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21664800000038

第38章 年轻有为的红九军参谋长陈伯稚

年轻有为的红九军参谋长陈伯稚

郝成铭

1936年11月17日,红九军在甘肃古浪县城遭西北回族军阀马步芳、马步青4个旅又两个独立团及4个民团共一万余敌的攻击。在激烈的战斗中,红九军参谋长陈伯稚率领部队在与敌巷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2岁。陈伯稚牺牲后,红九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同志、他的战友们及部属都很悲痛,有些同志失声痛哭,他们对党和红军失去一位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指挥员感到非常惋惜。陈伯稚同志是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后牺牲的第一位高级指挥员,也是西路军西征中牺牲的最年轻的军级领导干部。几十年之后,研究西路军历史的同志一谈到他的牺牲,仍然深深地惋惜,他们说,如果陈伯稚当时不死,以后一定会成为更加杰出的将才,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

陈伯稚,原名陈伯池,湖北黄安(今红安)桃花区黄土坡人,生于1914年。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靠父兄勤劳节俭,勉强上了五年学。由于刻苦攻读,博学强记,学得了较好的文化知识。小学毕业后,到县城一家商行当学徒。一年后,商行倒闭,他又回乡种地。

早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就在黄安领导农民闹革命,农民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得到迅速发展,本县高桥区成为农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区域,他们全家向往农民革命,遂从敌人统治的黄土坡搬到高桥落户,并成为农民革命的积极分子。1928年陈伯稚14岁,就参加了当地的赤卫队。在革命斗争中,他的阶级觉悟迅速得到提高,于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刚满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军初期,他在黄安红色独立营当战士、班长;不久编入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担任排长。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发起黄安战役,对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进行反击。当时,国民党参加“围剿”的军队有15个师,进攻的重点是黄安县城,战斗非常激烈。当时陈伯稚任三十三团连长。率部参加反击作战。战役进行到12月12日,红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总攻,他指挥全连奋勇当先,攻上敌人阵地,为红军全线总攻打开了缺口;接着,又参加追击,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一鼓作气,把一股敌人逼到高桥河全歼。

1932年初,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成立学兵连,陈伯稚被调任该连政治指导员。学兵连的战士大多是扩红时招收的“红小鬼”,大多数只有十三四岁,每人只配发一把大刀。他组织大家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还要准备随时执行战斗任务。后来,学兵连编入师直特务营,18岁的陈伯稚担任了该营的政治委员。

(二)

1932年8月,国民党调集26个师又5个独立旅共30余万人,由蒋介石亲任总司令,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发动了第四次大规模“围剿”。敌人从东西南北四面合围根据地,红四方面军英勇奋战,经过两个月艰苦作战,虽歼灭大量敌军,但未能打破敌军围攻,遂于10月中旬向川陕边界转移。在转移途中,为了加强作战部队的力量,十一师特务营调归第三十一团建制,编为该团第一营。12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解放南(江)通(江)巴(中)地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随后又进行了反“三路围攻”战役,粉碎了川敌企图扼杀川陕苏区的阴谋。陈伯稚率部参加了西征及创建新苏区的各主要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次年7月,红四方面军进行扩编,年仅19岁的陈伯稚,升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不久,他率领三十二团参加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等战役,打了不少恶仗、硬仗,歼灭大量敌人,为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33年11月,四川军阀刘湘,以“匪剿”总司令名义,纠集20余万兵力,对川陕苏区及红四方面军进行“六路围攻”,陈伯稚率部参加了反“围攻”战役。这次战役规模很大,战斗空前激烈残酷,三十二团发扬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传统,与敌人厮杀,不断打退敌人的进攻,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役第一、二阶段的作战任务。1934年4月,反“六路围攻”战役发展到第三阶段,他被调任十一师三十一团政委,率部在东部战线抗击进攻的敌人。他出没于前沿阵地,深入于战士之中,及时进行思想鼓动工作。指战员们斗志高昂,士气越打越旺盛,打败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8月初,配合兄弟部队反攻,彻底挫败了进攻的敌人,取得了反“围攻”战役的完全胜利。

时势造英雄,战争锻造将才。严酷的战争生活,使陈伯稚不断增长了才干,加之他好学上进,工作勤奋,作战勇敢,吃苦耐劳,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他思想锐敏,善于分析问题,精明干练,工作深入,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信。人们经常夸奖他:“有文化,很能干,英俊潇洒,作风泼辣。”1935年10月,他被破格提升为红九军参谋长,时年21岁,成为红四方面军中最年轻的军级指挥员。他到职后,积极协助孙玉清军长、陈海松政委,指挥部队参加长征。不久,他被调往红军大学第一期高级班学习。

