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各大城市都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就连海外华侨也发起了反日救国运动。反日运动和抵制日货的爱国行动规模越来越大,甚至袁世凯的死对头国民党中也有人呼吁暂时停止反袁活动,让袁可以专心对付日本,黄兴、李烈钧、柏文蔚等联衔发表通电,表示在袁和日本交涉期间不予于扰。而欧事研究会的林虎、熊克武、李根源等亦发表通电,附和黄等主张,电云:“吾人第一主见乃先国家而后政治,先政治而后党派,国苟不存,政于何有?政苟有成,何分于党。故吾人之对政府有恶于其人而有不足于其政,虽欲大革其政而不敢有违于国也”。
日方对抵制日货极为不满,向中国提出抗议,袁政府多次通令禁止抵制日货,控制范围,约束行动。
日本公使日置益听到外长孙宝琦辞职,非常气愤,立刻来向袁世凯抗议,日置益说:“敝国刚递要求书,中国便换外长,分明是毫无诚意,日本政府深为遗憾”。袁世凯不紧不慢地回答:“贵公使的看法适得其反,中国换外长,正是表示诚意。何况新任外交总长做事素有耐心,必能一心一意和贵国谈判,如不相信,请你去问问别国公使吧”。日使就去问英国公使朱尔典,朱尔典回答说陆很好。将信将疑的日置益只得电告东京,说中国换外长,实在是好意的表示。
陆征祥接任外交总长后的第二天,就接见日置益,两人进行了一次谈话。
日置益说:“久闻总长大名,知道总长是一位着名的外交家,这次能和总长谈判中日问题,深感荣幸”。
陆征祥说:“本人当尽力而为。请问贵公使愿意何时开始举行讨论,我们现在就订下日期好不好?”
日:“我想着总长定日期好了”。
陆:“贵使既奉政府命令,当然以早开谈判为佳,那么明天就开好了”。
日:“可不可以容许我提出一点意见?”
陆:“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日:“本人希望谈判每天开会,星期日也要开,以赶快解决为原则”。
陆:“每天开会是可以的,不过星期天要开,外交习惯上没有这个成例,似可不必。还有一层,虽然每天开会,不过我身为外交总长,不能把其他正式约会通通取消,因此每天上午必需腾出时间,接见宾客,所以会议只能在每天下午举行”。
日:“可以”。
陆:“那么规定每天午后5点钟开会好了”。
日:“5点太晚了,最好下午两点开始,夜间也必须继续开下去”。
陆:“两点钟开不成问题,不过夜间继续开会,我身体太坏;拖一个星期,我必须辞职了”。
日:“我们确定何时开会呢?”
陆答道:“决定2月2日下午3时举行会谈如何?”
日置益:“好吧,就决定这个日期好了。今天和总长的会晤。非常荣幸,希望由这个好的开始,我们可以有好的结果”。
陆答:“我一切当尽力为之”。
谈话中,日置益十分霸道,一个公使对驻在国的外长,竟然以蛮横的态度安排会谈时间,而陆征祥绵里藏针,巧妙地延缓日方速战速决的企图。
正式谈判是在举国声讨的浪潮中开始的,因此,第一次谈判是在十分秘密的情况下偷偷摸摸进行的。
一月下旬,双方的第一次会谈在外交部大楼进行。
中方出席的是外交总长陆征祥和次长曹汝霖等。
日本出席的是公使日置益和参赞小幡酉吉等。
会谈先由日置益致辞,他假惺惺地说:“敝国政府向贵国政府提出解决两国纠纷的文件,其用意是敦睦中日两国的亲善关系”。
接着由陆征祥致辞:“贵公使所说的我能了解,对于贵国是否因欧战,或因国内总选而向敝国提出这个文件,在本总长看来,颇为感触,亲善二字是本总长素来所主张的外交原则,也是所努力的目标,本总长在欧洲20多年,盱衡时局,认为在亚洲的中日两国必须携手成为兄弟之邦,中国今日许多事务都应向日本学习,因此和日本亲善,在中国政府和国民来说,都是最希望的。不过亲善要公正和公平,处处可讲亲善,却不必在此时提出条件才得谓之亲善。何况我们面前的这份条件中有悬案、有新案。请想想,悬而未解的事件,以贵我两国地理之邻近,过从的密切,随时随地都可以商讨,当贵国伊集公使驻华时代,所有长崎至上海之海底电线问题,及南满铁路通过敝国国境三分减一纳税问题,本总长当时悉本亲善之意,与之解决。而本人前在国务总理任内,曾聘请贵国有贺博士为顾问,交通部亦聘请平井博士为顾问。若细如研究,在贵国政府实无不可以达到目的,在中国政府亦从未过于拒绝,随时均可以商办,初非待提出许多条件,始得达到贵公使所说的亲善之目的”。
中日双方的谈判策略正好相反,日本打算速战速决,希望结束谈判,怕消息泄露出去引起列强的干预;中国则是采用缓兵之计,希望拖延时间,寻求国际间的帮助,以期有所转机。
因此,中国方面按照袁世凯定下的方案,主张就日方五号条款逐条讨论,陆征祥并提出第一号第一条修正案,坚持要加以讨论,可是日置益却坚持中国政府对日方全部要求先表示一个原则意见。
陆:“关于第一条的讨论,贵公使如果同意,再逐次讨论下条;否则一条未了,又提一条,或因次条意见不合牵及前条,反于进行有碍”。
日:“本人主张按号按条先询贵国意见,然后再逐条讨论”。
陆:“这一层要请贵公使原谅,本总长于1月28日到任,29日拜外交团,30日始行视事,时间如此匆迫,对于贵国条款内容还未详加研究,最好再缓一个星期,待我全部研究后,再行奉告,可否延至下星期二再开会?”
