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告示中第三条与第四条规定是自相矛盾的,他预设了这个矛盾前提,就是要引大臣落入圈套,好把大臣的那些安达路西亚马据为己有。大臣的管家看透了这个阴谋,避开了苏丹预设的陷阱,保住了大臣的好马,让苏丹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六、推理不当
就是不正当的推理。其实,前面所介绍的各种诡辩,也都是推理中出现的错误,但毕竟它们只是表现在推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比如伪证,主要是表现在推理的依据方面是虚假的,而我们在这里介绍的推理不当的诡辩伎俩,是就推理的整个过程来说的。
推理不当也有种种情况。
1.无关推理
推理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论据与论点要有必然联系,这样用论据推出的论点才可能成立。
无关推理则不然,是用与论点无关的论据,去强行推论出论点。这当然是违反逻辑规律的了,所以这就是诡辩了。
无关推理也有无意与故意之分,无意者为无知,故意者当属诡辩了。
《吕氏春秋》载: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于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由其父善游,推出婴儿也善游,这不是无稽之谈吗?婴儿是否善游,与其父善游毫无关系,这是一个无关推理。
《晋书·明帝纪》中有段故事:
(明帝)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近?”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向者之言乎?”对曰:“举头则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
道理:没听说人从日边来,就说长安近;抬头能见太阳,不见长安,就说太阳近。这纯属无关推理,论据与论点毫无联系。正因为如此,所以明帝可以随意回答,一会儿说长安近,一会儿说太阳近。这纯属诡辩了。
2.或然推理
论据与论点无关,作无关推理,是诡辩。论据与论点虽有关,但无必然联系,也不能正确地推理,其中只能存在或然联系,所以这种推理就叫做或然推理。其实这种推理,也只是无效推理而已。
《战国策·魏策》记载:
有一次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时,文侯谈论起音乐来很在行,田子方笑他,文侯问为什么,田子方说:“我听说,如果国君贤明,那么,便乐于办理政务;如果国君不贤明,那么,便乐于搞音乐之类的东西。现在你对音乐很在行,我恐怕你对于政务会不管了。”文侯说:“你说得好。我一定虚心接受。”
国君爱好音乐有可能贤明,也有可能不贤明,两者没有必然联系,田子方用可能的关系来进行推论,结论不一定可靠。当然劝国君多关心政务,用意还是良好的。
3.强词夺理
没理强作有理,是强词夺理。强词夺理的人往往不以正当的方法和真实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是以诱人的言词,文过饰非,蛊惑人心。它的手法很多。
(1)无理找理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爱饮酒,且常为饮酒而误正事,友人劝他:“酒是不该多喝的,你看,酒店里那些盖酒坛口的布,往往不久就要发霉烂掉,人常喝酒,不也很危险吗?”某人答:“不一定吧,你没见放在酒糟里的糟肉,不是不易腐烂吗?”
盖酒坛口的布发霉烂掉,并不能说明人常喝酒就危险;放在酒糟里的糟肉不容易腐烂,也并不能说明喝酒就不危险。这些都不能构成有说服力的理由,只是没理强找理。
(2)将错就对
就是拿着不是当理说。请看这样的对话:
招聘者:这几年你怎么换了十几个单位?
应聘者:因为我是全才,到处都需要我。
(3)投机取巧
卖龟人:买龟来哟,乌龟能活上百年呀!
买龟人:那为什么我昨天买的龟,今儿就死了?
卖龟人:我忘了告诉你了,你昨天买的那只龟今天正好一百岁。
真是巧舌如簧,无理狡辩。
(4)倒打一耙
主人:你真是瞎眼,怎么把门闩装在门外了?
工匠:你才瞎眼,不然为什么找我装门闩?”
这也是拿着不是当理说,而且把对方的攻击反弹给对方。
(5)装聋作哑
用户:我已经给你们打了好几次电话,为什么至今不见你们派人来修门铃?
修理部:我们已经派人去过好几次了,按了半天门铃,不见有人开门,所以就回来了。
(6)“公平”原则
警察:你偷人钱夹,现在对你实行拘留。
小偷:还有偷钱夹的,为什么只拘留我?这公平吗?
(7)以相对为绝对
《列子·汤问》载: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之远近,其推理皆是把相对的情况当做绝对的理由了。
(8)以偶然为必然
《韩非子·五蠹》中有则寓言: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偶然遇到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就以此为必然,竟蠢到去守株待兔,这样推理怎不惹人笑!
