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与火神爷之间的打赌
十三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园,而定陵便是明神宗墓葬,在这座墓葬的石碑背面有一块圆形的痕迹,呈白色,虽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至今仍十分清晰,关于这块白色圆形痕迹的由来,民间流传的说法一直很多。
据说那个十岁登基的明神宗十分昏庸无道,刚二十出头时就花费巨资给自己营建陵墓了,当陵寝建造完毕后,他便不再管理政务,终日沉溺在歌舞声色、美酒美女的包围之中。哪里发生了自然灾害,他不管不闻;哪里闹了饥荒,死了多少人,他更是毫不在意。外面一片怨声载道,可这明神宗还在美梦中沉醉呢。
一个大白天,明神宗刚刚寻欢作乐完毕,便陷入了沉沉的昏睡中,梦中出现了一个穿着大红色衣服的人,自称是天上的火神爷,他指着明神宗说,你这样沉溺于酒色之中,不顾黎民百姓的死活,是会遭到报应的,你的陵墓注定会毁于雷火。
明神宗怒道:“胡说八道!皇帝乃是天子,天子的陵墓自然是有神灵保佑的,你一个小小火神,岂能奈何于我?”
火神爷倒是不生气,而是问明神宗是否敢和他打赌,明神宗说:“这有什么不敢?假如我的定陵被雷火焚毁,我就瞎掉一只眼睛。”火神爷听罢嘿嘿一笑,便没了踪影,明神宗起身才知,原来是一场梦。
既然是一场梦,明神宗自然不会往心里去,而他跟火神爷打的赌,也全然不记得了。这天,明神宗又听歌看舞,忽然觉得左眼看东西很模糊。他以为是睡眠出了问题,才会看东西看不清楚,可是过了三五天,这只左眼真的瞎掉了。明神宗慌忙请太医进宫救治,但太医们都说这病来得奇怪,实在是束手无策啊。明神宗心里凉了半截,回想起梦中与火神打赌的情景,他开始害怕起来,并且因此而大病不起。
明神宗驾崩之后被葬入定陵,但奇怪的是,他那只瞎掉的左眼死死地闭着,但右眼却怎么也合不上,像是在死死地盯着什么。神宗安葬完毕后,人们发现在定陵石碑背面有一个呈白色的、圆形的东西,仿佛是一团圆月,而且在夜晚还放出光亮。人们说这一定是明神宗那只右眼变成的,因其形似圆月,便被称为“定陵月亮碑”。可是,为什么在定陵石碑上会出现这么个东西呢?
有人猜测,一定是明神宗担心火神爷烧毁自己的定陵,所以才要日夜盯着自己的陵墓。不过定陵终究也没能逃过被火焚毁的劫难,在一场不明原因的大火中,定陵被焚毁了。而石碑上那个形似圆月的东西也不见了。
朱棣选陵为何要大费周章
历史上的皇帝们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即位之后,除了要平服人心,还要树立威信,还有件特别重要的事,就是修建陵墓。而在选择陵墓问题上最费周章的,恐怕就是明成祖朱棣了。
当年,朱棣为了自己的陵寝可真是费尽心思,请了十几位风水大师到处选址,可是,一直都没有找到真正能让自己满意的风水宝地。朱棣希望自己的陵寝既要风水好,又要风景优美,还要隐蔽一些,不要被盗墓贼打扰。最后,朱棣决定亲自出去看看,毕竟是给自己办事,到底还是自己亲眼见了才最安心。
朱棣出宫选陵的第一站便是香山,当时恰逢秋季,香山上的枫叶鲜红中透着灵气,往远处看是一片农田,这便象征着“五谷丰登”。朱棣觉得香山这里不错,一来这名字又好听又吉利,二来香山距离紫禁城也较近,子孙们来祭奠自己也便利,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风水也好,此地处于京城的西北方,属于上风口,在风水上说,这种地势有利于子孙。
出来这一天,眼看日头西沉,朱棣便对身边的太监说要回紫禁城。他带领着太监、侍卫四五个人正下山时,迎面看到两个老汉在走,这两个老汉虽然脸上褶皱成堆,但笑呵呵地走路时气不喘、腿不颤,十分硬朗的模样。朱棣便问:“两位老先生可是住在这附近的吗?”
