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五四以来—文化名人与祖国1
21421900000001

第1章 绘画艺术家——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原名齐纯芝、齐璜,号渭清、兰亭、濒生,现代著名绘画艺术大师,湖南湘潭县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8岁进他外祖父办的私塾学堂读书,15岁开始学木匠手艺,16岁改学雕花木工,20多岁就成为湘潭远近闻名的雕花名手。后来,拜萧乡陔、文少可为师,开始学习画像。1889年齐白石结识了胡沁园、王湘琦等文化名人,并专心向他们学习,掌握了一整套中国绘画的技法。1902年,正当壮年的齐白石,胸怀大志离家远游。10年之中,五出五归,足迹遍天下。在旅经历史名城西安时,几位官人劝其用钱捐个“县令”或去觐见慈禧太后,为宫廷服务,都被齐白石一一回绝。1919年,齐白石离别故乡,到北京定居,开始了绘画艺术生涯中的又一个新历程。这期间,齐白石下功夫学习徐渭、石涛、朱耷(八大山人)的绘画技巧,博采革新派画家的神韵和孤傲、冷逸的风格,所以,受到当时一些保守派画家的围攻和排斥。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以勇猛的精神,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坚信三百年后自有公论”。1920年到1929间,齐白石闭门索居,刻意变法求新,终于摆脱了民间艺术形式中的粗糙繁琐成分,融合了文人画简炼隽永的笔法,创造性地以篆法和金石之笔入画,形成了形神兼备的特色和刚劲清新的艺术风格,自创了“红花墨叶”派,被称之为“五绝”的他的草虫鱼虾之作名震海内外。1927年秋,齐白石应邀担任了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教授。1928年初夏北洋军阀垮台,艺术专门学校改称艺术学院,由徐悲鸿担任院长,齐白石仍蝉联执教。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齐白石眼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日本侵略者践踏,心中充满一种难言的痛苦。1937年,他毅然辞去受敌伪控制的北京艺专的教授职务,在家门上贴了“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等字条,拒绝为敌伪政府的人作画,显露出他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这个时期,齐白石的许多画作都充满着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全国解放后,齐白石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0年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把历年自存的精彩作品:篆联、鹰幅,加题了本年的年月和下款,专程呈给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表彰他在发展民族绘画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同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和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1955年12月11日,德国艺术科学院授给他德国艺术科学通讯院士荣誉状,这是国际间极高的荣誉。1956年4月7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评议委员会决定把1955年度的国际和平奖,授予齐白石先生,这是在我们中国获得这项荣誉的第一人。9月1日,首都隆重举行授奖仪式,郭沫若代表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向他致以热诚的祝贺和敬意。茅盾代表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评委会,把奖金授给了他。他当场把所得奖金的一半,长期存入银行,每年所得利息,以“齐白石国画奖金”的名义, 作为优秀画家的奖金。1957年中国画院成立,他被选为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齐白石逝世于北京,享年97岁。

向往革命

1863年11月,在湖南湘潭县一个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小村落——杏花坞,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里,齐白石诞生了。故乡优美迷人的自然景色,象一股清澈的泉水,滋润了齐白石幼小的心田,从此,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是由于他爱他的家乡,爱伟大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他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把一个中国人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那是1907年,腐败、黑暗的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6月,安徽巡警堂堂长、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刺杀巡抚恩铭失败,被捕就义。鉴湖女侠秋瑾以身殉国,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悲壮的一页。7月,同盟会发动了黄同、惠州七女湖起义,均遭到清王朝的血腥镇压。但是,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布下的火种,已经在广大贫苦民众中漫延开来,使齐白石在漫漫的长夜之中看到了一丝薄薄的光亮。

对革命,他当时的理解是肤浅的。但他坚信,只有革命,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好起来。他当时虽然没有直接卷入斗争的旋涡,然而,他时刻都在关注着形势的发展,革命的命运。

