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21388900000022

第22章 培养孩子责任感(1)

有的孩子从来不洗自己的衣物,饭后几乎从不帮助家人收拾碗筷,做错了事后,总能找出无数的理由和借口……这些都是缺乏责壬感的表现。不磨不成器,男孩只有经得起责任的担当,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从古至今,但凡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都是那些对自己和他人富有强烈责任感的人。责任感对于孩子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责任感也必须要通过激发和培养才能成为一种力量。这个过程中,家长必须发挥作用。

罗纳德·里根的成长经历

责任感的缺失

当今社会,许多孩子从来不洗自己的衣物,房间从来都是乱糟糟的吃了饭,也不晓得帮助家人收拾碗筷;看到家里来了客人,甚至连招呼也不会去打一个,在公共场所大声地喧闹着,从来不会考虑别人;只要家里人不催促去写作业,便会在电视机前一直待着;拿到考试卷子,只看看分数,而从来不会对错题给予足够的关心;当因自己赖床而快要迟到的时候,却吆喝母亲赶紧送他上学;家里人一旦没有满足他的一个小小要求便不依不饶;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事情,总能找出无数的借口和理由……

以上均是孩子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12.5美元的赔偿

1920年,有个十一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

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12.5美元是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母鸡!

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男孩为难地说:“我哪儿有那么多钱赔人家?“

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从此,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

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里根应该庆幸,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让自己懂得什么叫责任的父亲。里根的父亲瞳得“小男子汉“应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打碎了玻璃,就要相应赔偿,如果钱不够的话,父母可以借钱给他,但这不意味着他会得到父母一分钱的“财政补贴“,为了偿还这笔债务,里根必须要有自己的还款计划。比如早晨为附近的邻居送牛奶、取报纸,周末为别人修剪草坪,节约自己每周的零花钱等等。

责任,男子汉成长的维生素

美国女作家、《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有自己的教育经验,她认为,一些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和爱好的发展,重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而忽略了诸如责任心等重要品质的培养。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看看现在的孩子,再回头想想里根的成长,你还会认为成功是偶然的吗?

里根的成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世界需要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我们不仅对自己负有责任,我们还要对别人负有责任,正是责任把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人对责任的懈怠都会导致整个社会链的不平衡。

据调查,我国现有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往往缺乏责任心。在许多家庭中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玩过的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大人不得不跟在后面,一件一件地收拾;孩予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收拾桌子、洗碗都是父母的活儿。

责任感是孩子前进的一种动力,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责任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缺乏责任感的青少年只会坐享其成,缺少前进的动力。有责任心的人做起事情时的态度是积极负责的,能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付出更多的努力。

责任感是如此重要,所以,家长应该尽己所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也是家长的职责所在。

允许孩子犯错,但不能允许孩子推卸责任

日本文化VS美国教育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学者高桥敷先生,在他《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曾详细记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门上,一块花色玻璃被打碎了。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高桥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东方人的思维习惯,估计那对美国夫妇会很快登门赔礼道歉。然而,他们想错了。

那对美国夫妇在儿子闯祸之后,根本就没有出现。

第二天一大早,是那个孩子自己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一块玻璃。

小家伙彬彬有礼地说:“叔叔,对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为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今天商店一开门,我就去买了这块玻璃。请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请您相信我。“

高桥夫妇不仅原谅了他,而且喜欢上了这个懂礼貌的孩子,他们款待孩子吃了早饭。还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原以为事情画上了句号。出人意料的是,当孩子拿着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对美国夫妇却出面了。他们将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个孩子在闯了祸后,不应该得到奖励。

承认错误之后该得到奖励吗

日本的文化与中国的教育何其相似?小凯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回家和爸爸一说,爸爸说:“不怕,儿子,爸爸去买玻璃,待会儿咱们一起去给王叔叔说说就行了。“这便是中国家长的反应。我们普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什么,如果别人硬要坚持,就由我们来替孩子道歉就行了。有这种反应是出于疼爱孩子,看似合情合理,可仔细想想,孩子做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为什么赔礼道歉、承担责任的却是我们呢?自己的错误却让别人埋单,这本身就不合情理。

客观角度看,这是在袒护孩子的过错,孩子既不能从中得到教训,也不能培养对自己言行的责任感。

孩子年幼,一般做不出太“出格“的事,但由于父母总是出面代孩子“受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因为有父母“罩着“,万事都可迎刃而解,从而逐渐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中国有句古话:“好汉做事好汉当。“孩子做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让他自己向人家道歉,赔偿损失,这不仅是为了取得别人的原谅,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言行切实负起责任来,这对增强孩子的自律精神,以便将来独立地全面承担人生的责任,非常有好处。

茨格拉夫人说:“有时候,做父母的内心也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孩子如果没有按规定整理好他的书柜,那么面对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只能作出很‘遗憾’的决定。“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今天,她不能吃冰淇淋“

有一次,一位外国妈妈带着自己七岁的小女儿到中国一个朋友家做客。

女主人对外国友人的到来非常重视,特别学习了西餐的做法。她对外国母女说:“今天我做西餐给你们吃,你们尝尝中国人做的西餐味道好不好?“

七岁的女孩听见女主人要给她们做西餐,心想:中国人做西餐肯定不好吃。于是,当女主人问她吃不吃的时候,小女孩坚定地回答:“我不吃。“

等女主人把西餐端上来的时候,小女孩一眼就看到了漂亮的冰淇淋。这么好看的冰淇淋味道肯定很好!小女孩有点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冰淇淋。“

女主人很高兴小女孩能够喜欢自己做的冰淇淋,就高兴地把冰淇淋端到小女孩面前,说:“来,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