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21607400000020

第20章 笑里藏刀,热情背后藏的是阴谋(4)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也就是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肃宗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他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把其视为自己的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

肃宗之所以取代玄宗是在战时的需要。公元757年的时候,唐玄宗回到了长安。在刚开始的时候他过着无所事事但还算自由的生活。肃宗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因此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玄宗步步紧逼。慢慢地,他把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了一大半,只留下十匹;继则强令玄宗迁到皇宫内宫,留下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然后又把对玄宗忠心耿耿的心腹太监高力士流放,强令玄宗的亲信官员陈玄礼致仕。这样,彻底成了孤家寡人的太上皇唐玄宗在寂寞、凄凉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肃宗曾经好几次都想去看望一下重病中的玄宗,但是都因为李辅国的阻挠而没有去成。由此可以看出,李辅国的权势有多大。

李辅国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他,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于不顺从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

李辅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地方上的节度使也由李辅国一手委派。一时之间,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如果想见皇帝都必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所下的诏书也都需要有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对此群臣都不敢提出不同意见。

李辅国出行的时候,有着无与伦比的气势。出于对李辅国嚣张权势的敬畏,宗室贵人也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称李辅国为“五父”。李辅国的行为也为一些正直之士所不齿,宗室李岘多次对肃宗陈说李辅国的违例行径。肃宗虽有所警觉,但在李辅国的操纵下,还是将李岘贬出京城。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开先例,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贬黜萧华。最终,李辅国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萧华被逐出京城。

李辅国之所以能为所欲为,还得益于与肃宗皇后张氏的勾结。张皇后与李辅国内外相应,控制政权。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是除之而后快。

肃宗的次子建宁王李炎聪明过人,尽心辅佐太子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欢心。但是心胸狭窄的张皇后和李辅国却多次在皇帝的面前中伤建宁王,还诬蔑建宁王心怀不满,准备谋害太子,而昏庸的皇帝也竟然下诏把建宁王赐死。

李辅国与张皇后的狼狈为奸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是,如果他们两个人都想把大权独揽到自己的怀中,所以,他们是不可能永远和平共处的。终于,在肃宗病重期间,李辅国与张皇后在决定由谁继承大宝的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登基,但是张皇后素与太子有隙,因而暗中策划越王即位,以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张皇后密谋杀掉太子,其阴谋被李辅国的同党发现,李辅国等首先把太子保护起来,然后冲进皇宫,抓获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余人。张皇后逃入重病中的肃宗寝宫,被李辅国抓住。肃宗受到惊吓,当天就死了。趁此混乱时机,李辅国将张皇后、越王及参与者一并斩首。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拥戴下即位,是为唐代宗。

代宗即位之后,念着李辅国拥立有功,册封他为司空兼中书令。终于,李辅国实现了他的宰相梦。这使得李辅国的气焰更加嚣张,他曾对代宗皇帝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实际上是让代宗把军国大事都托付于他。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满,但是由于李辅国掌握军权,代宗也只得忍气吞声。

宦官程元振对唐代宗也有着拥立之功,但是却处处受到李辅国的压制,因而产生了除掉李辅国的念头。此刻,他见代宗已有除掉李辅国之心,便不断地暗中向代宗控告其罪状。代宗得到了程元振的帮助,陆续解除了李辅国的一些职务,最终把他逐出了朝廷。

没有过多久,就有一个不明身份的刺客在夜里闯进了李宅,把李辅国杀死了,并且把他的头颅扔进了粪坑里。就这样,这个欺压皇帝、无恶不作的“老奴”落得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46奸诈小人隐藏着祸心

奸诈之徒与黄鼠狼有很多共同点,他们在待人接物方面总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表面的善意下面隐藏着“吃掉你”的祸心。正所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刘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阉。在明武宗统治前期,明朝的大权完全操纵在他的手中,他擅权乱政、排斥异己、祸国殃民,被人称为“立地皇帝”。

在公元1505年,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刘瑾在武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备受宠信了。武宗上台之后只耽于享乐,疏远了托孤的重臣,对刘瑾、马永成、高凤等八位宦官却更加宠信。这八位宦官得以欺上瞒下,任意妄为,成为为祸人间的“八虎”,而凶狠狡诈的刘瑾则是“八虎”之首。

刘瑾为了投武宗所好,专搞一些声色犬马的勾当。胸无大志、厌倦朝事的明武宗只知道逍遥自在,对大臣们费尽心机书写的奏折,仅画上“闻知”二字,便再也没有了回音。武宗在刘瑾等人的纵容下纵情淫乐,连例行的上朝之事也行同儿戏。

当刘瑾被升为内官监,总督团营,控制了兵权的时候。一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对朝政的现状就十分忧心。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多次进谏,皇帝置之不理。他们与尚书张升、韩文、许进等人还是继续上书,恳请皇帝惩治刘瑾等奸佞之徒。曾经有一阵子,武完被他们说动,同意把刘瑾等“八虎”处死。然而,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瑾的耳中,刘瑾慌忙进宫,鼓动他那如簧之舌,居然使明武宗改变了初衷。刘瑾等人不仅大难不死,反而更受重用。刘健、谢迁等一大批忠臣被迫愤而辞职,朝政由此更加黑暗。

