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拯救自己,没有人来拯救你。切忌抱着受人恩赐的心理去度过每一天,赶快起来,你的正前方就是成功的队伍!
突破精神上的枷锁
你的头脑被什么限制了呢?是什么使我们没有勇气去打破已有的格局?有以下几种原因:1“别人会怎样想”的枷锁面对失败,“别人将会有什么看法呢?”这的确是一种最普遍而且最具自我毁灭性的心理状态。这种以“别人”为念的想法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枷锁。它会伤害你的创造力和人格,把你原有的能力破坏殆尽,使你停滞不前。为摆脱这种“别人”式的枷锁,你不妨想一想,“别人”并不是“先知先觉”,他们往往是“事后诸葛亮”。你应该记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2“注定会失败”的枷锁一旦失败,便将自己初始的动机统统的扼杀。他们不断重复着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他们因此把自己看得渺小,无法真正透彻地看清自己。要知道,世上绝没有后悔药。为了摆脱“注定会失败”的枷锁,你需要改变思想,换“脑筋”,思想本身会左右事情的发展。你不妨跟自己闲谈,保持积极的态度。切莫在不经意中将自己的创新意识抛弃,它是你最珍贵的东西。想着“我将要成功”而不是会失败;“我是一个胜利者”而非“一位失败者”;寻找助你成功的方法。你会发现你能左右自己的心情,同样能左右自己的行动。
3“已为时太晚”的枷锁许多失败者相信自己太晚了,已无法挽回,无法再创业了,因此对未来完全妥协,尽量逆来顺受地熬日子。这种“已为时太晚”的枷锁,包括各式各样的人物:一个30岁的青年做生意亏了本就认为无法东山再起;一个40岁的寡妇就自认为太老无法再婚;一位10年前没有扩大投资的厂长要想重新开始投资就认为时过境迁。为了戒除这种“为时太晚”的枷锁,你可以多观察那群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人物,而不去理会“年龄的限制”,并下定决心,不断奋斗,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功与年龄无关,重新开始永远为时不晚。
4“过去错误”的枷锁许多人都害怕再次尝试,因为他们曾经失败过,而且受创很深,正所谓“一回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是,对每一位有志之士来说,他都必须对过去所犯的错误保持正确的哲学观,从而使他得以再求突破,再创佳绩。如果你能将自己的失败看成是很有价值的教育投资的话,那就一点也无损失了。因此,你完全不必把“过去的错误”看得太重。其实那根本不能算作失败,只能算是受教育,它能教会你许多事情,使你更加成熟。
不管哪一种,这些枷锁都会加重你的负担,使你步履艰难甚至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只有把它们卸下来,才能一身轻松地去奋斗,向着你的目标甩开步子,勇往直前。
斩断束缚自信的绳索
为什么许多人总是习惯于消极的自我暗示呢?即使培训班上,有的朋友也反映说,听了几课成功心理,很受启发,心情振奋!可是回到现实生活中,自己好像还是老样子,仍不能自信主动,这该怎么办呢?
