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21388900000034

第34章 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3)

孩子需要父母和他坦然谈性

贝尔夫妇非常关切上初中的儿子的成长。最近他们经常在家中的一些角落发现布莱特穿过的内裤,他们觉得很奇怪。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儿子在角落里不好意思地洗着自己的内裤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儿子发育了,出现了遗精现象。

贝尔先生开始坦率地和儿子谈起青春期的话题,并祝贺儿子开始走向成熟,希望儿子不要为青春期的发育所带来的身体上的变化而感到难为情。贝尔先生还告诉儿子,自己过去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儿子布莱特不仅消除了内心的恐惧和担心,重新变得活泼开朗起来,而且深切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心,同时他也非常感谢父母的坦诚。

贝尔夫妇并没有回避和孩子谈论这个问题,而是主动坦诚地一一道来,这样做,消除了孩子的心理障碍,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告诉孩子性知识是家长的责任

当今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加上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特别是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十面埋伏”,形形色色的信息无不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让孩子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来自外界各方面的影响,其中不乏性方面的影响。

此时,家长如果不用正确的性知识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不让孩子性知识的丰富与身体的性成熟同步发展,将是很危险的事,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产生性困惑,如果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还有可能误入歧途。因此,及时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是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还认为,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讲,对孩子性知识的教育应该在孩子生理成熟之前进行,最好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性知识的教育呢?

1.孩子出生后,要在性别上避免“朦胧化”,明确他(她)的性别特征。可以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进行规范,以便日后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取向。

2.在孩子稍微长大一些,能听懂语言的时候,家长应该使性教育贯穿在整个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和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孩子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的本质,使孩子的性认知在一种很自然的情况下完成。

3.让孩子自由地探索自己的身体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如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父母还要引导孩子保持身体的清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4.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的时候,父母不要回避,而是要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予以解答,从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父母也应该给孩子以正确的讲解。如“人是怎样出生的”这一问题,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也可以从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示范性比喻。浅显地介绍人类生殖的原理,有助于孩子理解。进行性教育时既要如实相告,又不能太复杂;既要对孩子的求知欲给予鼓励,又要把一些具体细节很自然地延迟到孩子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时候去讲解。

单身母亲一定要避免与孩子发生冲突

并不是每一个单亲家庭都是问题家庭,单亲家庭也并不一定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单亲家庭一定要避免孩子与抚养者之间出现冲突。

母亲和儿子之间发生冲突是对彼此的伤害

一位单身妈妈离婚后和儿子相依为命。

母亲对儿子的要求很高,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是最优秀的,于是从小,儿子玩的时间就很少,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儿子也没什么好朋友。母亲还总爱拿他和亲戚、邻居的孩子比,不如其他孩子时就冷言冷语,甚至动手,母亲的暴躁让儿子饱受皮肉之苦。

最近,儿子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常常出现对立情绪。他变得急躁易怒、学习被动,没有了激情,成绩也一滑再滑。儿子有一个小日记本,从小学时开始记起,为找出原因,母亲经常偷看儿子的日记,儿子似乎也觉察到了。

终于有一天,当母亲刚打开儿子的抽屉时,发现背后站着怒气冲冲的儿子。

母亲一脸尴尬,儿子夺过日记本撕了个粉碎。

看着母亲的震惊,儿子一言不发,他知道母亲独自抚养自己的辛苦,只是一直以来,母亲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今天他终于作出了无声的反抗。他觉得很轻松。

作为母亲,走出失败的婚姻,还要承担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已经很不容易。

对孩子的高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育过于封闭和严厉,让逐渐成长的孩子感受到的是沉重的压力。发生冲突后,母亲必然也受到伤害,一直信任的儿子的公然反抗沉重地打击了她。

而儿子呢,父母婚姻的结束、家庭的破裂,使他与同龄人相比已经承受了很多,再加上母亲严厉的爱和不当的教育方式,无疑让孩子的生活和心灵雪上加霜。为了不违背自己的心他做了反抗,但是又伤害了辛劳的母亲,矛盾后的爆发,清醒之后的懊悔,从这些方面来看,发生冲突双方都受到了伤害。

单身母亲如何避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

脱离了三个^组建的家庭,在新的家庭模式中儿子会渐渐地对母亲产生依恋。

这就对母亲提出了新的要求:母亲首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其次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需要母亲给予更多的关爱。

冲突可以避免也可以升级,关键在于自己处理的方式,心平气和,静下心再去面对会比怒气冲冲时处理要理智得多。

所以,与其偷偷地翻看日记不如坦诚地和儿子交谈;与其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家务上,在不住地叮嘱他学习上,不如多给他一些温暖和拥抱,感受到母亲疼爱的孩子更愿意投入学习;与其严令禁止儿子和父亲见面,不如让父亲多看看孩子,孩子的成长父亲有责任、有义务,父亲的作用也很重要。

不要让孩子生活在密封的环境中,也不要让他一直抑郁不欢,更不要让他夹在他都深爱的父母之间。

爱的深沉博大需要母亲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爱而不伤害。作为单身母亲,在教育中应避免让爱转变成伤害,要做到真正关爱孩子,让他健康地成长。

谢绝孩子的好心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常被拒绝的好心

“妈妈,我来帮你!”

“你能帮什么?别碍事了,一边去!对了,作业做完了没?”

儿子兴冲冲地要帮助提着沉沉米袋的妈妈,妈妈却满脸不耐烦,儿子留下了一个无精打采走进房间的背影。

“让我帮你吧,我能行的!”儿子期待地说。

“你不捣乱我就很开心了,可不敢指望你能帮上忙。”妈妈又是一番讽刺。

久而久之,孩子便不会再说要帮助家长的话了,因为他的好心总是遭到拒绝。

“我再也不会帮他们了!妈妈老那样说我!不让我做,她又怎么知道我就会帮倒忙呢?我以后不会再帮她了!”

孩子满肚子委屈,无疑,小小的儿子被伤害了。这是孩子内心真正的声音。

“拒绝”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孩子的心灵渴望去探索世界,他们轻轻地伸出探索的触角,想通过父母来认识世界,于是充满期待地请求帮助父母,借助于这个渠道一点点地感知世界,遭受的却是一次次的拒绝。

孩子的心纯真善良,他们对外界充满了憧憬,对自己也充满了好奇,于是想通过种种活动来完成一系列的探索。他们希望也需要完善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

也许限于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不会想到那么深刻。他们也不会描述得如此具体,但是他们的行动本身已经蕴涵了这样的内容。

然而家长将拒绝一次次地抛给孩子,孩子不自觉地感觉这其中似乎包含着一种对自身能力的否定,以及一种不尊重。这种感受来自内心,虽然模糊但很强烈,这种感受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拒绝了孩子的好心,也许就拒绝了孩子的各种品质,在无形中还会让孩子变得不自信。所长请家长慎重地对待孩子的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