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方志敏
21422500000006

第6章 忍辱负重 苦撑危局

在方志敏入闽作战期间,党中央派万永成、倪宝树来赣。不等方志敏出征归来,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召开了特委扩大会。会上他们传达了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内容,要求贯彻王明路线,彻底转变立三路线;又批判赣东北党组织是“右倾保守主义”、“封建地方观念”、“富农路线”、“调和主义”。会后特委进行部分改组,由中央指定万永成任书记,倪宝树为红十军政委,方志敏仍为苏维埃主席。

方志敏一向胸怀坦荡,既坚持原则,又顾全大局。尽管对中央的做法有不同意见,他仍然一心扑在工作上,一手抓法制,一手抓财经。他领导全区农村掀起夏收夏种夺取1931年大丰收的热潮,以收获更多的粮食来支援战争。

1931年7月,蒋介石又发动了第三次全国性的“围剿”,他调集1. 8万多兵力采用步步为营的堡垒推进策略,从南北两面向赣东北根据地发动进攻。在这危急时刻,王明路线控制的党中央又派来了代表曾洪易。这个中央代表比前两个来头更大,更飞扬跋扈,因而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曾洪易来到葛源的第三天,就从组织入手,对特委实行大换班。整个特委领导权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为他们全面推行王明路线做好组织准备。

曾洪易在组织上、政治上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就在9月1日主持召开了赣东北第一次党员大会,由他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报告先讲国际,再讲国内,最后才讲到赣东北。在讲到赣东北时,几乎尽是指责,把赣东北工作说得一无是处。因此,在讨论曾洪易报告时,大家就针锋相对,一条一条地批驳起来。

方志敏参加了讨论会,仔细倾听代表们的意见,在特委会讨论“决议”案时,方志敏驳得曾洪易理屈词穷。但是曾洪易握有“国际路线”这把尚方宝剑,不能以理服人,却能以势压人。

这次党代会还决定成立赣东北省委,方志敏虽然当选为省委委员,但被排挤出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

曾洪易一意孤行,给赣东北苏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赣东北第一次党代会之后,第三次“围剿”和反“围剿”的斗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敌人对赣东北已成合围之势。

大敌当前,方志敏怎能坐视不管!于是他向曾洪易建议:要采取强有力的军事措施,以对付强敌的进攻。但遭到曾洪易毫无道理的指责。他同时宣布:方志敏今后不能以苏维埃主席的名义擅自调动军队,红军是党的,由党指挥。实际上,就是要由他曾洪易一个人指挥。

至此,在敌人进攻面前,方志敏完全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以后红军就按照曾洪易的一套办法,敌人堡垒修到那里,红军就开到那里去打。尽管如此,红十军的干部战士仍表现出无比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但这样却带来了巨大的牺牲。单是打贵溪夏家岭的一个堡垒,就连续组织4次进攻,伤亡1000多人,好几个县、团主要领导干部都壮烈牺牲。红十军遭到空前的灾难性损失。

在曾洪易“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赣东北苏区未能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也未能打通与中央根据地的联系。这时,赣东北苏区只剩下不多的地盘。白军撤出后,方志敏心情十分沉重,他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收拾残局,扩展根据地,恢复政权。11月27日,他主持召开了赣东北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当选为主席,并兼任财政部长。他领导苏区人民坚决实行开源节流,发展生产的方针,赣东北又开始出现新的转机。

可是,曾洪易并不服输。他大搞清查运动,清洗与他意见不同的党员和干部;同时修改土地法,实行“消灭富农,打击中农,团结贫农”的极“左”政策,这就严重地破坏了当时的农村统一战线,增加了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苏区的力量。

不久,又一场更严重的灾难降临到赣东北苏区,那就是曾洪易卖力推行王明路线,大搞肃反扩大化,给苏区广大干部和他们的家属带来深重的创痛。

1932年3月间,曾洪易把肃反运动当作一项中心工作,在赣东北苏区全面铺开。一时弄得整个赣东北苏区乌云翻滚,天昏地暗。曾洪易手握生杀大权,将那些同他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概以“AB团”、“改组派”、“第三党”对待,从而逮捕杀害了许多赤胆忠心为革命的好同志。

