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之皇赵
2220500000016

第16章 稷下学宫 (上)

稷下学宫在当时是位于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的,是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所官府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兴盛时期,容纳了诸子百家中几乎各个学派,其中最主要的有道家、儒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轻重等诸多学派,汇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是当时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典型与中心所在。而稷下学宫曾在乐毅攻破临淄后分崩离析,之后齐襄王田法章又重新开设了稷下学宫,但其影响已是大不如前。而在历史上,在齐王建即位后,并未进一步发展稷下学宫,而且稷下学宫也随着齐国的灭亡而消失了。

这一日,赵恒带着闳玉与山门准备前往稷下学宫。虽然之前三人已经知道了路径,但他们为了防止有心人的怀疑,也还是边走边问。很快,三人便看到了巍峨的稷下学宫屹立在那儿,大门敞开着,仿若是在迎接天下莘莘学子。

此时,赵恒三人来到了稷下学宫门前,见有不少学者正在辩论,也不打扰,只静静地坐在最后。虽然,赵恒并没有参与其中,但其讨论的激烈程度还是深深的震撼住了赵恒。稷下学宫的学子们各抒己见,常常因此而争得面红耳赤。而此时稷下学宫的祭酒是荀子(荀况),从后世看来,在荀子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时候,便是稷下学宫最后的鼎盛了。在这之后,齐国君臣便不再重视这里,直到齐国灭亡,稷下学宫也随之消逝了。

片刻,赵恒便从其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就是不少学者根本就是,无论别人说的对与不对,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去改变。当然也有不少人在意识到自己的误区之后,便会积极改正。按理,这种讨论重要性不在与谁能力压谁,而在于相互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很显然,稷下学宫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

很快,辩论会便走到了最后,也在这最后,荀子做了总结,之后又公布了下一场辩论的时间——半月之后,同时还宣布了他准备离开的决定。也即是说,下一场辩论之后,荀子就会离开这座稷下学宫。

这个时候,距离荀子离开,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很快,大儒荀子要走的消息很快传遍临淄,并迅速向齐国各地蔓延。这一消息引起了无数学子的恐慌,临淄周围的学子也都快马加鞭的赶来。当然包括田单在内的齐国朝臣,俱都去挽留过他,却没有任何关于他留下的消息传出。

一时间,无数学子都积极赶向临淄。但毕竟只有数日时间,大部分学子都未能赶到,但就算是普通临淄人也很容易看出,临淄在最近几天多了好些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一身书生打扮。显然他们这些人都是想要瞻仰荀子的名气而来。

赵恒深知荀子的才华与教育能力,历史上大大有名的秦国丞相李斯与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俱是他的学生。故而,赵恒若想强大自身实力,就不能轻易让荀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赵恒虽为赵国公子,却也是赵国质子,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打动荀子,但他想试试。有些事情只有做了才有可能,不做,永远都不可能。

也渐渐深了,又年轻男子正在快速前行,方向便是临淄。很显然,这年轻男子便是风尘仆仆的赶来向荀子学习的。

天亮之后,辩论会便会开始。

很快,天已经有些灰蒙蒙了,虽然天还未亮,但稷下学宫就已经人满为患,来的稍晚之人甚至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其实很多学子来此并非是参加辩论的,他们的目的在于见识一下这次盛会,顺便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赵恒来的并不是很早,就在旁边的人群中。赵恒并不打算从一开始就参与辩论,打算学楚庄王,从中途加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而且,此次辩论会由于时间紧促,并没能吸引太多的名士前来前来参会,这次来到稷下学宫的大部分是齐国本地或者在齐国游学的学者。虽然如此,齐国丞相田单、纵横家鲁仲连、计然学蔡泽等人来到了会场,荀子早使人置好了席位,并将众人请到台上高坐。

突然,田单细细打量着会场旁边的众人,片刻,看见赵恒站在人群,眉头微皱,心道,你小子到挺聪明的啊,还学会隐藏了!呵呵,可惜你碰到了我。既然你不想惹人注意,那本相就非要把你揪出来不可,遂笑道:“长安君,既然来了,何不现身与大家见上一面?躲在人群里,好没意思?”