4.庸俗类推
由此及彼的类比,是一种正当的推理,但“此”与“彼”之间必须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这才能进行类推;倘若根本没有联系,却要强拉硬扯地进行类推,这便是庸俗类推的诡辩了。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在他的一篇小说中,写了主人公的这样一段议论:
是什么缘故使冬天昼短夜长,夏天昼长夜短?冬天昼短和一切别的可见或不可见的物体一样,是由于冷缩的缘故。至于夜长,是因为点起了灯火,暖了起来,因此胀大了的缘故。
这真是奇谈怪论了,金属的热胀冷缩,与昼夜长短毫不相干,硬作强行类推,毫无道理。
有人需乘火车去N地,急匆匆赶到车站去买票,不料车站贴出告示:“因故取消今日开往N地的末班车。”下面是买票人与卖票人的一段对话:
买票人:我买别的车次的车票。
卖票人:所有班次都取消了。
买票人:告示说只取消末班车呀?
卖票人:对呀,取消了末班车,倒数第二班不就成了末班了呀,按告示的规定,也就应该取消了,以此类推,所有的班次不就应该取消了吗?
买票人:真是岂有此理。
这就是庸俗类推,卖票人纯属无理。
5.以偏概全
把在一定条件下,或是在一个局部中,才是可靠的某一论据,当成在一切条件下,或是在整体中都绝对可靠的论据来进行论证,就是以偏概全了。
大家都熟悉的晏子使楚的故事里,楚王设晏招待晏子时,为羞辱晏子,故意绑一盗者从旁边,并问明他是齐人,楚王便问晏子:“齐国人都是善盗的吗?”晏子回答很机智:“我听说桔生于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齐国人在齐不盗,到了楚国就善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他善盗的吧!”
楚王就是用齐人为盗的个别现象,来推断全体齐人都善盗,这当然是以偏概全的诡辩了。
冯梦龙的《三言》中,写了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说王安石一次写诗,其中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两句。苏东坡见后,以为有误,遂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见此,并未理睬。后来苏东坡被贬黄州,九月重阳节时,他邀友人到后园赏菊,只见一阵大风后,菊花纷纷落瓣,如铺金满地。他忆及王安石的诗句,方觉自己的过错。
苏东坡的过错就在于以偏概全,他以一地的菊花不落瓣,推出全国各地的菊花都不会落瓣,见了黄州的落菊才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
“以偏概全”,有时是故意为之的,像楚王那样;有时也并非故意,像苏东坡那样。但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有意为之则当属诡辩了。
6.循环论证
辩论中的论点是要靠论据去证明的。循环论证的诡辩术,却是在用论据证明论点时,这个论据还须用论点去证明,这样循环地论证下去,其实什么也没论证,只不过是欺骗而已。
它的主要表现有:
(1)同语反复
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纳曾有过这样的论述:铁之所以能压延,是因为铁有压延的本性。
莫里哀的剧作中,有过这样的对话:
A.请问,是什么原因和道理,鸦片可以引人入睡?
B.由于它本身有催眠的力量。
上述两个例子,论点和论据,因和果都是相同的话,来回地说,什么也论证不了,这就是同语反复。
(2)循环反复
鲁迅先生在《诡辩的魂灵》一文中,曾描述了这样一段诡辩:
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这样绕圈子,从原地出发又回到原地,从论点出发,再用论点作为论据,去循环重复,最终又回到论点上来,实质上只是论点的重复出现,并不存在可以用来论证的论据,所以也是什么也没有论证。
通过以上介绍,不难看出,诡辩总是带着巧妙的伪装,诡辩者总是头头是道,振振有辞,仿佛他们总是正确的、有理的。确实,也有不少缺乏辩论知识的人,很容易被他们迷惑,上当受骗。但是,诡辩毕竟是反逻辑、反科学的。尽管有时诡辩者也会得逞于一时,但是一旦剥去其伪装,他们诡诈的真面目也就会昭然于世,败露无遗。
对于诡辩,一是要能识破,二是要会驳斥。
要能识别诡辩,就必须努力掌握唯物辩证法,掌握逻辑学和辩论学的基本原理,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去分析、研究辩论中出现的种种诡辩现象,认清它的实质,把握住它违反逻辑的要害,无情地揭露它的本来面目。
要想驳斥诡辩,就不仅仅只是揭露出诡辩,揭露并不等于击败;要驳斥,就要学会驳斥的方法。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住诡辩的要害,然后再运用恰当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去驳斥它。我们上面介绍的种种诡辩伎俩,大都是在确立论点,运用论据和展开论证时所玩弄的形形色色的花招,因此对诡辩的驳斥,也必须分别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方面人手。
文采是丰富辩论的血肉
文采,在辩论中应理解为组织文字、运用文字、表达语意的才能。体现为准确、简洁、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述,体现为逻辑清晰、结构缜密的行文结构。由于辩论的载体是语言,所以语言、文字贯穿于辩论的始终,它是辩论的前提、辩论的手段,任何睿智都必须运用语言来表现,而联珠妙语背后是扎实的文字功底,所谓“心即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
