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宋宁宗下诏北伐,让殿帅郭倪从山东、京东各地招抚人马,并派遣毕再遇和统制陈孝庆攻取泗州。毕再遇请求选拔敢死队作为前锋,郭倪选了87人给他。金人得知宋军进兵的日期,关闭榷场、城门,作好了迎战的准备。毕再遇和陈孝庆商量说:“金人已经知道了我们进攻的时间,战争凭出其不意而取胜,我们当提前一天出兵,攻其不备。”陈孝庆认为很对。战前,毕再遇犒赏士卒,用忠义的言辞加以激励,然后发兵攻打泗州。泗州城由东城和西城两部分组成。毕再遇兵分两路,一路摆出欲攻西城的态势,另一路由他亲自率领从陡山直奔东城的南角,率先登上城头,斩杀敌人数百,金军溃败,守城的金兵打开北门纷纷逃走。西城内的金人仍在坚守,毕再遇竖起大将的号旗,高喊:“大宋朝的毕将军在这里,你们这些中原遗民,可要赶快投降!”接着就有平淮知县缒城而下,请求投降,于是泗州城被攻取。战后,郭倪前来犒慰将士,拿出御宝刺史牙牌授给毕再遇,他推辞道:“大宋朝黄河以南有81个州,现在攻下一个泗州就可得一刺史,再以后拿什么来赏赐?”一再推辞不要。
不久,郭倪调遗李汝翼、郭倬攻打宿州,又派陈孝庆等为后援。命令毕再遇率480骑为先锋攻打徐州,行进至虹,遇上了郭、李所率的队伍受创班师。问他们情由,得到的答复是:“宿州城下发大水,我们出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被敌擒获。”毕再遇督促队伍急行军,进军至灵壁,碰上陈孝庆驻扎于凤凰山,也打算退兵。毕再遇说:“宿州虽然没有取下,但是兵家胜负无定数,哪能马上退兵而自挫锐气!我奉招抚的命令去攻打徐州,从这里经过,宁愿死在灵壁北门外,也不死在南门外。”适逢陈孝庆收到郭倪的信,要他班师。毕再遇说:“郭、李军溃退,敌人一定要跟踪追击,我应当亲自抵挡金人的追击。”金人果然派5千余骑分两路追来,毕再遇派敢死队20人坚守灵壁北门,亲自率军队冲入敌阵。金人看见他的号旗,惊呼:“毕将军来了。”于是就远逃。毕再遇手挥双刀追击,杀敌很多,全身被血染红了,一直追出30里,大获全胜,使各路宋军得以平安班师。回到泗州,因战功第一,从武节郎越级授武功大夫,除左骁卫将军。
后来,宣抚使更替,传令郭倪回到惟扬,接着放弃了泗州。命令毕再遇回到盱眙,于是知盱眙军,接着又改为镇江中军统制,因凤凰山之功,授达州刺史。在这年冬天,金人派步兵数万、战船5百多艘渡淮河,停泊于楚州、淮阴之间。宣抚司传令毕再遇增援楚州,派段政、张贵代替他。毕再遇离开盱眙后,段政等怕金人来攻,弃城溃逃,金人攻战盱眙;后来,毕再遇又重新收复盱眙,除镇江副都统制。
金兵有7万人兵临楚州城下,3千金人在淮阴看守粮草,还有3千艘运粮的船只停泊在大清河。毕再遇探知了这一切,说:“敌人十倍于我,单凭力量难以取胜,只可用计破敌。”于是派统领许俊抄小路直奔淮阴,烧掉了金人的粮食。
可是,金人又从黄狗滩渡淮,宋军涡口守将望风而逃,濠、滁相继失守,又攻下安丰。毕再遇对诸将说:“楚州坚守抗敌的人多;可保无虞,敌人的粮草已尽,我所顾虑的只有淮西。六合是淮西的要害所在,敌人一定会合全力进攻这里。”于是率军奔赴六合。不久朝廷又命他节制淮东兵马。金军果然到了竹镇,距六合25里地。毕再遇率军登城,偃旗息鼓,埋伏于南土门。敌人刚接近城外濠沟,众弩俱发,宋军出战,金军大败这时,金兀户完颜蒲辣都、千户泥庞古等率10万大军驻扎在成家桥、马鞍山,他们又发兵围六合数重。接着派纥石烈率军攻城,结果城内宋军的箭已告罄。毕再遇生出一计,令人张青盖往来城上,金人意谓这是主兵官,一齐用箭射击,不一会,获矢2O余万。纥石烈率军退去,但金人不断增兵围困六后,城四周金人营帐纵深几达30毕再遇令部下在城门作乐以示闲暇,而不断派出奇兵偷袭敌人。金人昼夜不得安宁,于是撤兵。毕再遇考虑到金人还会再来夺城,于是亲自率兵夺占城东的野新桥,从敌人背后猛烈出击,金人于是逃去。宋军追至滁州,天降大雨雪,才停止追击,缴获战利品马1531匹,衣甲无数。因功授忠州团练使。
1207年,金人围攻楚州已经3个月,金人营帐纵深达60多里。毕再遇调兵遣将分路出击,宋军声威大振,最终解楚州之围。
1208年,毕再遇除左骁卫上将军。宋金议和,达成协议。他一再上疏请求解甲归田,皇上下诏不允,除保康军承宣使,不久又令他带职奏事,提举佑神观。1213年,提举太平兴国宫,1217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仁。卒年70。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负屈衔冤的一代抗金名将
——袁崇焕
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的一天,北京西市刑场,处死“钦犯叛贼”袁崇焕。罪名是勾结后金,引狼入室,使京师生灵涂炭。袁崇焕真的是叛贼吗?不。