不必奇怪,也不要着急,一个人要改变自我意识,由经常进行消耗的自我暗示转变为自觉地坚持积极的自我暗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是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形成的,怎么可能一下就改变,一蹴而就呢?奥里森·马登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影响心理暗示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如何看待自己的品格、智能,主要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如果认为自己条件很差,缺点很多,并害怕承认,力图掩盖,当然就会影响自我认识,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如果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潜能,并充分表现自己的优点,开发自己的潜能,又不想掩饰自己的缺点不足,那就会自我评价较高。
2为自己选取什么样的目标,提出什么样的标准如果自我期望和要求很低,就会总能感到志得意满,不思进取;但如果对自己的目标选择期望标准过高,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悲观失望。只有从实际出发,选择和期望较为恰当,才会产生积极作用。
3和什么人比较
一个人通过和不同的对象做比较,可以使自己显得很矮小或者很高大,显得笨拙或者聪明。一个人如果眼界狭窄,见识很少,仅仅只同几个人相比较,就会产生过分的自卑感或优越感。
4个人的归属感
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如果发现他所属的群体、环境较为优越和可依靠,微不足道的自我由于“我们”而会增强信心。反之,就会感到平庸而虚弱。同样的道理,家庭出身、别人的看法、学历的高低等等也都是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
5如何看待实践
成功令人鼓舞,失败令人沮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自然对人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还包括成功或失败所引起的对自己产生的或褒或贬的影响。正因为我们的自我意识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把成功心理所包括的各个方面的思想内容相互联系,融汇贯通,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但不管因素有多少,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依然是由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期望与要求构成的自我意识,因为一切因素的影响都要通过你的心理反应才起作用。你到底认为自己能行,还是不行:你是侧重于“想要”什么,还是总想“不要”什么?你是习惯于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还是一定要做自己的最高仲裁者?这一连串的自我意识和选择便决定了你遇到问题和挑战时将会进行什么样的自我意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并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失败是人格的试验地
许多人要是没有遇到失败,就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才干。他们若不遇到极大的挫折,不遇到对他们生命本质的打击,就不知道怎样焕发自己内部贮藏的力量。
要测验一个人的品格,最好是看他失败以后怎样行动。失败以后,能否激发他的更多的计谋与新的智慧?能否激发他潜在的力量?是增加了他的决断力,还是使他心灰意冷呢?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识,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利。”这是历代伟人的成功秘诀。
有人问一个孩子,他是怎样学会溜冰的?那孩子回答道:“哦,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就学会了。”使得个人成功,使得军队胜利的,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跌倒不算失败,跌倒了站不起来,才是失败。
也许过去的一切,对一些人来说是一部极痛苦、极失望的伤心史。所以,有的人在回想过去时,会觉得自己处处失败。碌碌无为,他们竟然在衷心希望成功的事情上失败了,或许他们所至亲至爱的亲属朋友,竟然离他而去,也许他们曾经失掉了职位,或是营业失败,或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得以维系。在这些人看来,自己的前途似乎是十分的惨淡。然而即便有上述的种种不幸,只要你不甘永远屈服,则胜利就在远方,就在向你招手。失败是对一个人的人格试验,在一个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的情况下,内在的力量到底还有多少?没有勇气继续奋斗的人,自认挫败的人,那么他所有的能力,便会全部消失。而只有毫无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人生责任的人,才会在自己的生命里有伟大的进展。有人或许要说,已经失败多次了,所以再试也是徒劳无益,这种想法真是太自暴自弃了!对意志永不屈服的人,就没有所谓失败。无论成功是多么遥远,失败的次数是多么多,最后的胜利仍然在他的期待之中。狄更斯在他小说里讲到一个守财奴斯克鲁奇,最初是个爱财如命、一毛不拔、残酷无情的家伙,他甚至把全副的精神都钻在钱眼里。可是到了晚年,他竟然变成一个慷慨的慈善家、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一个真诚爱人的人。狄更斯的这部小说并非完全虚构,世界上也真有这样的事实。人的根性都可以有恶劣变为善良,人的事业又何尝不能由失败变为成功呢?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许多人失败了再起来,沮丧而又不挫折,抱着不屈不挠的无畏精神,向前奋进,最终竟然获得了成功。
世界上有无数人,已经丧失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然而还不能把它们叫做失败者,因为他们仍然有一个不可屈服的意志,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世间真正伟大的人,对于世间所谓的种种成败,并不介意,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人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失望,绝不失去镇静,这样的人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远离没有抱负的日子
生活中有那么多人没有确定目标和抱负,没有规划良好的人生计划,而只是一天天地得过且过,持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不要说取得全面的成功,即便是想取得某一领域也是不可能的。在生活的海洋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只是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既没有固定的方向,也不知道停靠在何方,他们在浑浑噩噩中虚度了多少宝贵的光阴,荒废了多少青春的岁月。他们在做任何事时都不知道其意义的所在,他们只是被挟裹在拥挤的人流中被动前进。如果你问他们中的一个人打算做什么,他的抱负是什么,他会告诉你,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去做什么。他只是在那儿漫无目的地等待机会,希望以此来改变生活。
怎么可能指望一个在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到达某个目的地呢?怎么可能指望这样的人不处在混沌和迷惘当中呢?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懒惰闲散、好逸恶劳的人曾经取得多大的成就。只有那些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面对阻碍全力拼搏的人,有可能达到全面成功的巅峰,才有可能走到时代的前列。
对于那些从来不尝试着接受新的挑战,那些无法迫使自己去从事那些对自己最有利的却显得艰辛繁重的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是永远不可能有太大成就的。
任何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不能一有机会就无所事事地打发时光;他不能够放任自己清晨赖在床上,直到想起来为止;他也不能只在感到有工作的心情时才去工作,而必须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心境,都应当强迫自己去工作。
绝大多数胸无大志的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太懒惰了,因而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他们不愿意从事含辛茹苦的工作,不愿意付出代价,不愿意作出必要的努力。他们所希望的只是过一种安逸的生活,尽情地享受现有的一切。在他们看来,为什么要去拼命地奋斗、不断地流血流汗呢?何不享受生活并安于现状呢?
