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纵横兰州
20952800000008

第8章 兰州的客

“客”是什么?“客”跟“主”相对,不是主人,是从属,是寄居。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给“客”字定义说(“客,寄也,从也。”人是动物,天生喜欢活动运动,人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时不得不告别生养自己的故土乡亲,漂游移居于陌生的异地他乡讨生活,谋生计,渡日月,这样的人就是“客,’。

兰州世居西北,曾经是丝绸故道上的重要关隘和驿站,秦汉以前地广人稀,不具规模,途经路过的军旅客商不多,因种种原因客居兰州的人自然也不多。

不多,但也不缺。比如,行走江湖的“刀客““剑客““镖客““刺客“,还有买卖人口的黑心“皮条客“,都能在兰州久远的里巷轶事里觅得见他们的灰暗背影。

风起云涌的战乱时代,投靠于兰州贵族豪门的“门客““说客“也是有的。比如,明代少许“文人墨客“,就曾投靠在肃王府门下,不定期地承担一些文化责任。

世风流行!权势需要!兰州当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谋士、食客。他们的榜样,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冯谖、毛遂。可惜,素以“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的游牧流弊之地,未留一鳞半爪。

久客为主的兰州人也是层出不穷,屡屡人册的。生活在各个时期的兰州客,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其中有官迁、罪谪、屯垦、戎边、商旅、民流,等等。不同时代的统治者,基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不同需要,常常需要加强边塞驻地的防务和吏治,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调剂,用以平衡发展。地广人稀的西部军旅走廊也是历代王朝充实人口的地区之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发生过几次。至于那些身负吏治和军务的官员,他们往往携带亲随跟班,拖家带口的客居边塞,有的驻地兰州,行使权力职责,其中一些因为调任升迁无望,不得不落地生根,反客为主。

历代,途经兰州的客人不知有多少。那些志在边塞沙场建功立业的文官武将也已仙逝远去,他们英武的身影淹没在瀚海沙漠,早已化作长风晨雾消弭殆尽。惟独诗句流传不已,唐朝诗人王昌龄跃马沙场,一路西去,曾发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誓言,岑参两次行使西域,在兰州留下《题金城临河驿楼(的诗句)“古戎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活现了唐时兰州的历史文化风貌,既雄伟险峻,又关隘重重,驿道连绵,同时也简练地描写了金城临河驿楼的秀丽风光,富足的黄河水源将边塞小城孕育的如同江南水乡。

人在他乡为客,须客气有礼,谦虚谨慎,谋生从业,须得手脚勤力,吃得起苦,下得了力,否则对不起这方慷慨收留你、又赏你饭吃的土地。

兰州人一向待人宽厚包容,客气,不排外,有礼貌,对前来兰州讨生活的人,都比较亲切,一般统称为“客”。他们将卖布的称“布客”,11将卖皮货的称“皮货客”,将卖珠宝的称“珠宝客”,将卖木材的称“木材客”。当然若说官话,则是称之为“皮货商”“珠宝商”“木材商”,等等。兰州人对小商小贩称客,对各种各样的“打工仔”也称呼“客”。

比如,将往来收麦打工的称“麦客”,将行走街市挑水卖水的称“水客子”,将凭借脚力走南闯北赶骡赶马搞货运的称“脚户客”,将在沙漠里赶骆驼谋生的称“骆驮客”,或者直呼“拉骆驼的客”,将在黄河里划牛羊皮筏水里浪里拼命捞生活的称“筏子客”,或“筏客子”,等等。这些客称,都是以行当职业来称呼的。

人乡随俗,兰州的客与客之间,相互交往也是以客相称,以礼相待。

比如:“陕西的布客来了”,是说陕西来兰州做布料生意的客商来了,于是“主客”端茶倒水,笑脸相迎,殷勤招待,尽量让来访的客商心里温暧,“宾至如归”。人们客居一方,互相体谅,互相温暧,互相维系,才有情味,有滋味,才是人间,才能明白“人活着,不是光挣银子”。不过,有时也会闹误会,比如不明就里的小伙计说“河州的茶客来了”,本来是指做茶叶生意的客商来了,有人却理解成“喝茶的客人来了”。可见,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模式或套路。

兰州的“客”,除了做行当职业的称呼,还用来形容人,或者代表事物的性质。比如,将登门拜访请客送礼的人称“喜客”,将依傍有钱有势的人做事谋生的人称“傍客”,将专事依赖吹捧权势的人称“捧客”,将粗笨呆板没有眼色的人称“夯客”,将善于察言观色耍小聪明的人称“贼客”,将霸道蛮横的人称“横客”,将不务正业四处混日子的人称“浪荡客”,等等。

对于有某些嗜好的人,兰州人也尊称他们为客。比如,将喜欢喝茶品茶的称之为“茶客”,将喜欢下棋的称之为“棋客”,将喜欢喝酒的称之为“酒客”,将喜欢写毛笔字的称之为“墨客”,将喜欢看戏的称之为“戏客”,等等。

由此可见,兰州的“客”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实在是别具一格,富有情味,很有人文色彩,值得人们慢慢品味,细细研究。

兰帅的佛佛是梵文Buddha(佛陀)音译的简称,也作“浮屠”“浮图”,意译为“觉者”。佛经上说,凡是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名为佛。佛教徒以此尊称释迦摩尼为“佛”。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相传于公元六至五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主要以众生平等的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基本教理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达到成佛(即“觉悟”)为目的。

