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方志敏
21422500000005

第5章 逆境奋战 驰骋四省

1930年7月10日,唐在刚在景德镇召开的信江、赣东北特委联席会议上传达了“中央指示”,即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报告内容。中央要求赣东北红军立刻去执行攻打九江的任务,说是那怕“丢了信江根据地,也要西越鄱阳湖,饮马长江水,去配合全国革命高潮。”

赣东北红军原计划北进,攻打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皖赣、浙赣交界地带。而现在却要西攻敌人重兵据守的重镇九江,从当时红军的实力和条件看,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

方志敏对这样的中央指示不免表示怀疑。他提出先将部队开回苏区根据地整训,然后再考虑出击的合理建议,但被否决。

7月2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红十军,方志敏在乐平界首村主持建军大会,周建屏任军长。

8月1日,方志敏在弋阳主待召开赣东北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江西东北革命委员会,方志敏任革委会主席。

9月9日至15日,在红军分三路向九江进发不久,在赣东北特委扩大会议上,为进一步贯彻立三路线,合并成立赣北行动委员会,方志敏却被排斥在行委常委之外。

这时,敌人趁红军远征,赣东北苏区空虚而大举入侵,方志敏果断地调红军一个主力团,保卫了苏区,并指挥这个团消灭了靖卫团。同时,他还创办了“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普遍建立了消费合作社,扩大苏区对外贸易,以打破敌人经济封锁。

不久,局势更加紧张起来。包括县靖卫团外,蒋介石还调集3万多兵力,集中对江西和其他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赣东北苏区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

这时,党中央特派员来到赣东北,传达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于是赣东北行委召开会议,决定停止执行立三路线。方志敏下令红十军即刻返回赣东北苏区,以对付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

11月下旬,红十军回师苏区,在方志敏指挥下,连续打了4个漂亮仗:

第一仗,珠仙桥遭遇战。这一仗,共毙敌150多人,俘虏40多人,缴枪200多支,给“围剿”的白军当头一棒,甩掉了敌人的尾追和堵截。

第二仗,袭击上饶城。红军内外夹击,歼敌500余人,缴枪500余支,县长逃走,警卫团总被击毙。

第三仗,攻打河口攻坚战。这一仗打得艰苦,红军以伤亡42人的代价,毙敌500多,大部敌人成了俘虏。缴获也是空前的,计迫击炮4门,各种枪枝800多支,大量子弹和军需物资。

第四仗,弋阳七星尖伏击战。红十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利用那里山回路转的地形,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全歼敌人一个营,缴获机枪12挺,步枪400多支;同时,又围歼了增援的敌人,活捉敌人一个团长。

蒋介石第一次“围剿”,在赣东北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1931年1月,红军得到很大发展,装备明显改善,军队素质也有提高。同时地方武装也相应发展壮大。因此,完全有能力对付敌人2月发动的第二次全国性“围剿”,并将它粉碎。

可是,新任红十军政委涂振农,面对强敌慌了手脚,毫无办法,还制造“奇谈怪论”。他没有心思与敌人作战,只想一跑了事!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烧杀抢劫,横冲直撞,苏区的范围一天天在缩小。

方志敏见情况危急,非常痛心,当即建议召开特委会,挽救危局。特委会批判了涂振农的逃跑主义思想,决定由方志敏接替涂振农,代理红十军政委,并得到中央批准。

这时,闽北告急!闽北党的负责人和部队干部有的调走,有的牺牲,部队被围困在山区几个小村子里,弹少粮缺,处境十分险恶。方志敏等立即召开军委会议作出决定:南下福建,急解闽北之围!

方志敏率领红十军进入闽北,连打11仗,每战皆胜。闽北根据地全部收复,并奠定了发展基础。完成任务后,方志敏立即回师,执行新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