赵恒顿时摸了摸鼻子,苦笑不已,千算万算,他都没算到田单会来。随即从人群中走出,道:“田丞相,话不能这么说吧!本君只是想体验一下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什么不同。或许待在人群里,会看到很多本君原本看不到的东西。这样岂不妙哉?只可惜,气氛被你破坏了!”说罢,看着田单,翻了个白眼,径直走向前台,跪坐在荀子刚刚让人准备好的席位。

时辰一到,荀子本人开创了一个新方法,走到台前,指着左前方一块大布遮着的地方,道:“今天的议题就在那块布后面,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

“来两个人,把那块布取下来!”很快,从后方上前两人将布取了下来。

当取下布的那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布后面的木板上书写着一行大字:合纵连横,孰强孰弱?六国合纵因何总以失败告终?

荀子看着众人满脸的惊讶,微微一笑道:“从议题上看,这个议题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首先我们先论述‘连横与合纵’二策,究竟谁更胜一筹?”

下方众多学子即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以为合纵胜过连横;也有人以为连横胜过合纵;也有认为两者不存在孰强孰弱,只是因为行使的人不同,才会有不同的结果等诸多不同的观点。

田单、鲁仲连、蔡泽等人对于下方学子的观点不时的点头,忍不住赞叹两句,也有某些观点,听得他们直摇头。而且很多人观点虽有,也很不错,但只限于空谈,田单与赵恒都是忍不住的摇头。其中,鲁仲连对那个其中一个学子的观点大加赞赏,甚至都忍不住想要收其为徒。

转眼间,又过了一个时辰,荀子看时间差不多了,就请鲁仲连等人对这些观点做出点评。因为鲁仲连本身就是纵横家故而将他放到了最后。

蔡泽当先开口道:“合纵连横两策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天下生产力不均衡,生产力需要进步,也就意味着生产力需要扩张,从而引起合纵抵抗,继而连横策出,与合众针锋相对。我以为就计然来说,连横更容易发展新兴生产力,而合纵趋于保守,力量强大,但最后的结局必然是新生打破保守。但前期,合纵连横关键在于使用之人的能力。”

田单示意赵恒先说,见赵恒摇头,遂道:“合纵连横并不存在孰强孰弱,但却与很多的实际情况相挂钩。任何一种情况的变动都有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赵恒道:“我本年幼,若说出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现今天下,七国并存,相互间征伐不断,可为战国七雄。而此时,秦国国力强大,山东六国无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与之抗衡,即使强如赵国也是有近日质子出兵之事。故而山东六国若想生存下去,甚至灭秦,必行合纵之策予以伐秦,然秦有函谷关、武关之固,凭此固守,足以抵挡六国合纵大军。合纵大军久攻而无利,迟早分崩离析!”

鲁仲连等人心中一阵惊讶,他们没想到赵恒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默默点头,赵恒说的也确实在理。荀子惊讶的看了一眼赵恒,第一次产生收徒的想法,但随即摇摇头,他是尊贵的赵国公子,又岂会看得上我!唉……,可怜一良才美质就要泯然众人了,当真可惜!

赵恒若是知道荀子刚刚收徒的想法,估计能高兴死,他正愁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留住荀子呢。可惜,赵恒并不知道。

“而秦国欲伐山东六国,当以连横之策破除六国合纵。合纵需六国同步,而连横只需秦国与一国结盟即可。故相对而言,连横明显比合纵容易施行,并产生效果。而且,若连横,容易得到实际效益,因为一旦与秦国结盟,就不必担心与秦国发生战争,而其他几国抗秦还来不及,又怎么会顾及到连横之国。”

“故而,以我之见,连横合纵并不存在孰强孰弱,只是连横之策比合众之策更容易施行罢了。”

赵恒话音已毕,全场却仍无一丝声音。荀子也再度高看了一眼赵恒。

而顷刻间,田单反应过来,赞道,“说得好,长安君果然不愧为长安君,只是如何才能行好合纵之策?”

“只需四字,存乎一心!”赵恒沉吟片刻,郑重其事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