刘健、谢迁等人被迫辞职后,朝廷中的许多忠贞之士不断为其伸冤,并冒死犯颜直谏。他们对刘瑾等人的罪行历数一遍,并且还引经据典,向皇帝指出历朝历代宦官专权所带来的危害。这一举动使大权在握的刘瑾勃然大怒,把53位反对者都列入奸党,制造了明朝一大冤案。他们中多半被逮捕入狱,施以酷刑。刘瑾为惩治反对他的官员,还独出心裁地违制使用新刑具。明律规定套在犯人脖子上的“枷”,最重不得超过13公斤,可是,刘瑾所发明的枷竟然重达75公斤,有不少官员当场就被枷死。

为了彻底地在百官中建立自己的威信,刘瑾在特务机构东、西厂已经存在的前提下,又请示皇帝设立了内行厂,并由他亲自主持。内行厂用刑尤其惨烈,朝野之中,人人动辄得咎。刘瑾还下令驱逐在京的外地人,强令寡妇再嫁,焚烧死人尸体,一时之间,京师几乎陷入混乱。

在排斥异己的同时,刘瑾还极力扶植自己的势力。那些奸猾之徒纷纷投靠刘瑾之流,借阉党之势,青云直上,作威作福。阁臣焦芳就是刘瑾的得力之人,他为了取代谢迁,卖身投靠刘瑾,以学生自居,直呼刘瑾千岁,最终得任尚书并授文渊阁大学士,与刘瑾互为表里,作恶甚多。刘瑾为了扶植同党,大批提升投靠之人,所委派的官吏数不胜数,都指挥使以下的官员请求升迁者,只要投靠到刘瑾的门下,刘瑾草写一张纸条,上写授官人名称及所授官职,吏部即照准。就是用这种方式,刘瑾所绘制的阉党网遍及天下,势力无所不及。

对于不是自己亲信的官员刘瑾总是吹毛求疵,还派特务随时侦察他们的行为。为了显示出自己的威风,刘瑾所控制的锦衣卫经常无故拘捕、刑逼官员,手段之残酷、行径之无耻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有人用匿名的方式向武宗告发刘瑾,昏庸的武宗竟然把信交给刘瑾。气急败坏的刘瑾矫诏百官,让他们在酷夏之时整日跪在奉天门外,想逼迫写信人自首。官员们多人渴昏,三人当场渴死。余怒未息的刘瑾把五品以下的三百余官员全部关进狱中。刘瑾的为所欲为源于武宗的纵容。武宗曾经荒谬地说:“我把天下交给刘瑾也无不可。”

刘瑾的专权大大削弱了明朝的统治。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安化王以诛杀刘瑾为名,举兵造反,至此武宗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他重新起用都御史杨一清、太监张永为总管,讨伐叛军。

杨一清因为不归附刘瑾而多次受到刘瑾迫害,辞职之后还被刘瑾诬告而入狱。张永则是因为刘瑾在宫中专横跋扈而与其多有嫌隙。杨一清认为,只有像张永那样可能随意接近皇帝的人才可能相机劝谏皇帝铲除刘瑾。因此,杨一清晓以大义力劝张永道:“公公也是皇上宠信的人,这次讨伐叛贼的任务不交付他人而交付公公,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今功成奏捷,请您在汇报军情时,乘机揭露刘瑾奸情,极力陈说由于刘瑾擅权使海内愁怨、人心思变的严峻形势。皇上英明,必定能听从您的意见,诛杀刘瑾。刘瑾被诛杀,公等用权,全部矫正以往的弊政,施惠天下,收买人心,历史将记载您的功德。”听了这一番话,张永慨然许诺。

首先张永必须要把武宗的工作做通。昏庸的武帝竟然不了解大臣们为什么要弹劾刘瑾,当他看罢张永弹劾刘瑾的奏章后,糊里糊涂地问:“刘瑾要干什么?”张永回答:“刘瑾要的是大明天下。”武帝又说:“就将天下给他好了。”张永应答:“将天下交给刘瑾,把陛下放在什么位置上呢?”

其实,张永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有位术士曾经预言刘瑾的子孙日后会位极人臣,对占卜星相之说深信不疑的刘瑾由此产生了非分之想,他秘密地赶制了龙袍、玉带,私刻了玉玺,并确定了发动宫廷政变的时间。有所觉醒的明武宗亲自率兵搜查了刘瑾的住宅,从中搜出了一批违禁物品,盛怒之下的武帝下令把气焰嚣张的刘瑾关进了监狱。

当刘瑾入狱之后,朝中许多大臣纷纷上书,要求把刘瑾诛杀。在刘瑾集团的内部也发生了分化,有一部分见风使舵之徒也起来揭发刘瑾。最终,武宗下令把刘瑾碎尸万段,其族人和党羽大多也都被处死。就这样,不可一世的权宦得到了应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