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中国茶文化趣谈
21957900000007

第7章 名茶传说篇(1)

龙井茶的传说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一带,以狮峰出产的龙井品质最佳,称作“狮峰龙井”。龙井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北宋苏轼考证,杭州种茶的历史源自南朝诗人谢灵运。他在西湖的下天竺一带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带来茶树种子,在西湖开始种植栽培。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也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但龙井茶之名却始于宋。北宋时期在灵隐、天竺二寺附近所产的茶叶已经很有盛名,经常被列为贡品。不过起初这里产的茶叶以地而名,如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的“白云茶”,葛岭宝云山的“宝云茶”等。有一年,北宋文学家、杭州通判苏轼曾约几位文友在狮峰山脚下龙井村的寿圣寺品茗吟诗,兴致之余苏轼为寿圣寺书写了“老龙井”的匾额,加之本地的此类茶叶以龙井村质量最好,因而龙井茶就取而代之了其他的品名而流传下来。

如果说在元代和明代龙井茶的名声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那么到了清代,由于乾隆皇帝的重视与欣赏,它则被列为众名茶的前茅,成为驰名中外、独占鳌头的名茶之首。

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不论是出于游山玩水,还是体察民情的目的,但因为地方官吏知道他嗜好饮茶,所以他每到一地,地方官吏都将本地的名茶献上供乾隆品尝。因此在他所到之地都留下了乾隆爱茶的佳话。传说有一年乾隆到杭州西湖巡游,知州在游舫上用本地的狮峰龙井招待乾隆。乾隆一看这茶的汤色碧绿,茶芽直立,忽忽悠悠地飘然而落,十分美观。啜饮一口,觉得满口清香,甘甜醇厚,便问知州:“这是什么茶?”知州回奏道:“这是西湖龙井的珍品——狮峰龙井,是从狮峰山胡公庙茶园采摘的。”

第二天乾隆就来到狮峰山的胡公庙茶园巡察,见到庙门前左右分别排列着9棵茶树,枝繁叶茂,葱茏碧绿,芽梢齐发,雀舌初绽,充满生机。乾隆来到采茶姑娘们跟前,就学着也采摘了一些新茶芽。接着知州和胡公庙的住持陪着乾隆参观了狮峰山下的茶场,观看了新茶炒制的过程。临行时茶场送给乾隆两盒狮峰龙井。

乾隆回到京城时,恰逢太后身体不适,乾隆就将从杭州带回来的狮峰龙井命太监烹煎给太后饮用。太后也很喜欢这种龙井,连喝几天便觉得身体渐渐清爽起来。乾隆闻讯大喜,随即传旨给胡公庙住持,敕封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为御茶,每年产的龙井茶进贡给朝廷。这样,龙井茶也就蜚声寰宇了。

惠明茶的传说

惠明茶因产于浙江省瓯江上游的云和县赤木山惠明寺附近而得名。传说在唐宣宗的大中年间,广东遇到几十年未见的大旱,土地龟裂,颗粒不收,灾民们只得背井离乡,逃荒求生。有一位叫雷太祖的畲族老人,眼看着4个儿子饿得面黄肌瘦,为求生路他们就沿途讨饭向北方逃难。他们来到福建,没有找到谋生的地方,后来又流离到浙江,沿着瓯江来到云和县境内。他们父子5人不会什么手艺,只有靠卖力气挣钱或者开荒种地糊口。可是当年年景不好,雇用帮工的人家很少,开垦荒地没有当地政府的允许也开垦不成。

就在这个危难时刻,一位鹤发童颜的和尚来到他们面前。雷太祖想:和尚一向是以慈悲为怀,何不请求和尚给指一明路?雷太祖向和尚施礼后,说明他们一家走投无路的景况,立即得到老和尚的同情,他说:“我是赤木山惠明寺的长老。惠明寺周围荒无人烟,要是你们父子肯跟我去开荒种茶,卖出的茶叶咱们五五分成。”雷太祖父子听了老和尚的话,喜出望外,那种久旱逢甘霖的心情,简直无法用文字加以形容。就这样,父子5人跟随老和尚来到惠明寺,开始了垦荒种茶的生涯。

