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大凡把国家、民族的兴衰放在首位,一心报效祖国的热血男儿,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则为敌军叛党所俘,身陷囹圄。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问而不屈不挠,最后凛然赴死、慷慨就义,表现了爱国志士的大无畏精神和气节。
骂叛贼直至气绝
——颜杲卿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冬,胡人、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乱。15万军队从范阳出发,浩浩荡荡,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占领洛阳。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首先起来迎战叛军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
颜杲卿,字昕,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颜真卿同五世祖。生于692年,卒于756年。曾任范阳户曹参军,后在安禄山部下任营田判官,假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安禄山反叛后,颜杲卿招募了千余壮士,自知兵力不足以抵抗叛军,只好虚与安禄山周旋。后叛军功下洛阳,颜杲卿恐直攻潼关,危及关中,于是决定起义。他应堂弟平原(今山东平原)太守颜真卿之约,联合抗敌。颜真卿要他攻占井陉关,断安禄山后路。颜杲卿假传安禄山命令,带美酒佳肴去井陉“慰劳”叛军,乘其醉时占领井陉关,杀安禄山部将李钦揍,擒高邈、何千年。以功拜卫尉卿,兼御史中丞。颜杲卿趁士气大振之时,檄告河北郡县,共同抗敌,响应者凡17郡。安禄山见后方不稳,只好放弃进军潼关的计划,在洛阳称帝,派大将史思明、蔡希德各带万人攻打常山。常山军民拼死守城,箭尽粮绝,又无救兵,终致城陷被俘。
颜杲卿被押到安禄山面前,安禄山质问到:你本是范阳小官,“吾升汝为太守,何负而叛吾?”颜杲卿大骂说:你这牧羊小子,国家让你做了三镇节度使,有哪点对不起你?‘我为国讨贼,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
安禄山恼羞成怒,令人把他绑在柱上,以肢解之刑折磨他。颜杲卿忍着酷刑,大骂不止,叛军又用刀割了他的舌头。尽管满口鲜血,还发出含糊的骂声,直至气绝。
嚼齿抗叛守孤城
——张巡
唐玄宗在励精图治取得成就后,就转向骄奢淫逸,上行下效,整个统治集团腐败不堪,终于发生了一场大祸乱——“安史之乱”。
在这场祸乱中,少数爱国官员如张巡等,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安定,和广大群众一起。与叛军进行殊死的斗争,以生命和鲜血在历史上写下了动天地、泣鬼神的篇章。
张巡是蒲州河东(山西蒲州)人。生于709年,死于757年。开元末进士,天宝年间授清河(河北清河县)令。他为官清正,兴利除弊,不畏权贵,颇有政绩;重义气,“人以危窘告之,必倾财以恤之”,故深得民心。在清河县为官三载后,调回京师长安,时有人劝他,以财礼进献权贵,争取加官进爵。但他最反对趋炎附势,主张以才德取人。结果官职依旧,只不过由清河令改授真源(河南鹿邑县)令而已。
