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22063700000012

第12章 秦汉至隋唐统一时期(4)

在黄巾军失败以后,河北农民也纷纷起义,这些起义军泛称为黑山军。后来黑山军与袁绍大战数次,被袁绍陆续消灭。其中一众张燕投降了曹操。虽然黄巾军和黑山军最终都被统治阶级战败了,但黑暗的东汉朝廷也被推翻了。

四、群星璀璨的内战时代——三国

东汉末年,由于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黄巾起义爆发,自此揭开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的序幕。在这个东汉与西晋之间分裂对峙的战乱时代,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魏、蜀、吴三个政权之间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争斗,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

东汉末年,为了诛杀宦官,何进引董卓进京,然而董卓的到来却没有稳定朝政,而是使岌岌可危的东汉朝廷更加溃不成军。

董卓是凉州的下层豪强,他的部属主要是一些地方土霸和羌族胡族的豪酋。以董卓为首的一群穷凶极恶的盗贼成为当时最野蛮的破坏者,毁灭了当时人口、文化、财物都最为集中的洛阳和次之的旧京长安。董卓率领军队进入洛阳的时候开始,就毫不掩饰自己想要做皇帝的狼子野心。各个有企图的士族和朝官以用计谋的王允为首,外官则以号召发兵讨贼的袁绍为首,呼应起来反对董卓。在士族的压力下,董卓并未收敛,反而用更为残暴的手段来反抗,同时从洛阳退避到长安,又从长安退避到郿坞。坞高厚都达七丈,所藏的粮食足够食用三十年,金银和上等衣料更是数不胜数,董卓以为这样便能够安枕无忧了。192年,王允用计杀死了董卓,董卓的部属李傕和郭汜等人则杀了王允和众多朝官,并大肆屠戮长安城,老少不留。此后他们又相互斗争,将关中人民几乎杀绝。

196年,汉献帝带着残余的朝官逃出,回到了洛阳,朝官们或饿死,或被士兵杀死,汉献帝的名号更为空虚了。

以袁绍为首的一伙所谓勤王将领和董卓一样是一群野心家。袁绍的家族接连四代有五人做三公,故而在士族中是最高级的望族。当袁绍开始号召起兵讨董卓的时候,各路大豪强就开始了割据混斗。袁绍的弟弟袁术占了南阳,刘表占了荆州,公孙度占了辽东,而袁绍本人则占了冀州,公孙瓒占幽州,刘焉占益州,曹操占兖州。等董卓被杀以后,袁绍凭借袁家的势力,占有了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者。而袁术也凭借袁家势力,据江淮间自称皇帝,建都寿春,成为南方最大的割据者。

从190年到208年的19年间,中国境内,尤其是黄河流域成为最大的屠杀场地。董卓系的豪强在洛阳以西地区,袁绍系的豪强在洛阳以东地区,还有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的豪强以至各地方无数的小豪强,无时无地不在进行着混斗和屠杀。在十九年豪强大混斗的过程中,人民要求统一的意志仍然发挥着伟大的力量,这些割据势力逐步被克服了,代表这个统一趋势的重要人物就是当时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大文学家,被士族们称为“乱世之奸雄”的曹操。

曹操是曹嵩的儿子,出身于宦官家庭,不列于士族。曹操起初做过小官,在汉灵帝末年还镇压过颍川郡黄巾军。董卓作乱,他也曾招募一些兵士参与了以袁绍为盟主的讨董卓大军。袁绍等人曾拥兵十余万,却谁也不敢去和董卓作战,唯有曹操带领几千人进攻,虽然打了大败仗,但曹操的见识和勇气却明显让人另眼相看。

192年,曹操占领兖州,击败了青州黄巾军,从此曹操成为一个独立的力量,与袁绍开始分离。曹操刚得到兖州,为了巩固其地位便规定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两大方针。196年,汉献帝到了洛阳,曹操亲自率兵将汉献帝迎到颍川郡的许昌,用汉献帝的名义开始发号施令,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权。同年,曹操设置田官,招募流民,恢复农桑,军事上的坚实基础开始建立起来。

