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22063700000014

第14章 秦汉至隋唐统一时期(6)

士族阶层还十分腐败,他们不需要付出劳动,一切都是庶民来替他们完成,因而不懂得节俭。对于他们而言,奢侈就是一种美德。记载中可见,梁朝的士大夫们用香料来熏香衣物,脸上还要涂脂抹粉,出门的时候要坐车,不愿意自己走路,连走路的时候都需要人来扶着。官员甚至不允许骑马。曾有个故事说一个县官王复从来没有骑过马,有一次见到马惊了,边跳边嘶吼,他慌乱地跟别人说:“这明明是老虎,怎么会说它是马!”可见,士大夫们的生活是多么养尊处优,见识短浅,更别指望他们能够体察民间疾苦了。

士族的生活已经到了丑恶不堪、不可想象的地步了,九品中正的制度在南北朝都依然施行,直到隋唐时期,才逐渐开始解体。

南朝的文化发展

中原士族们在西晋末年逃往江东地区建立了南朝政权,他们在各方面都享受着特殊的权利,生活优越,地位巩固,因此黄河流域的文化在长江流域不仅仅保存了原先的基础,还有着极大的发展,为隋唐时期极盛的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唐朝文化的成就,大体上来说就是南朝文化的发展。

在文学方面,虽然内容上大多反映的是士族腐朽堕落的生活,但从形式上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成就。古体的五言诗在建安时期就发展到了高峰,在此时又到达一个新的高峰。

南朝的诗赋在形式上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句法对偶化、声律化。建安时期,曹植将佛教梵呗中的声律应用于五言诗之中,于是有了律句的出现。齐梁时期,沈约和王融等人创了四声八病说,此后,诗、赋和骈体文,全部都依照声律来制作,越发华美。到梁陈时代,庾信和徐陵集南朝文学之大成,在庾信投降北朝后,北方开始盛行庾信体。

史学可以说是士族事业的一种,由于士族受到的优待,使得史学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因而南朝成了一个史学的繁荣时期。由于经学中的三礼学是专讲区别尊卑亲疏贵贱,故而很适合士族制度的需要,因此经学在南朝时也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而对于玄学和道学,虽然儒家、墨家和道家等对鬼神态度不一,但三家都相信世界上有长生不老的神仙,故而统治者对玄学和道学都有一定的推崇。魏晋以来,玄学盛行,东晋时期的玄学家们研究佛理,不管在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玄学佛学并用,从开始的探求老庄义理扩展到探求佛经义理,佛教在南朝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峰。

在艺术方面,自从东汉以来,书法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魏朝的钟繇创了真书,到东晋时期,王羲之集书法大成,被称为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被称为小圣。在南北统一之后,由于唐太宗的提倡,二王真书成为全国书体的正宗。

绘画也是艺术中十分重要的,南朝的书画家们不仅技艺精湛,其理论也成了后世艺术家们所遵守推崇的条法。在唐朝以后,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再没有人能够超越南朝的高度了。

当时有一个艺术家叫戴逵,他擅长书法和绘画,同时也擅长铸造佛像和雕刻技艺。他曾经制作了一个高六丈的无量寿佛像,但是因为雕刻技术不够精湛,故而佛像不够神似。他就坐在帷幕后仔细听民众们的评价,三年之后,他修成了一座新像,众人都感到很惊诧。不过,南方佛教发展的重点始终在义理方面,故而雕刻技艺远不及北方佛教的规模大。

另外,在这个时期科学的发展也令人瞩目。祖冲之是古代着名的大科学家,早年就以博学而着称,得到了宋孝武帝的重视。他最着名的贡献就是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55927之间。除此之外,还有作《安天论》的天体学家虞喜,创作《元嘉历》的何承天等人也是非常有贡献的科学家。东晋南朝时期,士族们还多精通医学,其中最出色的医学家要数道教徒葛洪和陶弘景。葛洪搜集了各种古人的医术和配方,将其按照病名和病类进行了整理分类,并作了《肘后救卒方》三卷。陶弘景则注解了《本草经》,又撰写了《药总决》,增补了葛洪的《肘后救卒方》,还作了《肘后百一方》。