1908年2月间,齐白石应好友罗醒吾之邀到广州游玩。原想在广州略住几天,转往钦州,在罗醒吾的劝留下,他就在广州住了下来,并挂出润格,开始了他卖画、刻印生涯。罗醒吾当时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在广州做秘密革命工作。此次两人在广州见面,罗醒吾悄悄地把革命党的情形和自己的工作状况,详细无遗地告诉了齐白石,并对他说:“必要时还得借重于你,不知你能不能答应。”齐白石一听,微微震动一下。他知道醒吾所说的“借重”是什么意思。“朋友之道,理应互相帮助,何况为了国事,只要力所能及,无不唯命是从,但不知要我办的是什么事?”齐白石语气坚定,神情严峻。罗醒吾说:“请你传递文件,有困难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别看我整天埋头画画,可是这时局,谁不忧心如焚!我也苦于报国无门啊!”齐白石感慨起来。从此,革命党的秘密文件,需要传递,罗醒吾都交给他办理。齐白石是利用卖画的名义,把文件夹杂在画件之内,传递得十分稳妥。

转眼到了秋天,齐白石看着罗醒吾比过去更加忙碌了,形势发展很快,各地的革命党人纷纷举事,使齐白石看到了一缕希望的曙光,心里暗自高兴。

当时,齐石石虽然无法想象未来社会是个什么样子,但他总觉得要比现在好。不然许多仁人志士为什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之奋斗呢?齐白石向往革命,盼望有朝一日革命成功,使中华民族复兴、昌盛,走向富强。

忧国之忧

1930年,齐白石度过了67岁生日。他迁居北京已经10年了。这10年是茹苦含辛,艰难奋进的10年,是进行“衰年变法”的10年,也是他绘画艺术大放异采的10年。

这年夏季的一天,艳阳高照,天气炎热,人们挥汗如雨。齐白石到照相馆,不顾盛夏酷暑,翻穿皮马褂,手里拿着白折扇,照了一张相。并在扇上写道:

挥扇可以消暑,着裘可以御寒,二者须日日防,任世人笑我癫狂。

许多有识之士,从齐白石这帧小照片,看到了他对于世态炎凉的绝妙讥讽与抨击:已“热”时要防人趋炎附势,已“凉”时要防人落井下石。这里头有他亲身体验的酸、辣、苦、涩,有他的思绪和情感、愤激同感叹。

第二年的秋季,“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袭击沈阳,强占东北三省。亡国之祸迫在眉睫,看到侵略者的暴行,齐白石心情十分沉重。重阳节那天,一位友人来邀他去登高。此时此刻,他哪有这种闲情逸致呢?但想到古人登高,原是为了避灾,自己盼望国难早日解除的心情,倒也可以赋予登高以新意。于是,他便和友人一起登上了北京宣武门,从高处极目瞭望,看到炊烟四起,好象遍起烽火,齐白石有说不出的感慨。回到家里,他写了一首诗“莫愁天倒无撑者,犹峙西山在眼前”,以表达对祖国未来的信心。

眼看着日本侵略者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践踏得支离破碎,金瓯残缺,齐白石的心都要碎了。

一天傍晚,他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长长叹了一口气,仰着头对妻子说:“这年月,日本人打进来了,我们要当亡国奴。你知道亡国奴是什么滋味?”齐白石语气沉重,“我们的国家多灾多难。民国了,大家都盼望着有一个好日子,可是时局一天坏似一天。过去都骂西太后‘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可是现在这不战而降,不是同西太后一路的货!”

