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史的拐点
22234800000020

第20章 烽烟:决定历史进程的战场交锋(1)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战争教科书。它记录了成功与失败,它蕴藏着真知与经验。历史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已经成为历史学家以及具有一定历史知识之人的共识。如何在把握现在、创造未来之中,去创造辉煌,而不是去重蹈覆辙,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历史,去饱览历史深处的烽火狼烟。

涿鹿大战

黄帝生活的时代还是部落、氏族聚居时期。当时部落经常迁徙,黄帝部落大体活动在今陕西、河南、河北沿黄河一线,这时黄帝部落已逐步由游牧转为从事农业。由于黄帝在阴阳五行中为土德,为黄色,为黄龙,居中央之位,故称“黄帝”。

与黄帝同时代的还有炎帝部落和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以及江淮流域以三苗等为首的苗族。九黎族活动于山东至安徽中部地区,史称“东夷”。炎帝部落发祥于陕西北部,后来沿渭水、黄河东下,到达今天山东地区。炎帝是最早从事农业的部族,当初他的部落还是非常强大,他被拥护为“天子”。可是后来国势日衰,许多部落相互侵伐,已不能禁止。由于黄帝以德治国,日渐强盛,各部落就纷纷归附黄帝。炎帝不甘心失去“天子”之位,就出兵攻打归顺黄帝的部落。黄帝先与炎帝在阪泉经过三次激战,炎帝最终战败,不得不与黄帝结成部落联盟。

居于南方的蚩尤部落生性残暴好战,蚩尤有81个兄弟,而且他的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因此,常常凭借自己的强大力量,进攻别的部落。他们进入华北地区后,与炎帝部落发生了正面冲突,首先夺取了炎帝族共工部落的土地。紧接着蚩尤联合三苗部落,用武力击败了炎帝部落,并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之地。蚩尤又联合了其他部族乘胜追击,追杀到今天的河北涿鹿。炎帝部落向黄帝部落求援。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规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次进犯。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在涿鹿与蚩尤对阵,双方展开了一场恶战。

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支族,在力量上占据一定的优势,所以,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大将军力牧率领一队士兵,且战且退,蚩尤穷追不舍。于是,力牧率士兵将蚩尤兵引至一个山坳开阔地后突然消失不见了。蚩尤兵正觉得莫名其妙时,突然山坳四周,一排排战车向蚩尤兵冲来,随后是弓箭、大弩齐发。结果,蚩尤将领率兵突围,死伤惨重。

不久,蚩尤再次与黄帝军队开战。黄帝一马当先,领兵冲入蚩尤阵中。但蚩尤把黄帝的军队团团围住,然后左右夹击,使黄帝军队遭到惨重的损失。黄帝的军队被围,杀不出重围。在情形危急之际,黄帝手下的大将风后发明了指南车。黄帝军队依靠指南车指明方向,才冲出了重重包围。

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70多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黄帝心中不免为此焦虑不安。他深知,如果长期交战拼杀,自己肯定不是蚩尤的对手,要想尽快战胜蚩尤只能智取,不能硬拼。但黄帝一时找不到击垮蚩尤的办法,于是干脆把军队暂时交给力牧指挥,自己带着风后等一大群谋士上泰山,筹划对付蚩尤的计策。据传说,在泰山上,九天玄女把种种神奇玄妙的兵法授予了黄帝。黄帝得到九天玄女的兵法后,顿然悟解,于是摆出“天一遁甲”阵,并且带领士兵演练熟悉。随后,黄帝又听说夔皮鼓声响巨大,威力无比,于是派人取东海夔牛皮做鼓面,用雷泽兽骨做鼓槌,做了80面夔皮鼓,使得军威大振,并找来女儿女魃助阵,准备重新率兵与蚩尤在阪泉决战。

在黄帝上泰山讨论军情期间,力牧代掌兵权与蚩尤作战,败多赢少,竭尽全力,严防死守,尚能苦苦支撑。正在彷徨无策之际,黄帝授意力牧领残部挑战蚩尤,故意一触即溃,引着蚩尤大军向埋伏之阵逶迤行来。

黄帝站在山坡上,看见蚩尤的军队悉数进入包围圈,即命令擂鼓。夔皮鼓果然不同凡响,蚩尤兄弟手颤足麻,无法战斗。黄帝的将士们在鼓声的激励下士气大振,蜂拥而上,争先杀敌。

奇异的夔皮鼓声削弱了蚩尤军队的战斗力,激烈的搏斗很快就演变成残酷的杀戮。蚩尤看见自己要败,便和他的81个兄弟施起神威,凶悍勇猛地杀上前来。两军杀在一起,直杀得山摇地动、日抖星坠,难解难分。黄帝见蚩尤确实不好对付,就令应龙、女魃上阵,结果蚩尤兵败逃走了。

蚩尤虽然惨败,但并没有屈服,率残兵与黄帝决战。黄帝与蚩尤在逐鹿大战几十回合后,向黎丘方向撤退。蚩尤以为黄帝兵败而逃,就命令军队紧紧追赶。蚩尤来到黎丘后,黄帝布下八卦阵。蚩尤不识此阵,就带领士兵冲入,无奈阵法变幻莫测,不能冲出,士兵纷纷被杀。最后,蚩尤兵败被杀,其他士兵或降或逃。黄帝最后大获全胜。

涿鹿大战后,黄帝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式,在亭亭山祭地,然后凯旋西归;同时在蚩尤族中选择一位能服众的氏族首领名叫少嗥的继续统领九黎部众,并使蚩尤族同自己氏族互结为同盟。

