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运用传奇故事解读科学发现创造
20967300000008

第8章 军事上作战武器的出现(2)

八、二硫化钼润滑剂的发明

在生活中许多人曾有过这样一个不愉快的经历。走在路上不小心踩上一块西瓜皮或香蕉皮,滑倒摔了一跤,爬起来摸摸摔痛之处,没什么就走了,也没当回事。19世纪英国有个小孩也出现过这样一回事。但这件事他记在心里了。20年后,这个小孩长大了,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工程师。有一天,他回忆起小时候走路踩上香蕉皮摔跤的事来。心里猛然冒出一个疑问:为什么香蕉皮那么滑呢?而其他水果皮如梨子、苹果、栗子等就没有那么滑,这是为什么呢?他觉得这里一定有什么原因。于是他好奇地找来几块香蕉皮,放到显微镜下看。原来一块香蕉皮是由几百层薄层构成的,层与层之间结构是松弛的,并含有丰富的水分。香蕉皮就是因为具有这种结构,才变得十分滑溜,所以人们脚踩上它就容易摔跤。这个发现使他吃惊,他想到如果能把这个道理应用于工业上,一定能够取得成果。有了这个思路后,他更加细心地观察各种物质。终于探索到石墨和二硫化钼与香蕉皮结构相似。当时石墨已被工业用作机械的润滑油材料,二硫化钼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二硫化钼的原子结构与香蕉皮是非常相似的。其层状组织每一层比香蕉皮更薄,只相当于香蕉皮厚的二百分之一。每一层内部有很强的粘合力,不容易分开。而层与层之间的粘合力又非常的小,极容易分开,产生滑动。他终于发明了二硫化钼润滑脂。实践证明二硫化钼对机械的润滑效果特别好。它作为润滑脂问世后,立即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九、热气球的发明

1772年冬季,法国的蒙戈菲尔兄弟坐在壁炉前烤火。壁炉里橘黄色的火焰在跳跃着,一股股浓烟向炉顶冲去。哥哥找来一些废纸,兄弟俩边笑边将废纸放进炉里,看着投进壁炉里的纸燃烧后,冒出的浓烟将纸灰冲到炉顶上。兄弟俩你一下我一下的投着,觉得很好玩。

哥哥脑子突然一闪念,产生一个有趣的想法。他想,要是做一个口袋,将烟气装进口袋里,再扎紧口,那口袋不就可以飞起来了吗?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弟弟。弟弟听后摸着头想一想说:“这个主意好,一定很好玩。”于是兄弟俩马上找来一块绸布,缝成一个口袋,然后来到壁炉旁,将口袋的口朝下对着烟火。只见热气很快将瘪口袋吹得鼓起来,他们很迅速地用绳子把口袋的口子扎起来。当他们把口子扎紧后,一撒手时,很惊奇地看到口袋升起来了,一直碰到天花板上。

后来,蒙戈菲尔兄弟又经过10多年的努力,于1783年把一个巨大的装饰得非常漂亮的热空气球送上了天空。

消息很快传开。法国国王得知后,好奇地邀请蒙戈菲尔兄弟到凡尔赛宫表演,他们的表演非常成功。气球在高空飞行8分钟,上升1500米后,又安全着陆,国王看得非常高兴,当场奖励了他们。

十、坦克的诞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德、奥、匈、意组成的同盟国和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双方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斗争。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继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公元1914-1918年)。此战历时四年零三个月,参战国家33个,15亿人口卷入战争漩涡,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约2700亿美元。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此次大战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飞机、坦克、潜艇等新式武器大量装备部队,火力得到空前的加强。从此这些新式武器登上了战争的舞台。

大战期间,英国有位随军记者名叫斯文顿。在前线采访中亲眼看到自己的同胞一次次的冲锋,倒在血泊之中。他目睹惨景,头脑里出现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能够抵御枪弹,使部队继续前进呢?”于是他经常琢磨着。一天,他看到履带式拖拉机在清除道路障碍,受到启发。他想要是给拖拉机穿上一层厚钢板外衣,再装备上火炮和机枪,一定能够成为既能防御又能进攻的武器。斯文顿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建议书上报英军司令部。

