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4
21416400000011

第11章 礼贤任能慧眼识人(2)

汉武帝不愧为一代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封建君主,他的辉煌业绩被后人称颂。但汉武帝毕竟是封建帝王,当然也有他暴虐的一面。他专横贪残,枉杀无辜。为了防止他死后太后专权,竟在临终前杀死了太子刘费陵的母亲钓戈夫人。他在重用人才的同时,也摧残着与他意见不合者,把史学家司马迁处以宫刑。被他重用的人,一旦感到不利于他的统治,轻则贬官,重则杀头。像主父偃、朱买臣等,虽曾为汉武帝立下汗马功劳,但后来又被杀并灭族。他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使国库耗尽,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有些地方还爆发了一定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汉武帝曾难能可贵地下了“罪己诏”,表示要“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但是已经难以扭转整个社会由盛而衰的发展趋势。”

唯才是举量才使用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他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家。曹操祖上本姓夏侯,因其父夏侯嵩做了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才改姓曹氏。曹操生于汉桓帝元年(公元15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终年66岁。他的祖父曹腾是个地位显赫的宦官,曾被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官至太尉。曹操20岁出来做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济南国相,东郡太守等职。

曹操生活的东汉末年,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也暴乱不已。自董卓叛乱以后,各地军阀割据称雄,各霸一方,造成了大分裂的局面。这些军阀不断进行混战,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人民群众身受战乱之苦,盼望出现一个安定统一的局面。

“忧世不治”的曹操决心“起义兵”、“除暴乱”,以“济世匡危”,把统一中国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壮大了自己的力量。196年,曹操采用谋士毛□的建议,把处于穷途末路的汉献帝迎到许昌,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居于优势地位,为后来用武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他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还实行了许多经济和政治措施。例如推行屯田制度。200年,官渡之战中曹操击溃了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袁绍,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后,曹操又经数年征战,终于统一了北方。他由一个出身低微的下级军官到逐步扮演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这除了客观环境和个人素质外,与他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曹操曾说,作为一国之君,如果失去了人才就会失败。为获得人才,他曾三下求贤令。建安十五年春(公元210年),曹操下令说:“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个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们共同治理天下的呢?而君主得到有才能的,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侥幸碰

上的吗?是当政的人不去求访罢了!现在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这正是访求人才最迫切的时候,‘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却不能胜任膝、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倘若一定要廉洁之士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穿着粗布衣服而有真才实学像吕尚那样在渭水旁边垂钓的人吗?又有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的恶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呢?你们要帮助我发现、引用那些地位低下的被长期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举出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在用人上敢于打破陈规陋习,不论门第高低,强调只要有真才实学,应该“不拘微贱”、“不拘品行”、“勿废偏短”,而要一律推上来量才使用。由于这一主张,使曹操得到不少出众的人才。

206年,曹操上书汉献帝,称扬乐进、于禁、张辽三人,乐进、于禁都出身低微,原是下级军吏;张辽原为吕布部下,是一名降将。但都因为立了战功,曹操便都能大胆信任、提拔。汉末三公定位,政归台阁,秘书(中书)监、令,掌管机密,非名门大族不能担任。刘放、孙资都不是名门大族,曹操用为监、令,极为信任。满宠出身郡督邮,张既、仓慈出身郡吏,后来都做了大官。出身布衣的荀□在袁绍手下时一直不得志,无所作为,投靠曹操后,深得重用,曹操视他为刘邦手下的张良、陈平,曹操出征时,后方政务就交给他处理。

曹操在用人上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用人不计个人恩怨,不计前仇,做到用人不疑,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度量和胸怀。当初,魏种曾在曹操的荐举下做了孝廉。兖州叛乱时,曹操说:“只有魏种不会背弃我。”但当听说魏种也逃跑了时,曹操怒气冲冲地说:“魏种,你如果不是南逃到越,北逃到胡,我是不会放过你的!”等到活捉了魏种后,曹操又为他亲自解开了捆绑,并且重新任用了他。当时有人问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曹操回答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陈琳原是袁绍属下的一个文人,曾为袁绍起草过檄文诬骂曹操,揭他是宦官养子所生之短。曹操收降陈琳后却不计前嫌,任他为自己的秘书。张绣为私恨杀了曹操的儿子,但张绣降曹后,反得曹操重用做了将军。

曹操不仅对自己的下属坚持唯才是举、量才使用的原则,就连自己的家人也不例外。如妻妾位次,继承人的选定等。

曹操豁达大度的用人方针很快吸引了一大批出身低下的志士仁人,其他军阀手下的文臣武将也纷纷前来投奔曹操。与刘备结为兄弟的关羽由于感恩于曹操,当曹操在赤壁遇险时违背上命,从华容道私放曹操。袁绍谋士许攸,在袁属下时不得重用。投曹操时,曹操听说许攸来降,来不及整装,急忙□着鞋子迎出营门。无怪曹操手下人才济济,他雄居中原,大大得力于这些人才。

曹操之所以成为思维敏锐、高瞻远瞩的封建政治家和具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的军事家,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尤其是喜爱钻研兵书有直接的关系。他善于吸取前人的教训,注重总结自己的经验,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曹操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转战南北,“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的诗歌,思想清新,气势雄浑,敢于突破传统形式的拘束。《观沧海》、《蒿里行》等,可说是其中的代表作。曹操的文章也很好,文风质朴,言之有物,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较好,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都是“建安文学”的巨子;父子三人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求贤纳谏兴利除弊

——李世民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朝皇帝。生于599年,卒于649年,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他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他从小就读兵书、练习弓马,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文武本领超群。626至649年在位,年号贞观。他能以前朝的盛衰兴亡为鉴,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进行了果断而有效的整顿和改革,从而使大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