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21664800000040

第40章 “红色理财专家”郑义斋(2)

林月琴是安徽金寨人,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927年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红军。其父早年参加革命,以开杂货铺为掩护做党的交通工作。后来,由于“左”倾政策,她家被错划为“地主”,父亲被杀。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搞“肃反”扩大化,林月琴因家庭出身问题被送进“劳改队”。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时,她又被遣散。但林月琴没有动摇对党的信念,她怎么也不愿意离开革命队伍,便和几个女同志紧紧跟随红军部队,经过长途跋涉,备尝艰辛,辗转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当了几个月的“编外红军”。就是这样一位对党怀着赤子之心的好青年,在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下,竟得不到信任,反而遭受歧视。

郑义斋了解到林月琴革命意志坚决,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就任命她为新的妇女工兵营营长。她因头上压着“家庭出身不好”的帽子,心中有些惴惴不安,表示自己不能当营长。郑义斋问:“你从安徽经过湖北、河南、陕西来到四川,路上掉过队没有?”她答:“我还怕追不上呢,哪里敢掉队!”郑又问:“你一路上想过逃跑没有?”她又答:“我就是一个心眼坚决当红军!”郑义斋高兴地说:“有这一条就能当营长。”然后指着工兵营政委王泽南、副营长刘伯新对林月琴说:“你们几个要互相配合,带好队伍,搞好生产,还要学习政治、军事、文化……”在郑义斋的支持和帮助下,林月琴激情满怀地努力工作,使妇女工兵营成长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在后勤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义斋还两次保护过李泛山。李泛山是知识分子,1930年入党,曾在白区以教书作掩护为党工作,参与领导了南部县升钟寺农民起义,1933年到红军部队工作。有一次,张国焘找他谈话,硬说他在白区工作期间“右倾”,责令他进行反省,并临时调到经理部打杂,听候处理。李泛山诚实可靠,作风正派,又有知识,郑义斋认为不应该压制、埋没这样的人才,就安排他在经理部当科员。张国焘知道后追问此事,郑义斋机敏地说:“李泛山检讨不错,能接受改造。”这样,才使李泛山安然无事,而同他一起在白区工作过的许多师生,却在“肃反”中惨遭杀害。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转战至江油县中坝,有人诬陷李泛山同一个国民党起义军官有联系,张国焘不作认真调查,也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便肯定李泛山“有问题”,准备把他抓起来。郑义斋得悉后,便交给他一项任务,让他迅速外出,到一个地方去设立物资收购站,以免遭遇不测。李泛山因有任务出走,果然未被逮捕,待危险过去了,郑义斋才让他回到经理部工作,后来又让他任总务科长、制造处长。李泛山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以感激不尽的心情说:“那时候要不是郑部长想法保护,我这把骨头不知早就扔到哪里去了!”

(四)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全部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郑义斋率领经理部及所属工厂,随部队行动。红军渡过嘉陵江后,为了适应部队行军作战的情况,他很快组织了三个兵站,跟随部队就地筹集粮食和物资,供给部队所需。红军在宿营地若有两三天的休息时间,各工厂立即进行生产,就地取材,赶制被服用品,修理枪械,制造手榴弹等,争分夺秒地为部队提供军需物资。

在艰难困苦的长征途中,郑义斋时刻关心着战士们,常常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在行军路上,他很少骑马,把马经常让给伤病员骑,或者帮助同志们驮东西。过草地时,他拄着棍,专在部队前边探路,发现哪一段沼泽地不能走,就用红布条作个记号,告诉大家不要通过。过了危险地带,他和警卫员站在路旁,看着部队都过去了才跟上来。每到一个宿营地,他都要对水源、野菜等情况作调查,防止大家中毒。

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同志的率领下,经过长途跋涉,翻越夹金山,来到懋功,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得到这一消息,郑义斋欢欣鼓舞,立即把喜讯告诉大家,并号召供给部全体同志开展捐献衣服鞋袜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援和慰问中央红军,作为会师的“见面礼”。同志们积极行动起来,准备了许多东西送给兄弟部队,表现了人民军队亲如一家、情同手足的团结友爱精神。

1935年9月,郑义斋调任红四方面军白区工作部部长。1936年6月又调回总供给部继续任部长。同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甘孜会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后,共同长征北上,于10月在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时,杨文局从党校学习回到供给部,郑义斋同她一见面,就喜气洋洋地说:“部队很快就会到达陕北,各方面军总会师后,我们可以到党中央、毛主席身边工作了!”接着又说:“眼下还不能光顾高兴,前方部队正打得很激烈,我们要想办法搞好后勤工作,保障红军打胜仗,好向党中央领导同志汇报。”

(五)

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奉命率领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渡过黄河,编为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郑义斋领导下的总供给部及所属单位,是10月26日夜间渡过黄河的,渡河后随即开展对部队的供给工作。

在西路军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日子里,为了使部队摆脱困境,郑义斋克服重重困难,努力解决部队的给养和物资供应问题。每到一地,他不顾劳累,总要深入到当地群众中调查情况,开展宣传,千方百计收购粮食、布匹和铜铁物资,组织随军工厂制作衣服、鞋袜,制造弹药,及时送往前线。后来,西路军伤亡越来越大,形势日益紧张,后勤人员也要投入战斗,携带的机器设备大都损失,有的带不走,忍痛扔掉,剩下的只有一副铸造手榴弹的模子和旋口机。尽管如此,他仍然组织大家想方设法开展后勤保障工作。

