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五四以来—文化名人与祖国3
21420000000016

第16章 工学女博士——倪以信

倪以信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分配在东北电力局工作了10年。粉碎“四人邦”以后回清华大学学习,先后在1981年、1983年取得了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女工学博士。1985年她被选派去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进修,回国前夕,学校向她颁发了“名誉学者和顾问”的奖状,这是该校成立100多年来第一次给外国学者以此荣誉。回国后,她在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努力工作,1988年被提升为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高景德教授主持的“电机及电力系统过渡过程分析和控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她是合作者之一。1988年她获得了第一届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杨尚昆主席亲自向她颁发了奖状。1991年1月,倪以信获得了教委“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学位获得者”奖状,并在授奖仪式上发言,向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了她自己的成长过程和体会。1991年,在“三八”妇女节参加了“巾帼演讲团”,并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称号。

她是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青联副主席。她所走过的路,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关怀和培养,也反映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成长,以及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而奋斗的愿望和决心。

为振兴中华,努力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倪以信196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东北电力局第一工程公司的一个土建工地,一年后又到电气工地,每天劳动强度很大。当时正值十年浩劫,有的同志思想较消沉。她就在那样的条件下,开始了专业课的自学。没有书,向老同志借,出差时到旧书店去买。由于学的知识比较扎实,而且工作努力,在东北10年工作中曾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工人说她不像个大学生,不像个女孩子,不像个上海人。

回到清会大学开始研究生学习时,倪以信30岁出头,理解力和记忆力均不如从前;另外由于“文化大革命”,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学技术上差距很大。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课程,难度相当大。困难面前,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十分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决心把失去的10年再夺回来,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成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学习任务。由于动力足、方向明,大家经常学习到深夜。经过艰苦的努力,她在1981年顺利地取得了工学硕士学位,并紧接着开始了博士学位的学习。

倪以信的专业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她的博士论文课题是《电力系统故障处理过程数学仿真》,要求在电力系统中任何一点发生故障时,快速正确地计算全系统各点的电流和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这个问题在国外也没有很好解决。在导师的指导下,倪以信阅读了大量文献及参考书,迅速了解了该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及主要难点,经过反复琢磨、推敲、分析比较、大胆提出了根据物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并互相自动转换的方案。导师要求她先在计算机上实现,再用(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中的录波来检验,工作量极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从早到晚埋头看书,推导公式,对各种可能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在计算机上试验以比较性能和精度。倪以信经常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早上为了争取第一个上机,她常早早去计算机房开门;为了快出成果,出高质量的成果,倪以信特别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条件对软件的正确性适应能力进行考验。有时发现的问题很棘手,但是她一想到人民的嘱托、祖国的期望,又咬着牙,坚持把一个个难关攻下来了。程序调试通过后,她又做实验,对计算机程序的正确性进行了检验,由于前期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实验检验一次就取得了成功。以后又用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设备进行了实验录波,再和计算机计算的波形进行比较,36条录波曲线全部吻合良好。倪以信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女工学博士。

倪以信感到在研究工作中,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智慧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精神、意志和毅力则更是不可缺少的。成功来源于顽强的毅力和拼博精神,而精神毅力又来源于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对祖国的热爱。每当遇到困难时,她常想,中国人决不比洋人笨,困难再大,也要去克服,如果大家都怕困难,振兴中华只能是一句空话。这样,就总觉得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激励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就能在研究中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为祖国的荣誉,勤奋工作在大西洋彼岸

1985年8月,倪以信被教委选派去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电机系进修。刚去不久,指导教师福德教授便安排她在专题讲座上介绍她在国内的博士论文及研究工作,倪以信讲了一个多小时,并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受到了教授们的好评。他们很快就让她开始了研究工作并采纳了她提出的方案,还委托她带一名硕士生;并为研究生举办“直流输电”系列讲座。一年后,倪以信被学校聘为访问副教授,继续工作一年。这一年她参加的科研项目是由美国电力研究院资助的项目,总投资约为100万美元。这个项目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在用直接法对电力系统作动态安全分析中计算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作用。这个课题在70年代末,美国能源部曾支持一家公司进行过,但最后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遂不能解决此问题。1986年10月,倪以信接受这一课题时心里很紧张。一是课题难度大,许多“权威”解决不了的问题她能解决吗?二是时间紧,她1987年7月底要回国,总共只有9个来月时间;三是工作量惊人,要从物理概念、数学模型、计算机编程、调试直到用实际电网检验,由她一个人独立完成;四是压力大,如果完不成,别人会对中国培养的博士生的能力、水平产生看法。而且在美国不像在中国,除了她的那位教授外,几乎无人可一起讨论。

