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21607400000024

第24章 用间行事,隐藏真实企图(2)

可是,怎样才能把林仁肇除掉呢?一位大臣向来太祖赵匡胤献计:“咱们使用离间计,借南唐主的快刀把他杀死。我觉得可以在林仁肇的画像上做篇‘文章’。”

于是,宋朝廷就在暗中派出最能干的宫廷画师,乔装改扮,潜入林仁肇府中,偷偷把他的像画了下来。然后,这画师溜回宋,将画献上。皇帝一声令下,林仁肇的画像被悬挂在了都城的一个豪华的屋子里。

一天,有一位来自南唐的使者到北宋朝廷办事。朝廷官员特意把那位使者领到那间房子里,细看画像后,官员突然发问:“你看这是谁?”

使者心里一沉:“是林仁肇啊!”

只见,那名宋朝官员压低嗓子神秘兮兮地说:“林仁肇快要来投降大宋了,他先派人送来画像给我们做凭证。”言毕,他又指着附近一所漂亮的空房子告诉南唐使者:“你瞧,房子都准备好了。我们将把这所馆舍赐给林仁肇居住。像你这样有才华的人来大宋谋事,我们大宋天子肯定也不会薄待。”

听了此话,南唐使者信以为真,心里暗暗恨林仁肇:“好个林贼,表面像个君子,原来藏着满肚子坏水。”回国后,这使者马上把这件事情报告了南唐主。南唐主哪曾想到这会是宋朝的离间计,一听说林仁肇身在南唐心在宋,拍案大怒,把一壶毒酒赐给了林仁肇。

林仁肇一壶酒下肚,药力发作,七窍流血,命赴黄泉。

当这个消息传到北宋都城的时候,朝野上下都拍手称快:攻克南唐的障碍,终于让南唐人自己扫除啦!

在历史上,皇太极也曾经用反间计借崇祯皇帝之手把灭明的一大障碍袁崇焕给扫除了。

当时,后金南下,势如破竹,明朝的辽东守将袁崇焕独撑危局,使皇太极如鲠在喉。在公元1627年的时候,崇祯帝即位,很想有一番作为,所以,当他一即位就把大阉魏忠贤除掉了,接着又平反了杨涟、左光斗等正直的大臣冤狱。这个时候,有许多大臣都请求把袁崇焕召回朝廷。崇祯帝接受了这个意见,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崇祯帝还亲自召见袁崇焕,问他有什么计划。袁崇焕说:“只要给我指挥权,朝廷各部一致配合,不出五年,可以恢复辽东。”

崇祯帝听了之后,十分兴奋,把一把尚方宝剑赐给了袁崇焕,准许他全权行事。

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之后,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士气振奋。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不服从袁崇焕的指挥。袁崇焕把毛文龙杀了。

在辽东的皇太极屡屡败于袁崇焕,当然不肯罢休,他知道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决定改变进兵路线。他做好一切准备,于公元1629年10月,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到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

这一招可以说是出乎袁崇焕的意料。袁崇焕赶快出兵,想在半路上把后金军拦住,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后金军乘虚而入,到了北京郊外。袁崇焕得到情报,心急火燎带着明军赶了两天两夜,赶到北京广渠门外,没顾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别路明军,也陆续赶到,投入战斗。

后金军突然进攻北京,引起了全城很大的轰动。崇祯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后来听说袁崇焕带兵赶到,心才定了一些。他亲自召见袁崇焕,慰劳了一番。但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些魏忠贤的余党却四处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说不定是个阴谋。

崇祯帝本来就是一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之后,也不免对袁崇焕有些怀疑起来。袁崇焕向皇上请求说,将士们长途跋涉,十分劳累,请准许入城休整,但被崇祯帝拒绝了。

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可想而知,这个消息简直像是一道晴天霹雳,崇祯帝惊呆了。

原来,明朝的这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被关在金营里。有天晚上,一个姓杨的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谈话。

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这个姓杨的太监在偷听了这番对话之后,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偷偷地逃了出来,赶快跑回皇宫,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听了也信以为真。他怎么会知道,两个金兵的谈话是皇太极预先布置的,而这个情报则完全是假的。

崇祯帝命令袁崇焕马上进宫。袁崇焕接到命令,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匆忙进了宫。崇祯帝拉长了脸,责问说:“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为什么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还迟迟不来?”

