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鼓励孩子100金句
22270500000005

第5章 道德品质篇(2)

这种“我要你给”式的教育,只能诱导孩子一味向父母伸手,只想到要,而不去想想要求是否合理;只想到父母应该给予,而不去想想自己是否需要报答。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东西就应该比小朋友、同学的好。长此下去,他会奢侈浪费的坏毛病。

亲子沟通心法

不要纵容孩子的过错。

18.“孩子,你喜欢花朵这很好,不过那是供大家欣赏的……”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不爱惜公共财物

有些孩子认为,公共财物就是没人管的东西,可以随便损坏,如在公园里随便采摘花朵;乱涂乱画,把儿童乐园的墙弄脏;乱丢乱扔幼儿园里的玩具;撕掉贴在阅报栏里的报纸等等。

这些对于成人来说是没有公德心的表现,但对于孩子则要具体分析。例如,公园里鲜艳的花朵,孩子对它能供广大游客欣赏和能改善环境等作用不易体会到,也不易理解,相反,花朵的美丽可爱是他直接感受到的,因而采摘下来,使公物受到破坏。

案例分析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而是通过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学习,逐步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才认识事物的美与丑的。孩子不爱惜公共财物,喜欢花朵便摘下来……这是因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公共财物是为大家而服务的这个道理,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不失时机地给他传授一些知识,比如:“孩子,你喜欢花朵这很好,不过那是供大家欣赏的……”等等,让孩子运用父母所传授的知识去分辨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因此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可提高儿童对公共财物的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使孩子爱护公共财物的首要条件。这种教育是用具体形象的语言事物来讲清楚公物的社会作用,家长还应该正反两方面相结合,既要说清楚爱护公物的好处,又要揭示出破坏公物的害处,使孩子得到深刻的认识。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社会上爱护公共财物的人和事很多,家长要重视对儿童进行宣传教育,使这些鲜明的形象成为鼓舞孩子爱护公共财物的力量。

再次,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组织儿童参加爱护公共财物的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父母禁语

“反正没人看见,高兴就摘吧……”

孩子不正确的做法家长应以适当的方式立即制止,切勿放任自流,认为:“反正没人看见,高兴就摘吧……”长此下去,孩子可能当众表现得很好,而在背后会干些不应该干的事情,这种教育方法可要不得呀!

“再损坏公物我要打你!”

有些父母想用“再损坏公物我要打你”之类的话来矫治孩子的坏行为,希望当坏的行为出现时,骂的力量可使他感觉难过,进而促进这种行为从内心里消除。岂不知这样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用伤及自尊心的方式对待孩子,年幻小的会害怕、怀疑,年龄大的则会产生反感心理。不论如何,这样都无法达到父母当初采取责骂态度时所预期的效果。

亲子沟通心法

清楚说明不可接受的行为。

19.“你得了一分吧!只要你好好玩,就会取胜的。”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学会了“造假”

小丁的爸爸喜欢下围棋,他想教会小丁,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下围棋可发展孩子的智力。因此爸爸专门买了一副新棋教孩子。

爸爸耐心地给儿子讲围棋的规则和走法,聪明的小丁没用多长时间就基本上掌握了围棋的走法。父子俩经常对弈,爸爸水平高,总赢,即使让小丁几步,结果仍然如此。小丁心里很不舒服,就趁爸爸喝水、说话的机会,把自己的棋或爸爸的棋悄悄挪走。开始爸爸没有注意到,但有一次在喝水的时候,他眼睛也盯着棋,小丁没看见,就又故伎重演,爸爸急忙走过去说:“哪有你这种做法的。你这叫想用欺骗手段赢棋。如果这样,我们就不玩了。”小丁忙说:“那好吧,我以后不这样做了,行吧?”爸爸说:“那行,这次原谅你。不过我还要看你今后的表现。”说完后两人又开始对弈起来。

案例分析

有的孩子在游戏中会采用欺骗手段赢得胜利。但这种手段如果发展到其他方面,就不太好了,所以家长在与孩子的游戏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并及时纠正,孩子才能懂得什么是诚实、公正。为什么孩子要骗人

有些孩子骗对手的目的只是想激怒对方,特别是一个年龄较大的孩子与一个年龄较小的孩子在一起玩时。家长只要制止就行了。

在游戏中,欺骗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如果孩子10岁后在游戏和比赛中这种行为越来越明显,家长就要对孩子的其他方面进行考察。

为了在游戏中赛过别人,保住自己的“自尊心”,孩子会采用欺骗手段。家长应该怎样说:“你得了一分吧!只要你好好玩,就会取胜的。”

当孩子在游戏中遵守了规则后,要立即表扬,如:“我们玩这个游戏玩了十分钟,你一直遵守游戏规则,没有偷偷拿牌,就要这样做。这样的话玩起来才有意思。”

