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清西南首富李耀庭传
2211200000024

第24章 步入商界 马帮精神

山间铃响马帮来,马帮的历史就是一部商贸史。

为生计,离开军队的李耀庭跑起了马帮。干马帮需要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毅力、勇敢的气魄和卓越的智慧等综合素质与美德。

马帮精神反映在多个方面,具体来说马帮勤勉。马帮们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常常逾年不归,随时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糟糕的天气作卓绝的抗争,经常还要赶时间、抓机会,这当然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土重迁的农民要艰苦得多。马帮宽容。马帮是一个商业运作的群体,他们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同时他们也要与别的形形色色的人来往打交道,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为了生意上的需要,他们都有着很好的宽容、亲和与合作的精神。马帮守信。马帮特别看重信誉信用,真要有什么意外,哪怕自己吃亏贴进去,也要保证客户的利益。马帮之所以能够这样,一方面有赖于传统伦理道德,另一方面,这一道德基础又与茶马古道沿途边远山区纯朴的民风融为一体,使之得以维持。马帮向来有着一种特殊的责任感,因为前面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必须对马帮群体中的所有人,包括自己的生命负责,对那些珍贵的骡马和昂贵的货物负责,还包括着对远方家乡的亲人负责。这也正是马帮在茶马古道区域口碑甚好的原因。马帮极富反抗精神。经常面临着种种压迫盘剥,随时会与各种黑暗势力发生冲突,这铸就了马帮人威武不屈,见义勇为的气概。马帮爱国。马帮的利益跟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密切联系在一起。只有国家强盛了,经济繁荣了,只有人们生活富裕了,马帮也才有靠山,才有财源。

李耀庭也在用他的马帮经历诠释着马帮精神。记得那是七月流火的仲夏,李耀庭一行八人赶着十余匹骡马组成的马帮驮着珍贵药材、烟土、普洱砖茶等贵重货物由昭通经五尺道去叙府。半道上风云突变,电闪雷鸣,下起了滂沱大雨。此时已是下午,于是,李耀庭指挥马帮快速赶往他们经常住宿的悦来客栈。到店时,人困马乏,所幸货物遮盖严实安然无恙。浑身湿透的人们赶紧安顿马匹、号房换衣,一时间小小客栈人声鼎沸。马帮里有一个邵姓年轻人,二十五六岁,小伙子一米八五的个头,生得浓眉大眼、身材魁梧。他性格随和,见面熟,一些新鲜事玩笑话经常挂在嘴边,深得异性的青睐。他的风流韵事不少,多处留情,在赖不住寂寞的婆娘们眼中,他是那个年代的硬汉和那种肩膀靠得住的男人。悦来客栈的老板娘体态丰满性格风骚,三十多不到四十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一来二往,两人成了老相好。天上掉下个情哥哥,两人眉来眼去,挨挨擦擦,说不完的体己知心话。言多必失,隔墙有耳。在住店的客人中,有一人生得蟑头鼠脑,穿一袭黑衣,黑布缠头,他边就花生喝着小酒,边四处张望倾听观察。一夜无话,第二天马帮继续上路。到石门关附近,地势越发险要,路也越来越难走。时间临近傍晚,在一个险狭的隘口,突然冲出一股山匪,有二三十人,他们挥着钢刀,叫嚷着:人走,货马留下!李耀庭赶紧指挥众人两两相靠成战斗的姿势。劫匪依仗人多,蜂拥而来。但是,马帮多是军人出身,训练有素,短兵相接,马帮有两人受伤,匪徒则被伤了七八人。因为众寡悬殊,匪徒志在必得,驮马被抢走三匹。李耀庭的马帮有一用于自卫的必杀武器——土手雷,它像手榴弹,扔出后爆炸有一定的杀伤性。关键时刻出手,马帮最终得以解围。

到达叙府,货物交接,李耀庭损失的三匹驮马忽略不计,而三匹马上的货物,按照约定,照价作了赔偿。李耀庭还要算上货物因受损产生的利息,好在货主也通情达理,自愿免去了此项赔偿。

从农民、小贩、军人、赶马人系列的角色转换,李耀庭的青少年时代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磨难。“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风雨中,李耀庭稚嫩的身躯变得强健伟岸、人格变得健全、思想变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