这两个老汉早听说朱棣来香山选陵的事,他们生怕皇帝看中了香山,因为真是这样的话,大家都要离开自己世代居住的地方了。于是这两位老汉就想出了个鬼点子,要赶走这位选陵墓的皇帝。
这两个老汉答道:“我们就住在这附近,不过最近也想搬走呢。”
“哦?这里既有良田,又有美景,两位老先生为何要搬走呢?”朱棣不解地问。
“这位先生您有所不知啊。这个地方可是不吉利,每天晚上都有冤魂恶鬼出没。而且这地方的地势也不好。假如从东北往西南方向看,这山便如同一只狮子,横卧在此处。若是从东南往西北看,这山又如同是一头趴着的猛虎。不论是恶狮还是猛虎,都不是吉利的象征。”一个高个子的老汉指着香山半山腰说:“前天这里还发现了一具死尸呢,哎呀,那人死得可真惨!连头皮都给扒下去了,鼻子也给啃没了……”
“胆敢在此妖言惑众,还不住口!”朱棣身旁的一个太监说。
“这怎么算是妖言惑众呢?您可不知道,我和我大哥在这里住几十年了,若不是有恶鬼出来伤人,我们难道愿意搬走吗?”一个略微有些驼背的老汉悠悠地说。
“怎么?这里有庙,也没有镇住恶鬼吗?”朱棣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小庙宇说。
高个子老汉说:“那庙啊,以前叫囚龙庙,因为庙底下压了个到处喷毒水的龙。不过因为年久,那庙里的大梁已经没了,因此我们叫它无梁庙。”
朱棣一听,刚才的好心情顿时没了。他觉得有些口渴,便说:“这里有无河水可以饮用?”
“以前这里确实有条河,后来不知怎么地也干了,大家都管那个叫哑巴河,只剩下个河床了。”驼背老汉有板有眼地说。
“既然这样,那就不多搅扰二位了。敢问两位老先生尊姓大名?”朱棣问。
“我们姓沙,世代以杀猪为业。”两个老汉呵呵地笑着,丝毫不理会朱棣那张越拉越长的脸。
朱棣听罢便黑着脸走了。看来香山这里也不成,那还是去其他地方看看吧。就这样,为了能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好地方,朱棣真是费了不少心思。可每当他来到一处,不是觉得景色不好,就是因为这里有幽灵出没,或者是风水不祥。
最后,姚广孝说京城北面的昌平风水上佳,少有人居住,风景也雅致,此时的朱棣已经没有气力到处跑了,既然自己最信任的军师都这么说,那就按他的意思来吧。姚广孝所选的地方,就是如今的十三陵。
刘墉参本与乾隆挖坟
清朝的大学士刘墉,不仅才学出众,而且机智敢言,民间流传的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十分丰富,而且花样也都不少。其中有一个故事颇能体现出刘墉的为人和足智多谋。
话说刘墉与和砷同为大学士,又同在朝堂做官,可两人的行为做派却完全是两样:刘墉一心为国为百姓,和砷则是为了保全乌纱帽;刘墉为人耿直忠诚,和砷虽然也忠于皇上,但他更忠于自己的私欲;刘墉清正爱民,和砷却贪赃枉法,欺负百姓。因此这两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相处得还不错,可私底下和砷早就对刘墉恨之入骨了。
这一天,和砷与几位大臣在一起议事,远远地就看到刘墉走过来,和砷心说,今天倒是要给这刘罗锅儿出个难题,给他点儿颜色看看。于是就当着众多大臣的面说:“素闻刘大人胆识过人,什么事情都敢禀奏,什么人都敢参奏,现在我说一个人,不知道刘大人敢不敢参他啊。”
刘墉看起来是一副忠厚模样,其实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道这和砷存心要戏耍他,索性他就附和道:“敢啊,这有什么不敢的。只是不知道如今要参的人是谁呢?”