安禄山谋反已作了10多年的充分准备。而中原一带承平日久,腐败无能的官僚集团,平日只知作威作福、腐化享乐,当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都不知所措。叛军所到之处,唐朝的多数地方官非降即逃。其间虽有部分郡县官吏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其结果不是被俘就是被杀身,形势非常严峻。这时张巡正出任真源县令,决心为国家平叛讨贼献身。他远见卓识,认识到要抵挡张牙舞爪的叛军,各地孤立作战是不行的,只有实行郡县联防、共举义事、互相支援、协同作战,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和保境安民。为此他四处奔走,多方联络。首先去见上司杨万石,劝他加固城防、招兵买马、屯粮积草、迎击叛军。可是杨万石已为叛军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公开投降了安禄山。张巡知道后非常愤怒,急回真源招募了千余士兵,于天宝十五年(756年)初,在真源举起了征讨叛军的义旗,并继续在邻近州县争取抗叛力量。于是他又带着自己组织的义军西去雍丘(河南杞县),认为雍丘令令狐潮与自己既是同僚,平日又以忠义互勉,联络之事必能成功。
时令狐潮正欲投降安禄山,民吏百余人反对投降,令狐潮为清除投降障碍,将反对者绑缚于城墙之上准备处死。恰好这时张巡带兵赶到,二人刀兵相见,后令狐潮如丧家犬一般狼狈逃窜,投安禄山而去。城内义士见令狐潮逃遁,张巡已到城下,立即开城迎接张巡军进入雍丘。张巡进城后,杀了令狐潮的妻小,加强城防,严阵以待。
天宝十五年(756年)三月,令狐潮引叛军将领李廷望率4万人马攻打雍丘。当时雍丘能上阵作战的将士总共只有两千余人,要对付20倍于己的敌军实非易事。有的将领提出,雍丘乃一孤城,兵少粮缺,不如暂时撤离,保存力量,待机反击。而张巡认为,战争胜负不在于拥兵多少,最主要的是军心、民心和士气。要解决部分人的惧敌情绪,必须打次胜仗。这一方面可以挫败敌人的锐气,一方面又可振奋军民斗志。所以,当敌军一到,还未来得及安营,雍丘城中一支猛军杀了出来,张巡一马当先,挺枪直冲敌营。将士们奋勇杀敌,无不以一当十,如人无人之境。叛军猝不及防,一时间被杀得人仰马翻。令狐潮只得下令退兵,到远处扎营过夜,撤退时叛军被杀者不计其数。唐军首战告捷、雍丘军民士气大振。
翌日叛军即来攻城,他们驾起无数云梯蚁附而上,杀声震天动地。张巡沉着应战,指挥将士们用木棍铁叉顶住云梯把云梯翻倒,然后再将着火的草把扔下去,叛军被摔死、烧死及受伤者不计其数。叛军的一次次攻势均被打退。令狐潮无奈,只好下令停止攻城,沿着城墙扎营围困。张巡善用兵,又利用敌人分散的弱点,不时出击,扰得敌人日夜不宁。月余大小3百余战,叛军死伤过半。后来叛军又改变战略,于雍丘城北置杞州,筑城屯兵以绝雍丘饷路。自此雍丘外援完全断绝,又相持月余,叛军越来越多,雍丘城中武器、粮草日见枯竭,尤其是是年6月叛军陷长安,雍丘形势危在旦夕。
张巡奋战雍丘时,雎阳(河南商丘市)太守许远坚守雎阳已历一年之久。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许远甚感力竭难支,恐防卫有失,派人与张巡联络,约张巡共守雎阳。张巡权衡一下,认为雎阳系江淮咽喉,地理位置远比雍丘重要,加之雍丘经过一年苦战,已是内无粮草外无救援,大寇临之势难保守,遂决定答应许远的请求同守雎阳。于是他率领队伍,掩护群众,且战且走,向东进发。途中群众纷纷入伍,至德二年(757年)一月,共率3千兵马到达雎阳,加上许远部下原有兵马3800人,合计近7千人。
张巡到达雎阳时,叛军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内部倾轧愈演愈烈,长安已处在人民包围之中,大有朝不保夕之势。安庆绪为摆脱困境,决定向唐朝的经济重地江淮发展。为此他派遣13万大军,围攻通济渠沿线的重要据点雎阳,雎阳成了叛军全力进攻的重点,所以保卫雎阳的战斗更艰巨了。叛军头目尹子奇仗着人多势众,气焰十分嚣张,扬言3个月必夺下雎阳。
张巡根据守雍丘的经验,认为守城必须争取主动,立足于战,决不能被动挨打。所以他带兵到达雎阳后,立即分兵守城,自己率领一支精壮人马开城出战,自辰至午,大小10余战,尹子奇大败,张巡大获全胜,得牛马无数。此后经常利用各种有利时机,不分昼夜主动出击。城中兵马虽少,由于张巡机智、勇敢,用兵有方,多次出击都胜利而归。雎阳守军在胜利鼓舞下,士气越来越高涨。尹子奇多次领教过张巡的厉害后,一面要安庆绪继续增兵,将雎阳团团围住。一面下令坚守阵营,不许轻易出战。面对敌军的围困,张巡千方百计地诱敌出击。有一次尹子奇在张巡的引诱下,几乎命丧黄泉。尹子奇觉得回避战斗不是好办法,就改变了主意,决定主动攻城。但无论怎样攻,如驾上云梯攻,用装满土的麻袋靠着城墙垒成斜坡攻,均被守城将士击退。尹子奇计穷力谒,哀叹雎阳固若金汤、只好命士兵沿城墙掘壤沟数道继续围困,妄图把守城军民困毙城中。