吴先民是弋横暴动主要领导之一。就因为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曾洪易持不同意见,对曾洪易的跋扈横行表示不满,几次与曾发生争论,便成了这位“中央代表”的阶下囚。

曾洪易从吴先民家搜去的日记本上,记有赤色警卫师和上饶县各区委书记、区苏维埃主席的名字,硬被当作“改组派”的名单。曾洪易按名单拘捕并严刑拷打这些同志,得到口供便杀人灭口。吴先民曾被敌人关押,后越狱逃跑,此事却被诬为被敌人收买后而释放出来的。

方志敏等极力为吴先民辩护,却被扣上“对肃反动摇”的帽子,加以隔离,强迫他们写检讨书,公布于众。

吴先民受尽吊打、踩杠子、灌辣椒水等种种酷刑,坚决不肯招供。最后仍被诬为“罗章龙派”、“兄弟会”、“AB团”,以及一贯反对国际、反对中央、反对省委等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被开膛破肚,残酷处死,又割下首级示众,使忠贞之士含恨九泉。

然而一手制造冤狱的曾洪易,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杀气腾腾,导致肃反严重扩大化,由党委到军队,从机关到农村,由赣东北到闽北,全面开展。红十军参谋长舒翼,地方暴动领袖黄镇中,闽北苏区创始人陈耿、徐福元,以及一些知识分子出身的县委书记或其他干部,带兵起义的白军军官,派往白区的秘密工作干部,也多被杀害。余干县警备大队长、中共地下党员罗英,率100多名警备队士兵及其家属起义投向苏区,却被曾洪易以“AB团”的罪名全部枪杀。仅弋阳一县就设监狱17所,关押1100多人,被杀害300多人,其中9个区委书记,杀得只剩1个。

1932年7月蒋介石又集中19个师的兵力发动第四次全国性“围剿”,其中以8个师、36个团的兵力进攻赣东北。敌人使用兵力之多,装备之精良,都是前所未有的。

曾洪易这次仍不接受教训,依然采取硬拼战术,叫红十军四出应战。结果,从7月到9月的两个月时间里,红军节节败退,伤亡惨重,赣东北根据地又面临倾覆的危险。

不能眼看着这样失败下去!方志敏又去找曾洪易商量。结果是一场争论,双方都提高了嗓门,互相拍桌子。在不少领导干部的劝说下,曾红易才勉强同意召开省委会,“统一认识”。会上一致同意:方志敏重任红十军政委,组织反击第四次“围剿”。

这时,中央命令红十军二进闽北,扩大闽北苏区,使之和赣东北苏区连成一片,进而打通与中央苏区的联系,为开展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领导责任又自然落在方志敏肩上。

1932年9月12日,红十军到达武夷山麓的紫溪。第二天,方志敏与闽北党、军领导人共同制定作战计划后,立即开始行动。15日,攻占闽北赤石和星村,消灭福建刘和鼎部的1个团和另外1个营,首次缴获电台1部。20日又攻克浦城,全歼守敌2个团。23日,回师赣东北,在武夷山区马鞍山,又歼敌1个团。接着在车盘一带与敌七十九师激战,击溃敌人3个团,打破了敌人以重兵拦截红军归路的军事企图。10月2日,回到中心苏区。完成预定的作战计划。

12月,中央苏维埃决定将赣东北省改为闽浙赣省,方志敏任主席。此后,红十军东向浙江,北出皖南,巩固和发展皖、浙、赣边界苏区,并准备配合中央红军,彻底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可是,事发突然,王明路线控制的党中央于1933年1月25日电令:将红十军并入中央红军,邵式平、周建屏、方志纯等同志都随军去中央。

