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22376000000020

第20章 愉快教学的课堂管理方法(4)

有的教师无论是思想品德修养,还是专业知识、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在学生中都享有较高的威信;有的教师却只是在某一方面享有威信,而在其他方面威信不高。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便有意无意地把一些低级庸俗的市侩习气搬上讲台。讲课时,常常无原则地议论其他教师,不负责任地随意给其他教师下断语,甚至对同学科的教师进行诋毁性的评论;有的教师则缺乏理智地把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思想情绪带进课堂,借题发挥,公开在学生面前发牢骚,泄私愤;更常见的是,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不恰当地说些轻视和排斥其他学科的话。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教师本身的威信,反而会降低自己的威信,破坏教师在学生中的美好形象。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学科之间的协调配合,离间和破坏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正常关系,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效果。

九、忌离题、闲谈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时计划的完成,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和在时间严格制约下的课堂有效调控。因而,教学语言就必须讲求“经济”,力求做到精炼、简洁、紧扣课题。但有些教师常常心血来潮,脱离教学内容,东扯西拉。漫无边际地大谈“山海经”。表面看起来,学生常常听得津津有味,颇受“欢迎”,实际上影响和干扰了教学计划的完成。因为有限的时间被离题的闲谈占去了,只好压缩授课内容,草草收场。影响了正常教学计划的实施,降低了教学质量。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拓宽思路,适当地穿插一些有关的故事、寓言和新颖、风趣、幽默的话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有益的。但这是有限度的,必须严格掌握分寸,语到则止,恰到好处。

十、忌污秽、肮脏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学生注意的中心,教师的每一句话都会不同程度地扣动着学生的心灵。美的语言和丑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迥然不同的。俗语说:“言为心声”、“言能传情”。教学语言美是教师心灵美的反映,教师用美的语言表达美的心灵,只有诚挚、真实的话语才能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文明美德的化身、内秀外美的典范。因此,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不在课堂语言上下功夫,努力净化语言,力求课堂教学语言的纯洁、健康。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个别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语言污染,不自觉地把社会上一些肮脏、污秽、低下的语言带进课堂。这样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而且也会污染学生的语言,对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健康地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课堂愉快讨论法”的六种方式

现代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的教学方法。

现代课堂讨论法,脱胎于传统的课堂讨论法,但又不同于后者。传统的课堂讨论法主要以记忆的再现功能为基础,达到熟记教学信息、理解已知结论为目的,是一种复现型的教学法。

现代课堂讨论法不同于“谈话法”。谈话法,不论是“相谈式教学法”(即问答式教学法)还是“启发式谈话”(即苏格拉底教学法),都是教师在学生的参加下,以对话或谈话方式来叙述知识;它确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但都没有离开教师传授的主轴,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法。

现代课堂讨论法是一种研究型(或创造性)的教学法。它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独立地去获取知识。这就是获取知识时的独立性。

第二,学生不仅通过观察、阅读了解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且趋向于通过探索,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第三,教学信息的输出与反馈,不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而且形成多维的态势。这就是交流信息时的多维性。

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课堂讨论法需要与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自学法等配套使用,另一方面又需要与听、说、读等训练课目结合,从而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主要有:

一、交流式

文学作品阅读交流。例如课外阅读文学作品交流。

习作交流。例如命题作文“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由九位学生分别介绍自己不同立意的习作。

二、评述式

课内外文学作品评述,有各自评述,在评述中交流,如有的评琼瑶小说得失。有的评新武侠小说优劣;有共同评述讨论,如孙犁的白描手法,茹志娟的细节描写等。

习作评析。有共同评析两篇习作,比较其各自的得失;有在同学互评的基础上,由六位同学评析六篇别人的习作,以作交流。

三、辩论式

就文学作品或学生习作中有争议的问题,组织辩论。例如:“怎样认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儒夫上校是爱国主义者吗?”等都可以成为辩论的中心话题。

四、质疑式

多用于文字比较生涩、文章比较深邃的作品。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等。师生都可以是质疑者,也都是答疑人。

各种模式的课堂讨论,都要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如自学、做卡片、质疑等。

五、苏霍姆林斯基程式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已经在巴甫雷什中学的高年级实行了一种“演讲实验教学体系”(或称“演讲~实验上课制”)。据介绍,这种“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就是把讲解(获得、概括)理论知识的方法,跟旨在加深、发展和检查知识的实际作业的方法多样化地结合起来”。在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学教学方面,这种“体系”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教师选择部分教材内容用讲授法分析示范,然后让学生独立地分析其余没有分析过的部分,掌握独立地研究、分析理论问题,提高其能力。

第二,教师在讲授中不仅要讲解理论问题的内容,而且要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阅读分析、讨论辩论的结构安排.可以是先讲授启发,后阅读分析、讨论辩论;也可以是先阅读分析、讨论辩论,而后讲授总结。讲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做摘要性的学术报告。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虽然没有用上“课堂讨论法”这个概念,但是实际上已经包括了这种教学法,而且在这种教学法和“演讲法”的关系、这种教学法实施的对象这两个方面,都已经突破了凯洛夫传统教学论的樊篱,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六、讨论填表法

“讨论填表法”让学生以阅读教材的内容为依据。在教师设计的表格的问题的引导下,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强化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意念,在群体的共同讨论、研究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修改,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都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黄震凡老师上独立阅读课文《大森林的主人》时,设计了如下面的表格遇到什么困难我怎样想怎样做猎人怎样想怎样做比较

启发

教师发下此表,人手一份,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再各自填写然后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遇到什么困难我怎样想怎样做猎人怎样想怎样做冷想生火,可是火柴盒里竟流出水来开了一枪,喷出来的苔藓烧着了饿还没捡到多少干柴已经打到几只松鸡回来了,动手挖洞,烧鸡累想睡了,可是地面潮湿冰冷,怎么睡呢把两个火堆移开,在烤热的地面上,铺上枞树枝,热气透上来比较猎人比“我”有办法(有能力、有智慧)

启发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

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结果,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基本一致。通过“讨论填表法”可较好地实施对教学目标的控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体现了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

“讨论填表法”还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实现知识迁移的目的。例如,在教《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可设计如下表爬到哪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教师通过“扶”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填写了第一行空格爬到哪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小河边小鱼摇着尾巴游来游去拨水

接着,教师采用“放”的方法,让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讨论并填写第二、三行空格爬到哪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小河边小鱼摇着尾巴游来游去拨水

大树上黄牛甩着尾巴吃草赶蝇子

屋檐下燕子摆着尾巴飞来掌握方向

由于课文这三个部分表达的内容及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共性,学生通过比较,受到启发,就能顺利而正确地填写出第二、三空格,并由此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观察动物的兴趣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以上两个教学实例说明,只要从阅读教材的内容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讨论填表法”,便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