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以“智勇双全”来形容优秀的军事将领。尤其是“智”,对于统领成千上万军队的将帅,至关重要,有智慧就有力量,就能取胜。有勇无谋,即使有问鼎之力,乃一匹夫耳。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等人以其超凡的才智胆略,导演了一幕幕令人叹服的战争篇章。
足智善谋的一代名相
——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人们总是把他作为英雄和智慧的化身来加以歌颂。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时琅邪郡阳都(今山东省临沂)人,生于公元181年,卒于234年,终年53岁。他曾任刘备的军师、蜀汉丞相,受封武乡侯,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诸葛亮系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诸葛圭曾做过泰山郡丞,早年亡故。姊弟四人均由叔父诸葛玄收养。诸葛玄做过袁术所属的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太守,罢官以后,因与刑州牧刘表素有情谊,所以迁至南阳,依附于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遂定居襄阳,在城西南20里处的隆中,躬耕隐居,博览群书,静观时变。因才识过人,自比管仲、乐毅,时人称“卧龙”。
公元207年(汉建安十二年),刘备在屡遭挫折之后,率军驻屯在新野,经徐庶推荐,亲到隆中“三顾茅庐”,求教于诸葛亮。当时诸葛亮年仅26岁,然而在同刘备的问对中,他以一个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精辟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指出曹操、孙权之所以强盛和刘表、刘璋之所以衰弱的原因,提出了统一全国的政治路线,以及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他明确主张:必须避强击弱,先取荆、益,建立根据地,进而“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时机成熟,两路出兵北伐曹操,图取中原,最后统一全国。诸葛亮的主张,以及他所提出的策略原则,是顺时可行的。刘备听了他的主张,顿解迷津,欣然表示接受,对诸葛亮本人也益加敬重。刘备曾对关羽、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并恭迎诸葛亮至军中,筹划军机。
曹操在灭了袁绍之后,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他为了实现统一的目的,准备首先攻占荆州,进而控制两湖(指湖南、湖北),然后还可顺江东下,从侧面打击东吴,西面可夺取富饶的四川。曹操根据这一总的战略意图,于公元208年(汉建安十三年)夏,亲率大军南下,袭击荆州。这时,刘表因病刚卒,其少子刘琮年幼软弱,受其母舅蔡氏家庭的纵容,率荆州之众,不战而降曹操。刘备势孤,兵微将寡,得知刘琮投降曹操,遂弃樊城,急忙向江陵退却。江陵是荆州的军事重镇,曹操恐为刘备所得,便亲率轻骑5千,日夜兼程追赶刘备,至湖北当阳东北的长坂,大败刘备,占领了江陵。刘备同诸葛亮、张飞、赵云数十人突围出来,退至汉口,然后会同关羽的1万水军及刘表长子刘琦的1万人马,退守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省鄂城西北。)
曹操占领荆州以后,复率得胜之师及收降刘表的8万余众,共20余万人马,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沿江而来,声势浩大,意欲一举吞并江东。在战云密布的严重时刻,诸葛亮冷静地观察和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孙刘双方有联合起来的基础,同时也只有结成联盟,才有可能取得抗击曹操战役的胜利。根据这种分析,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结成联盟,共同抗曹。这时,孙权正拥兵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观察曹刘之成败,是战是降,举棋不定。