如果说思想内涵是辩论的骨架,那么文采就是丰富骨架的血肉。没有盎然文采的辩词是干瘪的,没有卓越文采的辩手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没有洋溢文采的辩论会也是缺乏美感的。譬如,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A组第二场半决赛,该场的辩题是: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哪一个更重要。这是一个很有理论深度的辩题,在高对抗的语言交锋中,让大家听懂并接受本方的观点决非易事,因此文采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下面通过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中正方一辩樊登同学的陈词具体分析一下:
谢谢主席,各位好,对方同学侃侃而谈,却忘记了自然科学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让它凌驾于社会之上,不知要将我们的知识经济引向何方?(从自然科学局限性入手,反驳简明有力)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管理学等等,(定义简练,切中要害,为下面的论辩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它的作用恐怕不止对方所说的那么一点点吧。而且今天对方的论证也有问题,他们讲自然科学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必不可少只能辩论出必然性,怎么能得出更重要的结论呢?举个例子来讲,在乐队中,除了指挥之外,还有乐师,甚至后勤人员,他们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能因为他们必不可少,就说他们比指挥更重要吗?指挥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指挥影响更大,更能够解决关键性的问题,这才应该是我们讨论的标准所在,而对于发展知识经济这首澎湃的交响乐来说,社会科学所起的恰恰是指挥作用。(类比生动,易于理解)我们问对方同学,有哪一种自然科学比发现知识经济的规律更重要呢?没有。我们还要问对方同学,有哪一种自然科学比让知识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更能够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呢?没有。我们还要问对方同学,又有哪一项自然科学比教育科学对于知识经济所起的作用更大呢?没有。(连用三个设问句式,语气强烈,论证有力)从伦理分析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
如果说自然科学的贡献可以用百分之多少的贡献率来衡量的话,那么请问谁能告诉我,改革开放对中国,凯恩斯主义对西方,知识经济理论对全世界的贡献率又该是百分之多少呢?这就叫“大道无形”。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是转化与创新。(此处寥寥数语,避开了枯燥乏味的理论,而选取了最具说服力的事例,可谓字字千钧。)
通观此辩词,“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理通辞畅。
美文和妙语的出现不仅体现辩手的语言天赋,还需要在现实生活中的锻炼和积累,下面几种方法可以用来帮助爱好辩论的同仁们提高辩论的文字美感。
即兴演讲的特点
即兴演讲的典型特点就是要边想边说,不是先组织好语言上台背稿子。其魅力在于演讲者的急中生智、思想火花的不断闪现。不同场合的即兴演讲有其不同的要求和目的,但也有其共同的规范和技巧,即迅速确定这篇演讲的主题,“立片言而居要,乃篇之警策”,并围绕主题整理出大致思路,理出逻辑顺序。如果时间充裕,最好想好开头和结尾,特别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尽量新颖别致,因为好的开始和结尾是成功的即兴演讲之关键。
譬如,梁炜陇同学在准备“回顾20世纪喜大于忧”这一题目时,有这样一段陈词:
假如再过一个千年,那时是30世纪,我们的子孙也许已经过上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但在他们中间,也许会流传这样的一段传奇: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机会,我宁愿抛弃一切回到那样的一个时代:
那里的握手比较有力;
那里的笑容比较长久;
那里的智慧如惊涛拍岸;
那里的文明如满天飞花。
生逢其时,人生何求?
梦回千年,夫复何求?
那,就是让人梦萦魂牵的20世纪。
如果将上面的这一段话作为一片演讲的结尾,其震撼力可想而知。针对辩论赛所进行的训练,则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表达一个观点,并进行充分的说理。要求演讲者思维与语言表达高度协调配合,这样在快节奏高强度的自由辩论中才能及时地进攻和防守以适应场上的瞬息万变,就好像一个人要两条腿走路,如果有一条腿落在后面就必然会走不快,甚至走不下去。初次尝试的人,经常出现讲到一半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就是因为语言表达不流畅而思维出现中断;而讲话时磕磕绊绊语义跳跃性很大,则是因为虽然思路不断延伸,但语言的表达拖了后腿的缘故。因此,在演讲时应注意适当地调整语速,不宜过快,这样讲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思考时间并给听者以沉稳镇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