1月25日,正是阴历大年三十,红十军4000多人,渡过信江,前往贵溪上清宫,准备与中央红军会师。方志敏特地赶到鹰潭附近的信江边,给全军战友话别送行。他和周建屏、邵式平、方志纯一次又一次地握手,一遍又一遍地叮咛,不忍分离。

天色越来越阴暗了。浮桥上的战士们,和纷纷扬扬的白雪融成一色。

已经走远了,一向以铁汉子自豪的邵式平,也不免一再回头张望。方志敏,披着一身洁白的雪花,仍久久伫立在江边。

红十军调走了,为了应付闽浙赣省面临的困难局面,方志敏组建新的红十军。他以赤色警卫师1500人为基础,抽调各县独立团、营的部分人、枪,抽调省、县两级工会的90多名巡视员任连、排长,编成二八师、二九师、三○师,组建了新红十军;又在全省开展以扩大红军为中心的“春季冲锋运动”,一下子就扩军3000多人,给新红十军和各县区的独立团、营、游击队补充兵员。新红十军由匡龙海代理军长,聂洪钧任政委。匡龙海熟知方志敏的战略战术,有一定的指挥作战的实际经验,这就使反“围剿”能够按方志敏的部署和打法进行。

这时,到达中央根据地的红十军,与中央红军协同作战,消灭敌人1个团后,又牵制敌人3个师。方志敏乘此机会,于2月17日,在弋阳、贵溪地区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随之又转到浙西,攻克开化。接着,又大力开展群众工作,扩大了苏区。2月底,红十军与中央红军协同作战,开辟了闽浙赣苏区的信(江)、抚(河)分区,方志敏乘势率部,会同贵溪独立营、游击队消灭了敌人第四师和二十一师各一部,从而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赣东北的形势趋于稳定。可是作为推行王明路线的中央代表曾洪易,却又发起了所谓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弄得从上到下,从地方到军队,从干部到群众,个个心神不安,人人自危。

9月,蒋介石集合100万军队发动第五次全国性的“围剿”,其中以10万兵力进攻闽浙赣根据地,采取层层筑堡,步步推进的新战法。这对赣东北来说,其实也并不新鲜,在第三次“围剿”时,他们就用过。可是曾洪易根本不接受血的教训,还是老一套办法,又叫新红十军去硬攻敌人堡垒群。战场上不断传来新红十军受损失的消息。

193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在瑞金召开了六届五中全会。来电指名要曾洪易前往参加会议。会上,方志敏被增选为中央委员。

曾洪易走后,由方志敏任闽浙赣省委书记。他立即召开省委会议,对曾洪易的错误展开严肃批评,统一认识,制定了“保卫基本苏区,创造新的苏区”的战略方针,采取了一系列纠正“左”倾错误的措施。由于进行了许多工作,使根据地内部趋向稳定,工作出现了新的生机。军事上,一支支地方武装代替了红军正规部队活跃在敌堡群中,打而不攻,枪声不断,叫敌人日夜不安;一个个地雷阵,摆设在根据地四面八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新红十军则忽东忽西,出没不定,叫敌人难捉摸。于是战局开始松动,形势出现了转机,一些被敌人占领的苏区不仅收复了,而且还扩大了;皖南新根据地也有很大发展。同时闽北工作也有新的转变和起色。

这时,王明“左倾”路线统治的党中央却多次来电,批评方志敏是“右倾机会主义”。同时责令方志敏必须坚决执行“不失苏区一寸土地”,“以赤色堡垒反对白色堡垒”的六中全会决议。

这样方志敏只好去领导修筑赤色堡垒并将新红十军从皖南再调回来。军民大筑“赤色”堡垒,以对付国民党的白色堡垒。

一切为了前线!但前线还是顶不住,敌众我寡,难以击退敌人。英雄的红军,不屈的人民,用自己的血肉,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悲歌。

闽浙赣苏区军民,尽了最大努力,做出了重大牺牲,却没有能够取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