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从每个个体来说,知、情、意是人的全部心理功能的最高概括。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不外乎这三方面。与这三种功能相对应的就是真善美。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就应该包括智慧、道德和审美的完善发展。其中美更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引起情感的变化,促使情感中新质的出现,触动情感的最深处,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信念、情操、意志、性格,从而使真善美这些精神因素和人的个性性格趋于协调的境地。
蔡元培在《美育与人生》中曾说:“我们每每在听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件雕刻,或是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感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仅是要使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他同时还要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之外,还能去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便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一切美的事物都有这种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作用。对美的爱能使学生精神振奋、生活变得高尚而富有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就是把美育作为塑造学生个性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他说:“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我国传统美学也要求感受一种“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此”的美,使自己心灵深处有美的回响,表现于生活中有美的韵味。学生的个性只有在美和美的情感作用下,才可能得到充分完善的发展。美育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观察细腻、思维灵活、联想丰富等全面的能力。不少具有创造才能的学者常常借助美感促使自己的思维升腾。就像别林斯基所说,美的感情是人类尊严的条件。没有美的感情,就没有智慧、没有才华、没有天才。
愉快教育就是把美育作为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一种强大因素。目前上海一师附小主要是通过环境美育、品德美育、学科美育和活动美育四条途径加以贯彻。今后的方向,是要在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里,以至全部教育过程和教育意向中都要全面渗透美育。
三、愉快教育是美的欣赏
愉快教育强调体现教育自身的欣赏价值,即对教育内容及教育过程的欣赏。
1.欣赏是愉快教育的基本功能
强调教育的欣赏功能.也就是强调学科和教学过程的内在吸引力。即把整个教育活动按照美的规律来实施,使教育本身成为美的事物,创造出一种欣赏价值。
认识到教育具有的欣赏性,将使教育充满活力,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规律性与灵活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给师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创造条件,不提高教学层次。
2.愉快教育中欣赏的全面性
教育自身的美蕴含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对教育美的欣赏也应是全面的。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美的因素进行美育渗透,是各科教学任务之一。比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式美,思维的逻辑美以及应用的广泛美,随时用教学美及知识的内在美去诱发学生的心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每个学生经常感受到教师爱的情感,感情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例如,教师走进教室时的第一个微笑,学生能体会到:“教师很高兴给我们上课”:当学生正确地回答完问题,教师似乎无意识地摸摸他的头,满意地请他坐下,学生会感到爱的神圣和自豪;教师偶尔一次叫出某位学生的小名“蕾蕾”、“畅畅”,学生会感到教师很喜欢他,会立刻感到十分幸福,在这种情感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油然而生。强烈的求知欲会使他们积极愉快地投入学习。
能够欣赏美,才能创造美,在教学中只有师生和谐的共同创造才能体现教学的欣赏价值,欣赏反过来又将促进创造的发展。
四、愉快教学的审美愉悦功能
暗示教学法的首创人洛扎诺夫以现代生理学与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它是在情感参与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从理智与情感统一角度来考虑问题。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有意识与无意识也是交织进行的两种活动,教师要设法诱导无意识活动倾向于学习对象。这种教学法还认为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活动同环境以及出现在环境中的不断变化的情景息息相关,并受其制约,因此,组织好学习环境,是搞好教学的关键,从暗示教学法观之,要达乐学的目的,造成乐学的情境不仅需要学校美学,而且需要家庭美学、社会美学。
学校美学首先需要和谐的教学过程结构,其特征是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有序性和波动性、多样统一性。有序性和波动性是由多样时空因素造成的具体体现:
第一,对一天之中的教学活动要有合理安排。也就是要使各个较大的教学阶段交替变化,设置得当,课时计划的确定应符合以下条件:课内外活动相互协调;以脑力为主与以体力为主的学习活动相互协调;艺术学科与普通学科的学习活动相互协调。
第二,对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合理安排,做到有重点,有从属。对一节课有若干环节,哪些环节应突出以形成高潮,开头怎样进行,结尾又怎样进行,各环节之间如何做到衔接自然,既有行中之止,波澜起伏,又能层次分明、活而不乱。
第三,教师的讲述要做到形式与内容上较准确灵活的把握。教师不能照教案去诵读,应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行有止有续有断。教材本身在内容上就是有序与波动的。重点、难点是教材内容波动性的反映,它应当进入教师的讲述中。重点要突出——反复地讲;难点要分散——缓慢地讲;一般内容要交待——简明地讲。这样的讲述才能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当、难易相宜、快慢适中、由表及里、疏密适度。
第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合理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的环节是由教师来确定的,学生学习活动在形式上必须做到有张有弛,听想配合,学练相辅。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保持在同一方向上,只有双方在一起活动中相互配合才有可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有序与波动相结合,从而形成鲜明的教学节奏。它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秩序与顿挫、贯通与曲折、整齐与参差的前进趋势,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从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节奏感能给他们带来审美愉悦。
