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22127400000024

第24章 社会,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7)

面对这样的情形,家长、老师和社会相关机构应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并且一定要系统化地讲清某些行为的严重性、反社会性、非道德性,其中包括黑客行为,正确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法制观,增强道德与法制意识,能够在慢慢的实践中分辨哪些行为是合道德、合法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违法的,与此同时要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坚决的与各种不道德行为,网络犯罪做斗争。

网吧,别把自己当成孩子的“避难所”

由于迷恋网络的程度日益加深,青少年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在逃学或离家的那些日子里,他们大多投奔至“避难所”——网吧里,以纵情游戏度日,或凭自身掌握的一些小本领谋生。小日子过得倒还滋润,但毕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至于原因,孩子本身自然逃不掉责任,但网吧或游戏厅等场所的非法容留也给孩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为孩子走下坡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4年11月中旬,初三期中考试结束后,小楠拿到成绩单,各科成绩都在60~80分之间,总体来说还算可以。小楠对读书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对电脑则十分热爱,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在家上网时,他常常废寝忘食。他让爸爸为给申请一份属于自己的网站。11月17日,小楠同学的个人网页建立了。短短3天时间,他向许多网友发出电子邮件,同时收到了各地回寄的电子邮件。看到所取得的这一小步成功,他甭提有多高兴了。

他想到外省市的网友家去玩,尤其是广东那边,他觉得那边一定非常刺激。于是,11月21日,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他带上20块钱骑着自行车出发了。他出去11天,整天在外面过着流浪的生活。发现小楠神秘失踪后,老师连忙去找所有和他来往的同学了解情况,父母还向警方报了案。最后,在家长、师生和公安部门的协助下,于莘庄的一个网吧找到了小楠。

在11天的流浪生活中,小楠经历了许多坎坷与挫折。他身上只有20元,而且自行车在莘庄网吧门口被盗。当他身无分文时,无家可归时,有一位自称是“大哥”的黑社会小头目假装来帮他,但要求他去厂子里偷东西。“大哥”说给他一点活儿干,小楠还算有点心眼儿,壮着胆子拒绝了。他连上厕所的钱都没有,就两三天大便一次,甚至还乞讨别人给一个馒头充饥。后来,小楠决定用自己掌握的电脑技术谋条生路,就选择帮助小学生上网,果然挣了一点小钱。除此之外,还帮网吧老板打扫卫生,后来又当上了网络管理员(简称“网管”)。

实际上,小楠出身于富裕的家庭,父母是“文革”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学生,在20多年中分别担任要职,有私人小汽车。小楠在家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父母经常不在家,他觉得太没意思。于是就到网上交朋友,聊一些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最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无法抗拒的诱惑,学习成绩一天不如一天。11月21日,父亲对孩子学习成绩不满意,说他没用,连自己的自行车也擦不干净,小楠一气之下小就离家出走了。

小楠对网吧情有独钟,在网上,他可以疯狂地打游戏,尽情地聊天,无拘无束,十分自在。小楠除了在家上网之外,每周的双休日有两个半天在网吧度过。网吧的诱惑力远远超过了学校的吸引力。

小楠说,他在网吧遇到的那些“战友”,都是初中学生,每周都要来两三次,一玩上至少是5个小时,逃学早已是家常便饭。

经过对小楠案例的分析,我们不得不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网络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手段,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场所。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许多非法网吧却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昧着良心挣学生的黑心钱,更严重的是残害了一颗正在成长着的幼小的心灵。另外,网吧的管理也该好好整顿一下,我们不能让这些乌烟瘴气的地方来毁灭我们的下一代。文化部有关通知有规定:

1.严禁未成年人在法定节假日8:00~20:00时以外的时间进入网吧;

2.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

3.网吧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上网;

4.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

5.违规让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由文化行政部门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场所法定代表人和主管人员3年内不得从事“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经营活动。

根据以上规定,小楠案例中的这家网吧对小楠离家出走的行为也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社会也要加强对网吧的整顿。

案例一:迷网少年猝死网吧

这里要讲一个17岁少年与网吧的故事,这名少年爱好写诗,在一个厚厚的本子里,他写满了诗歌和散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自己的向往与追求。下面这篇《风筝》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品。

我漂浮在空中

穿梭在云层之间

想捕捉一片属于我的云彩

轻轻靠近

却只有满身露水

让我更难飞行

在风的国度里

没有一寸晴空可以让我驻足

我以为放开了线可以更加自由

在漂泊的日子里

我才悟透

你的心

是因为这根线

才与我贴近

在诗中,少年幻想着自己能成为一枚自由的风筝,带着青春、带着才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但是就在少年17岁的那一年,风筝断了线。

少年名叫吴锋,生活过的这座小城有一个吉祥的名字——安康,与古城西安相隔秦岭。吴锋离开这座城市已经快两年了,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的人还记得他,只有他的双亲,至今不能从痛失爱子的悲痛中走出来。

吴锋的父母亲一直认为是网吧里的网络游戏夺走了儿子的生命。吴锋迷上网络游戏是从读高中开始的,2002年他成了一个名叫“绿岛网吧”的常客,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网”这个字开始出现在他的日记中。校园里曾经流行一种谬论:高中毕业之前没有谈过恋爱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据说这句还有另外一种版本:上网不上黄色网站的网民不是好网民。我虽然不是一个好网民,却是一个合格的网民。