几年后,他们父子经营的茶树采摘了很多茶叶,准备上市销售。他们征得惠明寺长老的同意,就将这里产的茶称作惠明茶。还有个传说与这个传说略有不同。在浙江省云和县的赤木山,有眼山泉叫浣香泉。浣香泉的泉水常年不断,喝到嘴里有种甜香清冽的感觉,在山泉旁边住着一对夫妇,人称刘二和刘二婶。他们依靠在山上采草药过活。有一天"刘二下山卖药去了,刘二婶采药回来,见到一位70多岁的老和尚靠在一块打石头旁,闭着双眼,气息微弱,看样子是走累了或者患病了。刘二审知道这座赤木山没有寺院,当然也就没有和尚。刘二婶是个热心肠的人,就上前唤老和尚,询问他怎么来到了这里。老和尚吃力地睁开眼,可却说不出话来。刘二婶见此情景,立即跑回家里,用瓦罐提来一罐山泉水,用小勺喂给老和尚。老和尚喝了山泉水后,立刻就精神起来,脸色也变得好看多了。老和尚告诉刘二婶,他是在峨眉山万年寺修行50年的和尚,只有喝饱了香泉水,才能成为罗汉。为了找到香泉水,他云游四方,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在所不辞。后来辗转找到赤木山,得知这里有口香泉,可是没有料到,刚刚听到山泉淙淙的响声和闻到山泉的香气,就累得走不动了。老和尚十分感激地说:“要不是大姐相救,我这辈子就与罗汉无缘了!”

老和尚在刘家休息了几天,身体恢复过来,每天到浣香泉喝泉水。他越喝身体越结实,面色变得红润泛光,精气神更是旺盛。临走时老和尚对刘家夫妇说:“你们救了我的命,使我能够喝饱一肚子香泉水,不久就成为罗汉了。贫僧无以相报,请收下我这葫芦里的茶叶种子。”说着老和尚将随身带的葫芦交给刘二夫妇,并教给他们种茶、采摘茶芽、揉茶和烘干的方法。然后说:“这种白茶煎着喝,能醒脑、明目、清胃、润肺、洗肠,可治病,不亚于你们采的草药。”说罢,老和尚就双手合十,慢慢地闭上了双眼。

刘二婶赶忙问:“大师父,您叫什么名字?”老和尚闭着眼,声息微弱地说出两句偈语:“此心难报婶恩惠,留株白茶照山明。”稍停了一会儿又说:“我名字就在这偈语里面。”说罢,眼一闭,坐化了。

第二年,刘二夫妇在山坡上开荒种上了白茶子儿。几年后他们就开始采摘茶芽,制作白茶,卖到山下,比采药日子过得更加兴旺。他们夫妻商量,为了不忘老和尚的馈赠,就在浣香泉边修建了一座庙,塑了老和尚的金身,来祭祀他。在庙门框上镌刻上老和尚的两句偈语。后来有位秀才来庙里敬香,刘二婶顺便请教说:“老和尚坐化前说他的名字在这两句偈语里,您看应该是什么?”秀才思量了片刻说:“他叫惠明。”于是这座庙就改成了惠明寺,老和尚馈赠的这种白茶也就叫做惠明茶了。

雁荡毛峰的传说

雁荡毛峰茶产于浙江乐清市雁荡山一带。这种茶以前叫做“猴茶”,据说是由猴子从悬崖峭壁上采得的茶叶,故而得名。

雁荡山山势陡峭,有的峭壁或悬崖上长有茶树,凭人的体力和攀山技艺,无人敢攀登峭壁或悬崖采茶。在雁荡山的南部有座罗汉寺,寺内有和尚数十位。和尚以慈悲为怀,他们善待一切生灵,与罗汉寺周围的各种动物相处得很和谐。特别是雁荡山的猴子很多,和尚更是与它们相处得很好。有一年的冬季,雁荡山下了一场从未见过的大雪,满山遍野都变成了白色的世界,许多鸟雀、猴子等素食类动物,到处都找不到食物,眼看就面临着生命灭绝的危险。恰在此时,罗汉寺的和尚在寺外四周放了很多大米、玉米给猴子食用。这种救命之恩深深感动了猴子。