总之要使儿童乐学,注意他们学习活动的节奏至关重要。这里说的“节奏性”是指学习活动要符合儿童的生命、思维活动的节律。节奏性涉及活动的广泛领域,总的是一要适合“身心”,二要适合“大脑”。表现在劳逸结合;静止性休息与活动性休息结合:文理交替,左右脑协调;动静搭配,主干活动与辅助活动恰当安排,相辅相成。活动的节奏性还可以表现各科教学中,如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思结合起来。数学教学要把阅读、观测、想象、计算等活动恰当运用。总之,学科中的节奏性要求把一般心理活动与学科心理统一起来。
愉快教育的个性化学习特征
个性化学习是学生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它包含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个性与发展个性两个方面。人人都有充分显示个人存在价值的基本需要,个性表现是对人存在价值的肯定。因此,儿童的个性发展受到尊重并得到表现的机会,儿童就有了一种富有个性的生活,这样的学习生活必然是生机勃勃的,它带给儿童深刻的愉悦。
个性化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成为掌握知识过程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与顺从者。要让儿童努力去亲自获得知识,让个性成为学生活动的主宰。其次,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对学习方式认真加以选择,以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只有那种适合学生个性特点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学习方式.才能进入儿童的审美心理范围,从而产生审美愉悦。因此个性化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抛弃一切强制性和奴役性的教育、教学手段。要像苏霍姆林斯基告诫的:“教师的智慧不应当用于压制而应当用于引路与照路”,以唤醒儿童的丰富个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就表现在他能从类似的学生身上看出微妙的差别,并为这种差别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引导,以满足儿童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应当说儿童的个性化学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劳动的结果。
儿童的个性化学习总是同他的创造性学习分不开的,诚然这种创造性不能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造相等同,也不必去衡量它的社会价值.而应当从学生自身的生活范围去理解,允许儿童自身去构成他自己的创造性水平。
符合个性化的自主创造的学习活动,是儿童的真正欢乐的源泉。心理学家们早就指出:
——“创造是一种含义深刻的享受”。这种满足和享受是在儿童自身力量的肯定中得到的,是由创造在客观上存在的美所引起的美感体验。
——“一天不创造,这一天便失去了价值,也就感到不快和烦恼,只有重新创造,快乐才能重新点燃”。不尽的创造产生不尽的美,给主体无穷的美感。
——“参加创造过程的必须是整个一个人”,进行创造的主体“非要以他的整体和本身都加入创造活动不可”。因此,创造活动使主体生命得到了较全面的显现,每次创造都是生命的一次新显现。
总之创造以其昭示人的生命的本质,满足人的生命需要为特征,给人类带来了其他的欢乐所不能代替的欢乐。因此对待儿童创造的每一种作品,无论是精神的或物质的,一个手工制作、一幅画、一篇作文,要以欣赏、理解、宽容的眼光,用儿童文化的尺度来看待,而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简单处置。
教育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表现为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感觉器官共同参加的多样性活动,融合了各种艺术手段,包括线条艺术、色彩艺术、语言艺术、音响艺术、节奏艺术、造型艺术、引导艺术等等。本文所探讨的不是教育整个过程的全部艺术内容,主要是快乐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因素。黄淮老师把这些因素罗列为快乐教育的九大要素或称快乐教育九法。
一、直观言语
所谓直观言语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形象化、直观化的语言描述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表象和想象言语。教育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言语包括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两种言语在教书育人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口头言语。直观的口头言语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形式,它以形象负载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养之有素的直观言语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洁,化枯燥为新鲜,化沉闷为活泼,化腐朽为神奇。在课堂上运用直观言语抒情、评论、记叙、描写、刻划、剖析、点拨、诱导,将会再造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情绪,学生的视野被拓宽,思想被接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熏陶。
二、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是指教师与学生心理相容,教师的喜怒哀乐爱憎激起和影响着学生的喜怒哀乐爱憎。从而产生情感交流、心灵沟通、认识一致的教学境界。教师追求师生情感共鸣,首先要建立自身的美好形象。一个有威望的教师,情感纯净高尚,学生爱之所爱,恨之所恨,盼其所盼,怨其所怨,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会油然而生。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情感共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将更加突出、深刻。情感渗入到整个认识过程中,推动感知、理解、记忆、巩固、运用等活动的进行,对学生智力兴趣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人体语言
人体语言是指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递手段。它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两种。运用人体语言教学是快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现代心理学研究,人体语言所承担的信息约占总信息量的55%之多。因而教师恰当地运用人体语言形式,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力、制约力,教师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举止行为、风度气质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地感染和感化学生的思想情操,启迪与培养学生的心智发展。
四、教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