武将大多出身于下层豪强,任何一个大割据都拥有不少的武将,其困难是在于争取士族。当时北方士族,一部分在混斗中死亡,而另一部分则各投旧主,大部分人投奔了袁绍,一部分逃避到江东孙策门下,一部分投奔到荆州,依附刘表,还有一些远避到了辽东以及极南的交州。曹操出身宦官家庭,从身份上来说,想要收归士族显得尤为困难。但曹操的优势首先在于他拥有汉朝的名义,其次就是屡战屡胜,军威顿盛,故而在其他地方不得志的士,为求功名就愿意来投靠曹操。曹操最大的谋士荀彧就是从袁绍那边投靠过来的一个。除了这些以外,曹操还主动争取,几年间,曹操得到了非常多的士。

197年,曹操开始了有计划的战争,经过十一年,基本统一了黄河流域。公元208年,曹操又占得荆州。此时能和曹操相对抗的力量,只剩下占据吴、会稽等六郡的孙权与声望甚高拥精兵一万的刘备了。

孙坚原是袁术旧部,为袁术攻荆州之际被刘表军射死。孙坚的儿子孙策是一个年轻英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早年就结交了不少江淮间士人,周瑜就是孙策的至交。周瑜和低级士族大富豪鲁肃又是至交。孙策得周瑜以后,江淮间士族形成了一个以孙策为首的团体。孙坚死后,孙策从袁术手里领回了孙坚的旧部。195年,孙策得到袁术允许,率兵到江东,击破了大小割据者,得到吴、会稽等五郡,又击破庐江郡。此后,孙策在六郡土地上创立了一个有力的孙氏政权。200年,孙策死,弟弟孙权继位,到曹操夺得荆州的时候,孙氏政权已经坚固难破。

刘备是名儒卢植的学生,同时又是汉皇帝的同族,继而在豪强的混斗之中又得到了很大的声望,也结成了一个武士强而谋士弱的刘备集团。曹操曾承认自己和刘备是当今天下的英雄。刘备被曹操所迫,逃到了荆州依附刘表,后来杰出的谋士诸葛亮以及北方流亡士族加入了刘备集团,大大充实了刘备的力量。刘表死后,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刘表的属官和多达十余万人的荆州人都不愿投降,而愿意追随刘备。

孙氏政权与刘表势力是世仇,而刘备则是刘表残余势力的主要代表人,但面对曹操大军的压力,孙权与刘备结成了暂时牢固的同盟。208年,周瑜进军到赤壁,火攻,打破曹操军,曹操元气大伤,率残军逃回北方。赤壁之战,决定了三国分立的形式。

赤壁之战后,孙权得到了荆州大部分,刘备得到了武陵、长沙等四郡。214年,刘备得益州,以成都为中心,成为了后来的蜀国。孙权以建业为中心,扩展到了交州,成为了后来的吴国。

212年,曹操大会列将诸侯,让人提议尊自己为国公,荀彧当场表示反对,过了一些日子,曹操不露痕迹地谋杀了荀彧。第二年,曹操教汉献帝将自己封为魏公,建都邺。216年,曹操升级成为魏王。220年,曹操死,曹操的儿子曹丕继承王位,并取消了汉献帝的皇帝名号,用禅让的方式自称魏皇帝,即魏文帝。