猴子是很通灵性的,它们十分感激和尚的帮助。为了报答罗汉寺和尚的救命之恩,猴子就在来年的初春,攀悬岩、登峭壁,采得人迹难至的茶树芽苞,集中起来送到罗汉寺的山门外。这种人难以攀登的悬崖峭壁上长出的茶叶,接受的日照和云雾洗礼是得天独厚的,品种十分优异。和尚得到了这种优异的茶叶,更是感激猴子的回报。就这样一来一往,互通有无,久而久之,和尚和猴子就形成了某种默契,使得人们能够饮用到雁荡山悬崖峭壁上的茶叶。因为这种茶是猴子采摘的,所以又叫“猴茶”。后来这种茶树得以广泛栽种,茶的产量大大增多,茶商们觉得“猴茶”的名字不雅,就根据其形状、味道如同毛峰,更名为“雁荡毛峰”。

四明十二雷的传说

四明十二雷是浙江的一种名茶。南宋时期这种茶就被列为贡茶,后来原因不明地消失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恢复了生产。这种四明十二雷茶主要产于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北麓、河姆渡南面的三女山、虹岭一带。

为什么会有这么古怪的茶名呢?这里有个奇妙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河姆渡南面四山岭地带的小村里,住着一家山民,除老夫妻之外,还有三个挨肩的女儿。一家五口,依靠种茶、炒茶为生,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有一年夏天,三个姑娘到山里去寻找新的茶树,以便扩大茶园的品种。此行她们在山里找到两三种新茶树。在下山途中,她们发现了一个山泉的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而且四外静悄悄的,杳无人迹,就打算在这里洗浴、玩耍。

不料,正当她们玩得非常愉快的时候,风云突变,黑云滚滚而来,霎时间雷电交加,暴雨如注。三个姑娘不幸被12声炸雷击中,沉入池塘底部,再也没有浮上来。

第二天天亮以后,人们突然发现在山泉边出现了三座相依相连的俏丽山峰,远眺犹如三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山上还长有一种茶树。后来当地人就将这三座突然拔地而起的山峰叫做三女山。由于三女山位于四明山山脉,又因为12声炸雷而形成的三女山,所以就将山上产的茶叶叫做四明十二雷茶。这种茶外形挺直而纤秀,如同松针,色泽淡绿,炒制后茶香如同兰花,茶汤橙黄透明,甘醇可口,香气久久不散。

乌牛早茶的传说

乌牛早茶产于浙江省永嘉县乌牛镇,这种茶的茶形扁平挺直,颜色翠绿油润,是因产地而得名的茶叶品种。这种茶传说始于宋代。

当年蔡襄在担任泉州太守期间,为还母亲的心愿,想在泉州造一座洛阳桥。由于蔡襄是个清官,依靠做官的俸禄无法偿还母亲的心愿。为此,他十分犯愁,终日愁眉苦脸,精神不振。恰巧观世音菩萨从普陀山到泉州来,听土地说了蔡襄犯愁的事,就决定帮助蔡襄。她立即点化了一叶扁舟,上面站立着一位绝代佳人,舟上还立有一个招牌,上面写有“银锭掷中其身,则以身相许”的字样。这件事轰动了方圆数十里的纨绔子弟们,他们竞相往绝代佳人的身上扔银锭,可是都落在小舟里,却没有一锭掷中美女。几天之后,这些纨绔子弟们也都失去了信心。恰巧吕洞宾经过这里,他一眼就看出舟中美女是观世音的化身,就想和她开个玩笑。于是他变成一个翩翩少年,将银锭掷向美女,不偏不倚地掷中了美女的心窝。此时观世音已发现这是吕洞宾在恶作剧,气得她腾空而起,一夜之间就气得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婆。

观世音气得白了头的事,使得吕洞宾非常尴尬,自己又无回天之力,他就去求西天佛祖。佛祖听了吕洞宾叙述的原委,狠劲地批评了吕洞宾,然后让吕洞宾带着一株仙茶树去给观世音赔礼道歉。观世音从仙茶树上摘取了三片茶叶,用普陀的山泉烹而饮之,立时头发就恢复了如墨似漆的颜色。

