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21607400000025

第25章 用间行事,隐藏真实企图(3)

后来,韩遂的投降也是被马超逼出来的。本来,韩遂是一心想帮马超替父报仇的,因为韩遂与马超之父马腾是结拜兄弟,马腾被曹操所杀,韩遂深为愤恨,所以曹操派使者送书信给韩遂,要他捉拿马超到许都,并承诺事成后封韩遂为西凉侯。韩遂不为封高官所动,便将此事告知马超,并当着马超的面斩了曹操派来的使者。这些都足以说明韩遂的大义凛然,然而马超竟然以“涂抹书信”一事而怀疑他,以至与之火并,使内部分裂,同时也致使曹操得了渔翁之利。由此可以看出,鲁莽之人是难以成就大事的,可以说,马超兵败是意料中的事。

田忌和邹忌是战国时候齐国的两大名臣。邹忌是齐相国,田忌则为大将,两人不和。

大将田忌以孙子的传人孙膑为谋士,曾在与齐王的赛马游戏中,运用运筹学的技巧,以其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以其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以其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虽然他的赛马实力不如齐王,却最终以三局两胜的结果赢了齐王,令齐王对他刮目相看。

到了后来,魏国大起三军,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公孙闬为邹忌谋划,要邹忌建议齐王出兵讨伐魏国。如果出兵报捷,是邹忌的谋略;如果出兵受挫折,则是田忌的过失,这样一来,就可以找个借口杀了田忌。

于是,邹忌就劝齐王派田忌为将率军,让孙膑为军师出征。结果三战三捷,解了赵国之围,活捉魏太子申,还把魏国的将领庞涓乱箭射死了。

田忌功勋卓著,齐王更赏识他了,也就让邹忌更加无法容忍了。他又去找公孙闬。公孙闬派人拿着十两金子,去集市上算卦,问道:“我是田忌手下的人,田将军率军作战三战三胜,现在是举行登位大事的时候了吗?”来算卦的人刚走到外面,公孙闬就派人逮捕了算卦的先生。算卦的先生也在大王面前供认不讳。田忌听到这件事就只好逃到了楚国。

虽然说邹忌有见识,但是他的心胸却过于狭窄,最终,让齐国失去了称霸的机会。可见,一个大人物绝不见得有大心胸,小人物也未必就没有大心胸,所以儒家教导我们不管是为人还是做事,都务必要小心加谨慎。有的时候,甚至连喜怒哀乐都不能形于言表,目的就是为了防范被这些小人所算计。

61晓之以理,动之以利

人人都会想方设法维护自身的利益,然而,当达到利欲熏心的地步时,人就很可能因小失大,做出“丢了西瓜捡芝麻”之类的蠢事。善于使诈之人往往能利用人的这种心理弱点,在说话时,用利益诱惑对方,使对方被自己的假话蒙蔽。

春秋中叶,在城濮之战中晋文公打败楚国,成为了中原的新霸主。当年在他流亡过程中,有一些国家表现得非常无礼,现如今,晋文公就有了向他们报仇的打算。于是,在周襄王二十二年的时候,他邀请秦穆公一道,围攻地处中原战略要冲、势力又不很强大的郑国。

就这样,秦、晋两国的军队,把郑国的都城新城包围起来,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郑国,切断了其与外界的联系。郑文公吓得手足无措,忙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

卿大夫叔詹说:“秦、晋两国联合攻郑,来势汹汹。以我国的实力,不宜与他们正面交锋,最好是派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前去劝说秦穆公退兵。秦国若退了兵,我们就不会腹背受敌,而晋军也变得孤立无援。然后,我们再设法对付晋军。”于是,在大臣佚之狐的推荐下,老臣烛之武奉命前去游说秦国。一天夜里,烛之武命人用绳子把自己从城墙上放了下去,直奔到秦军军营。可是,秦军巡更的士兵挡住他不让进去,烛之武就在秦军营外放声大哭起来。他的哭声引起了秦穆公的注意,派人将烛之武带到营中查问。秦穆公问:“你是何人?为什么在我军营外放声大哭?”烛之武答道:“我是郑国的老臣烛之武,因大军压境,郑国将亡,心里难受,所以大哭。”

秦穆公很奇怪地问:“那你为什么要跑到我的军营外面来哭呢?”

烛之武见时机成熟,就说:“国君有所不知,郑国灭亡不足为惜,可惜的是郑国灭亡还将损及你的秦国啊!”

他的这句话果然把秦穆公的胃口吊了起来,迫不及待地问:“此话怎讲?”