袁崇焕听了之后,不禁怔了一下,心想:这些话都是从何说起啊?正当他想答辩的时候,崇祯帝已经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捆绑起来,押进大牢。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劝崇祯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

崇祯帝说:“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会误事。”

崇祯帝对于大臣的劝告根本听不进去,而这个时候,魏忠贤的余党又趁机诬陷袁崇焕。到了第二年,崇祯帝就下令把袁崇焕杀死了。

59巧妙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

“三十六计”概括了这样一条军事斗争中的重要规律:战争指导者有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利用敌人贪利、畏怯等弱点,借攻击第三者为由,顺势渗透自己的势力,控制对方。一但时机成熟,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一举消灭或制服对手,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

在春秋初期,诸侯并立的时候,当时位处中原地带的晋国不断地兼并征服比它小的国家,在这场弱肉强食的大混战中,势力迅速崛起。晋献公在位的时候,为了要夺取崤函要地,就把其南面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预定为吞并的目标。

然而,晋国如果想要顺利地把这一目的实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虢、虞两国地狭人稀,国力弱小,但却是同姓毗邻,结有同盟。晋国同其中任何一国开启战端,都意味着要同时和两国之师相抗衡。如何拆散虢、虞两国的同盟关系,使自己避免陷于两线作战,这个问题是晋国在吞并两国军事行动中首先必须要解决的。

公元前655年的一天,晋献公问大夫荀息:“现在能讨伐虢国吗?”荀息说:“不能。因为虞虢两国的关系很好,再说虢国戒备森严。我看这样,先给喜欢玩乐的虢公送些美女去,让他尽情享乐,消磨他的意志。”

果然,虢公在得了晋国的很多美女之后,只知道玩乐,不理政事了。这时荀息对晋献公说:“现在可以攻打虢国了,不过,我们最好不要让虞国去援救它,我们可以给虞公送一份厚礼,向他借条路去讨伐虢国。这样一来,虢国就会恨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于是,晋献公就派荀息出使虞国。

到了虞国之后,荀息晋见了虞公,献上珍宝,并向虞公正式提出借道攻虢的要求。虞公贪利,当即便收下了良马、美玉。虞国本来就不敢得罪晋国,现在拿人家的手短,只好乖乖地应允晋国军队通过虞国土地去征伐虢国,甚至还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晋国作战。宫之奇认为此事大为不妥,在一旁加以谏阻,但虞公根本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硬朝荀息设下的圈套里钻。

公元前658年的夏天,晋大夫里克、荀息统率晋国军队通过虞国的土地去攻打虢国,虞公践约派出军队同晋军会师,然后协同晋军展开军事行动。荀息说:“我听说虞公正和犬戎打仗,您假装上去助战,虢国一定放您进城。您的兵车都装上晋兵,只要他们一开城门,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他们的下阳关。”

就这样,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晋军进展顺利,很快地,就把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境)攻占了下来,一举控制了虢、虞之间的战略要地,并通过此事进一步摸清了虢、虞两国的虚实,为下一步行动创造了条件。

三年之后,晋献公故伎重演,又一次向虞国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这个时候,虞国大夫宫之奇已经把“假道”背后所包藏的险恶用心透彻地看清了。宫之奇走到虞公面前劝阻道:“大王!不行呀!虢国跟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俗话说:‘唇亡齿寒’。如果没了嘴唇,牙齿就会挨冻。虢国灭亡了,咱们虞国就一定保不住。”

但是,这时候的虞公已经被利欲熏心,对于宫之奇的建议根本就不理睬,他嘴唇贴着玉璧吹了一口气,瞪了宫之奇一眼,说:“人家晋国送来这么多好的宝贝,咱们连条道也舍不得借给他们,这说得过去吗?再说,上次人家借道不是还给了我们很多财宝吗?交结一个强国,总比交结弱国合算。”见虞公听不进自己的忠言,宫之奇料定虞国必然要被晋国灭亡,为了避祸,他便率领族人逃离了虞国。