围城到7月前后,城内粮食已被吃光,继之捕雀掘鼠充饥,又继之以树叶、草根、纸屑充饥。士兵终日饿着肚子作战,渐渐支撑不住了,老弱先行倒毙,接着强壮者也有死亡,情状惨不忍视,但士兵均无怨言。眼看守城将士只剩下千人左右了,张巡、许远焦灼万分,日夜盼望救兵不至,城内已出现人相食的惨象。后来守城将士只剩下600来人了,张巡、许远计议派南霁云带30精骑,突围向谯郡郡守许叔冀和临淮(令苏江盱眙西北)守将贺兰进明告急求援。但他们却不肯出兵求援,还想留下南霁云为其所用。南霁云见状,愤然咬下左手小指摔向贺兰进明,谓“霁云既不能达主帅之意,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归报本州。”说罢率领随行愤然疾驰而去。
南霁云和将士们驰回雎阳,趁夜冒死冲入敌营,当杀到城门时已精疲力尽。进城后诉说了救援的情状,守城将士无不愤慨,知道援兵无望,决心为国尽忠。十月初城中只有400来人还未饿死,但已气息奄奄。9月叛军终于爬云梯登上了城墙。张巡见大势已去,朝京都哭拜道:“臣智勇俱竭,不能式竭强寇,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这时叛军一拥而上,把身软无力的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一一缚住。尹子奇进了雎阳城,赶回张巡面前狞笑道:“闻君每战眥袭,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吞逆贼,但力不遂耶!”尹子奇以大刀撬开张巡的嘴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枚。尹子奇妄想要张巡投降,把刀架在张巡脖子上威胁说:“张将军已为我俘,何不早降!”张巡骂曰:“吾为国家而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厚颜无耻的尹子奇又劝说南霁云投降。张巡不等南霁云回话接过来说:“南将军好男儿要死便死,忠义不可屈!”尹子奇的部下对尹说:“这些人坚守忠义,必不为我用,素得民心,不可久留。”于是张巡、南霁云均遇难,许远在押送洛阳途中,因大骂逆贼,亦被害。
雎阳为江淮的门户,张巡、许远率领全城军民苦守雎阳1年零10个月,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城陷身亡。但它阻止了安庆绪南下江淮的企图,“唐天下不亡,全赖张、许坚守之功”。雎阳城陷之日,正是郭子仪等收复长安之时,接着唐军攻克洛阳,安庆绪兵败渡黄河退守邺郡。
张巡一生刚直,爱国忠心光照千秋。苦守雎阳10月之久,用兵不依古法,大小400余战,胜多失少。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对叛乱者切齿痛恨,大声呼喊激励将士,致牙齿破碎,最后以身殉国。雎阳保卫战为唐军战略转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平定“安史之乱”后,雎阳父老缅怀忠良,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当地建立了纪念张巡、许远的“双忠庙”。他们的爱国精神,水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杀叛军以身许国
——南霁云
南霁云是魏州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生年不详,死于757年。出身贫寒,为人驾船,善于骑马射箭。
