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21388900000025

第25章 修养才是至高至善的教育(2)

幻何教孩子懂礼貌

家长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尽量采取启发和开导的方式,多讲点道理少去责骂,治理洪水的方式是“疏“,而不是“堵“,教育孩子也一样。比如孩子见人不会打招呼,你不能当着熟人的面就训你孩子。你可以回家以后对孩子说:“那位叔叔是爸爸的朋友,下次再见到他,爸爸希望你可以和那位叔叔打个招呼。这样的孩子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2.让孩子多与人交流

有时候孩子见人木讷扭捏,常给人一种没有礼貌的感觉,其实这是孩子的性格所致。这样的孩子一般都很害羞,怕见陌生人。父母应该多让孩子与人相处,比如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让他主动给客人拿水果;也可以多让孩子和同龄人接触,培养开朗自信的性格。

3.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一个讲礼貌的人

耐心地向孩子讲解礼貌的范围。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应该告诉他该怎样做。

告诉他可以不高兴但不能随便发脾气

关注孩子的睥气

孩子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冲身边的人大吼大叫。

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一点小事就容易被人激怒。

孩子对朋友生完气后总是后悔异常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出现这些情况,那作为父母的你一定要多加注意了,因为孩子一旦被一时的情绪所支配,就会造成本不该有的损失。达尔文说:“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当情绪不好时就容易说错话做错事,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引起人际关系不和,甚至作出一些令人终身后悔的事情来。

孩子的情绪难以控制、爱发脾气,这是一种常见的消极现象。爱发脾气的孩子一般是气量狭小的人,他们计较生活里的许多小事,不能忍受自己吃一点小亏,甚至常常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动辄责怪同学朋友,既伤害了他们,也破坏了自己的心情。但如果长期压抑自己,又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拔出他心里的钉子

有一个关于乱发脾气的小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小男孩脾气很坏,他常常对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发睥气,事后又后悔万分。一天,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对他说:“以后每次生气发怒的时候,你就用锤子把一颗钉子敲到咱们家院子的围墙上去。“小男孩几天的时间就敲了37颗钉子。他看到自家完好无损的围墙顿时变了样,于是在以后几个星期中,男孩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他每天在围墙上敲的钉子就越来越少了。不久,男孩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敲钉子还容易。终于有一天,男孩一次脾气也没有发。他自豪地跑去告诉父亲,他终于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了。父亲很高兴,告诉儿子,此后,如果他一天不发脾气,就到围墙那里拔出一颗钉子。

许多天之后,男孩又骄傲地向父亲宣布:

“爸爸,我终于把自己以前在围墙上敲的钉子全拔干净了。“

父亲看了看欣喜异常的儿子,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终于学会不发脾气了,做得很好,爸爸为你骄傲。但你看看,在围墙上留下的你敲钉子时的洞眼,围墙再也不可能回到以前的围墙了。这就像你生气时对别人说的话一样,它也会留下伤痕,就像这些钉子留下来的洞眼。尽管之后你会道歉,但留在别人心灵的伤疤却永远不能磨灭。“

有时,生气时说的话所造成的伤痛是无法磨灭的,就算是道歉,告诉对方我们是如何的无心,我们为此多么的后悔,也改变不了已经造成的伤害。如果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不发火、少发火,和家人朋友的相处就会愉快得多。

想一想,谁不喜欢和一个性格和蔼可亲的人相处呢?

教他控制舀己的情绪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脾气呢?