1936年11月,西路军进驻永昌一带。这时,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红军伤亡很大,伤病员不断增加,给养也很困难,药品奇缺,伤病员们经受着极大的痛苦。郑义斋想到,越是在艰苦的条件下,领导干部越要关怀同志们。一天,他和卫生部长苏井观带上搞来的一些食品,到各点去看望伤病员,表示亲切慰问。伤病员们见到首长,一个个热泪盈眶,深受感动。事后,有的伤员伤口未愈,就用布条包扎一下,又上前线杀敌去了。

1937年1月21日,进入临泽县的西路军遭敌围攻。那时,总供给部、总卫生部驻在临泽城内,由郑义斋负责指挥,抗击敌军攻击。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包围县城的马家匪军有五个多团,而城内红军只有一个警卫连,其余全是机关干部、勤杂人员和伤病员,女同志相当多,战斗力很弱,情况十分危急。在此严重时刻,他一面动员全体同志参战,一面委托富有战斗经验的四局科长秦基伟担任守城指挥。他用坚定的语气对秦基伟说:“我们当前的处境万分困难,可我们供卫二部是全军的生命线,就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坚决保卫住机关!”随之,直属机关干部、医护人员、修械工人、炊事人员全部被组织起来,编成班、排、连组织,男同志担负守城任务,女同志负责送饭、救护伤员和运送弹药。在激烈的战斗中,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敌人攻城时,他冒着枪林弹雨登上城头,组织战士们用枪、矛、砖、石打击敌人;把敌人打退了,他又下来督促修械工人赶快制造手榴弹,还亲自拉风箱。这样,经过三昼夜激战,他组织同志们成功地突破重围,向东转移。

从临泽突围出来,郑义斋已经十分疲惫,身体消瘦了许多,眼窝陷得很深,但他首先考虑的是革命事业,不顾疲劳困顿,立即召集各单位负责同志开会,安定情绪,激励大家,振作精神,准备迎接新的战斗。他积极组织和督促修械厂加紧生产,支援部队作战。他看见工人们日夜奋战,非常劳累,便鼓励大家说:“你们太累了,可是你们一个人一天制造的弹药,要消灭几百个敌人呀,贡献可不小啊,继续加油干吧!”他让大师傅给工人们做点面条吃,多烧些茶水,为他们加把劲。

3月初,集中于三道柳沟的西路军又受到敌人重兵围攻,红军与敌人血战1个昼夜,伤亡惨重,弹尽粮绝,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不得不突围转移,退入祁连山。至此,西路军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因敌众我寡而失败,部队连伤病员在内,只剩下不足三千人。鉴于局势严重恶化,西路军领导决定召开军政委员会,讨论行动方针。

郑义斋接到开会的通知后,估计到局势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便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他把供给部保存的金子、银元集中起来,分成几份,装在几个小袋子里,让妻子杨文局用针线缝牢实,打算在参加会议时交给总指挥部,给将要去延安的同志作路费。接着又对秘书廖静民、处长李世品一一交代了工作,并向同志们指出,困难和失败是暂时的,红军一定会胜利,革命必将成功,鼓励大家顽强战斗下去。

石窝一带气候寒冷,到处还是厚厚的积雪。3月13日晚上,一部分后勤人员露宿在森林里,大家冻得不住地颤抖。警卫员小曾拾来些干柴点起一堆火,用仅有的一个小铁壶熬了点小米稀粥。小曾给郑义斋盛了一小茶缸,他把周围的同志看了看说:“大家都来喝点,暖和暖和身子。”夜深了,同志们由于过度疲劳,坐在地上渐渐睡着了。可是,郑义斋和杨文局却思绪万千,怎么也合不上眼。他俩作为患难与共的夫妻和战友,此时都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杨文局第二次怀孕已经八个月(第一个男孩在长征中送给了老乡),想到这次离别,禁不住掉下眼泪。郑义斋劝慰她说:“文局啊,共产党员应该坚强些,挺起来,跌倒了不要紧,爬起来再干!”又嘱咐说:“如果我冲不出去,牺牲了,你不管生下是男是女,都不能丢掉,一定要想法子把孩子拉扯成人,让他(她)继承革命事业。”他心里清楚,此一去途中凶多吉少,但他置个人生命于度外,决心为党的事业献身。

14日早上,郑义斋率领十余名警卫战士,带上包好的金子和银元,奔向总指挥部所在地——康隆寺以南的石窝。刚走不远,就被追上来的敌人包围起来。郑义斋沉着应战,边打边指挥战士们向山坡上撤,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追赶的敌人。但增援的敌人不断增加,凶猛地扑了过来。他当机立断,命令战士小张驮上金子突围,务必送到总指挥部首长那里,他留下来坚持抵抗,指挥战士们奋力掩护。小张终于冲了出去,把经费送到了总指挥部。经过激战,警卫战士们全部壮烈牺牲,郑义斋也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郑义斋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思想和品德,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气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郑义斋等西路军英勇牺牲的同志们,党和人民政府在高台烈士陵园为他们建立了纪念碑,朱德同志和徐向前同志分别题写了挽词,对烈士们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朱德总司令的挽词写道:“伟大的革命先驱的事迹和英名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里。”徐向前同志的题词是:“振堂、海松、厚发、启华、义斋及西路军牺牲的诸烈士们:你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坚韧(忍)不拔、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英雄气概,是我军无尚(上)的光荣。”这些挽词深切地表达了党和人民对郑义斋等烈士的敬仰之情,也是对烈士们的永久纪念。

录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川陕革命根据地英烈传》。收入本书时做了一些删节,标题为编者所改。作者冯富贵,曾长期在装甲兵领导机关工作,1992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协助程世才将军整理回忆录《烽火年代》、《万里征程》,调查撰写了《熊厚发烈士传》、《郑义斋烈士传》等,出版电影文学剧本《热血铸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