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看电视成瘾怎么办?”
——“看电视上瘾,怎么戒掉(22岁)?”
……
看电视上瘾的不只有在百度搜索出来的那些网友,环顾左右,身边的许多朋友(尤其是18岁到30岁的女性群体)都有电视瘾。比如我的朋友梅丽。
她是个天性浪漫的小女生,每天定时打开电视追韩国的肥皂剧,她常常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恼怒,她总是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夜里一两点才上床。
她是一名设计师,在家画设计图,大多数东西都是叫外卖的。不管外面天气多好,哪怕她都闻到了梨花的暗香,她还是拖着没有出门。梅丽常常一两个月都宅在家里,一步都不出去,除了画设计图就是追肥皂剧。她斜躺在沙发上,捧着零食,津津有味地看。
起初我以为梅丽的这种做法来源于早年的家庭影响。她的父母都是运动员出身,每天都要去锻炼,很少有懒怠的时候。梅丽被他们逼着每天去公园锻炼两小时,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梅丽在家得坐得端端正正的,不能看电视。所以自小梅丽心里就对出门锻炼和不能看电视这两样规定表现出极大的愤恨。
当她大学毕业从家里搬出去的时候,梅丽感到浑身轻松了。她可以将父母的规定抛在脑后,她几个月才出门一次,她每天蜷缩在沙发上看电视追剧。这些做法增强了她的自由感,使她相信自己不是这些规定的囚徒。
看电视成瘾是因为从前受过管制?
仔细想想,在生活中,我们的确需要具有一定的掌控感。但是,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的规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这些规则不由我们操控,我们只有遵从的份儿。有些人对掌控感十分敏感,他们不喜欢任何规则,觉得这是对他们的束缚,他们本能地抗拒他人对自己的要求。当他们无法抗拒别人要求的时候,拖延帮助他们获得了一点儿自尊,让他们找回了一些掌控感。
你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争夺控制权,不过当你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时,你会发现,你的情况和下面这些拖延者相似。你为自己感到骄傲,觉得你是独立的个体,不受制于任何人。那个客户欺人太甚,凭什么你就得乖乖地按照他的意志做事?信用卡的账单明明今天就到期了,但是你非要过几天才去还款。你对银行高高在上的姿态很反感,所以你要拖几天再还钱,这会让他们恼怒。导师说你必须在周三之前将这个项目的分析报告交给他,你明明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却还是磨蹭到周五才给他。你对他颐指气使的态度非常不满,你觉得他没达到为人师表的要求。拖延让你感觉良好,它帮你赢得了自尊,挽回了你的颜面,它是你的利器。
所以,不妨认真反省一下,你的电视瘾:你看电视上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你不满规则(总被管制)的时候吗?你是不是对银行的规则感到不满?你是不是故意延迟信用卡还款曰期,以至于被扣掉一笔滞纳金?你是不是无视领导的训斥,依旧拖着不去做那项毫无意义的任务?
你再想想,你的这种“瘾”给周围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会被你连累吗?因为你没有及时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是否给项目组的其他人带来麻烦?因为你不上交结果,是否让老板感到气愤,并且迁怒你们整个部门同事?
你有没有观察过周围人对待你上瘾的态度?他们会不会因为你的“瘾”感到气愤无比?他们是不是因为你没有兑现诺言而处于被动状态,这让他们对你大为光火?他们是不是觉得无法对你施加影响,只好放任你自由行事?
想想上面这些问题,你还会一直以“上瘾”来保持自己的所谓独立性吗?你不愿向他人低头,你用内心的“瘾”来争夺控制权,而这些做法又给你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他们对你的做法倍感恼怒。
越不让你看电视,你就越要看,且一定要看个痛快,看到通宵——这种利用“上瘾”来争夺控制感的情况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较为常见的情况。
1.打破规则的桎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社会处处都有规则,不管明的还是暗的,规则成就了有序的社会。有些规则使社会工具协调进行,但是有些规则让你觉得荒谬可笑。你讨厌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让你受挫。规则是以某种外在力量给予我们的限制,或者成为对我们的期待。我们必须准点去上班,不能迟到,上班时间得忙于工作,不能打游戏、聊天、嗑瓜子;老板布置的任务必须按时完成;你必须在父亲规定的时间内回家;驾车的时候你必须系上安全带,还得注意路边标识的限速说明,不得超速。这些规则在有些人看来是保障他们生活的壁垒,但是在另一些人看来则是重重桎梏如果你觉得遵守规则让你看起来像一个傻瓜,那么你就会一直琢磨如何打破它。
有些规则来源于其他人对你的影响,他们的信念或者行为已经成为了你心里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建立后就一直影响着你,它们时刻都不忘影响你,所以你想打破这种规则,想与它们作斗争。
2.复仇式的快感
上瘾在某些时候可以给你带来复仇式的快感。譬如物业管理员早在两周前就给你发了催缴物业费的通知,但是你置若罔闻。今天你又接到了他的电话,他通知你明天是截止日期,否则就要收取滞纳金。你虽然有些心疼滞纳金,但是想到延迟交物业费就可以让他的奖金泡汤,这是报复他的好方法,于是你一直拖到了截止日期后才去交了物业费。看电视成瘾也是一样,很可能之前工作太忙以至于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或明知有很多集落下了却看不上,于是你索性暂时不看了,攒了大量的肥皂剧,直到终于有空时看个通宵。那种淋漓尽致的快感堪比一次成功的复仇。
