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口才沟通术
22210300000012

第12章 批评之术(1)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

如何用好批评,以提醒你的上司或者老板,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批评是一把双刃利剑,既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当你迫不得已要拿起这把剑去救你的上司时,你恰好跟一般人那样,用到了这把双刃剑的“杀人”一面,你最后极有可能获得的结果是,加薪无望、升职无望。不过,要是你能巧妙地提出批评,用到了剑的“救人”一面,会使大家心里都皆大欢喜,你的升职还会远吗?

那么,如何做到委婉地“批评”到了上司,用“批评”这副良药让拥有权威的上司不感到苦口,还美滋滋地接受了呢?这就要用好批评这把双刃剑。

委婉批评的技巧

批评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懂得如何去批评,更能提高下属员工们的绩效。当然,这里所说的批评,是一种委婉的批评,让别人听了之后,很乐意地接受,并在行动中改正错误。

COPLA在管理心理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组织之所以死气沉沉,机制僵化,组织成员们缺乏积极性与创造性,都是批评不当造成的结果。

若管理者懂得如何应用批评,让批评比赞扬对员工的工作更起到激励的作用,无疑,批评就起到了改善管理不力状况的奇效。

批评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所以,要利用好批评,以利于促进管理的绩效,我们就必然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需要原则和目的

批评与任何事情一样,要用出效果,都需要原则和目的。很多人仅仅是把批评简单地理解为工作以外的事情,并不把它当作完整的一件事,从而往往造成管理的混乱与迷失,导致批评无效或带来不良后果。

如果你仅仅把批评当作不满情绪的发泄,那就干脆不用使用批评了。因为批评的目的是要得到什么而不是失去什么。当批评走到了相反方向,就将会不利于未来工作的开展。

管理者在批评手下时必须要明白,下属原本就是不如你的。在某些方面,他们可能比你出色,但整体上还是比不上你,比如资源和经验不足等等。要清楚批评的目的是什么,要通过批评对将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当明白了这两点后,你的批评将会比较有效果。

2.明确实施步骤

在批评中,首先要肯定当事人所做的事情中好的部分。要把它看做是他日后工作的积极性和动力。不然,锐气磨掉只能让他不敢承担责任,不敢挑战自我,难以主动突破。

其次,明确、直接和客观地指出当事人的不足或错误。并说明这种不足和错误对组织和其个人都将造成什么后果。

但需要说明的是,不足是可以弥补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应该给他指出方向,但仅仅是方向。不要具体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样,他才不会养成依赖性,不敢自己思考。或者只是上司思想的操作工具。

再次,注重人的培养。个人在组织中追求的一个目标是成长。教会下属如何成长,是对他的最大激励。这种境界的提高,往往能够消除他受到批评以后的不良情绪,反而给他带来更足的动力。

3.适度原则

其他章节已经有所叙述,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批评的艺术,注意批评时的环境场合、时间、方式、语言、客观性和是否到位。

4.规避不良影响

任何批评都会造成不良情绪,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让当事人知道错误,又尽可能不带来不良情绪。最有效的规避不良影响的方法,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提过,那就是对事不对人。

批评时,一定要针对事情本身,不要针对人。谁都会做错事,做错了事,并不代表他这个人如何如何。错的只是行为本身,而不是某个人。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批评“人”。

5.不要将批评与环境割裂

批评是心理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以精神控制的有效措施。管理的真正成功,就是不要错过任何洗脑的机会。

6.只是解决问题

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当你批评对方时,你在说对方做错了。在这同时,你必须要告诉对方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才是正确的批评方法。不要只是“指手画脚”。

一定要当事人明白:你不是想追究谁的责任,只是想解决问题。而且,你有能力解决。

把“批评”转变成提醒

事例:上司自己把文件撂在一边,既不翻阅,也不签字。当有关部门追究时,他反而质问下属为何不提醒他或早点给他。作为他的下属,你必定和任何人一样,感觉非常气愤。因为你的上司似乎在有意推卸责任,虽然那样既没有道理,也没有道德。

但是,即使这样的上司三番五次地犯同样的错误,你也不要反唇相讥、直指其非。毕竟,你只是他的下属而不是他的上司,即使是老板,也有可能只对董事会股东们负责;毕竟,他实际上早就知道是自己做得不对了,只是碍于面子,不愿意面对现实承认错误而已。

作为下属的你,要是不了解到这一点,却去直接点破“机关”,无疑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懂得说话技巧的下属,会把批评的话语吞到肚里,变成日常的提醒。如每天像很关心上司似的提醒他有一份报告还没签,或者表现得好像害怕报告没到他手上似的,故意提醒他。

如此这般,上司为了免得忘记,就会主动把文件弄好。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工作如期完成,也保留了上司的自尊和面子,还增加了你对他的重要性。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如此使用“双刃剑”的救人一面,你的晋升之路还会迷惘吗?

