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22063700000011

第11章 秦汉至隋唐统一时期(3)

王莽的一系列社会变法都没有取得成功,反而一次次带给民众更深重的痛苦。尤其是自公元9年,王莽所发动的侵略战争,更加速了起义的爆发。公元9年,王莽派使官到边外诸国,收回汉朝所给的印绶,改成新朝印绶,国王则改称号为侯,从而开始了他的侵略战争。公元10年,王莽募集三十万人攻打匈奴,公元19年又再次募集兵马,但实际上两次大发兵王莽都屯驻边境,而不出击。王莽用募兵这样的办法将国内有可能会起义来反对他的穷人送到边境,让他们逐渐走向死亡。12年,王莽曾征辽西郡境内兵马攻击匈奴,遭到各族不断的反抗。焉耆国曾在13年杀死西域都护但钦,16年,王莽用西域兵攻打焉耆,失败后断绝了西域与内地的交通。同年,王莽发动二十万人攻打西南方的句町国,兵士饿死或病死超过半数,西南地区各族也纷纷起来反抗王莽。

王莽用欺骗的方法夺取了帝位,又因为变法失败而开始以对外征战的方式来减缓国内反抗,但却给人民带来了更深重的灾难,激化了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王莽就此失去了统治基础。23年,起义军攻破长安,长安的百姓们响应起义军,攻入皇宫,将王莽斩首,王莽的新政就此破灭。

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在汉成帝时候,西汉就爆发过农民武装起义。最初发动起义的是那些受压迫最严重的罪徒,这些人的起义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也不长,但显然已经反映出广大民众对现状的不满和人心的动摇。到汉哀帝时期,社会已表现出了大骚动,此后由于王莽并没有使社会问题得到改善,蓄势待发的全国性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当时的农民起义遍及全国,组织也极其原始和简单,一个首领率领着一些人,各自单打独斗,起义的组织之间也并无联络。青徐二州起义军多至数十万,其中最大的赤眉军首领也仅用三老、从事、卒史等小吏名称,而没有正规的将军一类称号。起义的领导有两类,赤眉军所代表的那一类就是农民自己领导的起义军;而地主豪强所领导的是另一类,刘秀军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的组织力比农民起义军要强,在反对王莽的战争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其余还有一些地主豪强利用农民起义聚集了一部分的人割据称雄,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局面,刘秀进行了十余年的战争才消灭了割据,恢复中国的统一。

农民起义军们大多是被暴政逼迫以致无法生活的广大农民,他们没有自立朝廷的意愿,同时也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因此他们的作用是有限的。

刘、刘秀两兄弟是汉室宗亲,他们所领导的起义军纪律严明,组织缜密,是起义中的主要力量。在23年时候,汉兵已经有十余万人,诸将打算立姓刘的人来做皇帝,一部分人拥立刘,但另一部分人却担忧刘纪律严明,会阻止他们抢掠财物,于是拥立了懦弱无能的刘玄来做汉帝,号称更始帝,起义军之间就此开始产生了裂痕。王莽忌惮汉军势力,便令王邑、王寻大发各州郡精兵四十二万人,号称百万,与严尤、陈茂共同攻打汉军。王莽大军经过昆阳时围困昆阳,刘秀劝说王凤王常率领八九千人来守城,自己则率领十二骑突围,引来援军来击打王莽的大军。刘秀勇武,率领汉军破王莽,昆阳一战使得王莽的主力军完全被消灭,王莽的新朝也随着这次战败而崩溃。原先持观望态度的各地豪强们骤起,纷纷起兵割据土地,不到一个月,王莽主要的领土只剩下了长安和洛阳两个大城。

王莽失败了,但同时更始帝的阵营也发生了分裂。新市平林诸将和一部分南阳豪强忌惮刘和刘秀的威名,便怂恿更始帝杀死了刘。刘秀一看大事不妙,忙回宛向更始帝谢罪,并且再不和刘的旧部属往来,也不为刘行丧礼,只说自己的罪过,只字不提自己在昆阳的战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此后过了一些日子,更始帝迁都洛阳,将刘秀派往河北,刘秀开始经营河北,逐步造就自己独立的势力。

22年,刘秀到河北之后,废除了王莽的苛政,恢复了西汉的官名,有官民送礼物,都一概不受。刘秀想要的不仅是一个河北,他的目的是得到天下。

当时河北形势混乱,其中割据邯郸的王郎势力很强大,当时有许多地方官吏都依附于他,并且自称天子。刘秀攻入邯郸,杀了王郎,又击败了其他的农民起义军,将河北尽收旗下。25年,刘秀称皇帝,定都洛阳,开始建立东汉。当时豪强割据,全国分裂,刘秀为统一天下而战,直到36年,刘秀终于结束了豪强割据,恢复了中国的统一。

刘秀本人兼有太学生、贵族、豪强三种身份,他的文武部属也全是这三种人,无论政治还是军事上,刘秀的大军都具有绝对优势,况且刘秀军纪律严明,严禁扰民,决定了它必然走向胜利。刘秀虽然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但同时他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需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无论是在推翻王莽统治还是在消灭割据的战争中,他都功不可没,因此,他是在历史上有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之一。