1936年3月陈伯稚从红大毕业,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工作。6月仍回红九军任参谋长,率部北上。8月初,红九军长征到甘肃南部地区,攻占天险腊子口后,于8月10日进占哈达铺(今属宕昌县)。休整三天后,根据红四方面军总部指示,红九军分兵到农村活动,孙玉清军长、曾日三主任率第二十五师和军直属队,前出理川(今属宕昌县)、申都(今属岷县);陈海松政委、陈伯稚参谋长率第二十七师和教导师,向脚里铺、何家堡(今均属宕昌县)一带展开,扫荡地方反动势力,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8月17日,红九军奉命接替红三十军围攻岷州(今岷县)城。到达岷州后,陈伯稚立即察看地形,调查敌情,选择突破口,制定攻城计划,并组织部队进行攻城战斗。围城月余,因敌依托坚固的城防工事顽抗,终未破城。10月初,红九军放弃攻岷作战,奉命继续北上。4日,他们从武山县鸳鸯镇附近渡过渭河,5日到达通渭县城,在这里休整了六天。13日,红九军到达会宁县城,受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部队的热烈欢迎。

(三)

1936年10月下旬,红九军奉中央军委之命西渡黄河,作为西路军的组成部分,担负开辟河西革命根据地和打通国际路线的艰巨任务。河西走廊当时是西北回族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的地盘,红军在这里创建革命根据地,危及马家军阀的实际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拼死抵抗。面对强敌,红军毫不畏惧,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与强敌进行了坚决斗争。陈伯稚协助孙玉清军长、陈海松政委指挥红九军,在景泰、古浪地区同数倍于己的“马家军”骑兵进行了艰苦作战。锁罕堡战斗,将敌马禄旅主力围困在土围子里,迫使其接受红军联合抗日的主张后,让其撤走;大拉牌战斗,歼敌500余人,缴获大炮三门、机枪数挺;镇虏堡战斗,毙伤敌百余人,余敌慌忙逃走;干柴洼战斗,红军利用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毙伤敌100余人;横梁山战斗,红军采用近战、奇袭战术手段,主动出击,歼敌300余人。但由于敌人凶悍顽强,红九军也付出了一定代价。

11月13日晚,陈伯稚和政委陈海松率领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趁着夜色向古浪县城急进,于当晚占领古浪城东郊之东升洼和边墙洼,次日拂晓发起攻城战斗,打伤敌马步芳一○○师五九五团团长马华荣,杀伤敌一部,守敌五九五团和青海湟中民团2000余人败逃,红军遂占领古浪县城。当日下午,孙玉清军长率红九军主力到达古浪,军指挥所设在县政府。陈伯稚根据军首长的指示,立即率领干部察看地形,部署兵力,收集资料,分析敌情,组织守城战斗。他夜以继日,一连忙了两天,没有来得及睡上一觉。

古浪是兰州、西宁、凉州间的军事要地,扼守在古浪峡口,距乌鞘岭只有50多公里,位居要冲,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浪为红军占领后,敌酋马步芳急令其前线总指挥马元海,调集第一〇〇师骑兵旅、步兵第三〇〇旅六〇〇团,骑五师骑兵第二旅、师直手枪团、青海海南骑兵第一旅、骑兵第二旅及四个反动民团,共一万余人,夺取古浪县城。敌人马集齐后,于11月16日开始,发起大规模进攻。敌人依靠强大火力,进攻异常猛烈。红九军领导人孙玉清、陈海松、陈伯稚等不断研究敌情,部署兵力,抗击敌人。红军战士前赴后继,英勇抵抗,打退了敌人十多次冲击。中午,敌人又派来多架飞机助战。敌机向红军阵地狂轰滥炸,整个古浪城和附近山头,顿时变成一片火海。接着,敌人地面部队发起疯狂进攻,穿插分割,夺取了红军的一部分外围阵地。17日,城墙被敌人炮火轰开两处,敌骑突入城内,挥舞马刀砍杀。在这危急时刻,陈伯稚率机关干部和警卫人员与敌展开巷战,在肉搏中,他被敌人砍杀,壮烈牺牲,这位年轻的红军将星,殒落在古浪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