“当今皇上,你敢参吗?”和砷说完,有几位大臣也跟着笑,大家心说:“也不知道这个刘墉是真傻还是假傻,他也不问问清楚,就敢一口答应下来。”
刘墉却说:“只是和大人,假如我真的参了当今万岁,你总该有所表示吧。”和砷听后便说:“在场的大人都是见证,你若敢参圣上,我就拜你为师。”
刘墉听完,迈步就走,说是去参皇上,还说参完皇上之后晚上和大家一起吃茶。大家看他那大摇大摆的样子,都觉得好笑,心说,这个刘罗锅,真不知道天高地厚啊,你就参去吧,你就等着被杀头吧。
这刘墉来到太和殿后就往地上一跪,高声说:“臣刘墉有事请教皇上。”
乾隆见了觉得奇怪就问:“刘爱卿这是怎么了?有话起来说吧。”
“臣不敢起来。臣敢问万岁,偷坟掘墓者当治何罪?”刘墉一本正经地说。乾隆便说偷坟掘墓者应判死罪,不论是谁,都不能打扰死者的安宁。刘墉听后就说:“臣有本参奏。”
乾隆一见知道必定有人做了偷坟掘墓的事,让刘墉给查到了,因此就说要给他做主,没成想刘墉参奏的竟是乾隆!乾隆心里好生愤恨,当年他看到明陵的木材十分不错,因此便借口修明陵,悄悄把明陵的好木材尽数搬走。乾隆把脸一沉,说:“我那不叫偷坟掘墓,而是给明陵移了个位置。再说了,大胆刘墉,你参奏本朝皇上,难道你就没有罪吗?”
刘墉一听,便摘下顶戴花翎,说:“万岁,臣情愿丢掉这官职,以此来谢罪。”说完就出了朝房,在外等候的和砷等人见到刘墉摘了官帽,便知他确实参了皇上,于是和砷不得不对着刘墉磕头叫“师傅”。
再说那乾隆虽免了刘墉的官,但心里还是不痛快,晚上做梦都想杀了刘墉。他仿佛真的坐在金銮殿上,吩咐侍卫将刘墉拖出去斩了。这旨意刚下,就见那湛蓝的天空立马变得昏暗起来,一阵狂风吹得人都是东倒西歪的,而且大地都在晃动,半空里一个声音响起:“你怎么能随便杀掉真正的国家栋梁呢?这样的人才可是很难得的啊。”乾隆听完也害怕起来,便连声说“快放了刘大人”。直到被身旁的宠妃推醒,他才知道是一场梦。
就这样,乾隆又将那准备回老家的刘墉给请进了紫禁城,要他继续留在朝里。尽管刘墉偶尔还是惹得乾隆不开心,但乾隆也只是斥责几句,再不敢动杀掉他的心了。
十三陵的石人石兽也会哭?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位于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总面积约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是当时的明朝统治者依照五行八卦、风水理论,精心选择并建造起来的,在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说起这十三陵,关于它的传说故事也有许多,然而流传最广的就是这十三陵的石人石兽竟然也会哭泣流泪。
也许您会说,我去过十三陵好几趟了,就看见好些个雕刻精美的石人石兽,那石兽一共二十四只,分别是麒麟、大象、狮子、骆驼、骏马、獬豸,每种动物有四尊;那石人里有文臣武将各四名,还有四个立过功勋的大功臣。
您说的这些都不错,但是十三陵的石人石兽会流泪的故事,您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这话还要从清乾隆年间说起。当初,乾隆看中了十三陵永陵、定陵两座大殿的木料,他觉得这木料十分上乘,这要是给自己的陵寝做点缀,那该多好。于是就命人将永陵、定陵两座大殿木料给拆走了。可是有了第一回,乾隆就想来第二回。他东瞧西看,觉得十三陵的石人石兽也很不错,便又动了贼心,想把这些石人石兽搬到自己的陵寝去,便说:“朕看这些石人石兽造型威武,假如摆在朕的陵墓里,必定会保护陵寝的安宁。”
乾隆的这些鬼心思全被刘墉看在了眼里。刘墉是个正直的大臣,他不会像和砷那样溜须拍马,但却忠厚爱民,颇得民心。乾隆开始时也不敢贸然行事,就向和砷与刘墉征询意见。和砷自然是捡着乾隆爱听的话说,三言两语就把乾隆哄得眉开眼笑。可刘墉心中深觉此做法实在不妥,但又不敢在明处反对皇上,便决定嘴上说着“奉命”,待到了合适的机会再打消乾隆的这个想法。
