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社会实践与学术科研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高校的目标,与此直接相关的是,作为创新素质直接体现的科研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与之相比较,在科研能力的要求上,硕士研究生教育去掉了一个“初步”,博士研究生教育多了一个“独立”。学士、硕士和博士在科研能力的表达上形成了“初步能力”、“具有能力”和“独立从事能力”三个梯度。全国各高校也积极推出各类科研训练计划,引导大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提高他们的学术科研能力,浙江大学自1998年起开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一般认为科研能力是人们在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时,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直接影响大学生科学研究活动的效率并确保大学生科研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特殊能力。主要表现为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独立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归纳总结、发明创造以及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等。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不仅符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实践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也应与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近几年全国各高校社会实践的实施情况表明,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大学生科研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
一、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自于实践,同时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检验的标准。科研创新首先应该是一种面向实践的理论创新,服务和指导实践的目标肯定是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实践主体,平时很少有机会真正地接触社会,也很难把所学的知识及科研创新的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于科研创新的意义缺乏一个直观的了解,很难理解自己所从事的科研创新工作有多大的实际价值。而社会实践刚好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学生不仅可以把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科研创新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这些知识和成果,了解理论与实践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为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内在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
同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还能认识到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学术科研的创新上,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大学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
二、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大体由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两个阶段组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科研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应遵循一般认识过程的规律,即也要以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得到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才能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社会实践恰恰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得感性认识的实践基础,通过这个实践基础,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专业实习、教师课题等的结合成为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一直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中也包括了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缺陷,比如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和机械化,与实践应用和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等。近年来,国内有许多高校都在尝试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的模式来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专业尝试“三结合”模式得出的经验表明:社会实践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科研的基础,是论证和发展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认识到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并反馈给授课教师,从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科研创新所需的理论知识。其次,大学生还可以把在社会实践中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给授课教师,教师可以据此改编教学案例,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也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践,贴近社会。这些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肯定也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最后,在大学生自身的层面,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他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从主观上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更加自觉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使从事科研创新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
2.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结合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专业实习也是大学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与课堂教学相比,专业实习与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过实践检验课堂所学知识的过程,这与社会实践的功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近年来,也有很多高校鼓励大学生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结合起来,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样的结合确实有助于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结合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社会实践对专业实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实习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实习,它的主要侧重点在于让大学生了解他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强调的是了解和认知;而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结合后,往往要求大学生在专业实习的过程中应用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和整合创新。以管理学专业为例,专业实习的主要要求是了解某个岗位的工作性质、所需技能以及与所学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而如果结合社会实践,则要求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学知识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有价值、比较有代表性的管理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会远远超出这个岗位本身的要求,这本身就是一次科研创新的实践训练。由此可见,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的结合为科研创新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社会实践与教师课题结合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参与教师课题是目前大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训练的最主要方式。参与教师课题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科研实践训练的本身,还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言传和身教,这对于大学生掌握科研创新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方法非常有帮助。但同时,也正是由于大学生在参与教师课题中的配合者和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大学生在参与教师课题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按照教师的指导意见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缺乏独立思考和全局观念,必须要有单独承担科研项目的经历才能弥补这些缺陷。而社会实践与教师课题的结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社会实践与教师课题结合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从教师课题中寻找感兴趣的问题申报为社会实践项目,这就要求大学生把申报的项目作为独立的科研项目来完成,这与教师分配的任务肯定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大学生谋划全局,独立思考,并且由于没有了教师在思路上的限制,更有利于创新思路的形成。
4.社会实践通过直接提供科研训练机会来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课堂教学提供的理论基础、专业实习提供的认知基础和教师课题提供的方法指导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机会独立承担科研项目,这样才能真正把前面所学的理论基础、认知基础和方法指导用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创新,真正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机会还是很少,主要途径是参与学校推出的各类科研训练计划。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以科研训练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社会实践也逐渐兴起,这一类别的社会实践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给更多的大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以促进他们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从2008年开始,推出了管理解决方案实践计划,要求全体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和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参与该项计划,从两年的实施情况看,对于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三、社会实践是检阅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的,实践也是检验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而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要形式,自然也是检阅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社会实践检阅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和标准,让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他们自行设立的目标和任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放性、灵活性、不定性使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人才自行组织与选择活动的方式,决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真正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一展所长。如果在社会实践中面对问题完全不知所措,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大学生就不能被认为是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新时代大学生。
当前,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真正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学生还是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的。因为全球化的竞争使用人单位认识到了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时,科研创新能力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什么样的大学生具有科研创新能力,或者怎样证明一个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突出,光凭学习成绩是很难让用人单位信服的,科研项目经历和论文发表情况作用会有一些,但是如果你曾经在用人单位参与过社会实践项目,并且表现出了突出的创新能力,这肯定更能让用人单位信服。当然,社会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能让对象单位认同,也能得到所有其他用人单位的认同,毕竟这是实践中的科研创新,是科研创新的实践。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课堂教学、专业实习和教师指导都是重要的环节,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社会实践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和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检验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实践与学术科研的结合,以实践促进科研,以实践推动创新,切实发挥社会实践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中的作用。
参考阅读12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解决方案实践计划”
一、基本情况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解决方案实践计划”于2008年5月正式推出,它的主要目的是借助社会实践这个平台,提高管理学院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实践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学院党委出台专门政策和配套措施,要求全体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和直接攻读博士的研究生参与管理解决方案实践计划,并且自由组织团队,自行联系企业,自主选择问题,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两份标准化的成果——企业案例和解决方案。学院在此基础上组织管理解决方案大赛,评选表现突出的项目团队并进行表彰。从两年的实施情况看,管理解决方案实践计划广受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学生参与踊跃,共有64支团队318人次参与了该项计划。在全体参与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下,管理解决方案实践计划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目前,该实践计划已经成为浙江大学社会实践的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