观世音菩萨随后就将这株仙茶树栽在普陀山的紫竹林。第二年正值清明时节,一头来路不明的乌牛闯到了紫竹林,见到仙茶树长出的芽苞嫩绿而散发清香,上前就吃。观世音发觉后,乌牛叼起茶树就跑,观世音紧迫不舍。一直追到瓯江下游的永嘉县境内时,观世音将乌牛打落云头,乌牛和茶树都落在瓯江口北岸。第二天早晨这里就生出一片茶树林。后来人们就将这里称作乌牛镇,将这里产的茶称作乌牛早茶。

九曲乌龙茶的传说

九曲乌龙茶,又称九曲红。产于杭州西南郊区的钱塘江畔。

传说在很古的时候,钱塘江畔的大坞山谷有一家渔民,除夫妻俩外,膝下还有个6岁的独生儿子。他们依靠打鱼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

有一天,他们的儿子到钱塘江边去玩,见到澄清的江水里有两只蚌在游动着争抢一颗闪光的小珠子,他蹲在江边看着两蚌争抢珠子,觉得很好玩,而且也很喜欢这颗闪光的珠子,就随手捞起了珠子。这颗珠子很光滑,很明亮,他先是装在口袋里,又担心丢了,就又拿出来;在手心里攥着又怕随手滑落,于是就含在嘴里,高高兴兴地跑回家去。

一路上有个小伙伴问他急着跑什么,他刚要回答,那颗珠子就被咽到肚里。他立时就觉得浑身钻心般地痒痒,一口气跑回家里问妈妈怎么办,妈妈就让他脱光了衣服到大木盆里洗澡。妈妈将儿子抱进盛满了水的大木盆,霎时间儿子开始变得浑身乌黑,旋即就变成了一只小黑龙,在木盆里来回游动。妈妈吓呆了,不知所措。游动着的小乌龙朝天上喷了一口水,顿时就变成一个水柱,小乌龙借着不断变大的水柱就飞腾而起,跑进大坞山谷。这时他的父母看到儿子驾着云雾跑向山谷,就拼命呼喊着追赶。变成乌龙的儿子听到父母声嘶力竭的喊声,不断地回头观望。就这样在乌龙跑过的沿途就形成了一条九曲十八湾的溪流峡谷。

乌龙终日听到父母想念他的哭声,也很怀念父母。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乌龙就在它跑过的九曲十八湾峡谷的两岸撒上了茶树的种子。几年后,这里的茶树芽苞炒制成茶叶,乌黑弯曲,如同虬龙一般,人们就称它为九曲乌龙茶。加之冲泡时茶汤澄澈红艳,人们又称它为九曲红或九曲红梅。

开化龙顶茶的传说

在浙江西部的开化县有一种龙顶茶,这种茶在明清时期曾作为贡茶每年要给皇帝进贡。

那么这种茶为什么叫做龙顶茶呢?它是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古代的开化就生长有茶树,但是人们不知道它是茶树,更不知道它的叶子可以泡水喝。在开化的一个小村子里,生活着相依为命的母子两人,儿子身体健壮,依靠种田为生。母亲为人善良,很有人缘,但是日子过得却很清苦。

有一天,一个姑娘独自来到他们家,说是路过这里,口渴了,想讨口水喝。恰好母子都在家里,他们很热情地接待了姑娘,母亲连忙点火烧水给姑娘喝。姑娘端起碗喝了一口说:“你们屋外的山坡上就有茶树,怎么不用茶叶泡水烹茶喝呀?”母子俩听了觉得很奇怪,他们不知姑娘说的是什么意思,儿子就大胆地问姑娘:“你说的什么是茶树?”姑娘说:“就是山坡上的那种不高的树呀!”说罢就带着小伙子去看茶树。他们来到山坡上的茶树前,姑娘指着茶树说:“这就是茶树,它的叶子泡水非常好喝。”说完她就俯下身,伸出舌头,用舌尖顶住茶树芽,再闭紧双唇,一扭头就采下一片嫩茶芽。接着回到屋里,她将茶芽吐在水碗里,立时水碗里就散发出一股清香。母子俩都惊呆了,不知这种茶芽怎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就亲自品尝,立时觉得神清气爽,连忙询问姑娘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