1937年,北京沦陷后,齐白石毅然辞去受敌伪控制的北平艺专的教授职务。他常常站在住所的窗前,怅然望着小院中花木凋零的凄凉景象,一股难以言状的悲怆情绪涌上心头。这个时期,齐白石的许多画作都充满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他画的《鸬鹚舟》上题有“大好河山破碎时,鸬鹚一饱别无知。渔夫不识兴亡事,醉把扁舟系柳枝。”在为朋友画的山水卷上题诗道:“对君斯州想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河山。”

不畏强暴

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寒气逼人。沦陷后的北京城,夜阑人静,远处不时传来一声声犬吠,给这寒冷的夜晚平添了凄苦、寂寞的气氛。

齐白石久久无法入睡。寂寞的生活,日寇汉奸的困忧,使他的心凉到了极点。这时,门被推开了,来人把一封信递给了他。信是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送来的。他拆开一看,原来是学校让齐白石去领配给他的煤。他想,我与艺专已经脱离关系7年了,当今日本人霸占着这所学校,他们为什么配给我这么多的煤,一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齐白石当即拿起笔来,写了一封回信,连同通知一起让门人退了回去。并对门人说:“我知道煤不易弄到,可是,我齐白石岂是没有骨气的人!他们真是错看了人,请不动,就来这一套。”

一些敌伪大小头目,时常找齐白石索要字画,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画家,怎能甘心听从那些恶人的使唤?他在大门上贴了“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等字条。有人为他担心,更有人劝他明哲保身,不要触犯敌伪政权的人。但齐白石无所畏惧,他宁可挨饿受冻,也决不去取媚于那些禽兽不如的强盗。他在诗中写道:“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显露出他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随着抗战的连连胜利,日本侵略者日暮途穷,齐白石心中十分兴奋。他以老鼠、螃蟹为题材,作画抒怀,借以讽刺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一幅《螃蟹图》,画面上陷入泥潭的螃蟹拼命挣扎,却越陷越深,灭顶之灾迫在眼前。他在画上题诗:“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方好?昨岁见君多,今岁见君少。”他还充满激情地画了一幅《群鼠图》,画面上,凶残狠毒的日本侵略者被描绘成一群狼狈不堪的过街老鼠,到处挨打,无处可逃。他在画上写到:“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保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灺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

这个时期,他的螃蟹画很多,朋友见他这样,担心敌人借故寻事,劝他多加注意。齐白石不以为然:“我残年遭乱,留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他依然这样画下去,进行着自己特殊的斗争。

走进光明

1949年1月31日, 历尽苦难耻辱的北京和平解放,古都获得了新生。齐白石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的艺术,他的生命,也获得了新生。齐白石怀着喜悦的心情,提笔画了一幅勃发多姿的《百年青》,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画上的“祖国万岁”4个字倾诉出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定北京为首都。中央美术学院聘他为名誉教授。黑暗换了光明,89岁高龄的齐白石眼前一片喜气洋洋,心里有说不尽的舒畅。多年积聚的巨大力量,使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高涨的热情从事艺术创作。一个炎热的中午,齐白石在画案前全神贯注地画了一张又一张,一连画了5幅。大家劝他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再画,齐白石倔强地摇摇头,又挥笔画了一幅《不倒翁》。接着,在画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作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就是凭着“不教一日闲过”的刻苦精神,齐白石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雕花匠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

1950年4月,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毛主席派车将齐白石接到了中南海丰泽园。齐白石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手,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毛主席和齐白石都是湘潭人,从家乡的山水、风俗,谈到他们相识的许多友人的往事,谈到绘画的继承和创新,谈到齐白石的生活和家里的情况,一直谈了几个小时。天渐渐地暗下来,毛主席对齐白石说:“请齐老先生在这里吃晚饭。”晚宴后,齐白石十分感激毛主席给予他这样高的礼遇。临走朱德总司令员亲自送他上车。

回到家里,齐白石把见到毛主席的情景告诉家人,让他们也分享一份幸福。“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我一辈子见过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不计其数,哪有象毛主席这样诚挚待人、和蔼可亲的?何况他是人民的领袖、国家元首。”他兴奋地说着,沉浸在无限的幸福之中。

1951年,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表彰他在发展民族绘画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同年10月,他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1957年9月1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齐白石在北京逝世的消息,同时,《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都刊载了这一消息。齐白石的艺术,不仅影响了现代中国画,也将对今后中国画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甚至还将波及世界艺坛。

(张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