黄帝战胜蚩尤后,威信更高了,被中原各部落尊为共同的领袖。黄帝完全取得天下,平息了战争,建立起部落联盟。此后,黄帝又下令结束了群婚的习俗,脱离了野蛮年代,人类文明的时代从此真正开始了。

牧野之战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浸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纣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乱局面。

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公刘、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使周迅速强盛起来,其势力伸入江、汉流域。周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周文王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翦商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他积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巩固了内部的团结。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他向商纣发起了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商纣“去炮烙之刑”,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立商纣。文王曾公平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还颁布搜索逃亡奴隶的法令,保护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通过这些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上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享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商准备工作能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文王在吕尚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伐纣军事战略方针。其第一个步骤,就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为此,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翦灭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打开了进攻商都朝歌的通路。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病逝,其子姬发即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热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一战而胜。

公元前1027年农历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三百乘,浩浩荡荡东进伐商。正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羌、微等方国部落的部队会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方国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故开进顺利,仅经过六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

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商纣王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十万人,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商军迅速崩溃。纣王见大势已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吴楚之战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吴国大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伍子胥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兄伍尚俱是楚国忠臣。伍子胥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春秋初年,楚庄王励精图治,扩张国力,曾一度取得中原霸主的地位。传至平王时,由于荒淫残暴,国势日衰。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年),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遂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伍奢、伍尚杀害,伍子胥逃往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

伍子胥入吴后,了解到吴公子姬光想推翻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为了利用姬光和吴的力量攻打楚国,报父兄之仇,便帮助姬光刺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登位后,任伍子胥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协助其管理国家大事;任命另一个从楚国逃亡出来的贵族伯嚭为大夫;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大军事家、齐国人孙伍为将。为了巩固和扩大吴国的统治,伍子胥向吴王进以“安君理民”、强国兴霸之道,阖闾采纳了他的建议,委托伍子胥筑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自此,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阖闾图谋大举攻楚。

周敬王八年(前512年),伍子胥鼓动吴王出兵攻楚。他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待楚军疲惫,再大举进攻,必能克敌制胜。阖闾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次年先后出兵攻占了楚国的夷(即城父)、潜(今安徽霍山东北)、六(今安徽六安北),进而围弦(今河南潢川西南),袭扰楚国达6年之久,迫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为大举攻楚创造了有利条件。吴随即展开大举攻楚的准备,争取与楚有矛盾的蔡、唐两国作为吴的盟国,使楚北方门户洞开,为尔后避开楚军防守正面实施突袭创造了条件。又出兵攻越,给楚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并施反间于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战的子期,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

公元前506年冬,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王和伍子胥、孙武、伯嚭等,出兵沿淮水攻楚,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吴军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今荆沙江陵西北),终成破楚之功(见柏举之战)。由于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伍子胥在楚未能安抚民心,致使吴军难以立足。

夫差继承王位后,任命伍子胥为相国,伯嚭为太宰,积极训练军队,重振吴国军事力量。二十六年,吴国为报前仇,出动精兵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椒山)大败越军。越王勾践派人向吴王求和,吴王夫差将要应允,伍子胥表示反对。但吴王争霸中原心切,遂不听伍子胥劝阻,与越国达成和议。准许越国成为吴国的属国,囚禁勾践和大夫范蠡3年。

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年),夫差闻齐景公死,齐国内乱,大臣争宠,发兵攻齐,结果,败齐师于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一说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夫差更加骄傲自负。在吴国攻齐的4年中,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一面率越军助吴,以示忠心,一面以重金贿赂太宰伯嚭,使伯嚭在吴王面前为越王说好话。从吴王及列士皆有馈遗,吴人皆喜,唯伍子胥对此深为忧虑,但吴王受了伯嚭的挑唆,不仅不信任伍子胥的计谋,反而怀疑伍子胥有二心,遂赐剑命其自杀。伍子胥仰天叹息,对他亲近的门客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梓树,让它长大能够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来观看越寇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于是自刎而死。吴王听到这番话,大发雷霆,就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子里,漂浮在江中。

其后,果不出伍子胥所料,夫差争霸心切,于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十五年)率全国精锐部队北上黄池(在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与晋争长。越王勾越伺机调集四万九千大军分两路,一路断吴归路,一路直捣吴都。又经笠泽之战和对姑苏的长期围困,遂置吴国于死地。夫差请和,越不许,夫差终于自杀。

城濮之战

晋献公晚年为女色所迷,宠爱骊姬姐妹,害死太子申生,逼迫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夷吾逃亡,引发了一场长达20年的政治动荡。

由于受到骊姬姐妹的挑唆,晋献公欲废黜太子申生,另立骊姬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然而申生、重耳、夷吾等几位年纪较长的公子都有师保私属,势力颇大,不安分的骊姬未敢贸然行事。后来,骊姬勾结一班宠臣,不断离间献公父子关系。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骊姬设计陷害三位公子,结果申生被迫自杀,重耳、夷吾则被迫流亡在外,史称“骊姬之乱”。

重耳踏上逃亡之路后,带着一干从人投奔到了她母亲的娘家狄人部落。当时的晋国国君晋惠公恐怕重耳对自己不利,派人前往狄地行刺,重耳得知,便又率领着一干随从离开了已住了12年的狄地,投奔到了齐国。齐桓公以贵宾之礼接待了重耳,并以宗室女姜氏给他做了妻子,又赐马80匹。重耳在这里安心住了两年,后来桓公死,齐国发生了诸公子争君位之乱,重耳虽然不想离开这里,但他的随从们灌醉了他,之后便将他带离了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