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总善于在人际关系中寻找自己成功的资本。难怪美国人际关系专家卡鲁说:“世上85%的出类拔萃者都是他那个群体里面最优秀的交际大师。”
如何扩大交际圈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朋友?”一定有很多人答不上来,即使能够回答得出来,大致也都是学生时代的同学或办公室里合得来的同事,所想得出来的不过几个人而已。严格讲起来,朋友的关系范围应更广,基础更深才行。看古往今来许多政治界、金融界的名人家谱,他们的祖宗三代地位显赫,无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出于名门,似乎国家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由此观之,仿佛高朋满座、名满天下是和我们普通人绝缘的。但是我们知道,交友是每个人所必需的,并不是政治家或金融家的专利。如果渴望广结人缘,在我们周围就有不少人选待你去发现。比如你的长辈、兄弟,他们的工作内容可能和你毫不相关,但是他们都交有一些朋友,这样一来,长辈和兄弟也可以作为你广结人缘的对象,再进一步地说,如果以长辈和兄弟为媒介,能够找到更多的朋友。同辈的堂表兄弟们,也可以作为广泛交友的来源。此外,连你的姻亲都是广结人缘的对象。像这样仅仅靠着血缘的关系,就可以使你的交友范围逐渐地扩大起来。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你的朋友。也许是曾在同一球队里一起打球的队友;也许是一起参加研究会的同事;更可能是离开公司10年、20年的人;这些人都是你结交的有利对象,尤其是同学关系,最值得珍惜。此外,由亲戚介绍给你的人也是很好的结交对象。在同学会上常常能找到10年、20年未曾相见的朋友。除了办公室的同事,在公司内和你有过接触的人,也是你可以考虑结交的对象。
只要你有心广结人缘,机会多的是,像共同兴趣的集会或是社团,还有各种活动中心,都是你交友的场所。说极端点儿,就连咖啡馆里也能交到朋友。总的说来,随时随地都可以交到朋友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克服怯场心理
怯场并非只见于演员。怯场似乎是不少人的通病,不论是在什么地方,大部分人几乎都有过这种经历。当你初次登台、初进考场,或在众目睽睽之下演讲,或初见地位很高的人或异性朋友时,总不免有些紧张。更有甚者,有的人在亲朋好友之间聚餐后随便讲几句话,或因公单独赴约都会紧张得坐立不安,不知所措。
这种紧张即所谓怯场。怯场时一般人的感觉是心跳加快、喉咙干哑、手心里汗津津的。其实,这种现象是由于大脑等高级神经中枢高度兴奋,引起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这实际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这种应激状态使大脑领悟敏捷,动作配合协调,使演出水平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最佳水平。这个能产生最佳水平的应激状态称之为临界点。
但是,如果精神过度紧张,演出心理压力过大,应激状态就会超出这个临界点,引起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出现焦虑不安、心慌意乱、呼吸加快、肌肉振颤、演出动作笨拙不协调,忘记台词或歌词、唱腔走调等症候群。随着焦虑紧张的加剧,演出慌乱,观众对演出反应的哗然,又反过来提高应激状态,加速肾上腺素的分泌,形成恶性循环,使演出水平急剧下降。
怯场综合症一向被认为没有药物可以防治。但近年来,美国柯罗拉大学的布朗迪根教授却发现一种治疗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古老药物——心得安,它对消除怯场综合症有良好功效。这种药使用挺方便,只需在演出或演讲之前服一粒,就可以避免怯场综合症的发生。
此外,消除紧张心理,也是避免怯场综合症的重要预防措施。演讲、社交、会客特别是演员演出,不必焦虑和烦恼,不要担心演不好,否则就会乱了方寸,引起怯场。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艺术才能,一定能演好,演出最佳水平。
特别是初出茅庐的新手,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出现怯场时,切不可迁怒与人,也不可闷郁于心,负隅独愁。因为这样既不能求得问题解决,还会增加新的紧张因素。这时,最重要的秘诀就是镇静。
对情绪易于激动的演员,可在老演员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训练,并及时给予鼓励,肯定成绩,树立演出信心,避免精神刺激和心理压力。
注意自我形象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很多人都有以貌取人的势利天性,你的外在形象直接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印象,你穿得气派,无形中就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别人觉得有利可图,就容易答应你的要求。你衣着寒酸窝囊,别人认为无油水可捞,就可能一口回绝你的请求。
一个人的外貌对于人本身的确有影响,穿着得体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好,它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聪明、成功、可靠。大家可以尊敬、仰慕、信赖他。他自重,我们也尊重他。”
反之,一个穿着邋遢的人给人的印象就差,它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个没什么作为的人,他粗心、没有效率、不重要,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值得特别尊敬他,他习惯不被重视。”
疲倦、憔悴或没刮干净的胡须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头发太长或凌乱不堪亦然,衬衫、尺寸不合的衣着或土里土气的领带,均足以损害到你的形象。