三、统一走向分裂的时代——东汉

刘秀重新建立起了汉朝的统治,是为汉光武帝。因为他建都洛阳,故而史学家称他的汉朝为东汉朝。汉光武帝所倚靠的统治集团是一个以南阳豪强为基干的豪强集团,这个集团一开始就呈现出严重的兼并性和割据性,因此在东汉前期,朝廷只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到东汉后期的时候,豪强集团的争夺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无限的灾难,农民被逼最终爆发黄巾军大起义。而由于起义的失败,导致社会进入大混乱的分裂时期。

东汉时期的政治概况

东汉时期的政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叙述。

首先是东汉前期——汉光武帝至汉章帝的六十四年。

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他便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自26年至38年,一共下了七次诏书释放官私奴婢,这显然含有进步的意义,使残暴的奴隶主有一定的顾忌。而自53年到79年,朝廷发给鳏寡孤独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贫民粟三斛或五六斛前后共十次,平均每三年就发一次救济粮,主要也是为了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汉光武帝的措施是有一定作用的,害怕农民再次起义的地主阶级也并不反对。

但是在解决土地问题上,汉光武帝却完全失败了。36年,全国统一,39年,光武帝下诏查实田地与户口数目。豪强霸占大量的土地,但官员忌惮,不敢查问。而对于广大农民和一些缺少势力的地主,官员却以查田为名进行大肆讹诈,逼得全国农民和某些地主到处起兵反抗。而汉光武帝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然也不敢咄咄逼人查问豪强,于是只能追究手下官员的责任,将一些官员下狱处死,以平民愤。此后,东汉朝廷完全向豪强势力屈服,不再查田地和户口的数目。

西汉的地主阶级分为无市籍和有市籍两种,无市籍的地主有做官吏的权力,而有市籍的地主则不能做官,甚至在法律上也是不许占有田地的。从实际的政治地位上来说,无市籍豪强处于最上层,最高级是贵族和大官僚;而有市籍豪强则是豪强中的下层,它的最高级是大商贾。政治上,上层排斥下层。但是经济上,他们又有共通点。

之后是东汉后期——汉和帝至汉灵帝的一百零一年。

东汉时期,朝廷最高的官称为三公,即太尉、司徒和司空,但是这三公却并没有掌握实权,只是给那些有资望的大臣所享受的尊荣罢了。宫内设有许多宦官,负责传达皇帝的口诏,以及阅览尚书所呈的文书。到东汉后期的时候,一些深受皇帝宠信的宦官便开始从外戚手中夺取政权,指挥尚书们发号施令。这些宦官都是无赖凶狡之人,他们夺得政权之后就成了有市籍地主,也就是下层豪强的政治代表。

士人是无市籍地主中的一个阶层,东汉后期逐渐从外戚为代表的上层豪强里分化出来,成为一个官僚集团,处于外戚和宦官两种势力之外。它的政治代表是士人出身的三公和大名士,在政治上,它较为倾向接近外戚集团,反对宦官集团。它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魏、晋和南北朝的士族。东汉后期的政治,从统治阶级方面来看,无非就是外戚、宦官以及官僚集团间的活动、冲突与变化。

88年,汉章帝死后,十岁的汉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听政,外戚窦宪总揽大权。窦太后临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让盐铁的权力,以此来换取豪强对窦氏政权的默许。这个举措使得豪强财力大增,随之增强的,还有政治上的野心。那些一直被排斥的下层豪强们不再愿意屈服,开始要求参与政权。这是东汉后期黑暗政治开始的一个信号,国家衰弱,豪强却拥有坚强的武力,最终酿成东汉末年社会空前大破坏的军阀混斗。

92年,汉和帝与宦官郑众密谋杀了窦宪,窦家失势,郑众则因功封侯,宦官从此参与政事。105年,汉和帝死,十三岁的汉安帝于107年继位,邓太后临朝,宦官和外戚并用,表扬儒学,尊礼三公,将官僚集团从外戚中引出来。121年,邓太后死后,汉安帝结合一部分宦官诛杀邓家人,宦官再次得势。125年汉安帝死,幼童北乡侯继位,阎太后临朝,阎显掌大权,诛杀了汉安帝所宠信的宦官。几个月后,北乡侯病死,宦官孙程等十九人诛杀阎显,立十一岁的汉顺帝为帝。十九人都封了侯,宦官势力进一步增大。144年,汉顺帝死,146年,十五岁的汉桓帝继位。梁太后临朝,梁冀掌大权。梁太后平衡三方势力,使三个集团各行其是,梁家政权因此保持了将近二十年。159年,汉桓帝集合一批宦官杀死梁冀,又诛杀了梁家重要的党羽,使得朝官几乎都空了。此后直到167年汉桓帝死,八九年间宦官的势力几乎达到了独霸朝政的地步。