1.让孩子知道控制情绪是成熟的标志。要快速地摆脱坏情绪,转移注意力,不要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学会自我调节,做情绪的主人,才是一个具有完整品格的人。

2.教会孩子做事不要只想着自己,要从他人的角度考虑是否得当。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周围的人,因为与人为善,就会人人与你为善。

3.让孩子学会忍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往往是因为自我控制能力不好,才会容易激动、发怒。

4.学会自我放松,鼓励孩子进行合理的宣泄。痛哭、诉说、打球、听音乐、呐喊、看电影、爬山,这些都是情绪宣泄的方式。当孩子生闷气的时候,要教他们不要把情绪压抑在心里,应当及早地释放出来。

5.转换认识角度,自我暗示。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纠正认识上的片面性,也许坏事就会变成好事。

6.让感情得到升华,将坏情绪导向正确的方向。俗话说“化悲愤为力量“,当孩子把坏情绪转化成动力的时候,往往能够取得不俗的成绩。

给孩子提供练习分享行为的机会

学会分享是新世纪学习的显著特征

许多国际性教育机构调查和研究认为,“学会分享“、“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已经是新世纪学习的显著特征。分享情绪的感受、内心的想法,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大家共有的成果。分享时可以用群体智慧来解决个别的问题,用群体智慧来探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又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促进了大家共同的学习和进步。所以说,学会分享是人生一笔永远的财富,我们要学会分享,这是一项特别的能力。

国内著名成功学专家黑幼龙先生认为分享是一个挖掘个人潜力的好方法。

知名的“乔哈里窗户理论“(Johari window)指出,每个人的内在都像一扇窗,分成四个方块。

第一块是自己看得到,别人也看得到的部分;第二块是自己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第三块是别人看得到,自己却看不到;第四块则是自己和别人都没有发现的。

和人分享的时候,第二块和第三块会愈来愈小,第一块则会愈来愈大,因为你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别人也会把他所看见的部分告诉你。

生活中那些进步较快的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很喜欢跟别人分享,于是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在面对困境时,也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法。时间一长,跟一个只会埋头苦干的人比起来,差别愈来愈明显。

让孩子学会分享,关键在于体验。要让孩子理解分享,根本解决的方法不是说教,而是让孩子与身边的环境互动,给孩子提供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体验分享,才能从内心理解分享的意义。

所以,父母首先要有为孩子创设充满“分享“的家庭环境的意识。孩子身边所有的人、物、事件、情绪,统统构成他的成长环境。当环境中充满了分享的意识、情绪、行为,孩子的“分享“也会从心底发生。如果说学会分享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孩子自发地分享,而不是被动遵守成人制定的“分享规则“。

举例来说,如果孩子最在乎食物,就从让他体验与别人分享食物开始。父母可以把食物公平地分开,而不是任由他独占。即使孩子哭闹,也要坚持到底而不妥协。

让孩子学会分享,不止于吃的、玩的这些有形的东西,还包括心情、创意、想法、意见等无形的东西。学会分享后者,要比学会前者难得多。但学会前者又是学会后者的基础。

与谁分享?孩子当然会出于个人好恶,选择自己喜欢亲近的人。常听到家长跟孩子讲:“你干吗把巧克力分给小明吃?他又从来不给你吃的。“家长把分享看成交换,而抹杀了分享的本意——分享是为了让别人和我一样快乐,而不是用我的来换你的。

让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分享,而不是教会孩子分享。孩子正值学习的黄金时期,在独立钻研的同时,家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呢?

1.教弦子学会给予

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中有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让孩子从给予开始享受分享的快乐。比如孩子正在吃糖,遇到其他小朋友,爸爸妈妈就可以让孩子分给别人一些;自己家水果买多了吃不了,也可以叫孩子去给邻居们送点。

2.让孩子积极帮助他人

给别人帮助,为别人带去快乐,一个快乐会变成更多的快乐,别人快乐了,你和他的友谊就会更加牢固。这就是为什么要孩子学会分享快乐的原因,以及分享快乐的好处。比如同学有困难,就应该教导孩子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平常也可以多带孩子做助人为乐的事情。

3.教孩子杜绝自私和狭隘

自私和狭隘会阻碍孩子与他人分享。孩子只有摆脱内心的狭隘和私欲,主动地去施予,去分享,才能够走出自私自利的小圈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4.为孩子创造一种积极合作的关系

合作能够产生合力,分享能让人领先一步。因为每一个人的才干、智慧和个性有其独特性,如果置身于一个合作的团体内,孩子就更容易学会相互合作分享。所以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及兴趣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