不合身份的穿着会给对方留下轻浮的印象。如果一位学生开着名贵汽车,或者使用价格昂贵的打火机,就难免让人觉得轻浮,因为这种不合身份的举动极易令人有不舒服的感觉。
一个人的服饰具有“延长自我”的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形象和代表“自我延长”的服饰差距过大,就会令人有“不完整人格”的印象。比如,衣服和鞋子都是高级品,而腰带却是廉价品的打扮,就会令人产生不自然的感觉。衣着缺乏品位和姿势不雅等,同样是造成负面形象的主要因素。除了经常检查自己的仪表之外,尚需注重整体的协调感。
脸部的表情是影响相貌的重要因素。你可以站在镜子前面努力练习,如何不让自己看起来像凶神恶煞似的。这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这种努力将会左右一个人的精神,由此改变个人的相貌。
人的第一印象是最不容易磨灭的。长相凶恶的人谁也不喜欢,没有自信的人总是让人觉得缩头绪尾。有些人就很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就是长相给人留下好印象罢了,这正是长相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上班族,每天早上一定要站在镜子前看看自己的脸。是柔和、精力充沛的,还是一副宿醉未醒的样子?如果早上起来就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那最好先振作精神再出门。
尽量找机会利用镜子审视自己的脸,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要随时保持清醒状态。
即使是男士也要随身携带一面小镜子,随时注意一下自己的领带是不是松了,头发是不是乱了,自己的脸部表情够不够柔和,是不是保持着充沛的精力。
在交际技巧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对方松懈,失去警戒心。最佳表现就是不要让对方觉得自己笑容勉强,要保持坦率诚恳的表情。
为自己包装一副好形象,对于处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的现代人格外重要。许多意想不到的职位、公差、会客机会等等会因为你大方得体的形象而降落在你头上。而这些机会就可能成为你飞黄腾达的第一步。
克服社交恐惧症
社会上有很多人总是不能大大方方地出现在社交场合,他们在众人面前或陌生人面前显得腼腆、忸怩、猥琐,缺乏自信,很不自然,他们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属于“见不得世面”和“成不了大事”的那类人。心理学家把这种性格的人视为一种病态,名之曰“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常始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害怕被人审视,在被观察时或有可能受到评论的处境中产生不适当的焦虑。有的患者当目光直接对视时就会特别紧张,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的症状。于是,患者就特别回避社会情境。有时无法回避,即使处在社交场合时,患者也不能完全参与,他们避免交谈,或坐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社交恐惧症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害怕批评。在极端情况下,可引起完全的社会隔离。
诚然,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来什么都不怕的人几乎是很少见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都会有自己惧怕的东西,如有人怕蛇,有人怕狗等,但是在社交中如果“见人便脸红,启齿更慌恐”,那便达到了更严重的程度,就发展为一种病态。无疑,社交中的恐惧心理,对于正常的交往是一种“催固剂”,成为社交的心理障碍。
那么,社交中的恐惧心理是怎么来的呢?是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人们自身所固有的?应当说,这种恐惧心理主要是社交者主、客观统一的结果。
客观方面。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产生的“农民意识”,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诗般的生活,于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长期的历史积淀,在人们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惰性。在行动上失去了机会,缩小了自己的社交圈。结果,清高者有之,谨小慎微者有之,孤芳自赏、夜郎自大者有之。如此一来,越不交往,越没有交往“现实验证”,就越怕交往,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越怕……就越不敢……”的格局。很多人就是在这种失去常态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支配下,害怕这害怕那,平白无故的自寻烦恼!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环境愈是文明、开放,那里患社交恐惧心理症的人就愈少。
其次,是社交活动进行者主观方面的原因。这里主要有三个“病因”,都体现为为什么怕和怕什么的问题。1是过分自尊的心理所致世界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提出了人的自尊需要。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欢,但是这种自尊的需要仅仅是自己本人的一种希冀,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则取决于公众对自己言语、举止、行动的评价和肯定。如果说将自尊的需要作为一种动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本没有理论上的错误。问题是这种自尊心理本能过分。一个人在社交中过分自尊心理占据指导和支配地位,就会怕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怕人们会怎么看待自己。甚至有时会因为过分自尊心理之故,而不愿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担心相比之下,会掉自己的“价”,失去尊严。如此思来想去,怕这怕那,时间一长,凡事还没做,便失去了“勇敢”,被沉重的“害怕心理”所左右,这样恐惧心理也就不请自到了。