于是,烛之武就把先前所准备好的一套说辞拿了出来,他说:“秦晋两个大国联手攻郑,郑国灭亡是无疑的。但这对秦国来说,不仅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有许多危害。”

看了看秦穆公,烛之武又接着说:“这危害之一是:秦、郑两国相距千里之遥,从秦国到郑国,东边隔着晋,南面隔着周。难道秦国能超越这些国家来占领千里之外的郑国吗?既然这样,国君这次行动,完全是劳民伤财,为他人做嫁衣裳。最后只有消耗,没有收益。这危害之二是:秦、晋联合灭郑后,郑国的土地和人口自然是被邻近的晋国占有。秦、晋两国原是毗邻并立、势均力敌的两个大国,现在晋国若得到郑国的土地和人口,势力自然就超过秦国。国君这次行动,正是辛辛苦苦为别人兼并土地,而自己也就等于随之受到削弱,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听了烛之武的这番话,秦穆公不停地点头说:“大夫所言极是!”这个时候,一直坐在一旁察言观色、一言未发的秦国谋士百里奚,站起身来对秦穆公说:“烛之武是有名的辩士,他之所以这么说,是想离间秦、晋的关系,大王不可轻信。”烛之武听了百里奚的发言,立即又向秦穆公逼进一步说:“国君若能不攻郑国,郑国愿意弃楚降秦,同秦国结盟,充当秦国在东方的一个转运站,以支持秦国向东方发展。”

就这样,烛之武把秦穆公醉心于发展自己势力的弱点充分利用,然后再用眼前的利益作为诱饵,最终说服了秦穆公。于是秦穆公连个招呼都没有和晋国打,就私自和郑国结盟,还把秦将杞子、逢孙、杨孙等人及二千士卒,留下来帮助郑国戍守。由于秦国的突然撤兵,使晋军陷入了被动的状态,最后也不得不撤兵。

很显然,烛之武的目的是要离间秦、晋两国关系,以解救处于危难之中的郑国,他是绝不会真的为秦国的利益着想的。也正是由于他善于运用“以利诱之”的技巧,最终把自己的目的实现了。

62不要被假相所迷惑

人的眼睛和耳朵应该灵光点,不要被一些假象所迷惑。遇到问题,要静下心来,用心去品味,去分析,去伪存真,才能做到不为假相所迷惑,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有很多人正是由于不懂得这一点才吃亏上当的。

公元690年,契丹大举进犯唐朝,他们很快就把营州攻下了。如雪片一样的告急文书传到了长安,接到文书,武则天立即派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四员大将西征,意图夺回营州,平定契丹的侵犯。

曹仁师等浩浩荡荡地率领二十万大军向北进发。当时孙万荣是契丹的主帅,他熟读兵书,用兵如神,很有机谋。契丹士兵虽然善战,但与唐朝大军相比,仍然显得力量薄弱。因此,孙万荣想:如果要和声势浩大的唐军做正面交锋的话,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这场战争只能智取。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首先,他制造出了营州缺粮的舆论,故意命手下的士兵将这个信息泄露出去。接着,他又下令把城中的粮食交易停止,并且纵容手下士兵去老百姓家抢劫粮食。然后以缺粮为借口,只给唐军俘虏以极少的食物,并且放松了对他们的看守,唐兵俘虏饥饿难耐,趁契丹士兵“心不在焉”的时候逃了出来。

唐军统帅曹仁师见一路上逃回来的唐兵面黄肌瘦,并从他们那里得知营州严重缺粮,营州城内契丹将士军心不稳,心中大喜: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契丹军队将不堪一击,攻占营州也指日可待。

唐军先头部队张玄遇和麻仁节部,想夺下头功,于是他们就火速向营州前进。一路上,他们还见到了从营州逃出来的契丹老弱士卒。他们都称营州严重缺粮,连士兵都吃不饱肚子,所以士兵们都逃了出来,并表示愿意归降唐军,为唐军带路。这样一来,张麻二将就对营州缺粮、契丹军队军心不稳的消息更加相信了。

他们率部日夜兼程,很快赶到了西峡石谷。这西峡石谷在营州的附近,它地势险要,道路狭窄,两边都是悬崖绝壁,易守难攻在此地设下埋伏,可发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张玄遇和麻仁节并不是不懂兵法,也不是没有想到可能会有军队埋伏在这种地方。可是,他们误以为契丹士兵早已饿得不堪一击了,不可能还有精力在此设下埋伏,再加上急于求功的心情,不愿耽误时间,于是在没有作任何调查的情况下,便下令部队不作停留继续前进。

西峡石谷的道路只能容一个人通过,骑兵都得下马而行,难以行走。唐朝大军便一个接一个地进入谷中艰难行走,行军速度极慢。

一直到了黄昏时分,唐军方才都进入谷中。这个时候,只听见一声炮响,绝壁之上冒出了许多契丹将士,顿时箭如雨下,唐军立刻大乱。在混乱中,唐军人马践踏,被乱箭射中的士兵不计其数。接着,孙万荣亲自率领人马从四面八方攻打唐军。唐军进退两难,前有伏兵,后有骑兵截杀,整支军队都被堵在了谷中,唐军不战自乱,军心动摇,连张玄遇和麻仁节也控制不了。最后,在西峡石谷契丹军队把唐军全部歼灭,而张玄遇、麻仁节二人也被活捉。