佛教在西汉传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发展,至隋唐而鼎盛,并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学并称为“三教”。但是,佛教传人甘肃的时间比较早,据武威)罗什寺碑》记载:“凉地建塔始自于秦”,也就是说秦汉之际佛教已在河西传播。丝绸之路的开拓促进了甘肃境内佛教文化的传播发展,寺院、石窟艺术日臻完备。元代藏传佛教得到广泛发展,张掖的大佛寺、武威的海藏寺、天祝的天堂寺、河州的炳灵寺等许多壁画改绘成密宗壁画。元代开凿的敦煌千佛洞石窟,在壁画创作上也吸取了藏传佛教的内容和技法,力图多角度、多元化地展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兰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大力兴建佛寺,建造佛塔也是理所当然。现在兰州的佛像,最着名是五泉山的铜接引佛和卧佛。铜接引佛,铸造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现置于五泉山寺的金刚殿内,身高一丈六尺(5.3米),重约万斤。大佛造型优美,衣褶线条柔细,形体敦厚丰腴,神态恬静庄重,他面含微笑,左手托钵,右手舒展,稳稳地站立在金灿灿的莲花座上,双目微垂注视着芸芸众生,大千世界,仿佛随时随地为人接引普渡。

卧佛置于五泉山寺的卧殿内,是佛祖释迦摩尼的全身彩塑侧卧涅盘像。佛祖右臂枕下,左臂平放侧身,卧佛面容亲切慈祥,姿态端庄,模样似恬然人睡,又似若有所思。整体形象犹如张掖大佛寺卧佛。卧佛长约9米,雕塑于1981年。

五泉山最早以崇庆寺建筑群落和众多的殿宇佛像名扬四海,现在仍然因寺院佛像,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善男信女和天南海北的游人。

丝路重镇的兰州,佛教深播,寺院众多。目前见诸史载的兰州佛寺就有二三十座,比如庄严寺、普陀寺、木塔寺、普照寺、广福寺、崇庆寺、白塔寺、金山寺、海德寺等等,其中尤以庄严寺、普照寺、木塔寺最为着名。老人们至今依然对“兰州三大寺”记忆犹新,说起它们的流逝,甚至唏嘘不已。

庄严寺位于张掖路以北,相传早先是“西秦霸王”薛举的故宅。薛举原籍汾阳(今山西荣西),隋末在金城府任校尉,有资料说其“举家产钜万,交结豪猾,雄于边朔。”他于隋朝大业十三年起兵反戈称霸,死后其子继任,唐武德元年(618年)被李世民重兵击败!将其所霸之地全部纳人大唐王朝的版图。一代“西秦霸王”薛举的豪宅也改建为规模宏大的庄严寺,正殿大佛神态庄严,形象生动,接受金城万家香火。

普照寺也叫大佛寺,位于城关区的兰园,原是兰州最大)最宏伟的佛寺建筑。始建于唐朝初年,历经宋元明清几代修整补充,屹立兰州千百年。寺内建有大佛殿)金刚殿)天王殿)法轮殿)藏经楼)观音堂)灶君殿,此外还有木制嘛呢法轮和钟鼓楼。木制嘛呢法轮八面六层,各个层面都雕塑佛像一尊,高10米,可旋转。藏经楼有七楹,储存大藏经640部,6346卷,绘制巨幅菩萨立像八尊,高丈余。殿内有释迦摩尼)及其三大弟子文殊)观音)普贤和弥陀佛的巨大塑像,此外还有铜接引佛和木雕韦陀的佛像。寺内绿树环绕,曲径通幽,环境优美,晨钟暮鼓响彻金城。

19(8年,国民党政府以“繁荣经济”为由,将普照寺改为“中山市场”。寺内除几个重要殿宇得以保留之外,其余全部改作商铺店面。祸不单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侵略我中国,他们悍然出动上百架飞机轰炸我兰州城,(月(3日,屹立兰州千百年的普照寺和繁荣市场统统被日寇狂轰滥炸,遂夷为平地。

木塔寺位于张掖路以西的木塔巷内。木塔所在的寺院是嘉福寺,寺以高大的木制佛塔而闻名,故叫木塔寺。史志记载,木塔为密檐楼阁式结构,塔高53米,塔身为八角形,外有密檐13层,层层雕刻着佛像或佛教故事,并刻写有“宝塔建于唐贞观九年”的字样。

此寺由高昌王麴文泰出资起始修建。麴文泰是兰州榆中人,笃信佛教。贞观四年,他作为高昌王前往长安拜会唐太宗李世民,返还高昌路过金城!心中感念故土的庇佑!特意修建了这座寺院佛塔“此外!麴文泰曾在高昌有幸聆听前往印度取经的大唐高僧玄奘的佛学讲座!由于钦佩玄奘的博学多识!遂拜玄奘为国师!数次意欲挽留在自己身边咨议国是“不料!玄奘断然谢绝!以至于不得不绝食明志“麴文泰眼见玄奘志向坚定!去意已决!只好作罢“临别!他慷慨馈赠玄奘大笔银两!并亲自送行百里,直到交河(今吐鲁番一带)方挥泪告别。

清康熙年间,兰州木塔寺毁于火灾“后人便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规模较小的木塔寺,同治年间又遭火灾,木塔寺被烈火吞噬殆尽,从此木塔寺再也没有了木塔、佛像和寺庙“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或许“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的人会越来越多,但愿大千世界和平和谐,人皆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