755年冬,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了叛乱。带领15万步兵骑兵一路南下,很快攻占了许多地区。
巨野(今山东巨野)尉张沼起兵抗敌。他看南霁云善射,拔以为将。南霁云受命到雎阳(今河南商丘南)随唐将张巡守城。
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带了重兵来攻雎阳城。把雎阳围得铁桶一般,水泄不通。雎阳守军只有六七千人,双方力量悬殊很大。但雎阳守城将士英勇善战,几次打退叛军进攻。双方激战半月余,歼敌2万多人。
一天夜里,张巡叫兵士敲起战鼓,准备出城交战。城外的叛军也摆开阵势,准备交锋。等到天亮,还没见唐军出城。尹子奇见城里静悄悄的,就放松了警惕,命令兵士卸了盔甲休息。叛军将士紧张了一夜,一倒地便大睡起来。正在这时,南霁云、张巡等将领每人各带50名骑兵,打开城门杀了出来。叛军没有防备,又被唐军杀了5千多人。
张巡和南霁云总想射杀尹子奇。但是,尹子奇非常狡猾。平时出战,总让几个将领随着,他们穿着一色的衣服,骑着同样的战马,唐军无法辩认出哪个是主将。张巡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次,在两军对阵的时候,张巡叫士兵把一支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到敌阵里,叛军拾到这支箭,以为城里的箭已经用完了,便去报告尹子奇。
尹子奇把蒿箭接到手里。这一切,南霁云看得清清楚楚,南霁云一箭射去,正中尹子奇左眼。尹子奇大叫一声,跌下马来,南霁云出城掩杀,又打了一个大胜仗。
尹子奇瞎了一只眼睛,恼羞成怒,他回去养了一阵子伤,又带了几万大军,把雎阳围住。城里的守军越打越少,到后来,雎阳守军只剩下1600多人,粮食渐尽。唐军每天只分到一合(一升的十分之一)米,拿树皮、纸张来充饥。
情况越来越危急。为了解救雎阳城,南霁云奉命带领30名骑兵,杀出重围,到临淮(今江苏盱眙西北)向唐将贺兰进明求救。贺兰进明害怕叛军,不愿发兵。他见南霁云是员勇将,便想把南霁云留下来做自己的部下,特地为南霁云举行了一次酒宴,请众将作陪。南霁云泣告之曰:‘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初围城之日,城中数万口,今妇人老幼相食殆尽。……但雎阳既拔,即及临淮,皮毛相依,理须援助。霁去冒贼锋刃,匍匐乞师,谓大夫深念危亡,言发响应,何得安然自处,殊无救援之心。……”讲完后见对方无意出兵,遂拔刀断指,气愤地说:“霁云不能完成主将交给我的任务,只好留下这个手指作证。”将出城,霁云抽矢射佛寺宝塔,发誓地说:“吾破贼还,必灭贺兰。”
南霁云离开临淮回到雎阳。被叛军发现,在城下展开了一场血战。张巡出城接应,打开城门,杀退敌兵。把南霁云接应进城。
张巡和南霁云反复商量,认为雎阳是江淮的屏障,为了保卫江淮,应死守雎阳城。城里粮食完全断了,守城兵士就吃树皮,树皮吃完,就杀战马,战马杀光了,只好捉麻雀老鼠吃。
到了最后,全城只剩下400多人,尹子奇派兵用云梯爬上城头,城头上的守军饿得连使弓箭的力气都没有了。757年,雎阳城终于陷落。张巡、许远、南霁云等30多名将领全部被俘。叛将逼他们投降。把刀架在张巡脖子上,张巡宁死不屈,把叛将痛骂了一顿。叛军威胁南霁云,南霁云没有作声。张巡转过脸来,对着南霁云高声喊道:“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男子汉死就死,可不能在叛军面前屈服啊!”南霁云笑道:“欲将有为也,公知我也,敢不死。”遂之被杀害。
雎阳是江淮的屏障,由于南霁云等将领的坚守,雎阳以南的江淮地区才没有遭到叛军的破坏,使唐朝从容调兵遣将,镇压叛军。
生做奇男子死为烈丈夫
——朱万年
崇祯四年(1631年)闰十一月,已为后金收买的明朝叛将孔有德,为实现割据称雄的野心,在吴桥(河北吴桥)发动了兵变。旋即挥戈而东,次年正月攻陷了登州(山东蓬莱县)。接着发兵莱州(山东莱州市)。莱州军民在莱州知府朱万年的率领下奋起抗叛,一场轰动朝野的莱州保卫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