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改变你一生的20位西方哲人
22627000000028

第28章 黑格尔(1)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19世纪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辨证法大师、知识渊博的学者,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创立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更加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是,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时都自始至终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因此,有人评价黑格尔哲学说,“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黑格尔生平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首府斯图加特。1780年起他就读于本城文科中学,接受古典和启蒙教育。他在这期间所写的几篇短文,如《三人间交谈》、《谈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宗教》、《谈古今诗人的显著区别》等,显示出他喜欢分析历史故事中的矛盾、对传统宗教观念采取批判态度的倾向。他在美学中关于当代诗人已不再起广泛作用的观点,也在此时相当明确地提了出来。

1788年10月,年仅18岁的黑格尔到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这是黑格尔哲学生涯的重要开端。黑格尔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期间他写了《谈读古希腊和经典作家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成见》一文,认为古代作家几乎在一切时代都同样保持着他们的声望,他们的著作现在也保存其价值,因为它们适合于“教养”。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家庭教师。

1795年黑格尔在致谢林的信中表明,他期望从康德的体系及其完成中看到德国的一场革命。尽管黑格尔此时尚未完成对康德的批判,但他确认康德体系的革命性质,并把自己的哲学思考放在这一基点上。他强调这一目标的实践方面,认为哲学的最高目的是提高人的地位,时代的最好标志是人值得尊重。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

按照康德关于理性宗教的要求,黑格尔写了《耶稣传》,把耶稣看成一位德行教师。他还写了《基督教的实定性》,把基督教看作是违反实践理性而强加于人的僵死的宗教。这在宗教的批判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1798年,他匿名出版了《关于瓦特帮(贝德福)和伯尔尼城先前国法关系的密信》,对伯尔尼寡头制度下的政治和司法作了尖锐的批判。黑格尔对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学也有所研究,对于早期资本主义有较深的理解,并且构成他整个体系的重要部分。之后他逐步转入哲学。黑格尔不满意康德道德律的至上性,认为这是把普遍法则与个别主体对立起来。

黑格尔主张普遍与个别、道德与感性的同一,他通过对爱、生命、精神和伦理的论述、力求克服二元论,以达到辩证的同一。黑格尔认为同一性是“结合与非结合的结合”,或者说,“主体与客体的合一,自然与自由的合一,可能与现实的合一”。这时,黑格尔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这一看法不同于他以前的观点,到耶拿以后,黑格尔很快又放弃了这一观点,转入论证绝对知识。

1801年,31岁的黑格尔来到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的中心耶拿,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在耶拿,黑格尔读了大量的哲学和神学著作,在此期间,他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参加了当时的哲学争论。该文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除此之外,黑格尔在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批评康德、费希特等人的著作。这些人的哲学被黑格尔看作主观的反思哲学和需要克服的片面性哲学。黑格尔认为,应该把这些哲学同以总体为基础的“真正的哲学”区别开来。

1805年,黑格尔被聘为副教授。在这期间,黑格尔主要创作了《精神现象学》一书,并于1807年3月出版。该书标志着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独树一帜的哲学家。后来,黑格尔又分别于1812年、1813年、1816年在纽伦堡完成了另一部巨著《逻辑学》(即先后分为3卷出版的)。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816年,黑格尔开始在海德堡担任哲学教授,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哲学全书》分别于1817年、1827年、1830年出版。此外,他还在此期间发表了政论《评1815年和1816年符腾堡王国等级议会的讨论》,批评邦议员们“要求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法制”的建议,使得黑格尔开始在海德堡享有盛誉。

181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1822年,黑格尔被任命为大学评议会委员。1829年10月,黑格尔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同时兼任政府代表。1831年,黑格尔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同年夏天,黑格尔发表了他的《论英国改革法案》一文,引起轰动,但因为普鲁士国王下令中止,《论英国改革法案》只发表了前半部分。

1831年11月14日,黑格尔卒于柏林,享年61岁。

纵观黑格尔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大器晚成。黑格尔智慧的是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恩格斯更是给黑格尔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

黑格尔著作

黑格尔的主要著作有:

《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1801年)

这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黑格尔用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批判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文中蕴含着黑格尔自己特有的观点,表明他没有停留在谢林的体系之中。

黑格尔认为,绝对是统一和非统一的统一,哲学的任务在于扬弃分离,他批评费希特没有达到这种统一。他还认为,作为谢林体系的同一性是绝对的统一,取消任何差别与对立,会导致独断论。黑格尔与费希特的不同,在于他强调绝对作为本体的客观性他与谢林的不同,在于他强调绝对之中包含着差异及其显现与展示过程。黑格尔把哲学规定为知识的总体,认为它是一个概念体系,这一体系的最高法则不是知性,而是理性。他要求哲学以概念体系的形式表现绝对,表现主客体的辩证统一,从而奠定了他的辩证的客观唯心论的原则。

《精神现象学》(1807年)

黑格尔从1805年开始写《精神现象学》,于1807年出版。它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和独树一帜的哲学家。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它将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精神,即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精神现象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辩证法。黑格尔主要是通过“异化”和“自我意识的异化”加以揭示的。只不过黑格尔把历史中人的异化的不同形态,归结为意识异化的不同形态。这样,他就把历史发展与唯心主义颠倒了。但在这种形式中,包含了对劳动本质的深刻认识,即把现实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