倪以信接受这个课题后,花了很大精力,详细地阅读和分析了已有的文献资料及科研报告,特别是原始数据,反复比较,思考,并逐一地核实他人的一些初步结论,看看是否真有道理。当她把自己的看法告诉教授,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时,教授充分地肯定“路子对头”。但方案的实施却不顺利,虽然物理概念清楚了,但过程中须作一个假定来简化计算,试了五、六种方案都不理想,时间一天天过去,倪以信心里急得不得了。当时的形势是,这个问题即使没彻底解决,其物理概念已通过另一途径的验证说明是正确的,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展,也可以说得过去。是打退堂鼓,还是咬紧牙关继续干?倪以信选择了后者,当时她想的是要为中国人争气,如果能把课题攻下来,那么就等于用事实证明了中国自己培养的博士生是完全能在世界上站住脚跟的。正是这种民族自尊心以及荣誉感给了她用之不竭的力量。在一个时期里,倪以信每天工作11到12小时,吃饭、走路,甚至晚上上了床都在思考,人瘦了许多。通过不断地尝试、分析、比较;终于得到了一个较好的方案,试验了一批新数据都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教授高兴地逢人便讲他有两个“明星”,并请她去吃饭。但倪以信并没有满足当时的结果,一是误差还不十分理想;二是数值计算的可靠性还较差;三是软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她要求带一名硕士生,把数值方法加以改进,一面完善方案,并同时实现软件的系统化。当时倪以信还要用英语教一门每周四学时的本科生课程,还担任衣阿华州立大学中国留学生访问学者联谊会负责人。一个人要同时进行这么多工作,真有点受不了,但她想人生能有几次搏,硬是拼过来了。1987年5月,倪以信把该课题试验阶段的软件全部移交给加拿大方面的科研人员。在加拿大美国电力研究院主持召开了这个项目的研究交流会,会上倪以信作了一个小时的报告,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当会上加拿大专家们知道她7月底就要回国时,开玩笑地对她的教授说:“这下你的兵马少了50%。”因为他们可以从倪以信的汇报中知道她挑了多重的担子。

在美国的两年中,倪以信教了两学期本科生课程,带了两名硕士研究生,完成了7篇论文或研究报告,应邀作了“直流输电”系列讲座和3个专题讲座。由于在美国工作期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和科研任务,在对方为倪以信举行的告别宴会上,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她颁发了“名誉学者和顾问!”的奖状,他说这是衣阿华州立大学成立100多年来第一次给国外学者以这样的荣誉。宴会上,电机系主任幽默地说:自从倪以信博士来到我们系,我感到我们系的教职员都变得勤快了。福阿德教授则含着眼泪说:“倪博士常说她到美国是来向我们学习的,但我们却从她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个准备为民族和祖国而献身的人,不仅能在业务领域中产生极大的动力,而且能在各种情况下正确地处理问题,经受各种考验。倪以信在美国时,有一次去加拿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对方的一个科研组负责人暗示可提供工作;另一次她的教授助手希望倪以信留在美国,工作由他联系;最后一次是教授试探性地问她是否想再延长在美国工作一年,报酬优惠。对此,倪以信都婉言谢绝了。倪以信说:“我的事业在中国,中国的现代化归根结底要靠一大批脚踏实地在祖国大地上耕耘的人去一步步实现。党和人民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博士水平的知识分子,自己理应多承担责任,多作贡献。如果醉心于个人的成名成家,贪图安逸享受,就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和培养。”

为祖国培养人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上

1987年,倪以信离开美国回国,教委和清华大学校、系领导对她十分关心,为她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了足够的科研经费。倪以信常想: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总有一天,外国客人来中国参观的不仅是中国的古代文明,而且是居于领先地位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体系。要实现这个愿望,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是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的,要好几代艰苦奋斗。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地是这个“志愿军”中的一员。

由于思想明确,倪以信工作起来,就好象有使不完的劲。现在她承担着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和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的教学任务,指导着3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和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还是另一名博士生的副指导教师,主持或参加着5项科研工作;与此同时还是系科研副主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虽然工作极忙,她还要抽空和研究生交流思想,鼓励他们为祖国发奋学习。有机会倪以信也常去电力工业部门作讲座或交流,争取能把先进科学技术早日用到生产中去,发挥更大的效益;促进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并在交流中了解生产部门的需要,结合生产需要开展科研工作;同时也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向生产部门的专家学习。

回国后的4年中,在教育方面,倪以信编写了讲课用的试用讲义,曾获学校的教材奖,所讲的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科研方面和研究生一起在国内、外会议上或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论文,参加了“七·五”攻关课题以及电力系统百科全书的撰稿和审稿工作。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已培养了4名硕士生和作为副指导教师培养了两名博士生。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倪以信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才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地取得成绩。同时我也时时告诫自己,成绩的取得都应该归功于党和人民的培养和教育,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多想到培养教育自己的人,多想到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创造条件的人,和工作中的合作者,以及在这个领域内作了许多探索工作的先驱者。还有一点我也常常告诫自己,那就是一个人取得一点成绩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要半途而废,而且科学技术发展和更新是很快的,决不能吃老本,要不断前进,跟上科学技术的前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