“你得了一分吧!只要你好好玩,你就会取胜的。”

父母禁语

“我们刚才玩游戏时,你没有骗人。”

本来家长的意思是表扬孩子诚实,但这种说法欠妥。表扬应从正面出发,如他诚实、遵守规则,而不能从反面说,如他没有骗人、没有不守规则。教育孩子时家长要注意从正面说。

“今天运气真差,手气不好。”

在你与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你也会为取得高分而兴奋,也会为得不到分而沮丧。你会情不自禁地唠唠叨叨,如:“今天运气真差,手气不好。”“这臭牌,真没意思。让我心烦死了!”家长的话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家长在游戏中应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表现出镇定,有耐心,自控力,如:“我输了这盘棋,我真想赢回来,我也可以用欺骗的手段获胜,但是那样的胜利是不光彩的。我下一盘好好努力,争取把它赢回来。”

亲子沟通心法

鼓励孩子要从正面出发

20.“孩子,我知道你很想吃西瓜,但你这样做妈妈很难受。”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自私自利

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个炎热的盛夏,孩子闹着要吃西瓜,妈妈在街上转了很长时间,终于买回一个大西瓜,切开西瓜,情不自禁地先尝了一口,立即听到一声严厉刺耳的童音:“谁让你吃,给我吐出来!”妈妈怔在那儿,两行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随即又听到孩子说:“算了,算了,下次不许!”可能天良未泯,孩子总算“原谅”妈妈的“过失”了。

案例分析

如此自私的孩子是谁造就的?是家长自己长期过分溺爱、娇纵的结果。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孩子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孩子只知享受和索取,忘却付出和奉献,长期下去,逐渐发展成极端自私的情感和行为。

要改变孩子的自私心,必须花上一段很长的时间。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与一个能体谅他人的大人,他们的思想是绝对不相同的,因为孩子还不懂得别人的思想和感觉,只是做着自己所喜欢的事。

用一颗慈爱的心,说服教育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很想吃西瓜,但你这样做妈妈很难受。”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想让妈妈难受的。

尽可能的让孩子们解决他们自己的争论和矛盾,假使你一定要参加发表意见的话,那么,你可以作一些使双方和解的妥协方案,不能袒护任何一方。

给孩子创造与他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游玩的机会,说明他的玩具是属于他的玩伴的,并且特别为他找一个盒子或其他“安全”的贮藏所。不过,你可以讲一个故事给他听,大意是:有一个小姊姊和她的妹妹常常交换玩具,她们的妈妈觉得非常愉快。

父母禁语

“你这个没良心东西,还不是我给你买的?”

停止对孩子责骂和殴打,不要用强迫的手段,倘若你常常反对他们所做的事,他们就会由恐惧而变成反抗,切不要成天对他们大声吼道:“不许碰这些东西,你不能那样做。”

“不行,必须给我分一些!”

妈妈教导孩子:“不可以这么自私!”强迫孩子给自己分些西瓜,虽然说出去买西瓜很辛苦,孩子应该体谅,分一些给他,但强迫只能使孩子更生气。试想如果妈妈给孩子讲清道理,对孩子说:“看,外边很热,妈妈为了给你买西瓜出一身汗,好渴哟,能给妈妈分一些吗?”我想善良的孩子都会愿意的。

亲子沟通心法

溺爱、娇纵,对亲子沟通有害无益。

21.“孩子,你觉得这句话好听吗?”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有了不良的“口头禅”

“我只要说一个字,大家都会看我哟!”这是6-12岁的孩子常有一个惊人、划时代的发现,就是“口头禅的魅力”。说它划时代,是根据父母们的感受,想像你听到自己一向甜美、纯洁的小宝贝说出这话时的震惊。

要想重新洗净孩子的嘴巴,对他带回家的那些脏话不要过度反应是最好的方式。首先确认一下孩子是否了解自己所说的话的真正意思。让他自己解释,在使用那些字时他想表达什么意思,而这些字是否能正确表达他的意思。简而言之,将“口头禅的魅力”——模糊的吸引力,从孩子心中除去,让他知道,你很愿意随时和他讨论“口头禅”,或者是文明的语言。

案例分析

孩子有不良的“口头禅”,反映了他们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和观念的不良倾向。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缺乏分辨能力,或者由于好奇而对父母、同伴的不良语言进行模仿也是形成原因。

孩子们有他们的话题,有他们的小天地。他们也有他们的语言,我们做大人的不去要求他们说大人的语言,尤其是作教师或知识份子的语言。如果家长忽视孩子的这种心,一味地责骂孩子不文明,就成了大人直接干扰孩子们的天地。而且强迫他们摒弃他们的语言习惯,就会使孩子无法和同学们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