《逻辑学》(1812年、1813年、1816年)

《逻辑学》是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它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由“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组成的概念推演体系。概念在这个体系中的先后次序,只是逻辑的,与时间无关。恩格斯针对黑格尔的观点指出,“黑格尔哲学具有把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加以理性化的性质。”正是在这种神秘主义,使《逻辑学》的各部分都包含了关于客观辩证法系统的深刻观点。马克思也指出,黑格尔是“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法哲学原理》(1818年)

《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在柏林的主要著作。法哲学阐述“客观精神”的内容,即权利、道德和伦理。法哲学的基础是关于自由的问题,其他方面则属于现象领域或历史性方面。“法”或“权利”,黑格尔的观点是“自由的所有规定的定在”,要求把它同法律上讲的权利、同所谓市民权利区别开,要求不要对它做惯常的理解,声明它是指道德、伦理和世界历史。所以就理论原则来说,法哲学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因素。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黑格尔的哲学,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他的哲学理念在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黑格尔的理论,如同笛卡尔、康德以及其他一些哲学家的理论,是一个哲学的高峰。康德批判哲学使它出现在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末期,出现在作为两个最多样和最丰富的哲学时期之一的那个时期的顶点。其哲学理论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在二十世纪黑格尔的哲学开始复兴。人们纷纷解读黑格尔,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但黑格尔哲学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启发当代人的思想。

在我国,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也正在得到较以往更为深入的研究。黑格尔哲学仍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启发着当代人的思想。

伦理思想是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

美学思想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哲学观点是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黑格尔的存在论

逻辑学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黑格尔认为,最抽象的概念就是理性认识的开端,这个概念被黑格尔叫做“纯存在”或“纯有”。“纯存在”是存在论中的第一个范畴,也是黑格尔整个逻辑学最空洞、最抽象和最贫乏的范畴。具体来讲,黑格尔的“存在论”的内容大体包括质、量、度三个方面。

黑格尔“逻辑学”

我们知道,逻辑学是黑格尔整个学说体系的灵魂和核心。黑格尔认为,“就是事物内在的核心”,“思维规定是精神和自然的绝对实体,是普遍的贯穿一切的东西”。正是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展开了他的一系列关于“逻辑理念”的研究。

黑格尔所谓的“逻辑”不同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逻辑”;黑格尔哲学体系里所讲的“逻辑”指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中事物存在的本原、核心和本质,即逻辑是关于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

从根本上讲,黑格尔的逻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找到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事物存在的本原、核心、本质及潜在的“纯粹真理”和“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逻辑就是“绝对的真理”或者“绝对真理的绝对形式”。甚至可以说,逻辑学就是“纯粹真理”、“绝对精神”和“绝对真理”自身。

黑格尔的逻辑学说的范畴分为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个部分。

“存在论”还只是处在认识的最抽象的阶段,是黑格尔整个逻辑学说的基础。因此,“存在论”属于非常直接的范畴,属于最直接、最抽象和最片面的范畴,所以理解起来也相当困难。但是,只有真正把握了黑格尔的“存在论”,才能真正理解黑格尔整个“黑氏哲学”和“黑氏逻辑学”。

“本质论”是建立在“存在论”基础之上的,旨在通过事物的表面挖掘事物潜在“底层”、“基础”、“本质”以及“间接面”。这是“黑氏逻辑学”里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有点“方法论”的意思。

“概念论”是“黑氏逻辑学”的一个总结,是“直接性的存在论”和“间接性(相对于存在论的直接性)的本质论”的有机结合,是黑氏逻辑学的升华。

黑格尔的逻辑学做为唯心主义学说自始至终强调的都是达到“纯粹真理”、“绝对精神”和“绝对真理”。这些所谓“纯粹真理”、“绝对精神”和“绝对真理”都是一个概念的延伸词——“理念”或者“绝对理念”。这里的象征着世间万物本原的“理念”,很明显不是唯物主义里所讲的“客观事物”,而是与“客观事物”相对的来自于精神世界的“理念”。后来,列宁在黑格尔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个关于逻辑的定义,但是从实质意义上讲,两者是背道而驰的。列宁说:“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以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学说,也就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总计、总和和结论。”很显然,列宁是唯物的,黑格尔是唯心的。

绝对精神

不管在什么时候,走在人类最前面的总是哲学家。哲学家有一种先天的责任感,他们总有一种要为全人类、整个人类社会以及整个自然界解决“本原问题”的责任。他们往往尽其一生来研究类似“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走向哪里”这样一些看似简单却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于是,他们基于自己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用很调侃的话讲,这就是整个哲学发展的基础或者缩影。

作为哲学家,黑格尔难逃其咎。我们已经知道,黑格尔的“逻辑学”所讲的“逻辑”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形式逻辑”。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研究事物本质、核心和根本的科学。那么,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本原是什么呢?也就是说,黑格尔的逻辑学到底要研究什么呢?什么才是事务的本质、核心和根本呢?

黑格尔认为,既然逻辑学是要研究事物,也就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那么,这个本质也就不应该仅仅是个体的东西,而必须是普遍性的东西、一般的东西。在此基础上,黑格尔提出了“绝对精神”这样一个概念。很容易理解,“绝对精神”是绝对的,是绝对的真理,是对世间万物都适用的。