七、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朝

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并存的北方王朝的统称,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以及北周等数个王朝。

魏、齐、周的兴亡

386年,拓跋珪在部族的支持下即代王位,同年,拓跋珪将国号改为魏,不再接受晋朝的封号。为了稳定情势,拓跋珪颁布命令,决定每次打仗之后按照战功来给群臣分配获得的东西,使得拓跋部族成为一个坚强的好战集团。此后,拓跋部族征战四方,在399年,改号称为皇帝,南北朝对立的形势基本形成。

在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起由鲜卑人和汉人共同组成的大国以后,他任用了大批的汉官来为魏国制订制度,并提倡农业,解散游牧部落,期望能建立一个汉人制度的农业大国。但是民族间的矛盾以及鲜卑贵族与皇帝之间的矛盾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导致道武帝最终精神失常,直至发狂被杀。

409年,道武帝被儿子拓跋绍所杀。同年,魏明元帝杀死拓跋绍继承了帝位。魏明元帝即位之后,鲜卑贵族和汉族人士都有人来参与朝政,使得魏国的紧张局面得以缓和。423年,魏明元帝死,魏太武帝继位,这个时期,鲜卑族的武力发展到了顶峰。魏太武帝和魏道武帝一样,都是非常杰出的皇帝。

在统一北方之后,450年,魏太武帝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宋国,当时的宋国国力正盛,魏宋两国两败俱伤。452年,魏太武帝死于宦官宗爱之手。而与宋的大战也使得魏国国力由强盛开始转向衰弱。

魏太武帝之后继位的是魏文成帝,这段时期是魏国衰弱的开始,国内汉族人民与鲜卑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魏文成帝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但是却依然不能够减轻民众的痛苦。直到魏孝文帝时期,有政治才能的他才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暂时缓和了民众反抗的矛盾。484年,魏孝文帝开始实行俸禄制,严肃清理贪污舞弊现象,社会情况得以改善。

鲜卑的统治者们利用汉族士人来作为统治汉民的工具,而汉族士人们则利用鲜卑的统治者来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但士族始终处于屈服地位,对于这一点,他们并非心甘情愿的。因此,魏孝文帝后期,政治的重点转向汉族士族与鲜卑族贵族的关系。

499年,魏孝文帝死,魏宣武帝继位,魏国进入了内乱时期。魏宣武帝放荡奢侈,迷信佛教,劳民伤财大建寺庙。515年,魏孝明帝继位,胡太后掌握政权。胡太后荒淫残虐,无恶不作,丝毫不逊于魏宣武帝。她妄图通过佛法来减轻自己的罪过,同样大兴土木来修建寺塔,贪污政治也开始再次盛行,魏国的政治再次陷入混乱和腐败之中。

在孝明帝统治期间,北边六镇,武川、抚冥、怀朔、怀荒、柔玄和御夷守军陆续叛变,农民们四处起义,统治阶级也分裂相争。孝明帝意图借助大都督尔朱荣的兵力来对付胡太后,最终被太后所杀。尔朱荣又杀太后,立长乐王元子攸为皇帝,即魏孝庄帝。尔朱荣一直密谋篡位,为保全自己的帝位,孝庄帝杀尔朱荣,导致尔朱荣的族人起兵攻打洛阳,杀了孝庄帝,立元恭为魏节闵帝。后高欢叛变,击败尔朱氏,立元朗为帝。后高欢又杀元恭、元朗,立元修为帝,即魏孝武帝。实际上,此时的魏政权已经消灭了。

元修在位三年,意图谋杀高欢,失败后投奔关西大都督宇文泰。高欢又立元善见为魏孝静帝,从此魏国分为东西两国。

虽然魏孝武帝只拥有一个皇帝的空号,但高欢失去他就意味着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而同时,宇文泰则一跃成为能够与高欢匹敌的劲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