为了迅速促成联合,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的代表,亲自前往柴桑会见孙权,进行谈判。诸葛亮为了消除孙权的疑虑,促成联合抗击曹操的决心,带有试探性地对他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从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江南结部曲,同曹操争夺天下。当前,曹操一方已经平定了北方,又攻克了荆州,声势震动天下。刘豫州虽英雄盖世,但无用武之地,所以才退到这里。根据这种情况,希望将军量力而行;如果能够以吴越之众抗阻曹军,不如及早与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不如放下武器臣服于他。现在将军表面打着服从的旗号,而内心又抱着观望态度,事急而又不果断决定,我看祸事不远了。”孙权反问:“假如照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激之说:“历史上的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能坚持他的气节而不受欺辱。刘豫州是皇室的后代,英雄盖世,何况又为天下有识之士所景仰,怎么能投降呢?如果事业不能成功,那也只能归之于上天了。”孙权激动地说:“我不能拿着全吴之地,10万大军,听任别人来摆布。我的决心已经定了,除了刘豫州再也没有别人能够和我共同抵抗曹操;然而刘豫州新败,元气尚未恢复,怎么能够经得住这场灾难性的战争呢?”诸葛亮为了坚定孙权的决心,冷静地分析了交战双方的态势。他指出:“刘豫州虽新败长坂,但尚有2万余众。曹军虽多,但长途跋涉,远来疲惫。况且,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而荆州之众乃逼于兵威,并未心服。所以,如果将军能命猛将带领几万军队与刘豫州协同作战,那就肯定能够击败曹军。而曹军一败,必定北撤;这样,荆吴之势也就强大了,鼎足三分的形势也就形成了。可见,成败的关键,就在目前。”孙权听了诸葛亮整个形势的分析以及对前景的预料,十分信服,坚定了联合抗曹的决心。于是,立即命周瑜、程普、鲁肃率水军3万随诸葛亮会同刘备,合军5万,并为拒曹。
是年十月,孙刘联军溯江进发,与曹军会于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鱼东北)。初战,曹军失利,退回江北,集结于乌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诸葛亮、周瑜利用曹军的弱点,确定了火攻曹军、出奇制胜的作战方针,首先歼灭曹操水师,然后水陆并进,迫使曹操狼狈逃回中原。接着诸葛亮又协助刘备收复江南,据有荆州大部地区和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有了立足之地。
公元211年(汉建安十六年),刘璋派法正迎刘备入川。214年,刘备驱走刘璋,全部占有了益州和汉中。益州既定,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总理军国重事。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封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故,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嗣子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领益州牧。
彝陵战败,蜀汉形势趋于紧张。魏、吴陈兵边境,南方部族发生叛乱,蜀人为之震惊。诸葛亮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加之新遭大丧,为了巩固蜀汉政权,他确定了对外坚持与吴修好;对内部叛乱实行“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原则。根据这样一个总的方针,诸葛亮首先派赵云、马超、魏廷率军,加强了边境的守备;同时又派邓芝向孙权剀切地说明了蜀、吴共为唇齿的道理,迅速地恢复了与吴国的和好关系。在外部形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诸葛亮又亲率大军于公元225年(建兴三年)春,南渡泸水,深入云贵,进行南征。
诸葛亮在平定南方以后,集中主要精力整顿蜀国的内政,立法施度,整训军旅。经过几年的努力,两川大治,呈现出一派升平的景象,同时还训练出一支风纪严明、颇有战斗力的军队。诸葛亮善于治军,且富有创造性,这是当代人以及后代人所公认的。