身体上的懒惰懈怠、精神上的彷徨冷漠、对一切就都放任自流的倾向、总想回避挑战而过一种一劳永逸的生活的心理,所有这一切就是使那么多人默默无闻、无所成就的重要原因。
对那些不甘于平庸的人来说,养成时刻检视自己抱负的习惯,并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这是完全必要的。要知道,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抱负。一旦它变得苍白无力,所有的生活标准都会随之降低。我们必须让理想的灯塔永远点燃,并使之闪烁出熠熠的光芒。
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游戏人生,那是非常危险的。当一个人服用了过量的吗啡时,医生知道这时候睡眠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因而会想方设法让他保持清醒。有的时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采用一些非常残忍的手段,比如使劲地捏、掐病人,或者是对他进行重击,总之,必须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驱逐睡魔。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意志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他意志消沉,陷入睡眠,那么他很可能就再也不会醒过来了。
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着最良好的装备,具备一切最理想的条件,而且也似乎是正在整装待发,然而,他们行动的脚步却迟迟不能挪动,他们并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在他们身上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远大的抱负。
一块手表可能有着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它缺少发条的话,它仍然一无用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管一个年轻人受过多么高深的大学教育,也不管他的身体是多么地健壮,如果缺乏远大志向的话,那么他所有其他的条件无论是多么优秀,都没有任何意义。
有这样一些颇具才干的人,尽管年逾三十,但仍然没有选择好一生的职业。他们说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即便是再怎么才华横溢,也会在漫无目的的东碰西撞中磨蚀了身上的锐气。
雄心抱负通常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初露锋芒。如果我们不注意仔细倾听它的声音,如果它在我们身上潜伏很多年之后一直没有得到任何鼓励,那么,它就会逐渐地停止萌动。原因很简单,就跟许多其他没被使用的品质或功能一样,当它们被弃置不用时,它们也就不可避免地趋于退化或消失了。
这是自然界的一条定律,只有那些被经常使用的东西,才能长久地焕发生命力。一旦我们停止使用我们的肌肉、大脑或某种能力,退化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我们原先所具有的能量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我们。
如果你没有去注意倾听心灵深处“努力向上”的呼声,如果你不给自己的抱负时时鞭策加油,如果你不通过精力充沛的实践有效地对其进行强化,那么,它很快就会萎缩死亡。
没有得到及时支持和强化的抱负就像是一个拖延的决议。随着愿望和激情一次次地被否定,它要求被认同的呼声也越来越微弱,最终的结果就是理想和抱负的彻底消亡。在我们周围的人群中,这种最后抱负消亡、理想失灭的人数不胜数。尽管他们的外表看来与常人无异,但实际上曾经一度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燃烧的热情之火现在已经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他们在这块大地上行走,却仿佛只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他们的生活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不管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这个世界,他们的存在都变得毫无价值。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些可怜卑微的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那些抱负消亡的人是属于其中的一类——他们一再地否定和压制内心深处要求前进和奋发的呐喊,由于缺乏足够的燃料,他们身上的理想之火已经熄灭了。对于任何人来说,不管他现在的处境是多么恶劣,或者先天的条件是多么糟糕,只要他保持了高昂的斗志,热情之火仍然在熊熊燃烧,那么他就是大有希望的;但是,如果他颓废消极,心如死灰,那么,人生的锋芒和锐气也就消失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