但请注意,以上种种可能是你的应激反应,更大的可能是:当你不停地追求自我控制敢,想看电视就看到几点时,你是有意识的。所以,归根结底,看电视成瘾并不是因为从前受过管制,追求控制敢也不是很好的借口,唯一的理由是你患上了“软瘾”。
7.翻滚吧!问题的雪球
患上软瘾危害指数:★★★★★
不管你出于什么原因开始患上软瘾,也不管你第一次“患病”是在什么时候,软瘾这个病就像星星之火,只要点燃了,就能引发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你开始只是偶尔就范一下,只是在你碰到问题的时候,才会发作,可是逐渐地软瘾就变成了你的习惯、你的应激反应。不论什么事情你都有瘾,软瘾在不知不觉中吞噬着你的生命。它很可能产生滚雪球效应:一件分心的事连着另一件,问题也只会越来越多。
很多人都记得他们的第一次软瘾病,这件事在他们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调査结果显示,大多数人的第一次患上软瘾都发生在学校里。学校是孩子们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平台,这里是他们的预备社会。许多学校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就是学习能力,或者明确地说是学习成绩。学校会依成绩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你也会在心里将自己分成某一类学生,一般优等生都只同优等生来往,你若是差等生,肯定是会被老师和其他等级学生瞧不起的那种。一旦被打下了烙印,这种分类就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差等生即便日后能够出人头地,还是会时刻牢记自己幼年的失败,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总是会比别人看自己要低很多。如果参加同学会,在那些优等生面前他们还是习惯性地觉得羞愧,觉得低人一等,哪怕现在他们比当年的优等生要成功,因为这种“我是差等生”的惯性思维已经成了根植于他们心中的一种“瘾”。
上瘾让问题雪球越翻滚越大
当然,每个人第一次患上软瘾的原因都不尽相同,但是后来的结局却殊途同归。以我几位邻居家的孩子为例,他们第一次患病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事例一主人公:邻居家的孩子大鹏
大鹏的自述:以前我绝对是一个好学生,从来都是老师表扬的对象、同学们模仿的标尺。不论老师布置什么作业,我都会很快做完,然后放心大胆地出去玩。我觉得先做完该做的事再去放松,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后来的事情让我的想法发生了一点儿变化。有一年暑假,我花了3天的时间将所有的暑假作业都做完了。那可是厚厚的几大本啊,我熬到很晚才做完的。
妈妈看到我这么勤奋,非常高兴,决定带我去姥姥家避暑。我想到可以去小河里捉鱼,爬树摘果子,可以掰玉米棒子在野地里烧了吃……想到这些,我口水哗哗地往下淌。
在姥姥家过得非常开心,一直到开学前一天才回家。回家后收拾作业册,准备明天开学了上交给老师。可是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作业册,我急得大哭起来。全家动员将屋子翻了个底朝天,后来才在狗窝里找到了残缺不全的半本和一些碎纸片。我们想了很久,后来得出结论,估计是我当时把作业册随手扔到了角落里,家里的小狗便乐颠颠地同过去当垫子了。
爸爸为这事把我训斥了一通,要我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不要乱扔。我想,如果我作业没做完,肯定就会把作业册放在床头,不会随便扔了。于是后来我每次都会将作业册留下几页,等到快要开学的时候才做。我觉得这样也不错,我一直记挂着有这事,所以作业册肯定不会丢了。
不过后来我觉得,反正开学前要赶作业,多一点儿少一点儿无所谓。所以我索性把所有的作业都留到开学前一天才做。于是,这便成了我的习惯,也成了一种瘾,直到现在长大成人,参加工作,不管什么事情,不管有多长期限,我总习惯等到最后一刻来临前才匆忙上阵。
事例二主人公:邻居家的孩子海燕
海燕的自述:我从小一直是个乖乖女,从来不惹事,尤其喜欢看书,各种类型的书都喜欢。那时候没有网络,我们唯一的精神粮食就是书本。我看得多,自然也写得多,每次语文老师都把我的作文当成范文在班上念。我开始很得意,后来发现班上同学都绕着我走,谁都不爱答理我。他们说我天天讨老师欢心,太讨人厌了。班上的同学都不跟我说话,也没人陪我玩。我很伤心,每天午休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坐到操场边上发呆。我觉得自己的样子特凄惨,我不想被所有人孤立。
于是,当下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作文的时候,我就磨蹭着不想写,后来真的没交,从那以后我就上瘾了,总是先玩个痛苦到第二天上学前再贪黑赶作业。不过我还记得,后来我和班上的同学关系也没好转,一直到现在,我都没什么朋友。
事例三主人公:邻居家的孩子伍德
伍德的自述:上节课老师在课上讲了一个数学公式,我当时又走神了,后来怎么都看不明白,又不好意思向同学请教。那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那个公式的应用,我生平第一次没交作业。当老师在班上问我为什么不交作业的时候,我说我把作业本落在家里了。说这话的时候,我面红耳赤,手心出汗。可能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说谎,老师也就相信了,只说下次记得带来,就放过我了。之后,我生怕他问我有关这个公式的问题,我真的一点儿都不知道,也看不懂。而班上有几个做错的同学就被老师点名罚站了,理由是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
我当时一直觉得侥幸,我要不是没交作业,今天就会跟他们一样被老师罚站了。于是,后来碰到类似的事情,我就下意识地逃避,以此来掩盖自己的不足并且渐渐成了一种瘾。
在开篇我就说过,软瘾可能产生滚雪球效应:一件分心的事连着另一件,以至于问题的雪球越翻滚越大,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可见,软瘾这种病越快治愈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