诸葛亮身逢乱世,立志保刘备统一天下。蜀国虽小,但许多大臣以刘氏是正统,相信“汉室可兴”。故在稳定后方之后,“乃治戎讲武,以备大举伐曹”。他上《出师表》,慷慨激昂地请师北伐。从228年起,乘曹丕驾崩、曹睿新立。内部不稳之机,联络东吴攻曹,先后六出祁山与魏交锋,连战皆捷,并收降了魏国大将军姜维,吓得曹睿御驾亲征。后因先锋马谡骄傲轻敌,犯了军忌,舍水上山扎营,铸成大错。魏将张□,不失时机,围困街亭,断其水源,使山上蜀军不战自乱,最后终至街亭失守,诸葛亮的战略被打乱,只好撤兵南归。此后虽多次北伐,但终因战线太长,粮草供应困难,没有战胜对方。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师,屯兵五丈原(今陕西盾县西南),距离长安只有百里之遥。他决心在渭河分兵屯田,持久作战。司马懿自知不是对手,乃采用坚持固守,以逸待劳,避免正面交锋。54岁的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溘然长逝军中。司马懿已探知孔明病逝,满可有把握地追歼撤退的蜀军,但由于诸葛亮临终前巧布疑阵,终使司马懿不敢轻动。多智多谋的司马懿就怕孔明的“锦囊妙计”,称他是“天下奇才”,“吾不如也”。
诸葛亮一生,为人勤勉、光明磊落、头脑清醒、处事谨严,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耗尽心血、鞠躬尽瘁。他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审时度势、目光深远,力主革新、强调以法治国。作为军事家,诸葛亮坚持以法治军,重视战备训练,静待时机,注重全局,由他筹划指挥的许多著名战役为后人称颂。
骁勇善战的抗金名将
——吴玠吴玠,字晋卿,和岳飞是同时代人,生于1093年,卒于1139年。宋时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宁静)人,后迁居水洛(今甘肃庄浪)。
吴玠少时沉毅,知兵且善于骑射。北宋末年入伍从军,隶属于泾原军(方镇名,治所在今甘肃省平凉)。靖康初年,西夏犯边,吴玠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因其武勇晋升为第二副将,在军中初露锋芒。
1128年(建炎二年)时,金兵进犯陕西,直趋泾原。吴玠受陕西制置使曲端之命,率军迎击,至青溪岭,一鼓击退金兵,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在1129年,吴玠升迁为忠州刺史。不久,宣抚处置使张浚督巡川陕,闻吴玠兄弟颇具才勇,十分器重,遂任命为统制。1130年秋天,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江淮形势异常紧张,张浚为牵制金军,以减轻东南的压力,遂集合刘锡、孙□、刘锜、赵哲、吴玠等五路大军于陕西富平,令刘锡为统帅,欲与入陕金军决战。吴玠入谏说:“兵以利动,此间一带平原,敌人多为骑兵,容易为其所乘,恐有害无利,应先据高阜,凭险为营,方保万全。”而诸将多视为迂论,皆说:‘我众彼寡,又有苇泽相阻,纵有敌骑前来,也无从驰聘,何必转陟高阜呢!”刘锡因众议不同,尚在迟缓之时,金兵猝然大至,皆担柴兜土,填投泽中,霎时间泥淖俱满,与平地相似。于是,金骑纵辔而过,进逼宋军各营。兀术也率众赶到,与金将娄恃分左右翼,列阵挑战。吴玠、刘锜在左翼与兀术军大战,吴、刘身先士卒,奋勇驰杀,金军渐渐后退。但由于右翼的赵哲临阵溃逃,使金军左右夹攻吴、刘,吴、刘遂败。
富平战役之后,吴玠受命为陕西都统制,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翌年,金兵分两路大举进犯,有人劝吴玠退入汉中,以避其锋。吴玠力主抵抗,慨然说:“我在此,敌不敢越我而进,保此地就是保蜀。”当即号召将士,准备迎敌。这时,金将乌鲁折后已先期进至北山,吴玠得用有利地形,分军为前后两队,先率一队与金兵鏖战,战至中午,双方均已疲惫,吴玠将待命休息的一队生力军投入战斗,奋力冲杀,金军不支,死伤甚众,败走数十里。此时,金将没立方至,吴玠复回师反击,没立立脚未稳即遭惨败。
金帅兀术闻败,十分震怒,亲率10万金兵进抵宝鸡一线,与吴玠相拒。吴玠恐部下惊骇,遂召集将士,勉以忠义。其弟吴璘说:“今日是我兄弟报国之日,万一兵败,宁我兄弟先死,决不使将士先亡。”众皆感泣,愿效死力。10月,金军发动攻击,吴玠一面命诸将挑选强卒劲驽,轮番猛射,又分遣别将,绕道敌后断敌粮道。吴玠估计,金兵粮尽必退,乃派其弟率弓驽手3千人设伏于和尚原,不数日,果如吴玠所料,结果吴玠军大获全胜,兀术身中流矢,遂仓惶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