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起任兵部职方主事,不久升为佥事,监督山海关外明军。天启三年(1623年)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决定守卫宁远城。袁崇焕亲定规划,第二年峻工,遂为关外军事重镇。天启四年(1624年)他率军3千巡关外诸地,不久以五防叙劳,升兵备副使。再升宁前道右参政。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到达宁远。袁崇焕得此消息之后,同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刚等集合全集将士,誓死守卫。袁崇焕刺破手指,写成血书,以激励将士,并为之下拜,将士纷纷表示情愿战死疆场。他们首先坚壁清野,再传檄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关守将杨麒,只要将士临阵脱逃,到该地者,一律全部斩首,这时人心开始安定。二十四日后金大军开始攻城,兵士戴楯在城墙挖洞,明军射箭、掷石均不能击退敌人。袁崇焕命令军士发西洋大炮,后金军大受损伤,狼狈撤退。二十五日努力尔哈赤亲率大军攻城,被明军大炮击中,身负重伤,被迫撤兵而去。
战役开始时,朝野认为宁远必不可守,当传来捷报之后,举朝大喜,立即升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并予以玺书奖励。同年八月努尔哈赤死去,其子皇太极即汗位。袁崇焕欲遣使议和,其目的是借此拖延时间,修筑边防。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十一日,皇太极亲率大军进攻锦州,四面包围。守将赵率教一面率军守城,一面派使议和,欲缓兵以待救。袁崇焕认为宁远的兵马不能动,只得选精骑4千,命尤世禄、祖大寿,绕出金军后决战。另遣水师东出,以相牵制。再请蓟镇宣大兵,东护关门。尤世禄等将行,后金军已于二十八日分兵进攻宁远。袁崇焕亲督将士登城守卫,列营壕内,用大炮轰击,而满桂、尤世禄、祖大寿等在城外大战。后金军受到内外夹击,遂解围而去。再次进攻锦州,因天气炎热不能攻下,又损兵折将,于六月五日退去。时称宁锦大捷。宦官魏忠贤指使其党羽攻击袁崇焕不救锦州,袁崇焕遂乞休而去。
同年八月,熹宗死,思宗即位,魏忠贤伏诛。袁崇焕被朝廷召回,其年十一月升为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避开袁崇焕把守的宁远,以蒙古军为向导,率几十万大军从喜峰口入长城,京师戒严。袁崇焕立即派祖大寿等人卫,十一月十日到蓟州。不久山海关总兵官赵率教战死于遵化,三屯营被后金军攻破,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后金军越过蓟州向西,直逼北京德胜门。袁崇焕从山海关回师驰援,败后金军于北京广渠门外,请求入城休兵,思宗不许。只得再和后金军血战,互有杀伤。
当时后金所进入的喜峰口为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但北京人骤遭兵乱,怨声载道,以为袁崇焕拥兵纵敌所致。因袁崇焕以前和后金通和约,朝内大臣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思宗听后亦对袁崇焕怀疑。这时后金设下反间计,在所俘虏的宦官面前,私谈袁崇焕和后金早有和议密约,然后放松监视,让宦官逃去。宦官回北京后,告诉了思宗。十二月召对袁崇焕于平台,立即逮捕入狱。
时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等谋兴大狱,为阉党报仇,见袁崇焕被捕,遂以擅自议和、专戮大帅毛文龙为罪名。法司判处袁崇焕谋反罪,论死。崇祯三年八月磔袁崇焕于西市,兄弟妻子流放3千里,并抄其家。袁崇焕无子,家无余资,国人皆认为冤枉。自袁崇焕死,边防愈加无人,明朝灭亡指日可待。
袁崇焕死后,冤沉大海,无人敢于问津,直到清初,才加披露,从此大白于天下。
逐荷夷复先基
——郑成功
公元1644年,在明清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三月,崇祯帝吊死万岁山,京师城破,明王朝崩溃了;
四月,闯王入主京城,接着就仓惶撤离;
五月,顺治迁都北京,大清贵族入主中原。
清朝的建立,明朝的部分遗臣遗民不甘忍受异族统治,流落异国,纷纷逃往东南亚地区,不少人也到达日本定居。还有一部分遗臣遗民则在国内举兵抗清,但先后被镇压。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了南明政权,即明隆武帝,与满清政府相对抗,企图灭清复明,坚决支持隆武帝的有黄道周、郑芝龙、郑成功等。
郑成功1624~1662年在世,原名郑森,字大木,福泉泉州南安人,是郑芝龙长子,从小喜读书,好练武。年15入南安县学,弘光时入南京太学,为著名学者钱谦益的学生,“大木”一字就是钱谦益取定的。顺治二年唐王在福州即位,以郑氏有拥戴之功,赐成功以“国姓”(朱姓),时人称之为“国姓爷”。