这一次,晋献公亲自统军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声势比前一次要大得多,可见其志在必得。晋军进展迅速,很快兵临虢都上阳(今河南郏县境)城下,加以团团围困。虢国弱小无援,数个月后即为晋军所灭,虢公仓皇逃奔京师(今洛阳)。晋军随即凯旋回师,行经虞地驻扎时,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生俘虞公,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虞国,最终把吞并两国的目的达到了。就这样,虞公糊里糊涂地做了俘虏,那些珍贵的财宝,自然又回到了晋国。

晋军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它把“必胜之兵必隐”这一点做得很好,以借道的假象巧妙掩盖自己各个攻灭虢、虞的真实企图。“兵不厌诈”,晋国君臣深谙此中奥秘,故能确保自己以强击弱、以大攻小战略意图的实现。在行施“借道”这一计谋过程中,晋国君臣还能针对虞公贪利爱财的弱点,诱之以利,迷惑其心智,使敌人无所作为,始终由自己牵着鼻子走。

虞国的失败,首先,不管是国力,还是军力,它都远不如人,所以成为了晋国垂涎的对象。其次,是其最高统治者虞公昏聩庸劣,只顾着贪图眼前小利,破坏了与虢国的战略同盟关系,而且文过饰非,拒纳谏言,终于引狼入室,自取灭亡。再次,和以上两点相联系的是,虞国对晋国灭虢后的战略新动向竟然毫无察觉,没有一点警惕性,也不作任何戒备,以至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之时,无力抵抗,只能束手就擒。

虽然假途灭虢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但是却把军事斗争中强兼弱、大吞小的一些重要规律揭示得清清楚楚,更把相当丰富深刻的军事斗争艺术体现了出来,也把这种重要的启示和教益留给了后世。

60坐收渔翁之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然,也不是每个渔翁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刚好能碰上相争的鹬蚌。善于耍手段、使阴谋的人往往能想办法挑拨鹬蚌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自相残杀,为自己制造好运气。

马超在杀奔长安的时候率领了二十万大军,但是在逃归陇西的时候却只剩下了三十余骑,这是为什么,他为何遭到了如此惨败?只因中了曹操的离间计。

在马超和曹操大战于潼关的时候,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曹操乃屯兵于渭北,密令徐晃尽渡河西结营,以前后夹攻马超。一得到这个消息,马超就与韩遂商议。

面对这样的情况,韩遂的主张是先按兵不动,等到春暖后再说。于是便派使至曹营下书,言割地请和。贾诩向曹操献计说:“兵不厌诈,可假装答应,然后用反间计,令韩、马相疑,则可一举破敌。”曹操抚掌,大笑说:“足下高见,多有相合。”

第二天,曹操带领诸将出营,召唤韩遂会话。谁知两军阵前,曹操却只叙寒温,丝毫也没提及军情。谈了有一个时辰,才回马告别,各自归营。

韩遂回营之后,马超前来问有没有谈及军务。韩遂如实说:“只说了一些京师的旧事。”马超顿时就起了疑心,但是也没有再说什么就退了出来。

到了第二天,曹操又给韩遂写了一封亲笔信,并且在很多紧要的地方涂涂抹抹,作了很多修改。送信的时候还故意派了很多人,以便使马超知道。

当韩遂收到信之后,就有人向马超通报,马超就向韩遂索要曹操送来的书信。马超看见书信上有改抹字样,就怀疑韩遂与曹操有密谋之处,怕自己看见,就暗中作了修改。韩遂说:“你若不相信我,来日我在阵前跟曹操说话,你从阵内突出,一枪刺死我就是。”超说:“如果真是这样,才可见叔父真心。”次日,韩遂带领众将出阵。

马超藏在门旗里。韩遂使人到曹操寨前,高叫:“韩将军请丞相攀话。”曹操就让曹洪带领数十轻骑出阵前与韩遂相见。曹洪在马上欠身说:“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说完了就驱马回营了。马超听了曹洪的话勃然大怒,挺枪骤马,便刺韩遂,被韩遂身边的诸位将领拦住,劝解回寨。

见到马超如此,韩遂逼不得已暗中投降了曹操投降,他们相约以夜间放火为号,共同对付马超。岂料马超也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就带着兵士来杀韩遂。正在当双方混战的时候,曹操的大军到了。马超大败,只剩下三十余骑,与庞德、马岱向陇西临洮方向逃走。

虽然曹操的离间计非常毒辣,但是也并不特别深奥,偏偏马超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没有经过思考便断定韩遂与曹操密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