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清西南首富李耀庭传
2211200000071

第71章 赞助革命 护国运动(三)

拆船舵支持护国军(李龢阳)

民国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遭到国人反对,引起多方势力讨伐。12月23日蔡锷致电袁世凯促其取消帝制,袁不回应。12月25日,蔡锷和唐继尧在云南宣布独立,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

云南宣布成立护国军政府和护国军,按照中华民国元年旧制恢复都督制,推唐继尧为都督。护国军编成三个军,第一军主力由蔡锷率领,罗佩金任参谋长,下设三梯团六个支队,出四川,得手后进取武汉;第二军为偏师,李烈钧率领,下设两梯团三个支队,出两广,相机进取湖南、江西,得手后与第一军在武汉会师;第三军由唐继尧率领,下设五梯团十一个支队,负责补给和警卫后方。

云南以边僻一隅来对抗袁世凯,在袁世凯看来,似不足虑。因为1913年二次革命,***和袁一交火,就迅告失败,所以袁在称帝前后,没有把云南看在眼中。况且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也非常悬殊,护国军总兵力两师一混成旅,共2.1万多人,入川部队仅有六七千人。袁世凯总兵力13个师,17个混成旅,总计38万多人,在四川前线的是4个师3万多人。护国战争从刚一开打,袁世凯就拿出了全狮搏兔的架势,仅仅为了对付四川战场的蔡锷万余人,就压上四万大军,其他各个方向更是大兵云集。按照老袁的盘算,要干净利落的将蔡锷等人消灭掉,打个样子给全国人民看看,

蔡锷带着他的主力部队匆匆忙忙向北,开进了四川境内。这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呢?《后辛亥时代的西南军阀》里有一段记载:“此路虽然声势浩大,但人马却少得可怜(李烈钧那路就更是说不得了,他手里的人马还是这路挑剩下的),对外号称是一路军,实际不过五千来人。更要命的是,该路所携弹药不敷一月之用,军饷亦不足两月……”。就是这不足两月的军饷,里面还充了大量的“滇土”,也就是鸦片。当时,鸦片的价值等同于大洋、“黄鱼”(黄金),比什么滇元好用多了,走到哪里都能消费。开赴前线,还没有经过多少像模像样的战斗,蔡锷的第一军就曾因为缺饷而发生过哗变。3月5日军事严重受挫,蔡锷致电其它将领:“刘部弹乏饷竭,战斗意志尤为腐窳,不堪用之战线,前夕八时,即由阵地抢先溃退,势如潮水,途经司令部,经弟吓以短枪,复反奔,闻其出东门后,仍鸟兽散……饷宜多方为谋,或希密商滇省,能否海外协款,酌筹若干,惠济本军。”(摘自《蔡锷为刘存厚等部饷弹两缺战斗意志不振应设法解决致李梓畅董干臣电》,载《护国运动》,第212页。)以前云南就是个吃中央救济粮的穷地方,从晚清到民国,每年要靠中央补助八十余万元。现在袁大总统翻脸断了奶,护国军的窘状可想而知。

护国战争的主要战场在川南。12月27日,护国军第一军先头部队刘云峰第一梯团首先出发,1916年1月21日攻克叙州(今四川宜宾市)。蔡锷亲率护国军第一军主力赵又新第二梯团、顾品珍第三梯团挥戈继进,直指川南重镇沪州。2月6日攻占沪州。2月中旬,护国军与袁军曹锟、张敬尧部激战于泸州、纳溪一线。3月17日,护国军重创袁军曹锟部主力张敬尧的第七师。

