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21388900000020

第20章 爱孩子,从规则开始(1)

你心目中的小小男子汉是怎样的?一个做什么都唯唯诺诺、没有原则的孩子是你想要的吗?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男孩子的养育,尤其需要运用规刚教育来强化他的性格角色定位。而现实中,因为爱子心切的缘故,父母常常在无意识的状态阐白己漫无边际的爱淡化了男弦子理应遵守的规则。还总认为诸如没有时间观念、不守规则的事情都只是小事一桩没有较真的必要,殊不知这样才是真正害了孩子。爱孩子,就该教会他遵守规则。

黄炎培的教育宗旨:金的人格,铁的纪律

“规矩”即是我们要遵从的社会规则,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必然要和社会的各个阶层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衍生出一种大众要信守的社会准则,这就使得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

孩子放学回家告诉你:

“妈妈,我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

“什么,伤到哪里了没有?”

“没有,不过同学胳膊出血了。”

“你没有受伤就好。”

“为什么打架?”然后妈妈问。

“因为我上课讲话,他打我的小报告。”

不知当你知道孩子和人打架后,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第一句话说的又是什么,可能你最担心的是自己家的孩子受到伤害了没有。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孩子们打架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指出教育的宗旨应该是:金的人格,铁的纪律。我们的社会是一个规范的整体,遵守规则和纪律,才能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可是现在有的家长,不但在家对自己的子女不加管束,甚至还纵容他们在外欺负弱小同学。

听到自己孩子不遵守校规,他们不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以为这样是对爱自己的孩子,其实是毒害了他们。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没有几个不是父母从小惯坏,没有让他们养成好习惯的?俗话说,积重难返,父母只要纵容了孩子的小毛病,日后要想纠正过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要想使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遵纪守法的人,父母就必须从小教育孩子不但要有金的人格,还要有铁的纪律。

规则意识的培养

家长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注意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1.在家里用合理的规矩来约束孩子的行为意识

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矩对培养孩子的自觉性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教育他吃饭的时候不可以把饭粒撒到桌子上;在公共场合不可以大声吵闹,和其他小朋友游戏追逐;家人睡午觉的时候不要在屋子里吵闹;每个星期天都得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等。当孩子把规矩当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他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积极的状态。

2.潜移默化的暗示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曾经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这是因为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够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促使孩子主动、积极地发展。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环境。

严而有格,严而有度——茅盾母亲的教子方法

茅盾母亲的教子方法

茅盾五岁那年,父母就商量应该给儿子进行早期的启蒙教育。当时茅盾进的私塾学习气氛不好,父母担心他得不到严格训练,会养成不良习惯,便决定自己来教儿子。他们自己找了教材,还根据历史古书编成儿童易懂的歌曲教给孩子,或者是把晦涩的历史文献讲成一个个小故事,由母亲来讲给孩子听。

这些早期的家庭教育,对茅盾形象思维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茅盾十岁那年父亲病逝,教导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怕茅盾落下功课,便让茅盾拿课本来自己教他。有时候茅盾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母亲总是严加管教,毫无情面可言。

茅盾小学毕业,征求母亲的意见,是上师范院校呢,还是读自己喜欢的工科。虽然母亲独自一人艰辛地抚养着两个孩子,但她还是让茅盾上了工科。

虽然离开了家,但是母亲也没有放松对儿子的管教和关心,茅盾也经常把自己发表的作品或是和弟弟通的信寄回去给母亲看。

茅盾快结婚的时候,母亲担心他和目不识丁的未婚妻在一起没有共同的人生追求,就想帮他把婚事退了,但是茅盾害怕退婚给母亲添麻烦,就想把未婚妻娶过来,让母亲教她识字,于是第二年,母亲就为儿子办了婚事。

后来,在茅盾弟弟的教育问题上,母亲也体现出了极大的严而有格,严而有度。茅盾的弟弟在工科学业即将结束的时候受新思想影响,响应革命的需求要东渡日本专心研究政治,但此时离他毕业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了。茅盾很反对弟弟的选择,但母亲看小儿子的去意已决,便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茅盾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宽严相济,既不一味地强求孩子服从自己的管教,也不纵容孩子不好的习惯,这点值得很多父母好好学习。

在我们现在的家庭中,一般情况下孩子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大大多于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母亲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可是有的母亲爱子心切,常常过度地溺爱自己的孩子,往往是孩子主宰着家长的一切:“妈妈,我今天要吃肯德基。”

“今天妈妈很累,咱们在家吃饭吧。”

“不行,我就要吃肯德基。”

于是家长再累也只好由着孩子性子来。吃完饭回家的路上,孩子又说:“妈妈,我走不动了,你背我。”

“马上就到家了,自己走吧。”

“不,我就要你背。”

是不是孩子的任性、无理取闹让你很是苦恼?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打不得骂不得,可是常言道:“严是爱,惯是坏,不管不教要变坏。”如果家长对孩子没有一个合理的管教,孩子很容易养成霸道、自我的坏毛病。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说过:“幼儿时期是成长中最主要的时期。”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但由于许多父母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存在着两种极端表现,一是对孩子的管教过严,给孩子定下许多“清规戒律”,这也不许干,那也不许干,把孩子的手脚束缚得紧紧的;一是教育过宽,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一律满足,结果导致孩子放任自流,为所欲为。

严而有格,严而有度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呢?

儿童教育学家和幼教工作者普遍认为:对孩子应当宽严相济。该严的时候严,父母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应有的威信;该宽的时候宽,孩子才能够不被束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对孩子宽而有度

对于孩子无理的要求,父母要果断拒绝,比如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的汽车模型很漂亮,非要让父母也给他买一个;吃饭的时候看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拿到自己面前,不给其他人吃;吵着闹着非要在吃饭的时候吃冰淇淋。家长只要答应了孩子无理的要求,就必然失去了自己的威信。

2.对孩子严而有度

在父母管教过严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性格懦弱、没有主见、遇事慌张。家长过度限制孩子的自由,处处指责,也会影响他们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限制孩子的发展。

3.对孩子的严加管教要讲究方法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比如逃学、不交作业、打骂同学,父母千万不要一味地打骂孩子,粗鲁的管教方式往往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4.孩子的人格独立平等

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家长和孩子的人格应保持平等,父母不应该因孩子年纪小而漠视他在家中的地位。平等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前提。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优越感都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压力,使双方产生心理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