斯文顿的建议很快受到重视和采纳,并立即交给了英国林肯城生产水柜的威廉?浮士德机械厂,按照斯文顿的建议立即研制。由于是战争急需,这个工厂组织了精兵强将上阵,很快就研制成功了,并投入批量生产。当时英国内部称它为“机枪破坏器”。为了保密对外则叫它“水柜”。水柜的英文发音就是坦克,坦克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第三个年头时,1916年9月15日,计划在索姆河发动反攻的英法联军突然出动十几个巨大的“怪物”向德军阵地冲去。它身披铁甲,形如房屋,身躯看不见轮子,却能行动,自由地运行。巨大的轰鸣声震撼大地。身后扬起的尘土遮天盖地。这些喷射火舌的怪物将德军士兵吓呆了。任凭步枪射击,机枪扫射,它全不在乎,大摇大摆地穿过平地越过堑壕,一直向德军冲去。战斗只用了两个半小时,英、法联军就攻占德军阵地纵深5公里,占领了有利地形,俘虏德军300多人,获得了反攻的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一次坦克战,是1917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的康布雷镇战役。11月20日英国第三军司令官朱利安?宾将军决定在适宜坦克作战的康布雷镇,同时出动381辆坦克。战斗打响后轰鸣的坦克直扑德军阵地,防线很快被突破。战役结果英军有65辆坦克被击毁,还有118辆陷于战壕里,但是德军有7500多名被俘虏,英军获得了战役的全胜,这是一次成功的坦克战。

十一、原子弹的诞生

1933年初,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随即法西斯主义的纳粹党在德国上台组建政府。1934年希特勒自封为国家元首,宣布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国”。从此,他不惜使用一切卑鄙手段,对内实行恐怖的独裁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和种族灭绝政策。他狂妄地扬言:“要霸占全球,征服全世界。”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国试图利用原子科学的成果制造一种毁灭性极强的新式武器,开始进行一项秘密工程。这个惊人的消息,于1939年夏季从柏林传出。当时欧洲战云密布,科学家们担忧,万一德国法西斯抢先制造出原子弹,人类的命运将是不堪设想。

1939年,希特勒首先向波兰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纳粹德国疯狂地迫害知识分子和犹太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如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原子的核裂原理发现人迈特纳等,都先后逃离德国,迁居美国。这些科学家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请爱因斯坦出面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美国务必抢在德国前研制出原子弹。罗斯福收信后默默地研究着,他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涉及人力、经费、保密和安全等许多问题。罗斯福苦苦思索一周,终于在10月19日下了决心。他命令军事助手“必须处理好这件事”。随即,按照罗斯福的指令,秘密组成了一个代号“S-11”的特别委员会,开始进行核试验研究。1942年8月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格罗夫斯将军主持”S-11”特别委员会,制定了一个命名“曼哈顿”的新计划。选用了着名科学家罗勃?奥本海默主持原子试验室工作。罗勃?奥本海默,1904年4月22日出生于美国纽约,他的父亲是有名的企业家。他在童年时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2岁时,他应邀为着名的专家学者作了题为“曼哈顿岛上的基岩”的学术报告。他学习勤奋,有惊人的记忆力。1925年,他毕业于哈佛大学。第二年他到英国剑桥大学跟随卢瑟福深造,后来受波恩的邀请到哥廷根大学工作,和波恩一起发明了“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法”。1929年,他回到美国,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同时任教。1936年他晋升为教授,1941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时的奥本海默不仅是一位超凡的物理学家、出色的实验室主任,而且是一名有管理才子能够和各种各样人打交道的出众人物。因此,“S-11”特别委员会认为奥本海默负责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是最佳最可靠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