当众赞扬,私下批评

乍一看,有人会感到这有搞两面三刀之嫌。事实并非如此,与那种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人相比,有本质上的不同。

人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尤其是这种话当众听到,会更加觉得有面子。反之,有关批评的话最好私下里说,这除了能照顾到对方面子外,对自身形象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另外,在批评别人前,要先从对方角度想一想,为什么他要那样做。有时候,对方可能是有难言的苦衷,没有办法,又不愿意向别人透露隐情。

批评时的语调也很重要。人们常说,“一样话,两样说”,即使是同样一句话,用不同语调说出来,让人听起来的感觉往往是大不一样的。

千万记住,批评不是联欢会,能控制在最小范围是最好的。被批评可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没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评时招开一个“新闻发布会”的。

因此,为了被批评者的“面子”,在批评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第三者在场。不要把门大开着,不要高声的叫嚷,似乎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这种时候,你的语气越“温柔”越容易让人接受。

批评绝不是发泄不满

千万不可将批评当作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批评不是发泄感情,除非你是恶意的批评。善意的批评是为对方着想的,而不是纯粹表达自己的愤怒。被批评者在接受批评后,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种是很快意识到对方是在为自己好,是善意的批评;另一种则是认为对方在找人发泄心中的不快,是恶意的批评。在这两种不同的感受之下,人们对批评所接受的程度会完全不同。

所以,当你拿起“批评”这个武器时,一定要记着批评的原因,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让对方感到批评是有益的劝导,这样就会很容易接受。

需要提醒的是,尽量避免批评老板和上司,除非你不想干了!

批评老板和上司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一定要尽量避免。因为,要是你曾经批评过他,那么当他不愉快时,就会想起你、憎恶你;在加薪时,要是你曾批评过他,让他有了不良印象,你就会被排除在加薪者的行列,即使迫不得已给你加了薪,加薪幅度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至于升迁机会,就会比大海捞针还要渺茫。

批评需要摆事实

一位病人在与医生约定的时间内准时到达,可等了20分钟后医生才到。他感到很气恼,觉得医生这种不守信用的行为是无礼的,他必须对医生提出批评,否则心里会感到不平衡。

于是,他进入医生办公室后,先用手指了指手表,然后说:“现在是两点十五分。”医生似乎没明白他的意图,敷衍地说:“是吗?”医生的回答更激怒了这位病人,可他仍然说:“现在是两点一刻。”

尽管他内心非常愤怒,但脸上依然保持镇静。因为他在克制自己,试图用暗示来让医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可医生仍装糊涂:“两点过一刻又怎么样?”这回病人更是忍无可忍了,终于指出了医生的错误:不该迟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医生这才向他道歉。

开始,这位病人是想用迂回的暗示法将自己的批评信息传递给医生,让医生接受批评,向自己道歉,但医生并不愿意接受。因此他才更加恼火,最后直截了当地将医生迟到、耽误病人时间的事实说出来,医生才接受了批评。

我们常常说,批评别人要摆事实,讲道理;但事实上,很多人在批评他人时常常是过于重视讲道理而忽视了摆事实。其实,批评他人无须迂回曲折、绕山绕水地暗示一番,只要能巧妙地用事实轻轻一点,就能达到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有时迂回地暗示可能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若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可能更会令对方醒悟。不然,对方并不能领会你的批评意见。即使领会了,可能也会故意装糊涂,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产生新的矛盾。

战国时期,农家学说中有一个代表人叫许行。他主张人人自食其力,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求人。这从根本上就否定了社会分工。

因此他和弟子等数十人都穿着粗布衣,靠打草鞋、织席子来维持生活。有个叫陈相的人本来信奉儒家思想,但一见到许行,便改换门庭,开始信奉农家学派了。

有一天,陈相遇到孟子便竭力宣扬农家思想。他说:“我认为许行先生的观点非常有道理,凡是贤明的君主都应与百姓一同耕作,自己亲自做饭吃,同时兼理朝政;如果不能自给自足,怎么能称得上是贤君?”

孟子便问:“那么许先生是否一定是自己种粮食然后自己做饭吃吧?”陈相回答说“是的”。

孟子又问:“那么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织布做衣服吧?”陈相说:“不是,许先生穿的粗布衣服是用麻做的粗布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