰州第一个官办的秦腔班。秦腔班每周在国民剧院演出1一2次,一方面习艺锻炼学员,一方面征求公众意见。民国十八年(1929年),甘肃大旱,师长刘郁芬也被冯玉祥调到河南参加蒋、冯、阎等的军阀混战,这个官办的秦腔班也自行解散。

但是变革总会产生影响。兰州市区的黄家园有个女子叫李喜凤,丈夫朱怡堂是“化俗社”的秦腔青衣名旦。“化俗社”决心打破陕甘秦腔没有女演员的传统,但没有人报名。这时李喜凤主动提出下海学戏,并拜丈夫为师学艺。她顶着旧封建传统的压力,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学苦练,不久就勇敢地公开登台亮相,连续演出了《走雪“《卖酒“《珍珠衫“等戏,很快博得了观众的认可。从此,李喜凤打破了女子不能上台演戏的旧观念,成为陕甘两省第一个登台演戏的女子。兰州的“化俗社”,也为移风易俗做出了自己的历史贡献。

兰州戏剧史上有秦腔三杰,他们是耿忠义、郗德玉、文汉臣。

耿忠义,又称富宝子,祖籍甘肃武山,久居兰州,见多识广。他身材高大,戏路子广,先前主演旦角,后改演须生、大净,是文化社久负盛名的台柱子。

郗德玉,祖籍陕西长安,因为脸上有几颗麻子,人称“麻子红”。他年轻好学,深深被甘肃西路秦腔所吸引,在甘肃多方拜师求艺,又先后在甘肃很多戏班演戏。他广采博收,生旦净末丑文武皆通,在数十年的粉墨生涯中,成为群众公认的“陕甘须生泰斗”。

文汉臣,祖籍陕西三原,他是兰州文化社的创始人之一。幼年学戏主演旦角,后改演须生。他以清新俊逸灵秀典雅令人耳目一新,又因唱念清朗,吐字清楚而令人着迷,在兰州有着很高的声誉。

兰州的秦腔,兰州的戏,至今高昂激越,仍旧在民间广泛流传,抒发着百姓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