221年,刘备在成都自称汉皇帝。222年,孙权自称吴王,至229年,吴王孙权称吴皇帝。三国鼎立的形势正式形成。

孙吴始末

孙坚出身下层豪强,虽然是吴郡富春人,但在吴郡士族间并没有地位。他的长子孙策依靠外来士族和父亲旧部的力量草创了吴国。200年,孙权继位的时候,还是个十五岁的孩子,因此吴国的形势很不稳定。后来孙权一方面得到了外来士族的支持,另一方面孙策的女儿一个嫁给了顾雍的长子顾邵,一个嫁给了陆逊。孙家通过与江东名族顾陆两家联姻,使吴国政权有了可靠的基础。在周瑜鲁肃吕蒙三人死后,孙权不得不把很大的政权交给丞相顾雍,很大的兵权交给上大将军陆逊。由于对文武官吏都存在戒心,因此孙权用刑严峻,有不少武将因畏罪而投降了魏国。

吴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国家。吴国的刑罚很残酷,租税和兵役又繁重,连张昭、顾雍和陆逊等人都说太重,请求孙权减轻,但孙权却为自己辩解,说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是为了以后更进一步的发展。总体来说,孙权所实施的就是这样一种暴政,使得人们时常起兵反抗。一直到孙权病重快死的时候,才下了一道“省徭役,减征赋,除民所患苦”的命令,然而他的继承人却比他剥削得更加残暴。

任何一个政权,都需要军队作为支柱。起初吴国的军队是用来作战的,后来兵士却变成了从事生产的奴隶,再后来又成了私人的生产奴隶。220年,曹操死。223年,汉吴讲和,魏汉对吴国的军事威胁也减轻了。226年,孙权开始屯田,并命令诸将开垦新田。所有的产品都被孙权和诸将分占,而养兵士的费用则由农民来承担。孙权死后,州郡官和诸将则令兵士和民卒来替他们做买卖,屯田开始变得不重要,许多良田也因此而荒废。到吴国末年的时候,兵士民卒们都苦不堪言,一部分被诸王分去,另一部分则被有权势的宦官招募去做私属。最后,兵营里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

孙权的家庭同样也很混乱,宠妾之间争做皇后,儿子之间争做太子,这些争斗也影响到了政治,朝官们分成两派,分别拥护嫡子与庶子。最终孙权废了太子孙和,立孙亮为太子。孙权死后,孙亮继位,宗室孙琳又废孙亮,立了孙权第六子孙休。孙休死后,孙和的儿子孙皓成了吴皇帝。孙皓粗暴凶残,用各种残暴的刑罚来诛杀曾经得罪过他的大臣,吴国的残暴统治在孙皓时期达到了最高峰,吴国也就此走向灭亡。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兵分六路攻打吴国,吴军不战而溃,孙皓投降,吴正式亡国。

吴国的统治虽然残暴,但是对东南地区的开发却有显着的成就。吴在亡国的时候有四个州,四十三个郡,三百一十三个县,郡县的数目比东汉大增,可见人口有所增加,土地也有所开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新的大城市也出现了。211年,孙权自吴迁都秣陵,次年建了石头城,改名为建业。220年,孙权又迁都鄂,改名武昌。229年,孙权命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自己则还都建业。建业和武昌不仅仅是军事重镇,同时也是商业大城市,这两大城市的建立标志着长江中下游有了进一步的开发。

吴以水军为立国之军,有五千余艘船,水军的主力在长江,航海规模也十分巨大。孙权是大规模航海的倡导者,曾几次出航,虽然目的主要在于捕捉人口,但当时如此规模宏大的舰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蜀汉始末

刘焉和刘璋父子割据益州27年,境内比较安静,相比破坏不堪无力远攻的北方来说,益州已经具备了有利的立国条件。214年,由于刘璋内部集团出现分裂,刘璋请刘备入蜀援助,刘备得以驱走刘璋,占领了益州全部。221年,刘备自称汉皇帝,同年,刘备率领大军攻打吴国,企图夺取荆州,次年被陆逊击败,逃回了白帝城。223年,刘备死,后主刘禅继位。汉后主是个昏庸的国君,真正统率刘备集团、治理蜀国的主要是政治家诸葛亮。