日:“此件之内容贵总长早已研究过,本人奉政府训令,须每日开会,惟贵总长到任未久,亦是实在情形,仍盼阁下从速研究,俾能加速进行”。
日:“今天下午3点钟起到6点钟止,耗去了整整3个小时,毫未谈出什么结果,本案何时可了,殊难悬揣。贵总长倘要对文书内容详细加以研究,可否在迅速研究后,决定每日开会。至于开会时间,则由贵总长自定好了”。
陆:“每日开会是可以的,但外交部每逢星期三是接见外宾期,本人难以分身;何况本人体力很弱,事实上难以照办”。
第一次会议就此结束。陆征祥按照袁世凯的指示,以各种借口挫败日置益想加速谈判的计划。
在进行的过程中,日本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还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对付中国,像收买各国记者,散布中德友好、中国即将加入同盟国等等假消息,离间中国和协约国的关系;收买奸细,利用外交人员的身份窃取中国情报,进行各项间谍活动。
中国的对策是缓兵之计,延宕谈判时间,争取美国、英国的帮助。
从2月2日至4月17日,中日两国共开会议25次。2月9日中国提修正案,对第一、第二、第三号进行修正,第五号碍难商议,日方则强迫中国全部接受,不放松半步。
当会谈陷入僵局的时候,袁世凯又使出离间计。据曹汝霖所写的《我与二十一条》记载:
“余以会议僵持已久,终须设法打开,遂向总统建议,请密遣公府顾问有贺长雄博士,回国向日本元老疏通。总统问:“此着有效否?”余答,有贺博士在日本不但学者地位很高,他在明治初年设元老院时即是元老院的干事,与陆奥宗光(甲午中日之战后与李鸿章在马关议和时的日本外相)同事,故于元老方面,颇有渊源。日本政府对于元老很为尊重,元老都是持重有远见之人,若告以第5项条件不但于两国不利,且易引起人民仇日之心。我曾与有贺谈过此次交涉情形,他亦很以为然。请总统召见有贺,假以词色,恳切相托,他必肯效力。总统遂特召有贺进府,告以此次日本提出的觉书,由外交部总、次长尽最大之努力,以副日本之愿望。今日置公使又要求商议日本希望条件之第5项,实在令我为难,请回国向元老详细说明,请其谅解,顾全两国之友谊。君必能谅解我意,及政府为难情形,务请善为详辞。有贺果然自告奋,愿回国尽力向元老报告,力说利害。
时日本元老以松方正义侯最关心中国情形,有贺向松方侯陈说此次中国政府已尽力商结日本觉书之各条,日置公使又要商议希望条件之第5项,未免逼人太甚,难怪中国政府为难不肯商议。松方侯听到第5项,似未知道,又听有贺报告第5项内容,面现诧异之色,随即召加藤外相,诘问他觉书中有第5项,何以没有报告?加藤说,这是希望条件。松方即说,既然只是希望条件,对方不愿开议,即不应强逼开议,设若交涉决裂,你将何以处置?加藤答,不惜使用武力,不出3个月中国可完全征服。松方笑说,莫要把中国看得太轻,若用武力,恐3年未必成功,遑说3月,应速自行善处(日本对善处之话,意颇严重)。加藤知是有贺进言,遂令监视有贺,不许行动,幸有贺已完全报告矣”。
离间计果然收效,由于日本国内的元老出面责难,日本方面最终主动撤回觉书中最严重的第5项条款。
在谈判桌上与日方周旋的同时,袁政府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陆军总长段祺瑞主张坚决拒绝“二十一条”,段祺瑞已经做好了日本开战的准备。他暗地里进行秘密动员全面备战,在签订条约前的一个月里,每天晚上彻夜不停地运输军事物资。
中方于5月1日提出了一项最后修正案,静待日方答复。
5月7日下午3时,日本突然向袁政府提出了最后通牒,限定中国政府于5月9日午后6时前,对日本所提的修正案,作满意的答复,这个着名的最后通牒最后部分全文如下:
“帝国政府因鉴于中国政府如此之态度,虽深惜几再无继续协商之余地,然终眷眷于维持极东和平之局面,务冀圆满结束此交涉,以避时局之纠纷。于忍无可忍之中,更酌量邻邦政府之情意,将帝国政府前次提出之修正案中之第五号各项,除关于福建省互换公文一事业经两国政府代表协定外,其他5项可承认与此次交涉脱离,日后另行协商。因此中国政府亦应谅帝国政府之谊,将其他各项,即第一号、第二号、第三号、第四号之各项,及至第5项关于福建省公文互换文件,照4月26日提出之修正案所记载者,不加以任何之更改,速行应诺。帝国政府兹再重行劝告,期望中国政府至5月9日午后6时为止,为满足之答复,如到期不受到满足之答复,则帝国政府将执认为必要之手段,合并声明……”