清兵由浙入闽时,郑芝龙与洪承畴暗中勾结降清,在公开背叛的前夕,要郑成功随同归降,郑成功早已看透其父为人,他回答:“父教子忠,未闻教子贰”,坚决给以回绝。后来郑芝龙降清,隆武政权灭亡。郑成功拒绝清朝多方劝诱,决心背父报国,起兵海上。不久,清军入泉州,其母田川氏(日本人)自杀(一说被清军掳淫,耻而自缢)。从此,郑成功以国恨家仇,同清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郑成功以金门、厦门两岛为基地,训练士卒,整饬船只,联合海上各支义军,共图大计。他初用“明招讨大将军忠孝伯”的南明唐王政权的隆武封号,后又奉永历,受封为延平王,督领海上义军,拥兵10万,战船5千艘,成为东南沿海一支抗清劲旅。郑成功治军有方,赏罚严明,“故将帅用命,士卒奋勇”。他数次南征福建和广东。1659年夏秋之际,他和南明鲁王的大臣张煌言合军一处,率领水陆大军17万北伐,攻入长江,占瓜州,克镇江,直指南京,使南京清兵几不可守。但由于郑成功“累捷自骄”麻痹轻敌,误信清总督郎廷佐的诈降奸计,轻易允许其“乞宽三十日之限”的请求,使南京守敌得以喘息待援。清兵探知七月二十三日是郑成功生日,将士“释戈开晏,纵酒捕鱼为乐”,守卫松懈。于是,南京守军与崇明总兵梁化凤的援军,里应外合,乘机发动攻击。郑成功伤亡惨重,得地尽失,返师退回厦门。
郑成功虽有海上优势,但仅有厦门、金门一隅,不能不考虑立足之地。这时,曾任荷兰人通事的何廷斌逃回厦门,献给郑成功一幅台湾地图,报告了荷兰人的军事部署情况,并建议、郭促郑成功早下决心,尽快出兵,收复台湾,以为抗清基地。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军2万5千人,战船300艘,从金门出发,二十四日抵澎湖。再由熟悉航道的何廷领航“按图转舵”通过地势复杂、航道曲折的鹿耳门港,在四月一日,出其不意地逼近殖民者的要塞赤嵌城(今台南)下,发炮轰击,荷兰殖民者的守军猝不及防,以为郑军“自天而降”,乃放弃赤嵌,退守台湾城(今安平),凭借城池坚固,负隅顽抗。
郑成功初战告捷,又移兵台湾城。台湾城是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的驻地,四周围墙高耸,防守严密,炮火强大。为了减少在攻城中的伤亡损失,郑成功决定对台湾采取“围城俟其自降”的策略,在城外筑起长围,隔绝它同外界的一切联系。在此期间,严正劝告:“该岛一向属于中国”,“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样,经过9个月的困守,总督揆一看到2千余人相继被困死者过半,城中粮尽水绝,郑成功的大炮又雨点似地落下来,他穷蹙无计,终于在1662年初,举着白旗出来投降了。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窃踞38年之久,从此又回到中国人民手中。台湾人民和高山族人民如同节日似的庆祝这一历史性的胜利。
台湾收复后,郑成功在台湾设置一府(承天府)二县(天兴县,万年县),委派官吏,发展生产。并从大陆沿海招来农民,“教架牛犁耙之法,播种五谷割获之方”,使高山族人民落后耕作方法有所改进。这样,高山族地区农业生产有了飞跃发展。
郑成功在台湾经济建设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促进台湾经济繁荣。尤其重视扩大原来就建立起来的与日本长崎的贸易往来,“于是通洋之利,惟郑氏独操之,财用益饶”。
郑成功为收复台湾苦心经营,如其诗谓“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夏先基”。可惜,收复台湾后不到一年,这位年仅39岁的抗清志士、民族英雄便病逝了。
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在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收复台湾后,又努力开发建设,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立下了不朽功业,堪称一代民族英雄。
郑成功在日本人民心目中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在日本人民中有不少关于郑成功的传说,日本作家放松左卫以郑成功为主角,创作了一部情节虚构的剧本,在日本公演后取得了极大成功,久演不衰,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敬仰和爱戴。
(任怀国李平路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