2002年9月14日晚上9点,吴锋对母亲说晚上住在同学家,母亲叮嘱说:不许去网吧。吴锋翻出自己的口袋,对母亲说:我没带钱,不会去的。

但孩子还是去了,大约在11点钟。

那个闯关游戏让吴锋异常兴奋,不知不觉他在网上鏖战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6点,吴锋想离开网吧,站起来突然眼前一晕,一头栽在了地上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

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认定:死者无暴力伤害、无电击、无疾病,“长时间上网加之无充足的食物能量补给引起的极度疲劳是造成吴锋死亡的诱因之一”。

2002年11约23日,吴锋离开人世整整70天。极度悲伤的父母为了给吴锋讨回一点公道,一纸诉状将“绿岛网吧”告上法庭。

法庭最后判定,“绿岛网吧”赔偿吴锋父母丧葬费、误工费、精神赔偿费共计36884元。宣判后,吴锋的母亲被亲人背出了法庭。

吴锋离开人世已经一年半了。育才路上的“绿岛网吧”早已查封,现在是一家面馆,这条狭窄的街上人们的生活依然如故,每当夜幕降临,分布在这座城市各个角落的网吧又开始热闹起来。

吴锋的离去,让人感到心痛和惋惜,同时也对网吧充满了憎恨。在此,我们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对违章经营的黑吧进一步实行严厉的打击,避免青少年网络事件的再次发生。

案例二:迷恋网络引发的悲剧

上网已成了现代生活的时尚,网吧更是随处可见,考虑到网吧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国家明确规定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但是在重庆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未成年人因迷恋网吧而引发的悲剧。

2005年3月的一天,重庆铁路公安处重庆北火车站派出所指导员刘喜仁接到团结村(火车站名)的报警电话,在襄渝线806公里加143米处撞死了两个学生,刘喜仁随即组织民警赶往出事现场,对现场进行了勘察。来到现场后,发现两具未成年人的尸体已经挺得僵直了。

被火车撞死的两个孩子,一个叫王东,另一个叫熊海,都只有十三四岁岁,都是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中学初一五班的学生。当时火车以每小时110公里的速度疾驰而来,两个孩子在铁道上还睡得正香,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他们的同学罗某,当时他被火车巨大的声响惊醒,在千钧一发时翻出了铁轨,这才幸免于难。

事后,罗某回忆说, 他是在事发前一天,也就是3月30号的早上,在镇上的“阿平网吧”找到王东和熊海的,那时他们已经玩了一夜。三个人碰上后,决定一起旷课,到附近的歇马镇继续上网玩游戏。之所以要换地方,是担心被父母发现,歇马镇离家远一些,属于另一个市区。半个多小时后,三人乘车来到歇马镇,在一家叫做“来上”的网吧,从早上八点半钟一直玩到下午两点多钟,连中饭都没吃。后来三人商量过后,决定先弄点东西吃,然后接着上网玩游戏。

然而,手头花得一分没剩,他们只好走路回龙坝镇,走了两个多钟头,才到达目的地。他们在一个同学家里随便吃了点东西,又弄到几十元钱,决定再找个网吧玩个通宵,这就是孩子们最后去的网吧。它设在一个居民楼上,门口任何标志都没有,一般人很难知道它的存在。

但王东是常客,就带着两个朋友进去了。王东和熊海继续玩他们的“传奇”游戏,在游戏中,两人手执利器,见人就砍,见人就杀,异常尽兴;罗某虽然不玩游戏,但也深深陷入了网络聊天的泥潭里,和那些同龄异性的小姑娘聊得异常火热。

孩子们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一直玩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多,此时已经是3月31号,王东、熊海又将近48小时没合过眼,而罗某也有近24小时没睡过觉。实在支持不住了,三个孩子这才决定“撤退”。三个又困又饿的孩子想去熊海家吃饭、睡觉,为了抄近道,就选择走铁路。然而,这条铁路对极度疲乏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长了,走了没多久,就纷纷坐在铁轨上进入了梦乡。

罗某说,他们当时脑子里一片混乱,完全忘记了列车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危险。至于睡了多长时间,他根本不清楚。他中间醒了两次,第一次醒来时喊王东,王东说再睡一会儿。第二次醒来的时候,火车就来了。这条襄渝铁路往来列车很频繁,平均每10几分钟就有一趟。睡梦中的孩子们不知道,死神正向他们一步步逼近。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事发后,重庆市沙坪坝区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对孩子去过的网吧进行了调查,按照国家规定,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而且一夜时间限于8点到24点,显然,接纳孩子的三家网吧没有一家遵守这样的规定。孩子去的第一家网吧——阿平网吧,虽然办理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但据调查,他在经营中一直存在超时营业和接纳未成年人的违规行为。而孩子去的第三家网吧,则根本没办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完全是一个黑网吧。

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市场科科长倪晓红说,这个网吧就是孩子们玩了一个通宵的地方,从表面上看,网吧根本没有任何标记。当她们来到网吧的时候,发现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而且里面一台电脑。后来查明,该网吧一共有五台电脑,当时其它四台被管理人员转移到了另外的地方。

最终,沙坪坝区有关部门对两家网吧进行了查处,依法吊销了阿平网吧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并将根据程序吊销其营业执照;立即关闭了第三家黑网吧,没收非法所得,收缴全部违规经营的器材。根据有关规定,对黑网吧老板欧阵处以三万元罚款,并终身不得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