这一天,乾隆正在养心殿看折子,忽然听得太监说:“刘墉刘大人求见。”乾隆见到刘墉一脸惊慌失措的表情,心说:“肯定是出什么大事了。”刘墉跪在地上,那头磕得如同捣蒜一般,乾隆心中纳闷,便问其原由。
“万岁,臣按照您的吩咐去十三陵搬那些石人石兽,可臣却见那些石人石兽个个泪流满面,而且脸上还有伤痕,残破的地方很多,臣实在不敢擅自做主搬动它们,因此特来请示万岁,到底该怎么做。”刘墉口上这么说,心里却在偷着乐,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那天乾隆在十三陵里随口说了一句“这些个石人石兽正好可以装点朕的陵寝”,这话就被那些石人石兽听到了,它们心中很是不安,在当天夜晚就来到刘墉的府邸“报到”来了。刘墉说:“你们不去找当今圣上,你们找我,我有什么办法啊?”一个武将说:“假如宰相大人都没办法,那我们只能等着被搬走了。”“求宰相行行好,不要让我们离开原来的地方。”这是一个文臣的哀求声。
刘墉一想,既然是它们自己找上门来了,那将计就计,便叮嘱它们道:“不管我说什么,你们都要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否则,我可真的保护不了你们了。”这些石人石兽都说,只要能让它们留在原处,一定听从刘墉的安排。刘墉倒也不客气,拿起家中的宝剑跳起来就给那些石人一顿乱砍。反正这些人像也是石头做的,它们当然不觉疼痛,倒是那些石兽见了觉得好奇,不过又一想,刘墉最是机智过人,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一番道理。于是也站在原地等着被刘墉一顿乱砍。砍完之后,刘墉绕着那些石人石兽看了看,就吩咐说:“等乾隆到十三陵时,你们就照我说的去做……”
就这样,刘墉把乾隆给骗到了十三陵。乾隆仔细地观察那些石人石兽,果然看见它们的头上、身上全是被刀剑砍伤的痕迹,再一看它们的眼窝里都含着泪水,有的石人石兽那眼泪还止不住地流,仿佛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乾隆见了忙问刘墉这是什么原因。刘墉装作为难的样子,说希望皇上先赦免他的死罪,不然他实在不敢说。
“朕恕你无罪,朕只要听你说实话。”有了乾隆的这句话,刘墉便说:“一定是它们几个起了内讧,然后互相大打出手,结果就成皇上现在看到的这样了。”
“一派胡言!不过是些石料雕刻成的东西,怎么还会动起手来?”乾隆气呼呼地说。
“皇上,您既然知道不过是一些石料雕刻的东西,那您还能指望着它们保护您陵寝的安宁吗?”刘墉弓着腰说道。
“那它们眼窝、脸颊上的泪水,又怎么说呢?”乾隆继续追问。
刘墉故作惊叹地说:“哎呀!万岁,它们这是故土难离啊!它们守在这里也有百多年的岁月了,您现在叫它们离开此处,恐怕它们还真是舍不得呢。不然,为何它们会落泪呢?”
乾隆听后一时语塞,只好将此事先放下,以后也不许身边人再提起此事。不过,石兽石人的刀痕确实是刘墉砍的,可它们为何落泪,刘墉却真不知道了,也许正像他说的那样,是因为“故土难离”,可见这石头做的人、兽,也是有感情的。
公主坟,繁华一世还是落寞无奈
在北京有这么一个地方,它不仅留给后人很多传说故事,而且关于它还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这便是鼎鼎有名的公主坟。
关于公主坟,人们猜想最多的便是这坟墓里究竟埋的是谁。有人说,这里埋葬的是乾隆游江南时认的义女;还有人说,这是乾隆生母熹贵妃认的义女,此女子本是一普通宫女,因精通医术,医治好了乾隆的病症,于是便被熹贵妃认作义女,赐公主的名分。还有人说,这里埋的是孝庄皇太后的养女、清朝唯一的一位汉人公主孔四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