中国外交部接到日本最后通牒后,立即报告袁,袁于下午5时召集各政界领袖会议,除陆军总长段祺瑞外,其余均主张和平。8日上午10时袁世凯在总统府召开紧急会议,下午1时又继续开会,召集副总统黎元洪、国务卿徐世昌、政府的总长、各院院长、参政院议长等政府要员开全体大会讨论是否接受日本的最后通牒。
但是谈判的关键人物外交总长陆征祥却迟迟未到,用电话催了好几次,陆征祥说正在和英国公使朱尔典会晤,一直等了半个小时,陆征祥才赶到,陆征祥一到会场就报告了和朱尔典特别会晤的经过:
朱尔典说:“今日大会,关系重大,我因为关心,特地在会前来见。日本因各国忙于欧战,无暇东顾,提出最后通牒,意在挑衅,看起来并非恫吓,袁总统明白内外情势,不至中他诡计。听说陆军总长段祺瑞主张强硬对待,我知他已秘密动员,晚间运输彻夜不停,已3星期,这明明是在备战,假如战端一开,后果不堪设想。我和袁总统是30年的老朋友,不愿见他遭此惨运。从目前局势来看只能暂时忍辱,只要力图自强,埋头苦干,10年之后,中国就可和日本一决高下。今天的会议,重在外交,贵总长应负起责任力争,不能让段祺瑞总长的轻率之行动占上风。我这次与贵总长会晤,可不比寻常会晤,贵总长若不与我以确实答复,我不告辞”。朱尔典说完声泪俱下。陆征祥回答说今天的会议,由总统亲自主持,一定能慎重从事。朱尔典又重申前言,相持很久。陆征祥见他坚定诚恳,于是就答应他说:“我必以贵使之忠告,报告总统与大会,若不照贵使之忠告,我一定提出辞职力争”。听到陆征祥的这番话,朱尔典才告辞而去。
袁世凯听了陆征祥的报告,于是郑重发言,他说朱尔典的这番话也是为中国的前途着想。日本这次提出的觉书,附了第五项各条,真是亡国的条约。外交部历时4个月,会谈30余次,尽了最大的努力,避重就轻,二十一条中议决者不满十条,当场就坚决拒绝开议第5项。外交部恪守自己的指示,坚拒到底,已能尽其责任,使日本最后通牒中,已将第5项自行撤回,挽救不少。只是最后通牒之答复,除了“是”或“否”别无他途,自己受国民的重托,度德量力,不敢冒昧从事,愿听诸君之意见。
段祺瑞当即表示反对:说这样迁就,怎么能立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袁世凯回答说:“段总长说的当然是正理,但是也应当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假如第5项不撤回,他也和段祺瑞持同样的立场。现在第5项既已撤回,议决的各项条约,虽有损国家利益,还不算是亡国条件;只是希望大家记住这次承认是屈于最后通牒,应当记住这个奇耻大辱,从此各尽各职,力图自强。日后也许可以奋发图强,像朱尔典所说的。如果时过境迁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不思振作,那么已经亡国的朝鲜就是前车之鉴,我固然责无旁贷,诸君也有责任。”
段祺瑞依然表示反对,认为民国刚刚建立,即承认此案,倘列强效仿,如何应付?袁世凯又将局势分析说明。说他自己也不愿意屈辱承认。但是比较两国的实力,不得不委曲求全,段祺瑞于是不再言语,会议宣告结束。
也许人们会认为袁世凯和段祺瑞在会议上的争议是表演给外人看,以此推卸责任,但是当时段祺瑞任陆军总长日久,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袁、段早已失和,所以他们的争论应是真实的。
日置益得到中国正式复文后,便电奏日本天皇,报告兵不血刃而在外交上获到辉煌的胜利,向天皇祝贺。
5月10日,日置益公使来中国外交部,代表日本政府申明答谢。11日,日使馆照会中国外交部,送来公文4件,(一)日本政府所交之条款;(二)会议后中国回答原案;(三)第二次之修正案;(四)中国第二次回答原案。同时约定14日在迎宾馆正式会晤。
5月25日,袁政府与日本正式签订了这个条约后,袁世凯通电各省文武长官说:
“日本既有让步,无损中国主权,故决定由外交部即日答复。此案已结,中外敦睦,希饬属晓谕通知”。
同时袁亲写了两道密谕,告诫各省文武长官,不要忘记5月9日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袁又授意丁佛言撰写《中日交涉失败史》一书,印子5万册,秘密寄存山东模范监狱中,他咬着牙说:“这一次我们吃了一个大亏,将来有一天我们翻了身,这部书就可以公开发行了”。
袁并有密谕给各省的文武长官,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