167年,汉桓帝死,十二岁的汉灵帝继位,窦太后临朝,窦武掌权。窦武召集陈蕃、李膺等人准备诛杀宦官。168年,宦官杀了窦武、陈蕃,又诛杀所有窦、陈派的朝官,宦官势力达到了最高峰。此后,汉灵帝大兴党狱,对士族进行残酷的打击与排斥。为了彻底排斥士族并满足自己的贪欲,汉灵帝和宦官们开了一个叫做西园的官员交易所,标出官价公开卖官。而买到官职的官员们一到任就开始大肆搜刮,民不聊生。184年,农民被迫进行黄巾大起义,虽然很快遭到了镇压,但农民依然四处起来反抗。宦官中有些人惧怕,暗中投降,有些则纠集同党准备退避。汉灵帝感到孤立,于是下诏重新起用士人,开始亲近士族。士族们再次得势,他们仇视宦官,但更仇视农民起义,看到汉朝岌岌可危,这些士族纷纷组织武力,等待着群雄割据的时机。

189年,汉灵帝死,皇子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何进掌权。屠户出身的何进企图倚靠强大的下层大豪强董卓来诛杀宦官,不料宦官抢先一步杀了何进。士族大豪强袁绍起兵歼灭了全部宦官。董卓引兵到洛阳赶走了袁绍,废了皇子刘辩,杀死何太后,立汉献帝。外戚和宦官势力一并消灭了,东汉的朝廷实际上也已经走向终结。豪强们公开进行着武装混斗,黑暗的东汉后期也转入了社会空前大破坏的分裂时期。

东汉时期的经济

东汉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西汉时期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尤其是手工业,有很多重大的发明,在东汉以及三国时期的史书里都有所记载。

首先我们来看与人民生活关系最紧密的农业。

牛耕——西汉后期,黄河流域已经开始用牛来耕田,到东汉时期,牛耕在农业中就更加重要了。牛耕法的推广十分缓慢,但依然逐渐推进。东汉时期的水利很少有创新,大抵来说就是修复了西汉旧渠,但依然记载着一些卓越的水利工程家,如王莽时期治理汴渠的王景。

总体来说,东汉时期的农业技术比起西汉,是进步很多的。

自汉光武帝到汉和帝,户口数目一直持续上升,垦田自然也随之而扩大。东汉时期户数一般在千万户左右,而垦田数目一般在七百万顷左右。垦田在汉和帝时达到了最高峰,户数在汉桓帝时达到了最高峰。

除此之外,手工业方面的发展也不容小觑。

两汉时期学校很发达,经学又极其烦琐,士人们录写大量经传师说。当时,竹简很重,缣帛又昂贵,纸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到105年,即汉和帝元兴元年的时候,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到建安时,左伯能作纸,精细有光,造纸术又再次前进了一大步。

另外,瓷器、铁钉、织花机的出现,煮盐、铸造等技术的改进,都显示出了东汉时期手工业和农业的进步,继而也推动了工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东汉时期,洛阳与南阳就是最大的两个中心城市。

但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并没有改善生产者本身的生活,而是使得富人越发集中了大量的财富。物质生产的发展促使更为强暴的豪强力量产生,而这种力量又反过来阻碍了生产,甚至摧毁生产,同时对进行生产的劳动人民也造成深重的苦难。而这些事情的根源只有一个,就是豪强所具有的兼并性和割据性。

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越来越黑暗的政治逼得广大农民越来越无法生存。从汉安帝时开始,农民就四处发动武装起义。但虽然朝廷腐朽,东汉的豪强却是有强大武装力量的,所以起义军很快就被统治者镇压下去了。

佛教在东汉后期逐渐流行,这就给了某些人创立宗教的启示。这些人将方士的神仙术与《老子》书中提到的神秘话语结合起来,将神仙术改造成为道教,方士则改称为道士,而哲学家老子也被改装成为道教的教主。以方士神仙术为本质的道教经过了汉桓帝的认可,成为公开的宗教。

张角的道教叫做太平道,大约是太平青领道的一派。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手执九节杖画符诵咒,给那些病人符水喝,让他们跪拜忏悔自己的罪过,治好了的就算是信道者,那些没治好的就说他们不信道。十余年间,八州信徒多至十万。184年,张角发出了动员起义军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但不料在起义前一个多月,张角的一个弟子却反叛了,向汉灵帝告了密。张角和两个兄弟张宝张梁立即发动起义,烧官府,杀官吏,各地主州郡长官纷纷逃走,各地的黄巾军纷纷响应,震惊了整个统治阶级。

除了太平道之外,还有五斗米道。五斗米道的教主张鲁依靠益州割据者刘焉的势力占领了汉中。张鲁自号师君,普通的信徒则叫鬼卒,普通的官员们叫祭酒,大官员就叫治头大祭酒。张鲁在汉中将近三十年,使得汉中成为当时最平静的地区,许多关中人士纷纷逃来避难。215年,曹操攻打汉中,张鲁主动投降,曹操以礼待之,封他为万户侯。此后,五斗米教主要在统治阶级中流传,被看做是正统的道教。而张角的太平道则在民间秘密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