鉴于袁军曹锟部在四川与护国军的激战中伤亡惨重,袁世凯急调大部队补充曹锟部。1916年5月2日曹锟致电袁世凯的统帅办公处:“川江轮船大川、庆余相继损坏。现存利骏、瑞余船身太小,不能得力,机器也不可靠。转瞬川江水涨,若无得力轮船运输必致全绝。查川江轮船公司尚有蜀通、蜀亨两轮,现在上海,早经修竣。该两船船身较大,机器也佳,在川江运输可资得力。顷卫电商杨护军使设法派员将两轮押赴宜昌以资军用。曹锟叩,冬印。”其时,李龢阳正在上海主持川江轮船公司事务。杨庶堪获得曹锟致电北洋政府统帅办公处请上海护军使杨善德,委押蜀通、蜀亨两轮作为运兵之用的情报后,他赶到静安寺路李龢阳家商议。李龢阳听此消息十分着急,他急问杨庶堪该如何对付。杨庶堪说:“我想是乘杨善德还未找你要蜀通、蜀亨两轮前,先作好准备,无论如何不能将船给袁世凯运兵到四川打护国军。”李龢阳当机立断地说:“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有主意了,我马上到船厂,秘密叫工人将船的舵卸下,他来找我要船,我就好推说船坏了不能航行!”杨庶堪说:“你两条船搁在船厂,不能航行,川江轮船公司的经济损失就太大了!”李龢阳说:“沧白兄,事已至此就顾不得许多了!”李龢阳连夜赶到船厂,先找船主商议,提出船停在上海的经济损失由李龢阳承担,目的是不让蜀通、蜀亨两轮为袁世凯运兵。船主同意后,李龢阳又重金犒赏工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工头当夜组织工人将蜀通、蜀亨轮的船舵卸了下来。报称:“船已坏,要经过大修才能航行。”第二天,杨善德派人请李龢阳到公署议事。杨善德接见李龢阳时,他的态度分外谦恭,提出要李龢阳帮助袁大总统剿灭川滇叛军,要借重川江航运公司的两轮为政府效力,声言这也是在保护李龢阳在重庆的家和产业。李龢阳十分谦和地说:“政府要用公司的船是政府看得起我,请杨护军使下令起锚就是!”杨善德一听十分高兴,深谢李龢阳痛快允诺。杨善德送走李龢阳后,派人通知船厂令蜀通、蜀亨轮两天内准备开航。船厂答复说:“船舵已坏,要有四个月时间才能修复!”船不能用,袁世凯、曹锟向四川运兵计划落空。假戏真做,李龢阳对杨善德叫苦说:“工人如此怠工,又拖延修复两轮日期,我的船搁在厂里要损失数十万元!”以博取杨的同情,将真相掩盖过去。

注:唐继尧(1883-1927年),又名荣昌,字蓂赓,汉族,云南会泽人。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1883年8月14日出生。就读东京振武学校,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唐继尧在镇压二次革命时,攻打四川熊克武率领的军队。在护国战争中,与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护国军政府成立,任军务院抚军长。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唐在云南执政期中,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做了若干利民兴滇的事,为云南的近代化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927年失去云南政权,同年5月23日病死于昆明,终年四十四岁。1935年,国民政府感念唐护国之功,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唐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

注:杨善德(1873年-1919年),字树棠,安徽省怀宁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1902年任北洋常备军右翼第十营管带,1904年晋第二镇部队第五标统带,1906年任北洋第四镇第七协统领。1912年被袁世凯任为陆军第四师师长。次年任江苏省松江镇守使。1915年署上海镇守使,旋改松沪护军使兼江苏军务帮办。

注:张敬尧(1881——1933年),北洋皖系军阀。字勋臣。安徽霍邱县人。“二次革命”时,他率部从湖北进攻江西,擢升旅长兼南昌卫戍区司令。护国战争开始后,张敬尧被任命为第二路军司令进攻四川,晋升陆军上将。他先后在吴佩孚、张宗昌、张作霖部下任司令、军长等职。1932年与板垣勾结,参加伪满州国政府,拟任伪平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密谋在天津进行暴动,策应关东军进占平津。1933年5月7日,戴笠派蓝衣社锄奸,在北平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将其刺杀。

图一.唐继尧肖像

图二.护国军部分将领合影,左起:李日垓、罗佩金、蔡锷、殷承环、李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