诸葛亮原隐居隆中,207年,他第一次与刘备论天下形势,就拟定了计划,要占领荆州和益州,安抚益州西部诸戎和南部夷越整顿内政,外与孙权结好,等候北方变故,荆州军就攻下南阳洛阳,主力益州军则出秦川一带,人心归附,天下就能掌握。关羽镇守江陵,许昌以南反对曹操的兵士往往起兵响应,关羽威震华夏。然而后来,到关羽被孙权杀死以后,荆州丧失,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27年,诸葛亮第一次攻打魏的时候,魏文帝已经死了。曹操集团的统治将被司马懿集团所取代,“兴复汉室”这样的口号也已经失去了作用。诸葛亮攻打魏国的计划失败了,但是他所治理的蜀国,却在三国中成为最有条理的一国。

诸葛亮是标准的法家学说实行者,他制定了蜀国的法律,以此来治理国家。在治理军队方面,诸葛亮则特别注重军事训练和军事纪律。由于蜀汉是小国,不能动用过大的民力,因此诸葛亮主张减兵省将,精简作战,务求不伤民力。为了弥补兵少的缺陷,他还创造了一些新事物来加强兵力,最为着名的有八阵图、元戎、木牛流马以及钢刀。在诸葛亮看来,道德也是十分重要的。他集中权力在一身,但是汉后主却从未感到他的威胁,朝臣们也不怀疑他会有什么野心,原因就在于他的道德准则十分高尚。他一直奉行两个原则:虚心纳谏和不增殖私产。由于他本人不贪,故而让人信服,也因为他不贪,故而一般的官吏也不敢公然贪污,这对人民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诸葛亮死后,四处都有人要求给他立庙,但由于礼制的限制,最终没有成功。直到263年,即蜀汉亡国的那一年,汉后主才允许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蒋琬和费袆在诸葛亮死后相继执政,对魏国采取了守势,魏军一直攻打汉中却都不能取胜。253年以后,姜维则几乎每年都出兵攻打魏国,完全是浪费兵力,最终连守的力量也没有了。263年,魏司马昭灭了蜀汉。

曹魏始末

曹操创立魏国,对于东汉末年的黑暗统治和豪强混斗来说,显示出社会开始有了稳定的趋势。

曹操废除了两汉的租赋制度,改为每亩田交租四升,每户出绢两匹、棉二斤,不再额外索取,并严禁豪强兼并,禁止豪强逼迫下户贫弱代出租赋。这些措施减少了商贾压榨农民的机会,对农民是非常有益的。并且他还推行屯田制,招募没有地或没有牲畜的农民在各级典农官的统率下耕种官田,租税则按照六四或五五来拆分。虽然屯田制中官与农的关系和一般地主与农奴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但比起被地主额外压榨来说,到底是好了一些。除了重视农业以外,曹操还提倡节俭,严禁厚葬和淫祀,施行法家政治,建立起国家的法纪。在曹操统治下,黄河流域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朝着恢复的方向发展。

曹操虽然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但有一项他没有办法进行改革,那就是士族在政治上所占有的垄断地位。曹操变通了东汉举孝廉的制度,录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来做官吏,企图冲淡士族的势力,但事实上士族的力量仍然足以阻碍曹氏政权来取代刘氏政权。

220年,曹操死,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官人法,承认士族有做官特权,并按公卿以下官吏等级来分配牲畜和人力。经济上给予士族优待为曹丕赢得了士族的拥护,曹丕得以顺利废汉帝名号,建立起了魏朝。

魏朝的政权实际上就是士族政权,魏文帝明令禁止宦官和外戚干政,东汉时期外戚、宦官和官僚三个集团的斗争直到魏朝才确实有了胜负之分,士族显然是最后的胜利者。

魏文帝建都洛阳,在汉宫遗址上修建了宫殿。后魏明帝大造宫殿,掠夺民间美女,淫逸无度,百姓积怨甚深,曹氏政权进入衰落时期。239年,魏明帝死。249年,司马懿杀了大将军曹爽,夺取全部政权,魏国事实上已经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