2是自卑情绪所致
自卑是人们对自己虚设的一种自我否定,也就是说“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和自强。这种心理一般表现为害怕失败,或者说不能正确对待失败。日本有学者研究认为有自卑感的人,一般属于下列十种类型之一,或是合乎其中两种以上:
⑴为了追求超过限度的愿望而心焦气躁;⑵由于企求赞赏的愿望太渴切,不时形之于言表。如未如愿,则反过来责备别人;⑶发生自己是十全十美的错觉,因而自以为能够产生本身产生不了的力量;
⑷企盼做出超出能力的事,由于达成无望,因而经常消极地嘲笑自己;
⑸曾经在竞争上输给过别人,却一直难以忘怀;⑹被别人的成功所压倒,叹息“鸿运”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
⑺没有测量自己的尺度,总是以别人的尺度测量自己;⑻逢人便说:“我的工作条件不好怎能成功?”借此逃避自己的责任;
⑼经常担心被别人看穿了自己的烦恼,因此与人接触总是戒意在先;
⑽不敢面对缺乏能力的自己——刻意逃避自己,事实证明,有自卑感的人,总是畏畏缩缩,社交时自然“不战自败”。
3是羞怯心理的影响
怕羞者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他们总是把别人看作是自己的法官,这样一来,跟其他人在一起就会感到老不自在,特别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这种“不自在”好比芒刺在背。恐惧心理自然就成了主要的心理状态。
4也是愚昧无知所致
一位西方心理学家指出:“愚昧是产生惧怕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惧怕的良药。”例如他人正在谈论的一个话题,如果一个根本不知晓此类问题的人,在这种社交场合下,定会产生恐惧心理。因为,他若是不介入谈论,就会明白地告诉他人自己是无知于此道,若是介入谈论,便会由于无知而“出羞”,所以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无知者不可能不着实惧怕三分。
那么,应怎样克服在社交中的恐惧心理呢?
首先是正视具体的恐惧对象及其威胁,社交恐惧症许多是意外的、强烈的刺激所留下的心理后遗症,亦即人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实困于这种心理完全是作茧自缚。你应该知道,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中,人们是不会嘲笑、讥讽、冷落你的。过去你碰到过这种厄运,甚至有可能将来还会遇到,但那是没有涵养的人的无知、浅薄的行为,你不应如此在意,更没有必要还用它折磨自己。你应主动地和他人接触,当然首先是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在其陪伴和鼓励下,一步一步地向陌生人、陌生的环境迈进。
其次,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如果你想克服怕生的毛病,那你得正确认识自己。有自卑感的朋友,应该记住,你并不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你也有自己的优势。你应扬长避短,在你能表现的方面、场合多露面。这样的经历多了,你在别人的青睐的眼光中会找到自己的价值,增强你的自信心,也就会逐渐在生人面前表现得自如起来。
第三,丢掉那张虚伪的面子。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交往中我们肯定会遇到比自己强的人。这是常事,是“上帝的旨意”,没什么可自卑的。如果你正确地对待强者,你会从中学到许多优点。只有交往,才能使大家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
观察对方是否可交朋友
人是很复杂的,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喜好了解他的素质、修养和品德。
每个人都有一种了解别人的愿望。因为只有了解别人之后,你才能在交友时有所选择。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性情相近、意气相投的人,才能走到一块儿成为朋友。如果他的朋友都是一些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的人,他的素质也不会太高;如果他结交的都是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他自己的修养也不会太好。有的人交朋友以性格、脾气取人,认为能说到一块儿就是朋友;有的人则以追求取人,有相同的追求就能成为朋友;有的则因为爱好相同而走到一起。但无论如何,只有两个修养相当、品质差不多的人才能成为永久性的朋友。所以,了解一个人的朋友也就了解了这个人。
想了解一个人,还可以观察他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人在得意时,特别爱诉说他与别人在一起交往的情景,他说的时候是无意的,不会想到他与被说人有什么关系,所以一般比较真实。
如果对方当着你的面说自己如何占了别人的便宜,如何欺骗了对方等等,那你以后就得对他防着点儿,有可能他也会这么对待你。
还有一种人比较圆滑,好像很会处世似的,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着你的面说你如何如何好,别人如何如何不好,聪明的人就得注意这种人了,因为他在背后说人坏,就有可能在你背后说你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