孙万荣活捉张、麻二人后,从他们身上搜出将印,立即写信报告曹仁师,谎报已经攻克营州,要曹仁师迅速到营州处理一些善后事宜。由于先入为主之见,曹仁师早就对契丹军队产生了轻视之意,接到信及将印后,没有起丝毫的疑心,也根本没想到张、麻二人会被打败活捉,认为唐军取胜是顺理成章之事。于是,他命令部队火速开往营州。

很快的,曹仁师的部队也来到了西峡石谷,由于他们认为契丹军已败退,便毫不考虑地穿过峡谷。不用说,孙万荣又妙计重施,而曹仁师的这支目无敌情的部队又重蹈覆辙,在西峡石谷遭到契丹伏兵的围追堵截,最后也都全军覆没。

当孙万荣把营州缺粮的消息传得神乎其神的时候,就让唐军产生了坚信不移的态度。先是制造舆论攻势,传出谣言;然后再把唐兵俘虏饿瘦,让他们逃回去报信;最后还故意把一些士兵派出去假装投降,再替缺粮作宣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军主帅未能明察敌情,终于落得个兵败被杀的结局。

63给敌人的间谍一个假情报

杜牧对反间计的解释是:“敌人有间谍来刺探我的军情,我预先就知道了,或者是贿赂他,使他为我所用,或者是假装不知道,给他假情报,然后放他走,这样,敌人的间谍就会为我所用。”

在军事上,反间计用得恰当会产生相当大的作用,因为它相当于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了敌人的情报,掌握了敌人的行动,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有一个前提:必须事先看出这人是间谍。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积贫积弱的软弱王朝,曾经屡次受到来自金国的侵犯。

南宋初年的时候,宋高宗赵构对于金兵是十分害怕的,在金兵的强大攻势下,他力主议和投降,因此,在朝中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极为得势。而著名将领宗泽、岳飞、韩世忠等却是主战一派,他们抗击金兵,保卫国家,并多次击退金兵的进犯,使得金兵不敢轻易南下。

公元1134年,韩世忠镇守扬州。在这个时候,宋高宗为了贪图享乐,也为了求一时之安宁,派投降派魏良臣、王绘等去金营议和。

魏良臣、王绘二人北上的时候,必定要经过扬州。对于这两个人韩世忠是极为不满,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要知道皇命是不可违的。当时,韩世忠部队正在和金军处于僵持状态之中,他生怕魏、王二人为讨好敌人,把军情泄露出去,而这种情况以前也并非没有发生过。很快,他又转念一想,何不将计就计,把一些假情报给这两个家伙。这样一来,如果他们要泄露军情,既可以设下圈套,让金兵来钻,又可以借金人之手惩罚这两个卖国贼。思虑周全之后,他马上把任务布置下去。

当魏良臣、王绘等人经过扬州时,韩世忠故意派出一支部队开出东门,“正好”遇上了魏、王二人。二人急忙询问军队开往何处,开始的时候带军将领很不情愿回答,后来考虑到他们是朝廷重臣,才“如实”地告诉他们是去防守江口。

二人进城之后去拜见韩世忠,在拜见过程中,忽然有一紧急密令送到,韩世忠故意让二人看,原来是朝廷催促韩世忠马上移营守江。

第二天,魏良臣、王绘起身,离开扬州,前往金营。金军大将聂呼贝勒为了从他们身上得知宋军的安排,便故意询问宋军的情况。为了表示谈判的诚心,也为了讨好聂呼贝勒,魏、王二人便告诉他,韩世忠接到朝廷的紧密命令,已率部移营守江。

聂呼贝勒一听大喜,为了稳住他们,便送二人到完颜兀术处谈判,而自己则立即调兵遣将。他以为韩世忠移营守江,扬州城内必定防守空虚,正好夺取。于是,聂呼贝勒亲自率领亲兵精骑向扬州挺进。

在宋军这一方,韩世忠在送走魏、王二人后,急令前去守江的“先头部队”返回,在扬州北面大仪镇设下埋伏,形成包围圈,专等金兵入瓮。

果然,金兵大军赶到了,韩世忠装作十分仓促地带少数士兵迎战,边战边退。聂呼贝勒见韩世忠手下士兵如此之少,更加相信扬州城内缺兵少将,便一路掩杀过来。当金兵进入韩世忠设下的包围圈时,只听一声炮响,宋军伏兵从四面八方杀了出来,一时之间,金兵乱了阵脚,一败涂地。最后金兵的先锋被擒,聂呼贝勒见势不妙,仓皇逃命,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得到消息之后,兀术气得暴跳如雷,他以为魏良臣、王绘只不过是借着来谈判的幌子,故意传送假情报,一怒之下把他们二人囚禁起来。这样一来,更是遂了韩世忠的心愿。

魏良臣和王绘二人本来想为金国人做间谍,没想到,反而被韩世忠所利用,做了宋军的间谍,这也算是为大宋出了一把力。看起来,韩世忠把这两人看得非常透,知道他们不会干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